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西东江之行归来美篇,2024年5月1日-5月5日锦绣山河户外一行35人游湘西紫鹊界梯田、板梁古村落、高椅岭丹霞地貌,观雾锁小东冮、渔翁江中撒网、江中歌舞,爬龙景峡、赏龙景瀑布、鸳鸯瀑布、东江湖,夜游洞庭南湖码头、巴陵广场、遥观岳阳楼,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领队:大漠</p><p class="ql-block">拍照:大漠及队友们</p> <p class="ql-block">紫鹊界梯田风景名胜区是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它位于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属雪峰山脉奉家山体系,最高处海拔1585米,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层层叠叠的梯田以紫鹊界为中心向四周绵延,在海拔500米至1200米之间,坡度30至50度之间,共500余级,面积达8万余亩。</p><p class="ql-block">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最早为苗瑶两族祖先开创,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是人与自然的伟大杰作。她集自然美、古朴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兼有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菲律宾巴纳韦梯田的险峻、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特色鲜明、风格独具,有“梯田王国”之美誉。紫鹊界梯田地处湘中丘陵向湘西山区的过渡带,季风气候明显,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梯田高处无任何山塘、水库,但山高林密,生态环境原始优越,梯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田埂综合形成储水保水系统,凭借神奇独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水源,构成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潺潺流水,四季不绝、久旱不竭、洪涝无忧,堪称人类最伟大的水田工程。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俗有“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p><p class="ql-block">最新大门照</p><p class="ql-block">紫鹊界梯田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交通网络,距湖南省长沙市仅有322公里。景区基础设施完善,能充分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悠久的历史文化。新化县紫鹊界的梯田初垦于秦汉,到宋元时期,因“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有大量外地的汉人迁入。至明初,梯田开发进入高潮,紫鹊界随处是供劳作时休息的茶亭,连海拔最高的风车巷绝顶也建有茶亭,足见当时紫鹊界梯田开发的繁荣兴旺景象。据调查考证,广西与湘南等地的瑶族均起源于新化梅山。然而,新化古代的瑶民因自汉代以来不断受到征伐,加上自宋元以后江西等地移民大举迁来,瑶族被逐渐同化。在紫鹊界一带,至今留有许多瑶民生活的遗迹,如瑶人冲、瑶人凼、瑶人峒、瑶人屋场等地名,在山中仍可找到与世隔绝的瑶人石屋遗址。在中国现有瑶族的分支中,湖南隆回县虎形山花瑶是惟一完全保持最古老风俗的一支,距紫鹊界只有数十公里,同样是漫山的梯田。</p><p class="ql-block">紫鹊晨韵</p><p class="ql-block">梯田文化</p><p class="ql-block">神秘的梯田文化。自古称“畲山为田”。习惯上把有田塍可蓄水种稻的才称之为田,而无塍种植旱生作物的都称为土。紫鹊界一带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崇山中哪里有裂隙,水就从哪里冒出来,虽然海拔1200m以上,大旱之年也从没有干涸过,因而从“畲山”开始,这里便能种植水稻并可年年获得丰收。</p><p class="ql-block">紫鹊界无塘无库,也没有灌溉用的沟渠,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山上到处是星星点点的泉水,只需在田塍的任一处挖一个缺口,或安一段竹筒,水便从上往下,从这一丘流到那一丘。即便是某个地方没有泉水冒出,也只需沿着梯田的内侧,取田里的泥堵成一条通道,水便会顺着那条通道流到需要的任何地方。这里特殊的岩石土壤能储水渗水,更因人工的巧妙设计,每丘梯田的长度、宽度,每梯级的高差都因势而宜,使得丘丘梯田水源充足,而在雨季也不会因出现急流,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紫鹊界梯田灌溉系统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与都江堰、灵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媲美,堪称世界灌溉工程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存在问题</p><p class="ql-block">文化品位高与知名度低的矛盾</p><p class="ql-block">梯田,人类最伟大的古老文明工程之一,与金字塔、空中花园、长城等齐名。哈尼人在1000多年前创作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由瑶族和壮族在650年前共同创造的广西龙胜梯田,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新化紫鹊界梯田规模之大、形态之美,不亚于哈尼梯田和龙胜梯田,并且历史更为悠久,应该是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产品,但由于认识、研究和宣传等多方面的原因,旅游开发程度和水平都很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点介绍</p><p class="ql-block">板梁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境内,现有人口1886人,耕地面积1260亩,一个自然村布局,辖19个村民小组,村民以种粮、种烤烟为业,生活传统古朴。