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看豫山洛水穿越千里山海

小语

<p class="ql-block">  我们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神奇迷人的景区,它们因其独特的自然魅力、深厚的历史文化或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被严格管控,仅对中国公民开放。这些地方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珍贵资源,更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记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神秘的景区,领略它们的独特风采。看着旅行快报上四大版面,洋洋洒洒的近两百条旅游线路,我首选河南洛阳“国色芳菲.牡丹高铁”这条旅游线路。</p> <p class="ql-block">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她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这里历史悠久。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500多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很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司马光曾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不然的话,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会把对洛阳的赞誉,写进千首万阕诗词里了。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见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聪明的洛阳人,古戏今做,把传说中不肯献媚而被武则天贬谪的牡丹奉为市花。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这种运用赭、白、绿色铅釉烧制的三彩陶名扬天下。其中造型最优美的马和骆驼,已成了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卢舍那的塑像是我所见各地佛像中最美的一尊。那婉约端丽的姿态,那摄人心魄的慧眼美目,那浅笑盈盈的秀美双唇,真是集美之大成。洛阳仙,“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老君山是现实版的“天宫仙境”。按照旅游线路行程安排的时间顺序,我写下了这篇游记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说的就是老君山。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道教起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是历史上唯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老君山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奇峰异石、云海、雾海等,还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上的道观和寺庙筑风格古朴,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成了一种独特的山水文化观。</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2014年,老君山老子铜像被世界基尼斯总部输录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铜像”。亦是当代仙侠影视剧热门取景地,《诛仙·青云志》《天乩之天帝传说》等皆曾于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  4月9日上午,地陪燕子带领我们走进老君山,一探这神秘而美丽的仙境。排了40分钟的队,才乘坐上一级云顶索道直达中天门,稍作休息,拍照打卡。中天门位于老君山脚下,是老君山景区的入口,是一座宏伟壮观的牌楼式建筑。按原计划,我们将穿过中天门,踏上蜿蜒曲折的石阶,便开始了对老君山的攀登。在中天门休息时,抬头看看那陡峭的台阶,再想想排队乘坐第一程索道被耽搁的时间,于是,决定第二程还是乘坐索道直接到十里画屏。</p> <p class="ql-block">  云景天路游览区是一处集奇峰、怪石、云海、峡谷为一体的核心景观带,全长1380米。从峰林索道上站沿水平悬空栈道经青云峰、一线天、百草坪、通天峡、枫树王与十里画屏衔接,直达金顶道观群,构成了完整的山岳经典风景体系。游天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依栏俯视脚下绝壁万丈,给人以腾空的感受,是老君山最精华最刺激的景区之一,到老君山不走天路,将终生遗憾。全程需30分钟左右,徒步峰林穿越天路,观赏绮丽神奇的惊世画卷。</p> <p class="ql-block">  十里画屏如同一条巨大的画廊,沿途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山间云雾缭绕,奇松怪石林立,仿佛漫步在仙境之中。游客在此可欣赏到老君山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p> <p class="ql-block">  亮宝台海拔2197.7米,传说为太上老君展示宝藏之地,重檐歇山式建筑,全铜装饰,殿内供奉财神赵公元帅及利市仙宫,献宝童子铜像,铜浮雕《五路财神献宝》。匾额"亮宝台"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题书,殿联为:物化仙丹欲有文物赫,情缘太极能完圣灵尊。祈愿发大财,请登亮宝台。</p> <p class="ql-block">  金顶道观群位于老君山顶,是老君山景区的标志性建筑。金顶道观群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风格。道观群包括金顶、玉皇顶、太清宫等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金顶道观群是老君山宗教文化的中心,游客在此可感受到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被誉为“世界第一仙山”,两座宫殿屹然矗立于山巅之上,宛如神仙道场,如梦如幻。来到这里,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领悟到什么是“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p> <p class="ql-block">  除了以上几个景点,老君山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三清殿、灵宫殿、斗姥宫、八景楼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既有古朴典雅的建筑,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河南老君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领略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品味悠久的历史文化。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老君山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夜游洛邑古城,满眼才子佳人。