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滇藏之旅

东海光明影像

2024年3月31日,我从淮安机场启程过境重庆飞往云南丽江,开启了为期12天的滇藏之旅,用我手中的相机、无人机和满腔热情,去纪录滇藏线上的美丽风景与动人故事。<div>下面记录的是这次难忘的滇藏之旅,请随着我的镜头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瞬间。</div> 2024年3月31日至4月12日滇藏之旅所走过的线路,沿途停靠的小景点没有标注,有的在文中已经描述。 《光明日报》2024年4月8日第3版刊登作者在墨脱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拍摄的照片。文末将有更多发表作品链接。 淮安飞往重庆的航班上,蓝天白云绚丽多彩 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我早在四年前就对其心生向往。然而,由于疫情等种种原因,直到2024年才得以列入行程。在出发前,我联系了数位战友、影友和同事,遗憾的是,有的已经去过,有的忙碌无法抽身,还有的因身体原因不能参与。最后,我决定独自前往丽江,与来自北京、安徽、广东的六位老师会合,共同组成了一个7人“滇藏桃花之旅”摄影团队。 3月31日,从重庆转机到云南丽江,七点五十飞机刚降落下起了中雨。出站后打的来到了住处。 丽江古城夜色——2011年我来过丽江,对这里还依稀记得。唯一不同的是,那次还不怎么会拍照,现在带了相机和无人机。 当晚,和来自安徽合肥的孙家勇老师相遇,两人初见,开怀畅饮。由此,开启了我们两人一路同室、同行、同吃、同游的旅程。 云南丽江古城。根据当地无人机飞行规定,古城上空禁止飞行无人机。这天早晨我们来到了古城南面的一个公司大院里,用大疆御3PRO三倍变焦拍下了古城全景。 丽江古城——大疆御3PRO三倍变焦拍下的丽江古城狮子山。 4月1日清晨,我们在领队兼导游蒲丽堂的带领下,从丽江出发,沿着西丽高速和214国道踏上了为期10天的征程。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市。 进入香格里拉市区途经上长坪隧道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街景 在香格里拉参观第一个景点——纳帕海。尽管名字中有“海”,但实际上它是一片湖泊。在春天,湖水略显萎缩,湿地也缺乏生机,画面中偶尔也会出现几头毛牛在滩涂上悠闲地吃草。据说这片湿地在夏季雨水季节很漂亮。 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市纳帕海 离开纳帕海,我们沿214国道向前行进。这里的山缺少植被,偶尔可以看到一片绿地,让人感到新奇。<div><br></div> 沿途214国道边上、大山之巅悬崖峭壁上的藏族村寨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格浪水小组为纪念红二•六方面军经过此地而建设的贺龙桥。 金沙江畔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右)和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隔江相望(左)。一江穿越两个省、两个县沿途经常可以遇到。 地处白马雪山脚下金沙江畔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街道整洁、建筑别致,绿色植被星罗棋布。 午餐后,大家继续北上,路边不时看到桃花或梨花。沿214来到白马雪山,途中大雪纷飞,白马雪山三号四号隧道,途经白马雪山观景台,下午来到德钦县梅里雪山,入住飞来寺。 4月1日下午途经白马雪山一号、二号隧道 冒着大雪,来自各地的旅友们在拍照留影 连续的行程中,一会雪,一会雨,一会晴。山上白雪,山下春晓。突然间看到绿地、山花包围下的村寨,感觉一派清新。 4月1日晚,我们入住格里雪山飞来寺,这里海拔3400多米。初到高原,许多人的普遍反应是睡眠不好。我同样经过了三天的不适后 ,在后来的旅途中,一切基本正常。 4月2日早晨,人们早早起床到梅里雪山观景台拍摄日照金山。开始光线还好,不一会,天气大雾弥漫,许多人感觉观看日出“没戏”了,便返回酒店睡觉。但让人惊奇的是,10多分钟过后,大雾散去,金山和美景重现。 雪地上,人们在欣赏梅里雪山日出美景 日照金山——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梅里雪山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滇藏边界的怒山山脉。 4月2日早餐后,我们离开飞来寺,从214国道转入237省道,踏上德贡公路,沿着澜沧江畔前行。 德贡四级公路起于德钦县云岭乡,止于贡山县捧当乡驻地闪当村。全长95.225公里,其中:德钦县境44.501公里,贡山县境内50.724公里。2007年动工,2019年试运行。被称为云南省最美公路。 途中,我们经过了尼农峡谷和云岭乡,然后踏上S318线(非G318线)。