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的长征(6)

春江东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节 湘江战役(上)</span></p> <p class="ql-block">一、一味向西陷入被动</p><p class="ql-block">1、湘江封锁线</p><p class="ql-block"> 11月下旬,突破前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一路向西进抵湖南宁远至湘桂边境都庞岭一线。此前,毛泽东曾建议,乘各路敌军正在调动之际,薛(岳)、周(浑元)两部尚未靠拢之时,组织力量进行反击,杀一个回马枪,寻歼敌一路或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彭德怀自述》记载,彭德怀在红军11月初到达宜章郴州(第三道封锁线)之间时,曾建议“以红3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但中央既未回信,也未采纳。一味向西的中央红军,现在已经极为被动。</p> <p class="ql-block">  当位于苏区以南的第一道封锁线被突破时,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有西进动机;11月8日,第二道封锁线被突破,红军继续西进。12日,蒋介石终于有把握判断出红军并非南下而是西进时,遂拟定两步走策略: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将其消灭在宁远天堂圩与道县之间;第二步若前计不成,就阻击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消灭在湘江、漓江地带。在这一地区,国民党军仅碉堡工事就修筑了一百多座。同时,蒋介石还任命湘军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率领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对红军进行“追剿”。何健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制订了“五路追剿计划”:</p><p class="ql-block"> 以湘军刘建绪为第1路军司令,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15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湘江封锁线;以薛岳为第2路军司令,统辖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在湖南零陵附近集结,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红2、6军团会合;以周浑元、李云杰、李韫珩分别为第3、第4、第5路军司令,从道县、宁远、江华、永明(今江永)等地,自东向西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p><p class="ql-block"> 除了想在灌江、湘江、漓江这一狭窄的三角区域围歼中央红军外,蒋介石还想借机消耗只有十八个正规团的桂系力量,然后让押后的薛岳、周浑元带中央军趁虚入桂,整个计划阴险而狡诈。</p><p class="ql-block"> 当中央红军11月13—15日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何键大为恐慌,生怕红军进入湖南腹地,急忙紧缩防线。11月16日,湘桂两军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 对“五路追缴计划”进行了调整,湘桂军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而不再是南面的全州。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桂军沿湘江的防线向北延伸了五十里。</p> <p class="ql-block">2、占领道县</p><p class="ql-block"> 为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中革军委决定趁国民党“追剿”部队尚未集中之际,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红军迅速前出到临武、嘉禾、蓝山地域。14日,中革军委调整继续西进的行军路线,左翼红3、8军团成立左纵队,归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右翼的红1、9军团成立右纵队,归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军委第一、二纵队和红5军团成立中央纵队,随后跟进。17日红1军团占领临武,18日红9军团占领蓝山。