</p><p class="ql-block">板梁村历史久远,初建于宋末元初,强盛于明清时代,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原金陵县的重要集镇,也是桂阳、耒阳、常宁往返的商埠之地。</p><p class="ql-block">板梁人杰地灵,是当地刘姓的主要开源地之一,六百多年前,板梁刘氏始祖、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子芳在古老的龙泉庙旁落户。</p><p class="ql-block">接着,下村板梁私塾的朗朗读书声响起,金陵古驿道上马蹄声阵阵。水上贸易随板溪河而来,板梁男子踏上从商之路。</p><p class="ql-block">第一座钱庄在中村兴起,清脆的铜钱声在青石板巷中回荡。</p><p class="ql-block">据族谱记载,从板梁迁徙开发的刘姓村庄有400多个,约八万多人。</p><p class="ql-block">在历朝为官者数百人,历史底蕴厚重,传奇故事多多,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p><p class="ql-block">开国大将黄克诚从板梁暴动走向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湖南省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为郴州市受此殊荣单位。永兴县高亭乡人大主席何小华、永兴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健生、副所长曹晓春代表永兴专程赴京参加授牌仪式。</p><p class="ql-block">根据2009年5月2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建规函[2009]114号《关于组织申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精神,永兴县文物管理所组织精干业务队伍,按照文件有关精神和业务测量及规划要求,深挖了板梁村的历史渊源,精心编制和规划了板梁村的长远规划,得到省建设厅、省文物局的充分肯定。材料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组,获得了好评。。</p><p class="ql-block">整个古村占地3平方公里,背靠象岭平展延伸,依山就势,规模非常宏大,村前视野开阔,小河绕村而下,三大古祠村前排列,古驿道穿村而过,石板路连通大街小巷。村前有七层古塔,进村有石板古桥,村内建有庙祠亭阁,旧私塾,还有古商街、古钱庄。</p><p class="ql-block">古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宝塔、古井、石板路布局机巧,奇石异村令人叫绝,乡村古风别有洞天。</p><p class="ql-block">古村内仍保存了360多栋完好无损的明清历史建筑,这些历千劫而不倒的古民居,栋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无论是它的水磨青砖,还是门当户对,或者是它的砖雕、石雕、木雕,其工艺都十分精湛,让人叹为观止。总而言之,板梁古村蕴藏着中国古老的宗法仪式、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生态原理等。</p><p class="ql-block">被誉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最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湘南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高椅岭简介</p><p class="ql-block">高椅岭[1]属原生态丹霞景区,是一个赏之叫绝、百走不厌的户外休闲摄影胜地。据报道,由飞天山、便江和程江渌水等组成的丹霞地貌奇观,涉及苏仙、永兴、资兴、安仁、宜章、临武、汝城等地,总面积2442余</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p><p class="ql-block">郴州的丹霞地貌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景观多为方山,浑园平顶,四壁悬崖陡峭,岩脚陡坡辟有磴道。具体景观均为丹崖峰寨、坦穴、壁谷、关峡等,其形状千姿百态,风景绚丽迷人。据此,有人评价郴州的丹霞景观为“世之所有,此尽有之”。而高椅岭则是郴州丹霞地貌中最突出的代表和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高椅岭村隶属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由11个自然村民小组组成,截止到2016年总人口为1200人。</p><p class="ql-block">美丽丹霞高椅岭</p><p class="ql-block">飞天山风景区和高椅岭,(桥口镇、许家洞镇及五里牌镇)已纳入2020年发展规划,规划总面积约为50.5平方公里。飞天山旅游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保护地带共9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飞天新城和许家洞温泉小镇等区域。该项目规划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p><p class="ql-block">以飞天山丹峰林立、红崖绿水的自然景观为核心吸引力,并整合该地区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郴州“天下第十八福地”的旅游形象,在“百里丹霞,碧水褔江”的旅游总体概念规划的基础上,围绕“福”字做文章,以“纳福”和“祈福”作为主题,打造一个集观光、度假、休闲、疗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并在规划期限内,在国家地质公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与万华岩、莽山、东江湖联合,完成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p><p class="ql-block">景点介绍</p><p class="ql-block">【天然湖</p><p class="ql-block">因常年雨水堆积而成,因地势原因,水源流动不出,从而形成这样的美景。丹霞地貌已经美到极致,再搭配如此美丽的水面,堪称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2.