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一身不如一幪

赵复云

<p class="ql-block">“这吖㖿,冷天冷时出去冻脚冻手地,把那幪褂穿倒,老话说的有呃:穿一身咧,不如一幪!这你妈哈是些穿眼打漏眼的毛衣,你尽管之箍五件到身上,看能从哪些热乎起吔?” 穿一身,不如一幪,江汉地区经验型生活俗语,无褒贬,直接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经验之谈,也无本义、引申义之区别。幪,《广韵》释为:覆也,盖衣也。读若闷之阴平声。江汉地区所谓的“幪褂”、“幪衫”是为普通话“罩衣”的地方称谓,作动词用时,就表示为以布或纱之类物品覆盖某些物品,如做馒头发面时就要在面上幪一层湿纱布之类。 我们都知道,罩衣(或幪褂、幪衫)穿在身上,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防风防寒,二是防尘保洁,江汉民间的说法,叫做“打粗”穿的,基于这两点,罩衣的布料一般相对致密,尺度会相对宽大,颜色和式样一般没有太多讲究,大都是“不兜灰”的单色粗糙布料。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爱美的年轻人来说,罩衣类衣衫他们是“眼睛角都懒得斜”-----不入法眼的。 但对于一生都在“打粗”中谋柴谋米的普通劳动者而言,几乎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幪衫”、“幪褂”-----但那些物资短缺、票证兴盛的年代除外,那时甚至回娘家都有人要“借衣服”以充脸面,连所谓“打粗”的幪衫、幪褂都会被人借去做“碗面子”.......但凡物资条件些微许可,人们都不会穿罩衣去走亲戚的------冬天除外。 冬天,罩衣的功能主要还是保暖。江汉地区的冬天最大的特点是阴冷,因为空气湿度大,一阵老北风吹到身上,就跟往身上浇水一样,冷,是沁入骨头的冷。冷,还有来自服饰的变化-------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对襟服饰全面取代传统的大襟服饰,冬季服装的前胸开了一道“椰风挡不住”(曾经的某品牌饮料广告语)的口子,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服装的保暖功能出现退化,这时候的幪衫幪褂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孩要出去打雪仗堆雪人之类,大人都会紧紧叮嘱:衣服扣好,幪褂幪好! 久而久之,幪,在这一声声“幪好”爱令中,幪又进化出了副词功能,相当于“很”、“非常”的意思,比如就在某些非穿着评价时,“幪好”就成了等同于“很好”的赞语,比如称赞新媳妇“幪敹浆”的、表扬学生进步“幪快”的、某小伙还“幪勤快”的、某家庭还“幪富裕”的......一致口径:只加强褒义,一般不会出现“幪穷”“幪憨”之类的贬义说法,这一点就有别于“很”、“非常”了,它是选择性地修饰,干的大致就是所谓锦上添花的活,从语言的丰富性来衡量,从打粗穿的服装引出了一个新的方言词语,这样也好,幪好! ​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