在山顶,白雪皑皑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在行驶的车辆上隔着车窗拍照,影友们谈笑风生。途经孔雀山隧道时,领队靠边停靠,给大家拍照,我第一次见到了高山大叶杜鹃的绚丽风采。 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S318线上的S弯十分壮观 云南贡山县境内的尼农大峡谷大雪纷飞 第一次看孔雀山上的大叶杜鹃、榧木、红豆杉 白雪和鲜艳的高山大叶杜鹃花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惊艳无比。 中午时分,我们从S318线转入G219线,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捧当乡享用午餐。这是峡谷中的捧当乡政府驻地街景。 在同行的另一组旅友中,遇到了一位和我同龄、同年入伍、同年退休的山东籍战友顾业杰老战友。他开朗、直爽、幽默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捧当乡驻地一个小餐馆,我们一人一份20元一大碗野菜炖毛牛肉(米饭随便吃)让人吃到了地方特色,这碗菜让我记忆犹新。沿途包括到拉萨,吃饭都比较便宜实惠。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捧当乡街上雨摆摊的商贩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捧当乡中心学校门前,人们冒雨等待放假回家过清明节的孩子们。大山里,许多二三年级的孩子实行寄宿制,小小年纪学会自理。 4月2日下午,我们继续沿着G219线向北前行,途中欣赏到了美丽的双拉村和怒江第一湾的美丽风光。下午2点多,我们抵达了丙中洛乡,这里是云南怒江僄僄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一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美丽乡镇,也是丙察察进藏线路起点。 怒江大峡谷边上的双拉村 许多地方的民族村落由政府统一建设,个人装修后入住。<br> 标语上的字你看清了吗?标语是: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真正表达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div>云南贡山:雨中村寨美如画-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4072</div> 铁索桥是怒江上常见的交通设施,它成了连接两岸百姓的主要通道。 丙中洛乡是滇藏线“丙察察”最美公路的起点。<div>云南贡山:丙中洛云雾缭绕如仙境-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4028</div> 云雾满山飘,深山闻啼鸟,在此居住别有一番风味 丙中洛乡境内的怒江第一弯 下午沿怒江边徒步行走参观了茶马古道,参观了雾里村。参观途中,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美景,我抖音现场直播半个多小时,房间来了300多人,大家一起欣赏了古道风景和怒村风情。<div>走在村里村外,不时看到肩挑、背扛物品的人们。由于这个小村不通公路,人们依然保持着原原始的运输方式。<div><br></div></div> 这位村民从集镇购物刚刚。她告诉我说一星期要步行一二十公里去集镇采购生活用品。 老桥成为村民进入的必经之路。 村民从集镇归来。 这位老乡从集市上买了一头牛,一家人高兴地往家赶去。 怒江边上的村道,不时可以看到村民进出。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居住,看似空气好、景色美,但长期在此还是有许多不便。 大山深处的村庄,尽管远离市区,水资源丰富,野生鱼类繁多,但依然可以看到加强渔业管理的宣传标牌。 石碑上详细介绍了作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雾里村详细情况。如果感兴趣可以放大阅读。 丙中洛乡境内的怒江第一弯上山坡上的日丹村。 游友们在丙中洛乡境内日丹村附近的怒江第一弯观景台拍照。观景台后面有个养鸡场,我想,这上面养的鸡肯定好吃。 4月3日,我们从丙中洛乡出发,镇区不远处便是石门关。这里是怒江北通往西藏茶马古道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贡中县丙中乐乡怒江大峡谷上的石门关。 江水绕山而过。 沿着怒江畔的219国道,我们又探访了丙中洛乡秋那桶村 “秋那桶”是当地怒族语,意思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它位于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的最北端,是怒江的“北大门”,是西藏入滇第一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以怒族为主,居住着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群众308户1059人,狭长的地域占据了丙中洛乡国土面积的一半。 