接着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宁远,目标直指潇水西岸的道县县城。</p> <p class="ql-block">  道县位于潇水西岸,为红军西进道路上的咽喉要地。团长耿飚和政委杨成武率领的先头4团必须先薛岳之前夺取道县,并拒止从零陵方向过来的湘敌。《耿飚回忆录》和杨成武的《忆长征》都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一过程:</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第4团接到夺取道县的任务后,当即从临武出发,经雷家祠、祠堂圩等地,在雨后泥泞的山路上行程二百多里,终于在17日黄昏时分赶至道县城南潇水东岸。</p><p class="ql-block"> 要抢夺道县,必须渡过又宽又深的潇水河,敌人已把用于拼搭浮桥的小船集中到西岸。夜间,在耿飚和杨成武的指挥下,第1营担任攻城突击队,工兵排长王友才带领1班副班长和两名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泅水登岸抢夺小船,守城的国民党桂军一个连和保安部队逃往蒋家岭地域,红4团连夜迅速搭建好浮桥,占领道县城。与此同时,红5团也由上游进入道县城。11月22日,红军完全控制道县。 </p><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红3军团由嘉禾经蓝山县洪观圩时,全歼国民党军李云杰部第36团。期间,红军第8、9两军团均顺利通过蓝山县, 22日两军团抵江华、永明,向西佯攻广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3、西进成了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桂军担心桂林、贺州失守,但与消灭红军相比李宗仁、白崇禧更忌惮蒋介石借“剿匪”吃掉自己。于是20日白崇禧不顾刚刚与湘军达成的“全州协议”,以李宗仁的名义直接致电蒋介石称,广西东面龙虎关、富川、贺县吃紧。拟将原在龙虎关以北防堵的桂军移往恭城附近,策应富川、贺县、兴安、灌阳,防止红军进入广西;白还进一步说“但兴安,灌阳以北诚恐力量单薄,请转饬何(键)总司令所部向全州、兴安推进,以期周密。”将球直接踢给了蒋介石。白崇禧的“小诸葛”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这一招果然骗过了蒋介石。随后白将主力从灌阳、兴安之间南移至龙虎关、恭城一带。此时,在桂北只留下了部分民团和少数兵力,湘江黄沙河以南至兴安段约二百里防线基本不设防。由东往西抢渡湘江的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起先也未遇到太多抵抗。</p> <p class="ql-block">  撤离中央苏区时,红军内部对于今后往哪里去并没有明确的意见,有的主张到湘西,有的建议兜一圈再回苏区。毛泽东和彭德怀就曾有11月初往东和湘中去的建议,未被采纳。</p><p class="ql-block"> 如果他们的意见在当时被采纳,或许中央红军可以摆脱被压向湘桂边境东西不足120里、南北不到200里的有限的空间中的窘境,但由于博古、李德等的错误坚持,现在除了西渡湘江外,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红军长征前的8月7日,临时中央曾派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6军团从湘赣苏区遂川县出发,辗转到达湘黔边与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2军团会合,并一起建立了湘鄂川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22日,红1军团2师第 4、第5团夺占道县后,军委及后续部队也陆续渡过潇水,在道县附近休整,“往哪里去”再次被提起。由于此时红军北上通道将被湘军和薛岳西进的中央军堵死,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决定部队西渡湘江,与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在道县期间,敌人曾多次组织飞机轰炸骚扰,红3军团13团防空排在水口打下一架编号为709的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二、西进湘江</p><p class="ql-block">1、进入都庞岭</p><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党中央及总政治部发布《关于野战军进行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号召指战员克服困难,渡过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从议定渡江到发布命令,时间已过去两三天。