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

随缘

<p class="ql-block">   每年11月份的第一个周六,便是徐汇中学校庆日,疫情3年都放在网上举行。今位于虹桥路68号的徐汇中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850年的徐汇公学,这是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最早创办,完全按照西洋模式教学的教会学校,被誉为“西洋办学第一校”。2023.11.4是徐汇中学建校173周年校庆日,我们班几位同学不约而同的在校园相遇。</p> <p class="ql-block">  学弟学妹们早早的就做好了接待校友回校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校园中马校长相伯雕塑。(1840-1939)</p> <p class="ql-block">L</p> <p class="ql-block">  崇思楼,是徐汇中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楼,1918年6月落成。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但建筑魅力不减当年。建筑平面呈山字形,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以木结构为主,共4层。外墙由水磨红砖与人工凿毛的花岗岩为主材构筑而成。以小孔堂正门为轴线,两侧则各有9根高达顶楼的科林斯式柱子,成为主要的艺术风格体现,东西西侧的入口廊柱也为科林斯柱式,属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学校布置的各种相框造型供校友们在此打卡</p> <p class="ql-block">  严同学来了,入镜了。</p> <p class="ql-block">  崇思楼一楼汇学博物馆,展示文字档案、照片资料,雕塑以及场景还原等,记录了学校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170周年校长寄语</p><p class="ql-block"> 170年的历史,是在磨难中不断塑造自我的完美与高大,在风雨的洗礼中焕发生命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170年的历史,是一块智慧的沃土,一架登攀的人梯,一盏不灭的烛灯,一片灿烂的星际;</p><p class="ql-block"> 170年的历史,是一份责任,使命担在肩上,我们将矢志不渝,上下求索,传承创新,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170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硕果累累,母校成绩斐然。</p> <p class="ql-block">  遇上学弟的采访后帮我们几位同学拍的照。</p> <p class="ql-block">  同窗之情,一生之谊。</p> <p class="ql-block">  手指的方向是重德楼,当年我们的教室在2楼,窗口对着400米跑道的大操场。</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跑道,从此走向社会。</p> <p class="ql-block">  汇学长廊,展现了徐汇中学170多年来深厚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校徽,心中永远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大总统徐世昌的赠匾(1920年)(2010年复制)</p> <p class="ql-block">  校庆时每人收到一份纪念品,这是校园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  校旗、信封和校徽。</p> <p class="ql-block">  戴学士帽的小熊</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0年11月徐汇中学建校160周年时发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0年11月发表的《达人》文集</p> <p class="ql-block">  文集中记载了徐汇公学/徐汇中学学生名录(1901-1949)</p> <p class="ql-block">  文集中记载了徐汇中学学生名录(1950-2010)</p> <p class="ql-block">  173周年校庆收到的《达人》文集(续编),书中刊登了徐汇中学(2011~2022届)毕业生名录,是继160周年校庆后补充后10多年毕业生名录。</p> <p class="ql-block"> 各届学生的名字都收在名录中</p> <p class="ql-block">  原班主任、俄语老师金闺清先生写的忆文《难忘的外语组》</p> <p class="ql-block">  我们那一届1~6班是学俄语,7~12班是学英语。我们是俄语班,喜欢用醮墨水的钢笔书写俄语,刚劲粗细有度,课桌子里存放着墨水瓶。在下乡去黑龙江兵团时正遇中苏二国交战,备战时还用上了俄语,也算是学而所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