2020年,秋那桶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村庄”等称号。我拍摄的照片被人民图片网收入图库。<div>云南贡山:民族村寨如仙境-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4414<br></div> 秋那桶村信奉天主教,这是天主教堂。 在一户怒族村民家中,我采访了青那组甘玉琴一家。一大早,甘玉琴忙着抱草喂牛,妻子黄立香忙着织布,八十多岁的母亲忙着浇花、烧水。通过这个家庭可见看到少数民族浓郁的生活场景。 甘玉琴从草房抱玉米秸杆喂牛,他家的院子又是村子里的南北街道,他家房子住房分别建在道路两边,累计有六七间。 甘玉琴的妻子黄立香在忙着织布。开始我以为他们俩的名字搞错了,5月6日上午,我查询到了甘玉琴的电话,经电话核实,丈夫的名字的确叫甘玉琴。大家肯定和我开始想象的一样,以为是女人名。 甘玉琴的母亲在自家新房前忙碌。我和她谈起右边新建的房子真好时,她开心地笑了。 旅游开发已经深入到民族村落,处处彰显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即将离开秋那桶前往西藏,临别时在村头留个影。 走出秋那桶村,继续冒雨北上,我们跨越了滇藏边界,看到了一边是云南一边是西藏的分隔线。 云南和西藏交界处成为来自全国各地途经这里的游客的打卡地。 2024年4月3日上午10时30分,正式进入西藏。在此留下珍贵的影像。 离开滇藏交界处,便进入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丙察察进藏第一村”——松塔村。以后几天的行程大都在林芝市境内。查看资料,林芝之大令人咋舌:林芝人口23.89 万(2023年),面积114870 km² ,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235.66 亿元(2023年)。林芝市超过江苏省全省面积(10.72万 km²),但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22.2亿元,是它的54.4倍。当然,因地理和区位限制面积和经济不能相比较。 松塔村向北走途经219国道边怒江大峡谷V型弯。 V型弯处的停车点,许多人在这里打卡休息。 所有车辆沿着大峡谷右侧的219国道缓慢前行。没有经验的自驾者走在高山峡谷之间的公路上,我感觉是一件危险的事。 在通往察瓦龙乡途中,有一个大流沙景点。山东的顾业杰说之前他来过西藏,这次就是冲大流沙景点来的,为看一个景点专门又来了一趟西藏,这种精神令人叹服。看过了也就感觉这么回事,但了却了今生一个心愿。 大流沙周边的山脉 在大流沙景点向北飞,看到峡谷边上的一个村庄。 当天下午,来到了怒江大峡谷边上的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政府驻地。这里是219国道6666公里处。219国道起点于新疆喀纳斯,途经西藏,云南,广西4个省市区,是中国西北连接西南地区的边境公路。全程10065公里,是中国里程最长的国道。许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影,期待着未来行程一路顺风。 航拍察瓦龙乡政府驻地。左侧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察瓦龙乡驻地北侧的扎那村。<div>西藏察隅:峽谷深处的美丽村寨-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4442</div> 4月4日的计划出现了变故。原本打算通过丙察察路线前行,但通往察隅县的道路因雪山雪崩导致道路中断。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导游和领队果断地调整了行程,决定从察瓦龙向北前往左贡,再转向波密。但这条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段道路因改造而设置了严格的通行时间,要求游客必须在上午10点前通过施工路段,否则将关闭施工,要等到第二天10点前才可以行走。为了赶在上午10点前通过此路段,领队决定早上4点多出发,大家一致同意。尽管疲惫不堪,我们还是在黑暗中登上了汽车,在大山峡谷间穿行。许多第一次自驾进西藏的人,黑夜行走在雪山峡谷之间,人身安全很难保障。<br><br> 车辆行驶在高山峡谷之间。 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沿途风光 摸过了二三个小时的黑夜路,终于天亮,这是沿途山下的护林房 昌都市左贡县扎玉镇成德村 车辆刚过成德村,前方路段出现山石滑坡,当地交通部门临时实施管控,车辆停留一个多小时待山石清理完毕后才得以通行 西藏昌都市左贡县318国道线上的美玉乡斜库村民房 西藏昌都市左贡县318国道线上的美玉乡斜库村党员服务中心大楼。