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现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结合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综合业态,综合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自 2017年4月开园以来,总接待游客量已突破250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量最高突破1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洛邑古城被评为“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荣获2020年度洛阳市文明景区,并入选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拟认定名单;2022年洛邑古城被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授予“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荣誉;2023年荣获抖音全国汉服打卡TOP榜第一、美团洛阳汉服必到打卡点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五彩斑斓,光彩夺目,漫步闲逛在这里的街头巷尾,唐风酒楼,宋代商铺随处可见,穿上一件汉服,每个角落都是满满的民风摄影,让你一秒梦回隋唐,可以说是汉服爱好者的天然摄影棚。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洛阳将汉服文化的传播做的相当好,在洛阳旅游不管是旺季淡季,到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女生在景区拍照,尤其是洛邑古城,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已经成为众多游客来洛阳必去的一个汉服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每年四月,牡丹迎来了自己的花期。花开花落,仅仅二十天,爱花之人往往奔波千里万里,揣着渴盼的心,同赴一场盛会,只为一睹牡丹真容。牡丹热烈奔放、又雍容典雅,在中国人的花语里,是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之意。4月10日上午,地陪导游燕子安排我们游览中国国花园,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唐时代,真正领略一下“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那壮观的花王风采!</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花园:始建于2001年9月,是我国最大的牡丹专类观赏园,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底蕴,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充分展示了牡丹之美、之清、之幽,享有“中国国花第一园”之美誉,自西向东共分为六个景区,即: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其中种植牡丹1000多个品种50万株,包含牡丹的九大色系,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p> <p class="ql-block">  洛阳牡丹之所以能够闻名遐迩,除了它自身的美丽之外,还得益于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洛阳就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赞美牡丹,使得这种花卉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如今,当我漫步在这片花海之中,仿佛能够听到那些古人的低吟浅唱,感受到他们对牡丹花的无限热爱。</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下午游览明堂天堂景区。明堂天堂修建在紫微城遗址的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项目最为重要的景观。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现归属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在武则天当政时代,明堂天堂是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政治权利中心。所谓明堂就是朝堂,皇帝日常会见使节,或者臣子觐见皇帝的地方。明堂是唐代洛阳紫薇城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明堂还是中国历史上史料记载的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木构建筑,为唐代建筑技术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  明堂天堂是女皇帝武则天礼佛的御用场所,因为年代久远,原来的明堂天堂早已不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堂天堂都是后期修复而成的。历史中的明堂天堂曾被焚毁,现为在原遗址上复建的建筑,为了保护地底下的历史遗址,高度也不及曾经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参观明堂天堂景区,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自由活动时,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邂逅牡丹花,这里的牡丹花大而艳丽,色彩丰富多样,从洁白如雪到鲜红如火,再到深紫如霞,每一朵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花瓣丰满而富有层次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盛开时,牡丹花更是散发出浓郁的芬芳,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工艺原理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唐三彩是洛阳标志性的传统手艺,几乎所有人来到洛阳都免不了要买上一两件唐三彩的摆件。若想一探唐三彩制陶的奥秘,不妨去河南洛阳唐三彩体验基地走一走,你对于唐三彩的所有好奇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4月10日下午我们走进非遗传承地—唐三彩体验基地,跟随“唐三彩”非遗传承人,学习“唐三彩”的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看着亲手上色的样品,经过烘制后的成品,心里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晚上,我一个人去了应天门,感受隋唐第一门的宏伟壮观。应天门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605年,东西长137米,高约35.3米,比北京天安门还高0.6米,号称隋唐第一门,也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也是武则天登基的地方。应天门,昔日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原名则天门,后避武则天讳而改称应天门。