</p><p class="ql-block"> 当日17时,中革军委以朱德的名义发布了《关于红军向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进军的作战命令》,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总体分工是:</p><p class="ql-block"> 红1军团主力(第 2师)和红3、红8军团,占领蒋家岭、雷口关、永安关等都庞岭隘口,担负进攻任务,负责打击和消灭国民党第1、2路军和桂军,在全州和兴安之间开辟渡江通道;第1军团第1师(第1、第3团,第2团随军团总部)及第5(第34师)军团、第9军团担负掩护任务,负责阻击尾追的国民党第3、4、5路军。</p> <p class="ql-block">  都庞岭为五岭之一,山体高大,自东北向西南阻隔湘桂两省,横亘在道县和湘江之间。红军要西进湘江边的兴安、全州,必须先通过都庞岭。若从其北部通过可走湘桂古道,沿途在韭菜岭北狭小的空间里有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等隘口,路窄关险,易守难攻,但白崇禧本着送客的原则,已将这一带的部队撤回广西;红军若从其中部通过则需要翻山越岭经邓家源等地走山路;从其南部需闯过桂军重兵驻守的龙虎关,白崇禧视其为关门拒客的唯一要点。因此,中革军委选定走都庞岭北部和中部两条线路,并作出如下具体部署:</p><p class="ql-block"> 第1军团主力(第 2师)为第1纵队,沿道县、蒋家岭、文市向全州以南从右路前进;</p><p class="ql-block"> 第1军团一个师(第15师)、军委一纵和第5军团(第34师)为第2纵队,随第1纵队,进至文市以南,再向湘江江边前进;</p><p class="ql-block"> 第3军团、军委二纵和第5军团一个师(第13师)为第3纵队,经小坪、邓家源向灌阳山道,相机占灌阳,再向兴安;</p><p class="ql-block"> 第8、第9军团为第4纵队,经永明(今江永)、三峰山向灌阳、兴安,负责牵制桂军,保护红军左翼。</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部署可以看出,整个队伍仍然是“抬轿式”前进,不过此时担任右翼的是第1纵队红2师,左翼为第4纵队,红5军团一分为二,仍担任后卫。不料后来护卫左翼的第 4 纵队偏偏发生了意外。</p><p class="ql-block"> 此外,红1师、红5军团和9军团主力留在道县阻击周浑元和敌23师的追兵。两天后,他们将撤往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继续扼阻周敌追击,负责把守湘桂古道。只有扼守住这一带,中央红军在桂北湘水以东有限的空间里才能实行腾挪,完成数万人的渡江部署。</p> <p class="ql-block">  接到军委进军湘江的命令后,各单位在微微细雨中陆续离开驻地,按指定路线前进。</p><p class="ql-block"> 26日,红1军团第2师抵达文市,并派出师部先头5团向湘江方向侦察全州、兴安间的前进道路、渡口、工事,红6团进至永安关。</p><p class="ql-block"> 红3军团先头4师早晨经小坪,进占邓家源后,向灌阳侦察前进,军团主力和军委2纵相继跟进至小坪,野战军司令部(军委1纵)进至高明桥。</p><p class="ql-block"> 红8、9军团经永明向灌阳前进,途中先头部队进攻主要由民团把守的三峰山隘口。</p> <p class="ql-block">2、缓慢的西进</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利用第四道封锁线堵截中央红军的计划虽然周密,但由于白崇禧的桂军主力撤离全州、兴安、灌阳,给25日离开道县的中央红军安全渡过湘江留出了两三天的窗口期。</p><p class="ql-block"> 由道县往全州不到200里,往兴安稍远也只有250里,正常情况下野战部队行走两三天可以到达,但离开中央苏区时红军根据博古和李德的指示,采取的是“搬家式”的撤退,大到X光机、印钞机,小到坛坛罐罐全都带上了,尽管沿途已经不断丢弃一些物品,但部队、挑夫、骡马拥挤在狭窄的田间山路,逶迤上百里,又要避开国民党空军的轰炸,大多只能夜行,整个部队行动还是极其缓慢。</p><p class="ql-block"> 聂荣臻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中回忆,由桂岩到湘江最近的渡江点,只有160多里,大约走了4天,平均每天只走40至50里。红军行军速度太慢,也使桂军误认为红军要呆在广西不走了,让李宗仁、白崇禧心里发毛。</p><p class="ql-block"> 红5军团第13师师长陈伯钧回忆,战斗部队的主要任务成了护卫,往往是前面部队打下一个地方就要先守起来,等后面部队到了再一起走。</p><p class="ql-block"> 野战部队的装备情况从9月1日中央组织局、总动员武装部等下发的《关于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的通知》中窥见一斑,“要在动员中,保障每个新战士有一支梭镖带赴前方”。