经查询,2018年6月,左贡县美玉乡斜库村44户260人实施易地搬迁,是左贡县第一个易地搬迁点建设村庄,安置点配套产业园区,在这里上班的村民每月平均工资3000元。 业拉山也叫怒江山 2024年4月4日下午5点半,我们抵达了海拔4658米的昌都市八宿县境内的业拉山莲花广场和318国道上著名的72拐。在险峻的山峦,弯弯曲曲国道穿越一个个悬崖峭壁和陡峭的山坡,绘就了318国道壮丽景观。 业拉山上美丽风光 天路72拐是川藏线国道318线路,它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顶到2800多米的嘎玛沟,30多公里路落差达1800多米,因其坡陡、弯多、凶险而得名。这里环境恶劣,气候无常,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 天路72拐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集中体现了川藏线的奇险和灾害,这段路被有关专家称为“公路病害百科全书”冲进峡谷里的车辆和人员不知道有多少。 在72拐中途,我们深入到了怒江大峡谷腹地,亲眼目睹了那座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桥——怒江大桥。它是318国道组成部分,位于高山峡谷之间,全长74米,海拔2730米,因其地势险峻,被称为川藏公路国道318线的“咽喉要道”。<div><br></div>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命解放西藏。部队一边修路,一边进军。据说在修筑大桥的时候,一名战士因为高反和疲劳,不慎跌入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对此,八宿县官方回复说,1953年7月至1959年4月八宿怒江修桥筑路期间共牺牲革命烈士10名,怒江桥墩更像一座丰碑。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车辆至此都要鸣笛,许多路人会驻足拍照或摆放供品,向牺牲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里将选址建设怒江大桥纪念馆,用烈士精神教育后人 晚上8点多,我们抵达了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城,并选择在西米供氧酒店住宿。第二天早上,我拍摄了县城的全景,为这座县城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城<div>西藏八宿:峡谷深处的美丽县城-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5166<br></div> 4月5日清晨,我们在用过早餐后,沿着318国道前往来古冰川。然而,由于山上发生了雪崩,道路被堵塞,我们骑着骡子通过一个乱石滩,在这里只看到了最低处的冰川。 我们所见到的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上的雪山美景 来古冰川景区,赶骡子的牧民等待着客人骑马进入冰川 随后,我们沿原路返回,途中拍摄了美丽的然乌湖,在湖畔,一座座高压铁塔穿越雪山和湖泊的景象令人震撼。 4月5日拍摄的《国家电网助力西藏发展》的图片新闻刊登在4月7日的《经济日报》上。<a h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5953190046_162d6789e0670197b2.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藏:座座电铁塔翻越雪山</a> 晚上,我们在宁静中结束了这一天的旅程,住在波密县城。<br>在波密县城的住宿体验让我倍感温馨,最让我难忘的是东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一位同事夏华,在深夜时分还特意带着水果前来探望,这份情谊让我深受感动。 林芝市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出口菌类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全境面积167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万人,1959年成立波密县委。 雪山下的波密县城 4月6日清晨,细雨蒙蒙中,我们踏上了从318国道转向扎墨公路的旅程,目的地是遥远而神奇的墨脱县。沿途穿越嘎瓦龙景区,旅游车在嘎隆拉隧道中穿行,置身于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雪原之中。<div>当天的雪山,大雪纷飞,陡峭的悬崖公路两侧积雪堆积如山,大型车辆在蜿蜒曲折的雪路上艰难转弯,目睹让人惊心动魄。</div> 墨脱公路两侧的雪景 我们乘车继续前行在墨脱公路上,途经雅鲁藏布江林多大拐弯处,目睹了峡谷中江水奔腾的壮观景象。 