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让我走近美篇,点赞让我走进青春

心中有春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上学时,写作是必须的,因为平时不练习就没法应对考试中的作文。在上学阶段,只要是写作我就头疼,无从下手。在我们那个年代上学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对语文不太重视,尤其是我们湖北重理轻文特别严重,由此造成在乡村中学比较优质的语文老师特别少。我记得上课时,语文老师照着教辅念一遍,剩下的就交给我们自己了。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每次我们班的语文都是倒数第一。在高三晚自习,每周都有一次语文测试,每次测试时,我只做前面部分,作文从来不写。只有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写作文,可以想象语文成绩拖后腿是理所当然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上班后总算没有写作的任务了,除了每年写一篇工作总结,基本上都是和数字打交道,没有写作方面的要求。闲睱时间,刷刷小红书和抖音打磨时间,写作对我来说好像没多大关系。但是身边有一个人总喜欢随时随处有感而发,看到周围的花花草草总喜欢写上一段文字,然后把它转发给我。我一目十行看完后点一下收藏,想着以后有时间看看,只是收藏了不少,其实之后从来没再打开看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往美篇投稿,然后转给我,叫我帮忙点赞,转发朋友圈。他写作的热情在三月有些高涨,有时候一天几篇,随感一会儿就出来一篇,但是他说美篇需要配图,叫我随手拍的图片都发给他。于是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边走边拍成了习惯,只要拍完照就转发给他,然后他在美篇编辑完一篇文章后就转发给我,叫我点赞后转发一下。记得有一天晚饭后,我们散步在亮马河畔,看见路边的玉兰花了,我随手拍了几张转给了他,他认为我拍的好,顺手把照片发到了他的同学群。一同学马上给他回复:哇噻,拍的这么漂亮,用手机都能拍出这么美的照片,摄影师都要失业了。其实他同学只是一句玩笑话,我也知道自己的拍照技术和专业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听到他的转述心里还是很高兴。当时他根据自己的记忆已经写了一篇《颐和园游记》,只是没有配图,但是他不爱游玩。我趁机说“那我们周末去颐和园吧,正好我给你拍照”于是他同意了,后来的几个周末,我也正好找理由拉着他去了北海、元大都遗址公园、温榆河公园等,不想错过春天的每一波花儿。我说:我是你的摄影师,去公园是为你拍照的,可不是我要去的哈。他无语,只要周末碰到休息便被我拉到各个公园打卡,每去打卡一个地方,美篇里就多一篇他的文章,当然也多几张我拍的照片。每当看到发到美篇的文章,在文字下面配上我拍的图片,我心里也很美,当看到评论员老师的图文并茂的评语,我更窃喜,感觉是在夸我似的。</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临近女神节,他写了一篇文章,转给我,“你看看这篇文章,写给你的,写得特别好”。我点开看了看,是一篇比较优美的散文,但我觉得缺少灵魂。“不好,你先别发,让我加点内容”。我在原文上加了大概一千左右的流水账进去了,让散文变成了记叙文,又转给了他说“你自己改改,肯定效果会更好好”。后来写好的这篇文章在朋友圈分享后,好几个军嫂看后哭了,大概是感同身受吧! 从这时开始我才开始认真读他写的文章,不再仅仅是点赞转发了。虽然每次点赞,转发,但我却从来没下载过美篇APP。一天晚上他说把你写的那篇《母亲的期昐》发到美篇吧!我说不用,我又不常写,没必要。他说,那篇写的还不错,放在美篇,以后还可以看看,不然时间长了就找不到了。我说太麻烦了,不用,不用。他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把我手机拿了过去,下载了美篇APP,把那篇文章发到了美篇上,顺便还给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第一次在美篇推送文章。那个朋友圈是在我上班后,有同事跟我说:小张,看你朋友圈了,那篇文章写的还不错。我一头雾水,赶紧翻看手机,才发现那篇文章被分享了出去,已经有不少人点了赞。都不用想,肯定是他给分享出去的。第一次发现自己文章被分享在朋友圈后,见到同事还是很不好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一天,他发给我一个链接,说《我们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社团,有个征文,主题是“逐梦青春,绽放芳华”主题征文活动,4月16日开始,他说他打算写一篇征文,先构思一下怎么写。吃完晚饭后,我们在公园散步,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看到花花草草拍拍拍,他问我青春励志的征文写谁,写什么?我们讨论了一下写他弟弟,或别人,最后还是觉得写他自己更好一点。第二天他倒休,在家里用白纸写了五六张草稿,然后用手机开始抄写。下午快两点他发给我微信:休息会儿,眼花了,刚写到手机上三页,还有三页。我回复:你出去走走,让眼睛休息一下,你拍下来,转给我,我帮你打。他给我转发过来手写版的草稿,“还剩这三张,写文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我叫他把前三张也发给我,我用手机扫描照片提取文字功能,一会儿就把内容发到了电脑上,进行了排版,并把错字进行了修改。我又把文章看了一遍,在有些地方画了圈,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我还提出标题不太好,叫他重新想想,改一个好点的标题。第二天,他把修改好的文章又转发给了我,叫我再看一下。我打开文章,标题已改成《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内容也做了很大的修改,读起来比初稿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虽然被强制下载了美篇APP,但我好长时间只关注了一个人,并且只看他的文章,点完赞后,闪退。过了几天后,他告诉我,你那篇在美篇推送的文章,有一万的阅读量了,好像还有一个青春的核心成员关注你了。“啊!还在大咖关注我,我的美篇什么也没有呀,并且我也什么也不会写呀”。我赶紧打开美篇,点进了若愚老师的主页,认真拜读了《父亲的眼睛》、《母爱如书》、《露天电影》等文章。看完后我对他说:你跟大咖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咱们还得多读读他们的文章,学习一下他们的写作。他们一件小事,就能写一篇优美的文章,你的跨度太大了。”他也同意了我的观点,说我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双精文,确实写的不错。并向我分享了青春主持人冷韵追魂、核心成员九口生、凌波仙子的文章。闲时我就会点开他们的文章拜读,由于文字功底差,读完后也不会评论,只会默默的点赞。后来我又收藏了主持人冷韵追魂的青春和职场精华文合集,没事时就会点开看看,看完后仍然默默的点赞。正好五一长假,我试着在美篇发了两篇文章《五一劳动节随想》、《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也给加了“精”,这也增强了我的自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今天一个人在家,闲着没事,突然想随笔写一写。洋洋洒洒也写了两千多字。这是我没想到的,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对一个一直以来写文章就词穷的我来说,却是惊喜,也是一种进步。拍照让我走近美篇,点赞让我走进青春。让我们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跟着他一起去感受青春的脉搏,共同续写属于我们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