其巍峨之姿,宛如天阙降落凡尘,震慑每一位初到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东都,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重建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唐宋年间相继沿用。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夜幕降临,整个宫城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走进这里,古老又斑驳的气息环绕着我,在一砖一瓦中,我仿佛看到了隋唐盛世之时的繁荣与强盛,震撼无比,是看上一眼就会毕生难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非同寻常,它是一座集门楼、朵楼、东西阙楼及廊庑于一体的“凹”字形建筑群,东西绵延137米,两侧阙楼高耸,达36.4米,仿佛今日之十三层楼。其上崇楼五座,犹如五只凤凰翩翩起舞,因而得名“五凤楼”。门前双向三出十二阙,尽显皇家威仪,彰显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和天子之尊荣。</p> <p class="ql-block">  应天门,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门”的宏伟建筑,仿佛是一道时空的大门,走入门内,仿佛穿梭了千年历史。在这里,帝王将相的故事历历在目,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因为一座门,爱上一座城,不亲自来登一次应天门,永远无法感受到神都洛阳的魅力与神秘,穿上汉服,分分钟钟能让你穿越回历史,每一张照片都是满满的复古风。</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上午游览龙门石窟,光排队进门就用了一个多小时,进去后基本也是摩肩接踵,一点儿空间都没有。跟着人流鱼贯而行,准确的说应该是被人群簇拥着,一个窟一个窟地看佛像,一开始是抱着了解历史,欣赏造像艺术、石刻雕塑的心态来看的,面对着拥挤的人群,心情有点烦。直到在奉先寺,看着这座坐了一千多年的卢舍那大佛,突然释然了。她慈祥、温和地微笑着,温暖又有力量,好像容纳了众生所有的苦难。我排那么一会儿队算得了什么呢?她看尽人世繁华,经历沧海桑田,依旧稳稳地坐在这里微笑地面对一切。我经历的一切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丰颐秀目,嘴角略翘,稍含笑意。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这是唐高宗李治为其父皇李世民做功德而建的。当时还是李治皇后的武则天为这个工程捐助了两万贯胭脂钱,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相当于现代的六百多万人民币。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卢舍那大佛完工。很难想象,一千多年前,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唐朝的匠人们是如何开凿出如此巨大,如此绝美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  此时,在山上眺望如潮水般的游人,游人的衣服五颜六色,像一条五彩锦带在山水间穿梭,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热热闹闹的。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美,很感动,如此多的人有闲情逸致在节假日出来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道,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正好说明国强民富,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最令我惊叹的是最小的佛像仅仅只有四厘米高,还有最美雕像卢舍那大佛和著名的剪刀手大佛。每一尊佛像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信仰的力量,展示了唐代石窟艺术的繁荣景象。站在石窟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千年前那个佛教文化鼎盛的时代。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历史总是以它厚重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卷。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座人类文明的瑰宝,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瑰宝,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朝圣者,我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这座世界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无数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无尽的创造力。站在石窟前,人们不禁为其宏伟壮观所震撼,为其艺术魅力所倾倒。一路上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也沉浸在龙门石窟的历史中。龙门石窟简直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大小不一、姿态迥异的佛龛排布在整个崖壁上,佛像或行、或飞、或立、或卧、或舞、或歌、或喜、或嗔,真的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印象深刻的是万佛洞,因洞窟的内壁刻有万余尊小佛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下午前往洛阳“千卉谷”牡丹花种植基地牡丹园,欣赏国色天香的生长环境和美丽的景色田园风光。千卉谷基地位于洛阳市孟津区,拥有牡丹、芍药等花卉,春暖花开的季节,各种鲜花竞相绽放,是人们赏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上午,我们的行程是游览万仙山风景区。在前往景区的路上,地陪导游燕子详细的介绍了景区的概况,让我们对景区有了大概的了解和代入感。</p> <p class="ql-block">  万仙山风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年均气温比山下低6度。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曼妙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村、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评审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2010年被中国登山协会评为国内首个国家级攀岩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磨剑峰、罗姐寨等200余处。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艺术名家、影视巨擘、美院学生等前来游览创作拍戏写生。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村为"太行明珠",著名画家张仃称万仙山为"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的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国内100多所美术艺术院校和30多个拍摄协会把万仙山定为写生、采风基地。