峡谷里茂密的原始森林 随着车辆从高原驶向山间,人们惊喜地发现了成片的高山杜鹃花。许多自驾或是随团旅游的人,不时停下来拍照。各种颜色的高山杜鹃色彩斑斓,为这片雪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野生杜鹃花在古树的相伴下,显得雍容华贵 进入墨脱县城前要经过检查站,所有进入墨脱的车辆和人员要接受边防检查。进藏前,游客要在当地公安局办理边防证。 在车上吃过便餐后,下午赶到了墨脱县城。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在该县境内,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div>西藏墨脱: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美如画-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5543<br></div> 在墨脱,首先参观了墨脱门璐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这里记录了墨脱县先民的生活场景和县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墨脱民主革命到西藏民主政府成立以以来的光辉历程 墨脱县委宣传部、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合用一楼 西藏江南——墨脱县是唯一一个属于热带地区、生产热带水果的县。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住到宾馆放下行李后,我们打着雨伞,冒雨徒步穿越泥泞的山路,来到了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我们所见的第三个大峡谷。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一自然奇观。 住到宾馆放下行李后,我们打着雨伞,冒雨徒步穿越泥泞的山路,来到了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我们所见的第三个大峡谷。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亲眼目睹这一自然奇观。 <div><div>夜幕降临,我们住在墨脱莲花大酒店,听着窗外的雨声,感到十分温馨。<br></div></div><div><br></div> 4月7日,我们沿着墨脱公路返回波密,第一站来到了波密桃花沟风景区。这里山坡上、江岸边,树上桃花盛开,树下青稞葱绿,红绿相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当晚,我们入住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 4月7日,从墨脱公路返回波密时途经嘎瓦龙景区时拍摄的雪景 在高原雪山,我们遇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民警在大雪中值勤,第二天在视频号刷到了报道他的视频。在我们离开这段道路不久出现了雪崩,许多人被困在了墨脱。这位交警参与了道路救援。 大车在大雪里艰难行走,他们随担着风险和责任 车辆在雪路上行走 车辆在路边暂停时,我用无人机拍摄的风雪中的墨脱公路 4月7日下午,我们从墨脱来到了林芝市波密县桃花沟。山上白雪皑皑,山下鲜花盛开,林芝的桃花沟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美丽的桃花沟通过人民网转发,被许多网站采用<a href="http://pic.people.com.cn/n1/2024/0408/c1016-40211530.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藏波密:桃花沟里美如画</a> 红色桃花和绿色青稞形成鲜明对比。<a href="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04/t20240408_15181660.ht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藏波密:桃花沟里美如画——中国青年网</a> <a h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733719339595852&wfr=spider&for=p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西藏波密:桃花沟里美如画</a> 4月7日下午,在桃花沟去波密县城的路上,参观了著名的通麦特大桥。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目前,通车的是通麦特大桥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机动车辆的通行。 