另外,由于苏区后期大部分兵工厂都被摧毁,且胜少败多缴获少,武器弹药只能消耗存量。根据10月8日的“野战军人员武器弹药统计表”,中央红军共有马步枪不到三万支,子弹不足一百五十万枚,平均每支枪约五十枚子弹;威力最强大的迫击炮也只有三十八座。因此,虽然整个队伍人数有八万多,但给人的感觉如同一个虚胖的人,块头不小,肌肉很少,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p> <p class="ql-block">  在看到桂军擅自后撤后,沿湘江在黄沙河至兴安以南留下的这一巨大缺口,让身为总司令的何键甚为恼火,因为看中央红军的架势,就是想入湘与红2、6军团会合,桂军网开一面,红军入湘对他在湖南的统治将会是极大的威胁。他急忙将这一情况向蒋介石作了汇报。</p><p class="ql-block"> 11月27日,在亲自坐阵南昌的蒋介石的严厉要求下,白崇禧只好又把已向广西境内后撤至龙虎关、恭城的五个师重新开回到灌阳和兴安两个战略要地,尚未北进至界首。刘建绪的湘军下午也占领全州,薛岳的第2路军也前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此时周浑元的先头部队已经渡过潇水到达道县,第4、第5路军也进至东安地区。</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一旦错过白崇禧后撤的窗口期,东面周浑元等的追兵,南边白崇禧的桂军,北面何键和薛岳的湘军与中央军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湘江防线的缺口很快就会被封上。</p> <p class="ql-block">3、前卫渡江行动</p><p class="ql-block"> 27日上午,红1军团侦察科进入全州,发现这是一座空城。但非常可惜的是,退守全州的桂军第71团非常警觉,且由于红5团和红2师担心决策权属的问题,错失了先占全州城的机会,刘建绪的湘军先头部队下午顺利进入全州。接到侦察员紧急报告后,红1军团领导认为全州城垣坚固,攻城可能需要久战,不利掩护红军渡江,决定在全州以南约30里的脚山铺一带布防,阻击敌1路军南下,掩护渡口安全。</p><p class="ql-block"> 军委25日17时来电曾要求1军团“沿道州、蒋家岭、文市向全州以南前进”。5团没有进占全州,而是退至全州南的脚山铺,一方面反映了教条主义在部队盛行,另一方面说明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基层单位更像一部机器,缺乏组织应有的活力。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就很突出的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纠正。</p><p class="ql-block"> 右翼另一支部队红1军团2师4团在耿飚、杨成武的带领下,从文市到石塘圩一路顺利,当日已前出到湘江,趁夜渡江后,与桂军激战一番后,占领界首、咸水圩等地区。 红2师(红1师第2团同行)由文市赶往湘江。红15师进至文市后,派出一部(一团)把守水井坪、木叶铺、土桥隘口,以防御全州方向之敌进犯,其师主力准备等后面阻击的红1师(第1、第3团)在文市归建后,一起突击全州来敌。后来红1师根据军团指示,在11月30日直接赶至脚山铺增援红2师,红15师留守文市附近。</p> <p class="ql-block">三、久攻不下的三峰山</p><p class="ql-block">1、第4纵队遇阻三峰山</p><p class="ql-block"> 左翼的红3军团根据军委27日17时给彭德怀、杨尚昆的电报,对军团下一步的行动做了调整。主要分两部分展开行动:</p><p class="ql-block"> 一是军委一纵、红3军团团部不再从邓家源走山路,而是返回经永安关、文市,先头第4师前出界首、兴安间的渡江点。第4师先头第10团当晚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p><p class="ql-block"> 二是红5师第14、15团(13团此时归军团直接指挥)前出进占灌阳西北30里处的新圩,同时派出小部队打通与三峰山一带的红8军团的联系。红6师(缺第17团,其正与1军团在扼阻周浑元纵队,预计27日晚在水车归建红6师)当晚留在在水车,担任红3军团预备队。遗憾的是,根据军委指示,左翼第 4 纵队第8、9军团仍需继续攻打民团把守的三峰山。</p> <p class="ql-block">  同一天,距离灌阳东南三十里处的三峰山,红8军团先头部队与当地早有防备的民团争夺三峰山隘口的战斗非常激烈。广西民团组织和战斗力超乎意外。红8军团先头部队因缺乏大火力武器,未能攻克民团居高临下构筑的坚固工事。军委17时30分电令红8、9军团,“八军团应不顾任何牺牲夺取三峰山”、“如时间来得及,九军团之工兵连、炮兵排应赶至三峰山,受八军团指挥,助攻该隘口”、 “八军团占领三峰山后,九军团即随其后跟进”,同时强调“必须不顾一切障碍坚决执行此命令,否则八、九军团有与主力相截断的可能”,夺取三峰山似乎异常重要。红8军团先头部队在三峰山遇阻后,红8、9军团先后跟进支援,也许此时守卫三峰山的不仅有当地民团,还有返回的桂军。