</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南太行山地区,有不少险峻的挂壁公路,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郭亮挂壁公路。这条路开凿在绝壁层面之上,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绝壁长廊,又称郭亮洞。是中国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风景区。郭亮挂壁公路全长1250米,有着“世界第九大奇迹”,“全球最奇特十八条公路”之一,“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太行隧道之父”等美誉。其峭壁上凿有间歇的侧开窗,旁边便是幽深笔直的峭壁峡谷,透过窗口看下方的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栗。行驶其上,可以欣赏到太行山刀劈斧切似的沉积岩绝壁,壮观之景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  郭亮挂壁公路,始建于1972年,于1977年完工。1972年以前,郭亮村物资匮乏,村民们下山的道路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绝壁天梯。为改变生活面貌,村民们下定决心,誓要打通一条“生命通道”。由郭亮村村民组成的“十三壮士队”,用不屈的信念、坚韧的力量和聪明的智慧,在五年的艰苦奋斗中,徒手在悬崖峭壁上凿通了一条绝壁长廊,堪称“当代愚公精神”。村民们共凿出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铁锤4,000个,用热血让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  郭亮村被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坐落于二百米垂直的悬崖上。600年来,就靠720个台阶的“天梯”攀登,83户人家居住于此,实至名归的中国北方“世外桃源”。这里多数房屋都建在山崖旁,平视是无垠的连绵山脉,低头就是万丈深渊。行走其间,你会为自然的巧夺天工叹为观止。触摸着层层叠叠的石头,仿佛能感受到千万年来,时间和风雨赋予它们的力量。悬崖绝壁之上的村落,世界上最奇特的公路。淳朴的民风,与世隔绝的自然风光,山水秀美,谷幽崖高,巍巍太行,山高壁绝,呈现出一种水平方向的雄伟与壮美,百闻不如一见,这个离你最近的“世界奇迹”等着你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  抵达万仙山景区后,为了不走回头路,听导游的安排,先乘景区环保巴士赴南坪游览万仙山精华景点,午餐后再游览郭亮村景区,参观游览绝壁上的村庄—郭亮村,被誉为“中华第一影视村”;步行参观游览“红岩绝壁长廊”,也俗称“郭亮洞”,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山路十八弯,一路颠簸抵达南坪景区,站在翠谷丹屏观景台腑瞰 环视四周,景色独特如仙境,正如简介说的一样:万壑有声伴天籁,千锋无语立斜阳。在这里、苍山翠林与丹崖绝壁尽入眼底,红岩峡谷、清泉瀑流美不胜收、万仙山的雄、险、奇、峻、秀挥洒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同时,郭亮人战天斗地、永不认输的拼搏精神也在绝壁长廊(郭亮洞)中久久回响。这就是万仙山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徒步前行一段路,看见有几幢老房子,原来竟是赫赫有名的崖上人家 ,红岩绝壁大峡谷西侧海拔1297米的悬崖边,明末清初年间,依次建造四幢农家院落。这些院落就地取材,木柱石墙,浑厚古朴,座落在10亿年前滨海沉积的肉红色石英岩层上,院门朝东,门外三米即为绝壁悬崖,崖边一排粗壮的黄榆树,树下绝壁高差139米。亲临其境,触目惊心,但这是现存最好的太行古民居,被称为崖上人家。千仞绝壁立太行,高阔雄险在郭亮。崖上耕织农家乐,青风白云拂石房。我怕掉队了,只匆匆拍了几张照,没有进去参观,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悔了。</p> <p class="ql-block">  午餐前,导游带我们去看了拍电影及电视的炮楼和天梯。炮楼是道具,没什么好看的,天梯就不同,太有诱惑力了。郭亮村建在悬崖峭壁上,以前村民进出山的通道是顺着绝壁石缝凿出的一溜石窝,俗称“天梯”。600多年来,出入郭亮村仅靠720个台阶的天梯攀登,极其险峻,所以村子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交流。为了安全,天梯是不可以下去走走的,只能在上面看看和拍拍照。我看了当年行走的天梯,蜿蜒折返,悬崖峭壁,下一趟山确实是很艰难险阻的。既使我今天站在边上,腿部都感觉有点发软。</p> <p class="ql-block">  打卡郭亮村,导游宣布了集合的时间地点,然后让我们自由活动。郭亮村因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郭亮领导农民军与王莽王朝抗争驻扎于此而得名,它坐落在万仙山绝壁悬崖之上的山坳中,历代村民出入仅靠天梯,几乎与世隔绝。1972-1977年间,郭亮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硬是在丹崖绝壁上用血汗和生命开凿出一条1300多米的悬空隧道—绝壁长廊,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靠天梯进出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石磨石碾石头房,石桌石凳石头炕,石夯石破石驼梁,石桥石。随石碑启",描述的就是中华影视村郭亮村。它位于悬崖之上,面积15平方公里,300多口人,这里四面环山,环境幽雅。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民情,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艺术名家,影视巨掌,美院学生等。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村为"太行明珠",著名画家张仃称万仙山为"华夏奇观",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陈安泽先生称这里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著名导演谢晋,冯小宁等分别在此选景,先后有《举起手来)、《清凉寺钟声》、《侧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天高地岸》等6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八成以上的郭亮村民在影视中当过群众演员,故被誉为"中华影视村"、影视基地、华夏第一影视村。2010年8月份,郭亮村金榜题名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影视文化专业村”。</p> <p class="ql-block">  我独自—个人去了愚公居,迷路了,差点错过了午餐的时间。愚公居是郭亮村已故老书记申明信的生前居住地。