从右至左,三座大桥依次排列。第一座通麦大桥(左)1950年代修建,2000年易贡湖大溃坝冲毁;第二座通麦大桥(中)2013年8月2日23时27分,大桥铆索脱落致使桥面垮塌。有两名波密县当地村民失踪,另有2名游客也在大桥垮塌后失踪,因大桥垮塌失踪人数增至4人。桥上一辆货车坠入河中,车上乘坐两人,均已失踪,导致交通中断;第三座通麦大桥(右)2015年底建成桥通车,设计为单塔单跨跨自锚式空间主索悬索桥,跨越帕隆藏布为单塔的支流易贡藏布,全长415.8米,主跨为256米,高59.5米。 通麦大桥是一座保通性工程,该桥的建成,使中断的318国道得以畅通。 4月7日,夜宿鲁朗镇。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鲁朗镇,是由广东省援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当时入住小镇后发现游客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多。据当时人讲,去年这里曾热闹非凡,客房满员,住房价格一路飚升,一晚一二千元。名声在外,没人敢住,如今显得颇为萧条。 4月8日早上,我们从鲁朗镇出发,沿着318国道向林芝市索松村进发。第一站来到了色季拉山观景台,原本阴雨绵绵的天气在到达观景台时突然放晴,远处的雪山和云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br> 色季拉山云海翻腾 从色季拉山来到下一个鲁朗林海景区时,空中突然大雾弥漫,我操控无人机试图穿越雾层。然而,当无人机飞至350米高空时突然失控返航。<div><div>出乎意料的是,无人机失去避障功能,没有缓缓降落,而是猛烈撞击到地面然后再直线飞起。此类怪异现象反复两次,在摇控器间隙性连接无人机过程中,两次手动操控才将无人机按到地面。由于地面不平,桨叶不断与雪块碰撞,最终冒出一股白烟,电机明显烧坏,云台连接处也出现了断裂。使得接下来的两天看到那些美景无法进行航拍。</div></div> 下山来到了嘎拉桃花园。在未来的两天里,因没有无人机拍摄,场景受到局限,给西藏之行留下一丝遗憾。 沿途风光 嘎拉桃花园美景 春天赋予西藏林芝最美的景观 4月8日下午,我们沿着林芝尼洋河和尼雅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带向索松村进发。沿途的风光美不胜收,只能用相机来记录这些绝美的瞬间。沿江而上,百里之内处处是景,处处是花,美丽得令人心醉。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林芝市米林县和巴宜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河面海拔2920米,总面积为8738公顷。 沿尼洋河风光带大片绿色,颠覆了我对西藏的认知。没想到西藏还有这样的美景。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林芝市米林县和巴宜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河面海拔2920米,总面积为8738公顷。 所看到的上百公里河道处处花钱盛开 当晚,我们住在林芝市米林市索松村的一位藏民家中。虽然小雨绵绵,但留在我心中的却是满眼的花田美景。 索松村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下辖行政村,全村共114户413人。但就是在这个西藏民族村,我没有看到想看的藏族服饰和民居。 村头巷尾处处桃花盛开。这个村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东部,派镇政府驻地东北向,雅鲁藏布江北岸,西南邻吞白村,南隔雅鲁藏布江与玉松村相望,北邻达林村。位于半山腰,游客天气好可以抓到南迦巴瓦峰,村脚下是雅鲁藏布江。 站在索松村民房平台拍摄的南迦巴瓦峰,它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海拔7782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 在索松村前留影 沿尼洋河畔的村庄和桃花,你能看出这是藏族村寨吗。 4月9日,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乘坐旅游车边走边拍,向林芝火车站和市区赶去。 4月9日早,从索松村赶往林芝途中的美丽风光 这里处处绿树成荫,河流纵横,一幅江南水乡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我们一行七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几天的旅行虽然短暂,但我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和来自北京的影友在雅尼国家湿地公园边留影 7人团3个男士分别来自北京、安徽、江苏。这是行程结束离别前的最后留影。 