大自然的杰作:云南石林

HY

<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游览石林。这是在昆明工作生活三十余年以来,首次到访石林。不知为何,本有很多机会来石林,却总以“这里很近,下次再来”为由,拒绝了这家门口的旅游,而直到今天才将石林之旅付诸现实。</p> <p class="ql-block">昆明市石林风景区,又称为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离云南省会昆明78公里。范围达35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乘坐摆渡电瓶车方便了游客进出景区,更好地保护了景区环境,点赞!</p> <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石林早就蜚声海内外,是云南旅游最早的名片。小学的课本里就有描写石林的篇章,这让石林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地质奇观和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的湖水,仿佛有汇聚八方来客之意。</p> <p class="ql-block">随着进入景区的深入,随处可见站立的石头,它们形态各异,让人联想万千。跟随人流往前走的时候,听到有导游风趣的说出一段绕口令:“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后来查询才知,这是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石林时留下的打油诗。</p> <p class="ql-block">随着进入核心景区,人群也如石头一样增多。人们在各种形态的石柱、石壁前留影。人群逐渐汇成人流,被推搡着向前,形成一道道人浪,来不及细细观赏这千奇百怪的石头,就被人流推到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但凡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山间江边的绝壁上,总会留下古人的书法和雕刻,石林也不例外。有了这些摩崖石刻,自然山水立即显出厚重的历史之感和文化品味。</p> <p class="ql-block">在相对平整的石壁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历史名人留下的书法石刻作品,让自然与人文交相呼应,融会贯通,这也许是石林最美的人文风景。</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这些摩崖石刻早已与石头融为一体,石因字而有了生命,字因石而天下闻名。</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在没有打扰的时候,寂静无声地欣赏这些石刻,一定会找到与时光交谈,与天地对话的机缘,让自己也成为一个石头,融入石林,汇入石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游路的深入,来到了大石林的核心地带,这里的石柱、石峰、石笋、石壁,大气磅礴,鬼斧神工,令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叹服。</p> <p class="ql-block">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随着海底抬升,形成了今天的石林。有谁知道,在石林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石头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被反复地冲刷、切割、劈削、挤压和侵蚀之后,才形为这神奇的石林。</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各不相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神奇相逢。人与石头在这里相逢,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与人在这里相逢,则是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石峰绝壁,人是如此渺小。光线透过石缝射到地面,时光就定格为一帧一帧的画面,人走入其中,瞬间消失在时光之河中……</p> <p class="ql-block">在石柱之下形成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空间,下有一张石床,石壁上书:且住为佳。面对这样一个只可栖息一人之所,古人却赋予其独特的居住理念和文化内涵,这对当今一味追求居住大房子的人来说,无不是一种劝慰和告诫:屋乃栖身修心之所,似与大小无关。</p> <p class="ql-block">紧随而来的“无欲则刚”,则是对人太多贪念的警示!在这石峰之下曲折迂回的石洞、石缝间穿行的同时,能获得几句古人生活智慧的点拨,无不是预览之外的一个幸事!</p> <p class="ql-block">在游览过程中,给人以震撼的,除了怪石嶙峋、巧夺天工的石头之外,还有在石壁上、在石缝中生长的一棵棵树木。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树木春末夏初之时,在灰黑干涸的石壁和石缝之间,伸出一抹抹新绿,着实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或繁或简的树枝树叶,像是对大自然挑战,尽管当下干旱愈深,扎入石头的树根无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许是对人的另一种警示和告诫: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根须够深,信念够强,在石头中一样可以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难得的绿荫,我们是否对自己有过的犹疑、畏难而感到羞愧和自责。也许这零星的树木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石林丛生的这里将成为另一片森林。</p> <p class="ql-block">石头之间长出的绿色,犹如石壁上的文字,它们都是一种象征,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天地之法。</p> <p class="ql-block">剑峰池,是石林深处的一泓碧水,安静恬淡地依偎在石柱之间。无人知道,池水从何而来,流向哪去,它们给雄浑的石林增添了几许温柔,也许这池碧水就是亿万年前,遗留在石林的海水,也许是太空滴落人间的眼泪。</p> <p class="ql-block">也许剑峰池名字的寓意有二,一是这潭池水在刀削斧劈的石峰之间,滋养着石头和其间树木的生长;二是这一个个石柱像刚刚锻造出的利剑,而这泓碧水就是锻造利剑淬火之用的清水。</p> <p class="ql-block">石峰间、石柱下长出的小树,不仅给人以美景,更给人以震撼!每一棵树在生长中所经历的困难,也许并不比人经历的困难少,夹缝中求生的树木依然贡献着一掌绿色、一树绿色和一片绿色,尽管没有人看到!</p> <p class="ql-block">端坐在石柱之上的石头,虽然都是石头,却因惟妙妙肖的造型而具有了生命,像乌龟、像猴子、像天鹅、像大象等等,不一而足。都说石林的石头,“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想象。”</p> <p class="ql-block">这像孩童</p> <p class="ql-block">这像壮士</p> <p class="ql-block">这像笔架</p> <p class="ql-block">这像离家的游子</p> <p class="ql-block">辗转迂回之后,进入了小石林景区。这里的石柱石峰显得秀气委婉了许多。石头之间不再是大石林那样大开大合的磅礴之象,而是以婀娜多姿的形态见长。每一个石柱都会让人联想到某位名人佳人,这里正是传说中的阿诗玛翘首等待阿黑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像石猴</p> <p class="ql-block">这像鸡枞</p> <p class="ql-block">这像石虎</p> <p class="ql-block">这像对谈千年的一对老人</p> <p class="ql-block">这像遗落人间的秤砣</p> <p class="ql-block">这像一位古代的将军牵着他的坐骑走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这像一只目视远方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这片石林地势开阔,绿草茵茵,树木萋萋,每一个石头都立在它最合适的位置,每一棵树都长在它最自在的地方,一切都很和谐自然!</p> <p class="ql-block">在小石林平坦、宽敞的草坪一侧,一座巨大的石峰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由大象、乌龟、蟾蜍组成的“吉祥三宝”。 </p> <p class="ql-block">与阿诗玛的相遇是突然之间。穿过一片石头合围的过道,眼前突然开阔,又一个深潭横亘眼前,一抬头突然看到“阿诗玛”身背背篓,翘首望向远方,似在等候他的阿黑哥。这个造型惟妙惟肖,就连脸部轮廓也几近逼真。这就是石林的自然和人文结合的最佳景观,是云南旅游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像河马</p> <p class="ql-block">这像神龟</p> <p class="ql-block">这像神仙遗落的包袱</p> <p class="ql-block">这像石羊</p> <p class="ql-block">这像骆驼</p> <p class="ql-block">茂盛的合欢树开着茂盛的合欢花,似乎给“阿诗玛”这个曲折动人传说增添了一点美好的希冀和祝愿!</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石林之旅结束了,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感受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总之有一个感触:不要因为它与自己太近,而不与它靠近,就像与亲人一样,不要因为他(她)与自己太亲,而不与他(她)亲近一样!这就是2024年五一假期的石林之旅,谨以为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