可以想象此后双方对三峰山隘口的争夺也比较激烈。</p><p class="ql-block"> 红8、9军团都是第五次反“围剿”中成立的,8军团更是长征开始前大规模扩红中刚组建的,游击队和新兵很多,干部也大都是红军学校的学生,没有经过必要的军事训练,因而战斗力比较弱。十天前,两军团又刚经过改编为一个师的编制,多余的人员和武器用于补充其他野战兵团。</p><p class="ql-block"> 红8、9军团不断增兵和三峰山久攻不下,也直接导致大量战斗人员滞留在整个队伍的左路,无法立即抽身。而都庞岭山体高大,有限的东西向山路又被熟悉地形的桂军和当地民团把守,因此红8、9军团向北折回绕行永安关、雷口关几乎成了不二的选择,但如此一来路途遥远,耗时将更多,导致后来红8、9军团和34师等部队来不及撤离损失惨重。</p> <p class="ql-block">2、第4纵队绕行北路</p><p class="ql-block"> 27日,夜已经很深。朱德却毫无倦意,浓重的夜色丝毫没能湮没他内心对红8、9军团可能被截断的担忧。1时30分军委致电红5军团,命令从潇水西岸撤回的5军团第34师 “无论如何须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直至二十九日夜止,以保证和掩护八、九军团由小坪赶到蒋家岭与野战军全部西进”。</p><p class="ql-block"> 同时,军委还指示红5军团第13师主力团须前出灌江东岸的杨家桥阻击灌阳方向来敌。因为桂军素来作风大胆彪悍,就像嗜血的野兽一样,只要嗅到红8、9军团从三峰山后撤的迹象,灌阳和三峰山之敌很可能会蜂拥而来,这样两军团就会被粘住,撤退将变得更加困难。</p><p class="ql-block"> 当日,军委二纵进到雷口关茅铺,野战军司令部进至文市,前进速度还是没有明显加快。</p> <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湘军第1路军章亮基第16师和陈光中第 63 师 已到达全州,正准备沿桂黄公路南下咸水,薛岳也已进至黄沙河、东安一线,兴安和灌阳桂军还在不断增兵,加上周浑元等尾追之敌的步步紧逼,红军左右两翼和后方几乎同时受敌。红军整个队伍必须要高速运转起来,才能摆脱危险境地。</p><p class="ql-block"> 当日清晨,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由东后撤至蒋家岭、永安关和雷口关,继续扼阻尾追的周浑元之敌和敌23师。红8、9军团趁夜退出三峰山由永明折回,拟经小坪,赶往蒋家岭。</p> <p class="ql-block">3、下达渡江令</p><p class="ql-block"> 右翼的红1军团2师和1师2团在林彪、聂荣臻的带领下,从大坪和凤凰咀渡口兵不血刃地突破湘江,进入界首、绍水;左翼的3军团4师渡过湘江,占领光华铺,进至界首。</p><p class="ql-block"> 此时从界首到脚山铺60里的地段已被红军控制,湘江沿岸从南往北共有四个渡口,分别是界首渡口、凤凰嘴渡口、大坪渡口和屏山渡,另外还有一些浅水区,如果中央纵队行动迅速一些,完全可以在1、3军团控制以上渡口的情况下以较小的代价渡过湘江。</p><p class="ql-block"> 为确保这一西进通道的畅通,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和后续军团渡过湘江,已经过江的红1、3军团战士们,开始在湘江的界首、光华铺、枫山铺、脚山铺等地区,抓紧构筑工事,准备阻击国民党部队。</p><p class="ql-block"> 28日15时,军委向各军团下达渡河令,要求全军应自28日起至30日止全部渡过湘江,并坚决击溃各路敌人的进攻。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中央红军与兵力和武器都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桂、湘和中央军进行殊死搏斗,在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和兴安界首和光华铺等地,用血肉之躯硬是为中央红军撑开了一扇通向湘江西岸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新圩,是灌阳县的一个镇,全(州)灌(阳)公路自此穿过,桂军由此往东北可去水车、文市,与尾追的周浑元纵队夹攻都庞岭永安关、雷口关等隘口,且新圩北距红军西进湘江必经的最近点大桥村古岭头只有20多里。新圩以北一直到湘江岸边几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桂军很容易就能抢占湘江各渡河点。新圩一旦被占,将直接截断军委纵队和后续各部队,因此守住新圩就锁住了灌阳之敌北进的门户,对中央红军顺利渡江意义非同小可。</p><p class="ql-block"> 27日下午,红5师奉命由邓家源翻越近百里山路,进至新圩龙桥村附近,企图将桂军阻挡在新圩以南。不料与桂军迎头相遇,桂军先被击溃。谁也没想到,被军史专家称为湘江阻击战的序幕就这样突然拉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