4月9日上午十一点多,我们来到了西藏林芝高铁站,在此拍张照片留作纪念。 林芝火车站候车间隙,我打开手提电脑处理上午拍摄的照片。<div>在这次旅行中,白天拍摄,晚上处理照片,常常十一二点。每天休息仅有五六个小时。几天时间有10多组照片先后被人民图片、光明图片、经济日报等媒体签发或采用。</div> 4月9日下午,从林芝通往拉萨高铁上拍摄的沿途风光和美丽藏寨 飞驰的高铁上拍下的华能水电站项目。 高铁上拍下的美丽藏寨。 由政府出资建设的藏民集中居住区。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造型别致的藏民村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家家户户房顶插满了红旗,表达了少数民族感谢政府的爱国情怀。 夕阳下的藏族村寨 高铁上拍摄的拉萨市白堆村党群服务中心。经查,白堆村是西藏山南市桑日县白堆乡下辖的行政村,有雅鲁藏布江(拉萨河)、邓萨提寺、沃卡温泉、曲龙寺、达古景区、沃卡三圣等旅游景点,有白唇鹿、贝母、姐德秀围裙、加查石制品、帕查麻枯等特产,有山南昌果卓舞、山南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大山深处的美丽村寨 当天晚上,我和安徽的影友孙家勇乘坐高铁来到了拉萨。他的朋友沈总和陆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拉加里·雪龙庄园度假酒店,我们品尝着稣油茶和青稞酒,聆听着民族歌曲,品尝着特色小菜,真正体验了藏族浓郁的饮食文化。 餐厅里民族乐曲、歌曲响起,给就餐的营造了欢乐气氛 4月10日,孙家勇老师要离开拉萨返回合肥。由于我是第一次到拉萨,为了能多陪我转一转,早上天没亮就起床陪我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原本想抢个好位置拍摄早晨的布达拉宫。由于药王山九点半才开放,我们只能先随着朝圣的人群绕布达拉宫一圈拍摄人文作品。 天刚蒙蒙亮时的布达拉宫夜景 朝圣的人们口里念着经文,手不停地拨动转经桶,诉求平安。 布达拉宫城墙上镶嵌着许多佛像,朝圣的人不时停下来朝拜。 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纷纷涌向布达拉宫。 由于我预定参加布达拉宫的票是下午三点多, 我利用这段时间参观大昭寺和小昭寺。这是去大昭寺途中拍摄的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团旧址,现改为西藏发改委。 八廓街上重新修复的清政府驻藏大区衙门纪念馆 8点多,孙家勇老师陪我到大昭寺广场后因赶机便匆忙离开。我只身进入寺内进行参观。 大昭寺广场朝拜的人们。 寺内排队朝圣的藏民。开始我以为是排队参观,我跟着队伍走了几个厅,发现身边都是藏民,我问一个小伙子,这是参观的吗?他说是藏族人去大殿朝拜的。我这才恍然大悟,走出队伍,到游客队伍中。 为灯台添加酥油的老人。许多参加朝拜的藏民每人都会拿一壶(大小不一)酥油到寺院,交给管事的人到入一个个油桶后将空壶拿走。 喇嘛居住的地方 大昭寺二楼经营着各类纪念品 一位喇麻从廊道走过 一位女喇麻在廊道走过。巧合的是一天偶遇三次。第一次,在大昭寺经她同意拍摄了她;第二次,在我去小昭寺的途中参观青政府驻藏大区衙门时又遇到了她和陪同她的女士;第三次时隔七八个小时在我走下布达拉宫准备到药王山时再次遇到了她和陪她的那位美女。这篇文章发出后,她们会不会还能看到?如果能看到真的是堪称是奇迹。 从大昭寺出来后,我沿八廓街向北走,参观小昭寺。沿途看到了八廓街的热闹场面。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整个街区像过节一样,人来人往,有点拥挤。 <div>八廓街上,我看到了一位30多岁的母亲带着年仅五六岁的女儿伏地朝拜。许多老者会掏出几毛或一元现金交给女孩。看到孩子和母亲伏地磕头的镜头我内心酸楚,小小年纪不能上学,每天在朝圣、朝拜的路上,不知道哪天是个头。生在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境遇。这种信仰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幸福的。</div> 热门非凡的八廓街,两边都是店铺 大昭寺到小昭寺不到2公里,走出八廓街、越过北京路向北不远便到了小昭寺。在左边窗口买了门票进了小昭寺。<div>需要说明的是,我有退伍军人优待证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证,但在西藏,几乎所有景点都不能免费使用。持这类证件的朋友要有心理预期。</div> 从小昭寺出来后,我便打车十多公里来到了大疆无人机拉萨专营店更换了无人机。这个服务站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机,1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是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他们待人和气、服务真诚、业务性强,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从大疆售后店冒小雪返回拉萨市区,赶在下午3点我约定的参观时间,急忙来到了布达拉宫剪票口。