【龙脊】:高椅岭丹霞地貌栩栩如生,当然少不了宛如神龙降世般俯卧在此的龙脊,听说每一个来到高椅岭的人都会走过龙脊,它会给走过的人带来福气,如龙脊一般一路顺风。</p> <p class="ql-block">郴州东江湖景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是一个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东江湖景区以东江湖为中心,东江湖是南岭和罗霄山脉南部合围形成的一个湖泊,是耒水的源头之一,湖面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水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12</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众多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如雾漫小东江、东江大坝、龙景峡谷、兜率灵岩、东江漂流等。此外,景区还融合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如古老的村落、石桥和民间艺术。东江湖景区不仅适合自然观光,还有丰富的水上活动和水上娱乐项目,如划船、游泳、钓鱼等。</p><p class="ql-block">该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而闻名,被誉为“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景区还提供了多种游玩路线和活动选择,适合不同游客的需求。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两季,尤其是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岳阳市城区的南郊,古称邕湖,湖水面积18000余亩。南湖风光极其秀丽,西通洞庭,南临赶山、龟山、北接金鄂山、白鹤山,湖水漫延交错,在峰峦之间回叠,波映峰景,情趣盎然。湖中产鱼,岸畔产茶,鱼肉鲜美,茶叶香馨。因而,自古以来,南湖就成为文人泛舟品鱼喝酒、饮茶吟诗的最佳场所。唐时张悦贬谪岳州,经常召来很多文人在湖中唱和。诗仙李白好像对南湖情有独衷,他吟出的“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丹青画”。而其“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更是以白描的手法来直接赞美南湖。</p> <p class="ql-block">巴陵广场东西主轴线长度为280.1米,总用地面积约4.84万平方米。“后羿斩巴蛇”这一雕塑高约16米、净重2000吨,用神话传说诠释了岳阳城市“巴陵”称呼的来源,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制作。其主体反映巴陵起源的神话传说——后羿斩巴蛇(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广场可容纳3800人集会。中央广场周边为疏林草地,广场基本对称,突出东西向的城市历史发展轴,广场分为两级,向西逐渐降低,坡度为1.2%。滨湖景观区中段为硬质景观区,主要为台阶,广场至一级平台为巴陵大台阶,高差约9米,方便市民、游客观湖、赏景。一级平台伸向湖面的台阶设计大气、壮观,突出反映亲水性;南北两段为鱼文化景观区及沿湖绿化带,通过建筑小品充分展示洞庭湖渔业生产景象。</p> <p class="ql-block">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p><p class="ql-block">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等皆为千古绝唱。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他认为“天下郡,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遂于庆历五年,开始重建岳阳楼,一年后落成。他写下《与范经略求记书》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一同送往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由此写下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它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文中先忧后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屡圮屡修,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它坐东朝西,构造古朴端庄,气势恢宏凝重,楼高19.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三层楼中,设置、装饰、图案风格各异,特显风姿。尤其是挂在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从范仲淹的文到清朝书法家张照的字都珍贵无比。</p><p class="ql-block">岳阳楼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荣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点。以岳阳楼为主体的景区面积为670亩,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区,内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小乔墓、瞻岳门、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多处景点。景区内绿荫修竹,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郁,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曾登临岳阳楼。</p> <p class="ql-block">转眼间,5天的活动结束了,朋友们山不改,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大家有缘再聚。了解我们,请关注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微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