1971年的秋天,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在1972年卖掉了自己家中的牛羊,买回了大锤钢錾,没有用任何机械,全靠手工,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炸出的石渣全村人前来清理,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6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个个当英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经过郭亮全体村民五年多的浴血奋战,硬是在悬崖徒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通途﹣﹣郭亮洞,谱写了当代愚公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下午徒步参观游览“郭亮洞”,“郭亮洞”于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其宽6米、高4米,长1300米,是在110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以25度斜面凿出的人工隧道。建设过程中,共投工6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米,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当年,郭亮村共投资8万元凿洞,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了扩修。绝壁属沉积砂岩,硬度达到8.2级,属最硬的一种石头,郭亮挂壁公路平均作业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和作业,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郭亮洞在1976年被外界发现,1976年,日本裕田影视公司在此摄制专题片,日本名古屋电视台开拍专题片《开拓太行山的人们》,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被列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排在第2位)、“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因修建早又被誉为“太行隧道之父”。</p> <p class="ql-block">  这条挂壁公路,每隔十余米便开一侧窗。从远处望去,这一线侧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这条悬崖上的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如果站在对面山崖上,就可以全方位地看清郭亮洞,犹如欣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卷。挂壁公路通风窗挺大的,通风没有问题。走在里面,头顶上可能是悬挂着的突兀的石头,不像现在的隧道那样整齐。路面比较宽敞,会车不成问题。我走出洞口,回首一望,感概万千,郭亮村的党员和群众完成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创造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郭亮挂壁公路不仅仅是一个奇迹,还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上午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是我们此次行程中最后一站。参观博物院是免费的,但一定要提前三天在“河南博物院”公众号上预约。河南既为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那么省博物院的馆藏自然不会差。虽抵不上国博,但河南省博物院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丰富,仅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就有五千余件,一部分藏品还被誉为国之重器。博物院馆藏精品众多,我也只能将几件公认的“镇馆之宝”拿出来细说一下,其他的就不一一详解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为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桐制盛酒或盛水器,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遍饰于器身上下的装饰造型异常瑰丽,不可多得。此文物原为一对,另一件馆藏于故宫博物院青铜馆。</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为“骨笛”。别看它其貌不扬,它可是由鹤类尺骨制成,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历经近万年,仍能吹奏出七个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且音乐性能最好的管乐器。</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为“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它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身轮廓流畅,为北宋汝窑的传世之品。</p> <p class="ql-block">  第四件为“玉柄铁剑”。此为西周时期制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p> <p class="ql-block">  第五件为“武则天金简”。它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金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消灾除罪的金简。</p> <p class="ql-block">  第六件为“妇好鴞尊”。记得在殷墟博物馆我们曾提到女将军“妇好”吧,这件也是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而著称。让我们360°观赏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第七件为“兽面乳钉纹铜方鼎”。此物为商代前期制品,被视为当时的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它的出土提供了置帝都于中原的史料依据。</p> <p class="ql-block">  第八件为“云纹铜禁”。此物为春秋中期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同样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失蜡法”又称溶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工艺,即用蜡条塑成待铸器件的模型,然后淋敷细泥汁成整体泥范,晾干,烘烤出蜡,而后灌注铜液出器。成品器形复杂,具有立体透雕效果。</p> <p class="ql-block">  第九件为“四神云气图壁画”。此壁画为西汉早期墓室壁画,它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曾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p> <p class="ql-block">  其实精美的文物还有很多,只看看就让人赏心悦目。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真的会流连忘返的。下午要乘坐高铁返程广州,匆匆一别,再见何年?</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关注和欣赏!</p><p class="ql-block">图文:小语</p><p class="ql-block">所有照片:华为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