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

八千里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年我游览过很多寺庙,因为对宗教文化知之太浅,所以旅游过程中看见佛寺道观,只见其形,不懂其意。只是走马观花路过,往后便是过眼烟云。但是有个寺庙,从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便已经深深的记住了它,成为一个离愁的符号。这源于一个与我同姓的诗人,一首《枫桥夜泊》,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让姑苏城外寒山寺千古留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姑苏城外寒山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是在2020年国庆节,我们来到杭州,去乌镇时经过苏州,慕名来到姑苏城外,见到了寒山寺。与我想象中的不同,这座寺并不在山上,而是在闹市中。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贞观年间,原居住于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擅长诗词文章,写有诗300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本是孤儿,由封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与寒山是好友。后人辑其诗附于《寒山子诗集》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寒山寺与西游记有关系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我们转了一下,感觉并不大,但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 、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看到寒拾殿有寒拾问答,感觉很有禅意,抄录于下:昔日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些话很有禅意,我深有体会。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或欺或谤或骗或笑我,我淡然面对。时间是改变一切的良药,现在看来,岁月也一样改变了那些人的风貌。只是我再也没有见到斯人,也没有机会问他们“别来无恙,尚能饭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见墙上的题的“寒山寺”,字体大小有些怪异。听导游说,“寒山”二字是祝枝山写的,方丈请祝枝山题词,但是要一字千金,方丈没那么多钱,只有两千金所以只写了两个字。后来陶渊明的后人陶濬宣写了 “寺”字,是免费的,条件就是在后面写上他的名字。还有一个怪异之处,就是民国时期,一位名叫张继的沧州人题写了唐代诗人张继的名闻遐迩的《枫桥夜泊》。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当然这些有关祝枝山和民国张继的典故我也在网上查过,确有记载,但真实性尚待考证,不过这些传奇故事增添了寒山寺的神秘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岳飞也是文武双全,在此留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寒山寺碑帖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处风景都有文化内涵和外延。在旅游中,人们通过观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传承和传播着各种文化。我想,写美篇也是在宣传中国文化,所以说美篇这个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传播阵地,尤其是各个专栏版主,更是付出了辛劳,功不可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成于2024年4月2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