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是一个人进步的摇篮,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我想“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姿态。所以学习一直在路上。2024年4月19日,我们怀着对知识点渴求,跨越1500多公里,来到厦门这个美丽的城市,参加“厦门著名中小学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改革与高质量课程建设观摩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 培训中的第一场报告是厦门名校长工作室蔡稳良教授的《落实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蔡教授在讲座中,一直强调“不断学习生命才有意义,教育才有意义。”他引用钟启泉教授的一段话:“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那教师专业发展到底发展哪些方面呢?蔡教授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1教师理想的建立。2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专业自我的形成。5教师专业的人格。6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场报告是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傅兴春教授带来的《新时期校本教研的创新策略和实施》。他说:“一个老师的成长离不开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提高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它围绕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阐释、课堂观察和教研活动展开讲解,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要求:课标解读,课程理解,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他强调说:“教研是当代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教研成就学校,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我们要做勤奋的老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家育常人。</p> <p class="ql-block"> 第三场报告是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陈燕华校长的《建发展型教师队伍,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她从自己的职业生涯,1995年开始讲起,给我们讲述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她引用了马克斯 范梅南的一句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们每位老师何尝不是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向高层,我们是如此迷恋学生的成长。她说:“老师对学生,管理者对老师,尽可能的要求,尽可能的帮助,尽可能宽容。在期待,支持和体谅中才能做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在她的学校,人都是发动机,每个人都在做,没有旁观者,实现了完美的蜕变:从成事走向成长;从外驱力走向专业自觉;从一枝独秀走向群体璀璨。她还说:“难走的路都在都是上坡路。”我想只要坚持一下走过艰难,一定会和幸福相遇。</p> <p class="ql-block"> 第四场报告是厦门实验小学党委书记何宝群带来的《重整构建,多元融合---项目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他们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借助知识性和活动性互溶的评价体系,推进项目式课程深度开发,用“学科项目统整评价”导引教学改革方向,早在2016年1月,他们学校就率先取消了一年级期中和期末笔试,以“梦想嘉年华”的形式进行游园闯关活动。试验家长考官、星级评价等评价方式。2017年1月,完善一年级期末考试形式,全学科推进“游园闯关式评价”,从多角度考察学生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情况。2018年至今,坚持实施多学科整合考评,将各学科融合在不同的考察项目中,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力。</p> <p class="ql-block"> 厦门学习的最后一站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当地人简称“五缘”。党委书记石锡伍绘声绘色给我们讲解了五缘的意思,又阐述了精准教学的内涵。他说“精准教学,旨在建立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精准施教,课后开展精准到人,精心编制校本作业,精准诊断教学成效的机制。”教师要勇于实践。</p> <p class="ql-block"> “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会登上高峰。”学习之旅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积累,学会总结和反思,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