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时期的屯田-----中国古代屯垦戍边史话(134)

凝固的火焰

<p class="ql-block">  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北宋灭亡后,他南徙扬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最终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他一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一面任用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国称臣纳贡为代价,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 宋高宗在位期间,为抗击金国南侵,开展了许多屯垦活动。</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宋高宗任命刘光世兼任淮南京东路宣抚使,在扬州设置机构经营筹划屯田事务,但刘光世惧战不敢对抗金兵,没有屯田行动。于是宋高宗任命宗纲任荆南(今湖北江陵)镇抚司,兼营田官(管理屯田长官),任命樊宾为副职,管理五个州的屯田事务,这是南宋政权屯田的开始,此后荆州军粮靠屯田解决,节省了各县官府一半的供应任务。</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2年,为了鼓励屯田,宋高宗下令减轻淮南营田三分之二的租税,三年后恢复原税。同年淮南营田副使王寔(shi)开垦荒地三万顷,交给军队屯田。</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3年,宋高宗批准陈规要求开办汉阳军屯田的请求,同时还诏令江东西宣抚使韩世忠按照陕西招募弓箭手的办法,在建康(今南京)屯田,韩世忠认为建康一带沿长江边上虽然荒田很多,但大半有主人,难以用陕西招募弓箭手的办法屯田。宋高宗同意韩世忠招募流民佃种荒田,前三年减免田租,五年后,田主没有申报的荒田,给佃户作为永业田。湖北、浙西、江西都照此实行。</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4年,岳飞也提出建议,在襄阳、随州、郢州地区办屯田。</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5年,宋高宗撤销荆南营田机构,命令各安抚司领导官兵屯田,让两淮、四川、陕西、荆州、襄州、荆南各军帅府,各设参谋官一人,专门负责屯田工作。宋高宗还派屯田郎樊宾检查各地兴办屯田的情况,樊宾报告说:“荆湖、江南与两浙地区,肥沃的土地纵横数千里,没有劳动力去耕种,白白浪费土地资源,而中原官民,为避北方战乱,扶老携幼,南渡长江达几千万人,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现在如果使流离失所的逃难人群,全部去耕种荒闲的农田,就可以地尽其利,人尽真力,可以借此实现南宋中兴。”</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6年,宋高宗提升樊宾为司农寺少卿,管理江淮地区屯田,把军屯改为民屯。</p><p class="ql-block"> 公元1137年,宋高宗嘉奖屯田有功的川陕宣抚使吴玠。吴玠在长期与金国军队对峙作战的同时,节约各种费用,调动军队兴修水利,百姓见有水源灌溉,都自愿参加屯田,总共增加民屯六十庄,开垦耕地八百五十四顷,每年收获粮食二十五万石,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第二年(1138年)宋高宗还下诏,把员玠修塘堰组织流民屯田的办法,领发全国各军队仿效学习。</p><p class="ql-block"> 公元1145年,四川宣抚使郑刚中在阶州(今甘肃武都县)、成州(今甘肃成年、礼县、西和县、两当县)直到秦州(今天水)开办屯田三千多顷,年收获粮食十八万石,把成都的粮价都降低了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公元1146年,宋高宗建立屯田赏罚制度。</p><p class="ql-block"> 公元1162年,宋高宗命令兵部侍郎陈俊卿经办两淮军屯,招募流民开荒,免除徭役,到第七年恢复租税。同年宋高宗派汪澈到湖北、(今襄阳)视察屯田情况,汪澈建议说:“湖北、湖南两路军队,屯田守卫襄阳、汉阳地区,粮饷费用巨大。襄阳古代有两条灌溉渠,长区灌溉农田七千顷,小渠灌溉农田三千顷,战乱后堵塞废弃,现在可先筑堰挖渠,招募边境流民或者老弱士兵进行耕种,所需耕牛、农具、种子、口粮,命令湖北、京西转运机关安排供给,这样既省运费又可安置流民。”宋高宗采纳了汪澈的建议,招募兵民混合耕种,任命姚岳兼管屯田事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史.食货志.屯田》</p><p class="ql-block"> 绍兴元年,知荆南府解潜奏辟宗纲、樊宾措置屯田,诏除宗纲充荆南府、归峡州、荆门公安军镇抚使司措置五州营田官,樊宾副之。渡江后营田盖始于此。其后荆州军食仰给,省县官之半焉。</p><p class="ql-block"> 三年,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陈规放古屯田,凡军士:相险隘,立堡砦,且守且耕,耕必给费,敛复给粮,依锄田法,余并入官。凡民:水田亩赋粳米一斗,陆田豆麦夏秋各五升,满二年无欠,给为永业。兵民各处一方,流民归业浸众,亦置堡砦屯聚之。凡屯田事,营田司兼之;营田事,府、县兼之。廷臣因规奏推广,谓一夫授田百亩,古制也,今荒田甚多,当听百姓请射。其有阙耕牛者,宜用人耕之法,以二人曳一犁。凡授田,五人为甲,别给蔬地五亩为庐舍场圃。兵屯以大使臣主之,民屯以县令主之,以岁课多少为殿最。下诸镇推行之。</p><p class="ql-block">  诏江东、西宣抚使韩世忠措置建康营田,如陕西弓箭手法。世忠言:"沿江荒田虽多,大半有主,难如陕西例,乞募民承佃。"都督府奏如世忠议,仍蠲三年租,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诏湖北、浙西、江西皆如之。其徭役科配并免。五年,诏淮南、川陕、荆襄屯田。</p><p class="ql-block">  六年,都督张浚奏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凡官田逃田并拘籍,以五顷为一庄,募民承佃。其法:五家为保,共佃一庄,以一人为长,每庄给牛五具,耒耜及种副之,别给十亩为蔬圃,贷钱七十千,分五年偿。命樊宾、王弗行之。寻命五大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吴玠及江淮、荆、襄、利路帅悉领营田使。迁宾司农少卿,提举江、淮营田,置司建康,弗屯田员外郎副之。官给牛、种,抚存流移,一岁中收谷三十万石有奇。殿中侍御史石公揆、监中狱李寀及王弗皆言营田之害,张浚亦觉其扰,请罢司,以监司领之,于是诏帅臣兼领营田。</p><p class="ql-block">  九月,以川陕宣抚吴玠治废堰营田六十庄,计田八百五十四顷,岁收二十五万石以助军储,赐诏奖谕焉。三十二年,督视湖北、京西军马汪澈言:"荆、湖两军屯守襄、汉,粮饷浩瀚。襄阳古有二渠,长渠溉田七千顷,木渠溉田三千顷,兵后堙废。今先筑堰开渠,募边民或兵之老弱耕之,其耕牛、耒耜、种粮,令河北、京西转运司措置,既省馈运,又可安集流亡。"从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