安检时,无人机不能带进,由他们负责保管,然后转到北门,在我下来时再凭牌号取出。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实行预售与限售相结合的卖票制,每天参观人数限制2300人(散客票约700张),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进入宫殿不能戴帽,不能拍照,不能踩踏门槛等等。所有游客都需在1小时内完成参观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分红宫和白宫。虽然110米不算高,但由于高原反应,爬上去还是略显吃力。沿途看到许多缺氧的人在吸氧,有一个女孩满脸通红、呼吸急促,真的为她担心。 对于去不去布达拉宫顶层我曾经犹豫过。考虑到已经千里迢迢来到了西藏,不爬上去未免有点遗憾。最终还是挑战了个人极限——从布达拉宫一层爬到了塔顶,海拔约3700米。庆幸的是,中途休息了几次,除了累没有别的高原反应。 虽然布达拉宫只有110米不算高,但由于高原反应,爬上去还是略显吃力。沿途看到许多缺氧的人在吸氧,有一个女孩满脸通红、呼吸急促,真的为她担心。 布达拉宫顶层平台。从这个地方开始向上一层一层观看宫殿里供奉的上千佛像。 布达拉宫共有宫殿999间,加上顶层佛堂计1000间。 从布达拉宫出来,鸟瞰拉萨城市 山谷之间的拉萨市全景。由于整个拉萨禁飞无人机,所以换来的新无人机在拉萨没有发挥作用 这天,我步行了27000多步,浏览了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小昭寺,去郊区换无人机,然后再回到布达拉宫爬到顶层。<br>回到宾馆后,疲惫不堪的我饭也没吃、直接躺在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五点,醒来后第一件事将前一天在拉萨拍摄的照片全部整理分类。<br> 点亮心灵的烛光 4月11日,早餐后我乘坐大巴前往贡嘎机场。至此,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滇藏之旅。中午12点20分,我登上了飞往重庆的飞机。 拉萨贡嘎机场 飞机飞离拉萨,在察看看到的雪山、河流、村庄尽收眼底 经过两小时的飞行,飞机于下午二点多抵达重庆机场 在重庆机场,机场大巴免费载着我们从T2转向T3航站楼,两楼之间相隔十几里路。我在机场耐心等待了三个多小时,直到晚上七点十五分,我搭乘的飞机才腾空而起,向着连云港花果山机场飞去。9点多降落,当晚十点多,我平安抵达家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山巅之上有人家》</h3> 匆匆忙忙罗列了这段文字,算是备忘、算是分享,也算是对旅行进行总结回忆。<div>在未来的日子里,当我翻开这个旅行日志,那些曾经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接触过的人,也许会一一浮现在眼前。</div><div>没到西藏前,对西藏都是支离破碎的了解。去了西藏,改变了我的认知,我对西藏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和认识。这里不是荒凉、贫瘠、落后、无知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和谐包容、山青水秀、美丽富饶、团结进步、充满活力的地方。来到西藏才知道中国之大,我们为拥有这个伟大的祖国而自豪。<br>在未来的人生中,我也许还会再去西藏,去探寻更多未知的美丽和感动。<br></div><div>云南再见,西藏——再见!</div> 美丽的布达拉宫<div>西藏波密:桃花溝裡美如畫【4】--圖片頻道--人民網<br>http://pic.people.com.cn/BIG5/n1/2024/0408/c1016-40211530-4.html<br></div><div>西藏:座座电铁塔翻越雪山<br>http://rss.jingjiribao.cn/static/detail.jsp?id=516813<br></div><div>西藏波密:桃花沟里美如画——中国青年网<br>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04/t20240408_15181660.htm<br></div><div>西藏波密:桃花沟里美如画_资讯_中国西藏网<br>http://www.tibet.cn/cn/In/xzzz/202404/t20240411_7607257_2.html<br></div><div>西藏林芝:雅尼国家湿地生态美-人民图片网<br>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786326<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