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峰雨同行

在4月底,妻子就将她“五一”只休息一天的消息委婉告诉我,妻子不愧是美好假期的终结者。我表现的很淡定,见怪不怪,不正常的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了。话说我和妻子都是挣扎在生活最底层的小角色,整日为生计而奔波,容不得放慢脚步,一天就一天,聊胜于无。<br> 前几日计划去兰州哥哥家、带孩子去省博物馆、去陇南阳坝、去甘南诸如此类N种设想,现在看来不过是自己画的一个大饼而已,这情景忽然像周末菲利普夫妇带孩子们到栈桥盼望弟弟于勒归来的桥段,浪漫是建立物质基础上,没有物质基础的只能算是“穷游”、“穷开心”。<br> 但野百合也有春天嘛。<br> 妻子早饭时扒拉了一遍周边景区,都被我一一否定,就一天时间,众所周知的景点麦积山、仙人崖、净土寺人多、停车难,相反人少、比较小众的景点倒是不错!<br> “五一”不出外走走,似乎像欠了人情债似的,尤其看到同事们在“朋友圈”晒的旅游照片,心里总有一丝丝酸不拉几的味道,这情景很像过春节人家都贴春联,就你的门上光不溜秋的总感觉少点啥。时代变化了,人不仅活给自己也活给别人看,其实往往都是活给别人看,因为咱们都是凡夫俗子。<br> 妻子提议去佘家门,我觉得就是一条山河,除了有水再没啥突出的,跑几十里地,蹲在河边吃几袋方便面再火急火燎往家赶,总觉得缺少那么点内涵。<br> 那就花石崖罢, 花石崖景点位于清水县陇东镇,陇东镇属于距清水县中心较远的镇子,毗邻元龙镇,因距元龙镇近,镇上有个村子命名为花石崖村,沿花石崖村边的沟渠溯流而上,约莫一个小时的脚程便可徒步走到花石崖山脚下,倘若驾车,从元龙镇上崖村顺乡村山路,翻过山梁右拐约莫行六公里从右边的岔道下陡坡到半山,对面悬崖边的矗立几座庙宇便是花石崖景点。<br> 上中学时,有元龙籍学生说花石崖之所以得名是因山涧有一巨石耸立,面南背北。传说是上古时期女娲炼石补天遗弃的巨石,它的脚下是昼夜不舍的渭河之水,它的对面是连绵不绝的秦岭山脉。巨石之上建有磨针殿,是教化众生铁棒磨成针,而上殿朝拜,需乘天梯,地形十分险峻。<br> 天水本就是羲里娲乡,据明《秦安志》记载:“陇城镇之北山,有建于汉代以前的女娲祠。”清《甘肃新通志》也有详细记载。镇之北街,曾建有一座构造精美的“娲皇故里”牌坊。位于渭河北岸的天水市清水县陇东镇花石崖,距娲皇故里秦安县陇城镇不足百里。<br> 花石崖山势险峻,奇石突兀,林木茂盛,风景秀美。花石之花者,石之五颜六色也,故又名万紫山。花石崖自唐代时即为佛道圣地,所谓半山释老半山道。另有人传言曾在巨石附近发现有巨蛇隐没。<br> 北宋临川先生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r> 高德带路,由元龙镇上崖村翻山越岭直奔陇东镇花石崖,上崖村后盘山路很陡、弯很急,约莫半小时翻过山车便到了清水与元龙的地界,驻车稍稍休息片刻即刻启程,东行6.8公里,右侧水泥硬化路口指示由此下坡,越往下走,道路愈发陡峭,眼看就要下到沟底,妻子顿生疑虑,花石崖莫非在沟底,到沟底哪来的崖,是不是导航偏差了。我将信将疑,之于我也是第一次来,只好驻车打电话给曾经来过的同事询问,可惜电话没打通,此处已错过人家,在妻子的抱怨中,只好寻一宽处调转车头等待过路人询问。就在我们准备原路返回时,一辆车子从后面弯道处慢腾腾地爬上来,路边指挥交通的妻子赶忙向司机询问,热情司机说往沟底走,转过前面的弯就可以看到对面花不棱登的大块石崖就是。<br> 确认线路,再次调转车头一路向下,直达沟底,路边停车区三三两两停着私家车。孩子问我补天石在哪,我说咱们不妨登到高处再寻找这块得天地日月之灵气的顽石,说不定还能蹦出个孙猴子,或者从里面走出风度翩翩的宝玉哥哥。孩子听我这么一忽悠,蹭蹭几下就冲到前面台阶上去了,我们拾级而上,山道渐渐变成羊肠小道,我纳闷好歹一个旅游景点,怎么连像样的登山路都这么朴素,所幸一路有道观旗帜作标识,从林子里爬出来,眼前矗立的巨大石壁上赫然刻着“花石崖”,此时才发现我和孩子是抄小路上来的,沿着前面停车区向东可以径直开到这个地方的。<br> <br> 停在庙宇下面的挖掘机和散放工程材料可见此景点已得到重视正在维修开发。