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掠影》

晚晴

<p class="ql-block"><b>2024年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号正式启幕,据说四个分会场之一的、立意为生物多样性的博览园就设在卭崃。儿子提议这个五一我们全家到卭崃平乐古镇去玩两天,顺便去参观世园会。为了避开堵车,我们选择5月2号出行。</b></p> <p class="ql-block"><b>想起两年前到柳江游玩时,我居然把平乐的乐善桥图片拿去问当地人,为什么找不到这座桥了呢?柳江的当地人说:“我们这里没有这座桥啊?”连问几个当地人都如此回复我,才反应过来是我把平乐的乐善桥错记成在柳江了。</b></p> <p class="ql-block"><b>其实我对建筑一点都不懂,只是认为现在的所谓古镇太多了,哪怕明明是新修的房屋,就仅仅把外观仿照着民国时代的建筑而修,也要叫古镇,我认为要称为古镇,除了有厚重的历史,还要有上百年的标志性建筑等存在才称得上古镇,比如平乐镇的乐善桥就是上百年历史的古桥。</b></p> <p class="ql-block"><b>据资料介绍: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承头捐资建造,以善行善举而得名“乐善”。此桥长120米,高16.8米,宽10米,是一座七孔桃形的古石桥。整座桥完全采用红砂石建造,距今有130年历史,经历了百年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显示出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筑桥技艺,是四川省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拱桥之一,也是平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巧的是这次我儿子在网上订的旅馆就在这乐善桥桥头边上,当我住进那旅馆二楼的房间,看见乐善桥就近在咫尺,可以说与古桥的距离是触手可及。我和先生干脆就坐在窗边一边喝茶休息,一边看桥上的风景。只见桥上人头攒动,人们扶老携幼、南来北往。有位穿黑色衣服的青年男子在桥上用扩音器变换地唱着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不熟悉的歌曲(后来我到桥上去行走的时候才看到这位男子是缺少一支胳膊的残疾人)。</p><p class="ql-block">有一个男子在桥上卖豆花、凉面,既然有卖的,自然就有买豆花、凉面而站立在桥边吃的人。</p><p class="ql-block">有些人站在桥栏杆旁边给家人或者自己拍照,也有人倚靠在桥栏杆上观看白沫江中坐船游玩的人们及两岸的景色。这样的场景不就是人间烟火气吗?这场景也让我想起现代诗人卞之琳写的一首现代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p> <p class="ql-block">笔者所住客栈</p> <p class="ql-block">人来人往的乐善桥</p> <p class="ql-block">儿子一家三口要去爬山观赏平乐竹海,我和先生选择漫游古镇。我们沿着白沫江岸边行走,只见被称为清河长廊的地方,有一些看似待建却空无一人的建筑,是预测失误?是资金链断线?还是其他因素?反正眼前看到的就是烂尾楼景象。</p> <p class="ql-block">闲置多年的待建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从窗边看到白天喧闹的乐善桥上非常安静,正好想去拍些照片,于是不到两分钟我便从旅馆走到桥头。</p><p class="ql-block">只见蒙蒙细雨中的乐善桥,仿佛被轻柔的纱幕遮盖,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和雨水的味道,那水色泛黄的白沫江在桥下静静的流淌着。</p><p class="ql-block">那空旷的桥上一位勤劳的男子,身后背着我看不见的货物行走在下桥的阶梯中。一位环卫女工尽职的在細雨中做着她的清扫工作。一位打着雨伞的人站在桥拦杆处,面对白沫江用手机在拍照。</p><p class="ql-block">在喧闹的城市住惯了的我,即便从不喜欢煽情,面对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象都有种心灵被震撼、净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身背货物的男子</p> <p class="ql-block">扫地的环卫女工及拍照之人</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乐善桥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十一点多离开平乐镇开车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世园会卭崃分会场。</p><p class="ql-block"><b>据资料介绍:龙门山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植物超过7000种,动物超过4000种,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2024成都世园会将邛崃分会场主题立意为生物多样性,构建游憩、研学、观光等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b></p> <p class="ql-block">入园不收费但要扫身份证并还如坐地铁一样需要安检验包。</p><p class="ql-block">进入博览园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五座白色的建筑。它们是博览馆的5个分展馆。从外看,五座建筑各自独立,而实际是通过地上、地下通道串联。</p><p class="ql-block">一号展厅主题为“天造地设”介绍龙门山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特征。展示了龙门山在长期的地质构造中,经由断裂运动而形成了复杂的地貌及环境特征。</p><p class="ql-block">二号展厅是龙门山珍稀植物与昆虫探索馆。主题为“龙门寻珍”,通过对龙门山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所处的四川盆地与雪域高原的垂直分布展示,讲述了其中珍稀植物和特有昆虫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内所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三号厅为龙门山珍禽异兽与鱼类探索馆,主题为“绝地秀场”,展示了龙门山独特的、碎片化的、与世隔绝的地质环境给动物生存创造了巨大困难,但每一种濒危珍稀特有动物都依靠独特的生存智慧及求生本领。</p><p class="ql-block">四号厅为龙门山物种多样性保护实践馆,主题为“智慧共生”,内容包含了今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与全球努力、龙门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p><p class="ql-block">五号厅只是会议室,参观完四个展厅后由五号厅出去排队坐观光车(免费)上山参观大自然生态环境。这里是以沟谷密林、疏林灌丛、山地暖性竹林、山顶岩石、低山河流等为主题打造的人工生态智慧大环境。修建有几个观光栈道,其中最大的栈道呈半园弧形,站在上面,放眼远眺,周围群山尽收眼底,非常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据说因观光车有限,只负责把游客拉上山。游客自己从下山木质栈道走到景区大门口,但如果是老年人,腿脚又不方便的,可以给开观光车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坐车下山。但在路边却立有一个指示牌,上写:“下山只需走八分钟”,考虑到先生腿脚不便我们本想去坐观光车下山,先生说:“不用,八分钟的距离走下去吧!现在就是回到坐观光车的地方都需要走十多分钟。”想想也有道理,何况下山的路又好走,于是我们随游客往下山的栈道走去。结果哪里才走了八分钟嘛!我开玩笑的说:“这八分钟时间估计是以运动健将刘翔的标准订的吧”。</p> <p class="ql-block">观光栈道</p> <p class="ql-block">生态园山上的风景图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这个世界园艺博览展卭崃分会展,我认为如果对家里有在读书的中小学生家庭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他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动、植物及地理知识。但对腿脚不利索的老年朋友来说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定了。</p><p class="ql-block">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没有代表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写于2024年5月5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