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由行

山中老酒

<p class="ql-block">说是泉州一日行,其实从厦门坐动车到晋江站—租车先到蔡氏古民居—到梧林传统村落—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清源山—泉州西街开元寺钟楼(泉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其实还有几处有时间也应该去,南少林或非遗博物馆(比较近)崇武古城,洛阳桥,我们没有办法把景点都玩到,总会有遗憾,为下一次出行找个理由。</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早,应该是八点左右,没有游人,当地人也是只见了几位,没有进民居,只在外面参观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各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建于晚清,古民居现存较为完整15座宅第和1座宗祠,大小房间近400间,占地约40亩地。东西横向4座宅子,坐南朝北的4-5排。这些宅子还居住着居民。</p> <p class="ql-block">蔡氏古民居有闽南“小故宫”的美誉,也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代表之一,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民居的两朵奇葩。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是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历时40多年。 现存的古民居建筑群共有16座,有序地排列分布在一起,远处望去,好像是一把古朴厚重的琵琶,那些大理石堆砌而成的大石埕,就像是琵琶的乐弦一样。闽南人迷信,对风水地理尤为重视,蔡家也不例外,他们深信一处好的风水宝地必定会为蔡家带来发达和兴旺,在南洋经商取得巨大成功的蔡启昌和大部分闽南人一样骨子里都有一种“根”的情结,衣锦还乡一定要在家乡修房置地,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就,光耀门楣。</p> <p class="ql-block">梧林小镇</p> <p class="ql-block">梧林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随后陆续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回国出资建造了大量精美的洋楼,村庄规模逐渐扩大,建筑风格亦逐步多元化。</p> <p class="ql-block">很漂亮的建筑风格,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梧林保留完整的百年建筑群,多在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建成,外墙斑驳的朝东楼、被古榕笼罩的德鑨宅、号称“九十九门”的德养宅、孔雀成双飞的胸怀祖国楼、单身复式公寓的梦菜家声楼……一幢幢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梧林人及华侨乡愁的的建筑,散落在660亩的传统古村落。它们涵盖了闽南官式大厝、中西合璧民居、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式建筑共两百多幢</p> <p class="ql-block">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如果只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感觉,如果是</p> <p class="ql-block">草庵寺——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遗存,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草庵始于宋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其教义是杂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 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p><p class="ql-block">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国号,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逐渐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为仅存的珍贵史迹。</p> <p class="ql-block">清源山</p><p class="ql-block">景区画的指示地图有问题,标注的距离不清楚,正常如果时间不允许,应该是坐车上山,然后步行下山。</p><p class="ql-block">人不多,但是我还是没上到山顶,腿开始不争气的疼,最主要距离没搞清楚。不为难自己,撤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开始上山却没有走到顶的第一座山,慧根不够吧。</p> <p class="ql-block">泉州街头,本来还想进南少林,因为山上耽误了一些时间,放弃了。直接到西街,这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先进了一间小茶馆,老板娘给画了周边的路线图,很感谢热情好客的泉州人,还有从晋江租车的司机。</p> <p class="ql-block">这里各种寺庙很多也集中,据说晚上各种灯都亮起来,与大殿的相映灯火辉煌。</p> <p class="ql-block">西街</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就是簪花女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现代与古老的文化碰撞,便有了这独特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簪花 </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头饰</p><p class="ql-block">簪花是中国古代人头饰的一种,也叫戴花、簪戴、插花,就是将鲜花或其他材料制作的花朵戴在头上。</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我跟着导游听了其中几段,值得深究。</p> <p class="ql-block">很多小店以惹娘命名。</p><p class="ql-block">娘惹属于土生华人民族。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马来亚(当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华人后裔,他们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所生的后代,大部分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这个群体中,男性被称为“峇峇”,女性则被称为“娘惹”。</p> <p class="ql-block">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再现了唐朝簪花戴彩的情况。近代在天津杨柳青、蘇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中都有簪花妇女的形象。近代新娘亦常有簪花于发的装扮,但不限于鲜花,也有用绢花。蘇南水乡妇女仍喜簪绢花。北京绢花、大庄村绢花是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厚装饰色彩的手工艺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朝节,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 花神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p><p class="ql-block">关于花朝节的起源,有观点认为其大约起源于唐代,宋以后开始流行;也有说法认为其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定型于唐宋年间,盛行于明清。而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相关记载。</p><p class="ql-block"> 节日期间,人们会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此外,“装狮花”、“放花神灯”、种花挖野菜等也是常见的风俗活动。旧时江南一带还会家家祭花神,闺中女人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同时这天也称为女儿节,未出阁的女子最爱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p><p class="ql-block">另外,相传此日为百花之神的生日,因此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要对花神表示庆贺,也期盼一年作物的成熟。</p> <p class="ql-block">其实每一个民族节日都代表着人民朴实的美好愿望,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庆幸她们赶上了好时代</p> <p class="ql-block">泉州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最好能住一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