三清殿旁边左边有一亭子,中有天水罗怀玉撰文的石碑,从碑文可约略了解花石崖的历史底蕴,“肇始汉唐,下迄清末民初”足以说明此处古迹在历史更替中的沧桑与厚重。<br> 立于亭边,放眼望去,山峦叠嶂,青翠欲滴,鸟语花香、静谧清幽,远观谷底,渭河绵延东去,河边隐约有蓝色塑钢瓦房,应该是元龙镇花石崖村罢,右边对面山上折七拐八的盘山路便是来时路,山道上有几辆车子像小乌龟样慢慢地往回返,山风徐来,心旷神怡,确有种宠辱偕忘,隐迹山林,纵情山水的“颓唐”之意。 正当极目远眺神游八荒之际,孩子惊呼到:“爸爸,你看,下面有个小房子在石头上”。我探头往下看,果然山涧中树木繁密的巨石上有座庙宇,上面似乎还有旗帜。我拿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拉近镜头一看,是了,应该是补天石,原来隐藏在停车区的下方,旁边还有戏台。 孩子迫不及待想要下去看看,我好生劝阻已上到高处,待游览完,再下去看“补天石”。<br> 庙宇左边有上山的台阶,可以上到庙宇后面巨大的石崖上面。台阶基本是悬空钢架结构,上铺耐腐木,两边全是护栏,游人走在上面不会有恐高之感,台阶呈折尺型,每攀登十来步,就有一个平缓的过道便于放松绷紧的腿部肌肉。快到山顶,有两处分岔,直走可以到达左边的石崖顶上,也就是景区的制高点,右拐则可以上到下面三清殿背靠的悬崖顶上,看着大汗淋漓的孩子,毕竟才是刚过六岁的小子,我征求孩子的意愿,孩子说吃不消了,走右侧爬低点,不然得爸爸背下山 ,在我的鼓励下,孩子勉强地爬到悬崖顶部的庙宇。等到在顶部才发现从下面看到的悬崖并不是兀自矗立的独峰,它是有鼻梁的,犹如大象翘起的长鼻子,顺鼻梁往上隐约可见一处建筑隐约其中,不妨做个大胆揣测:在某个世纪,因地质原因,大象的大鼻头跌落山涧,成为遗世独立的“补天石”。<br> 崖顶的风大起来了,我和孩子开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小子吃不消了,几乎是我连拖带拽到了山下停车区。休息了一会,我们去探寻曾在山上看到的“补天石”。<br> 很好找,路边停车区向东50米、右边小路下有一戏台正对着山上的庙宇,这就是所谓的“爷庙对戏楼”吧。戏台后面矗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上方,四面砖砌围墙里有一 庙宇,远看很像一处农家独居小院。要登上巨石进入庙宇朝拜,必须借助巨石边一副悬空、仅容一人上下钢扶梯,由于太过于危险,非庙会期间是禁止游客攀爬的。看见警示话语和铁丝网,我打消了登石游览的念头,一怕亵渎神灵,二来力争要做一个文明的游客。沿着巨石下面的台阶可到达“补天石”的正面。巨石正面是已故天水毛惠民老先生的书写的 “补天石”。<br> 伟哉,壮哉!在陡峭的山涧有这么一块钟灵毓秀的巨石。从巨石正面,也就是从下往上看,仰视巨石,扑面而来一种强大的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一方面来自巨石的大,人在石下微乎其微,犹如在屋檐下避雨的小鸡崽,另一方面巨石下方悬空好多,在这陡峭的山坡上,给人感觉不太稳当、摇摇欲坠的错觉,因此巨石四周有众香客用棍子顶在下面,当地称之为 “支山腰”,主要是用来祈福的,这在我国流传甚广。那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来祈福呢?<br> 在古代人们对山川都有着敬畏和崇拜,认为山上都有山神管辖,进入山林充满危险的,所以在进山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当然除了自身做好准备以外,还需要征求山神的同意,而与山神沟通的方式就是烧香焚纸。随着烧香祭祀山神的习俗的流传,就在山间留下了大量的香根,一些山没有香炉,进山者就会把烧剩的香根支在石缝中,寻求山神的保佑,后来就逐渐演变为木棍支山和立木为香的登山祈福习俗。<br> 夕阳西下,启程回家,为了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沿清水县道回家,新修马路,少有车辆,车子一改在花石崖上陡坡时的破败相,顺着山梁欢快的跑着,路边的洋槐花传来一阵清香,山上的春比山下来的是晚一点。<br> 2024.5.5草于家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