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3号应邀参加同学孩子在同里的婚宴,考虑到小长假高速可能会拥堵,于是买了早班车。路上虽有小堵,到达苏州南站时间还是比较早。婚宴是晚宴,还有六、七个小时间可以逛逛,于是徒步在苏州慢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前游苏州主要是看园林、逛山塘街,这次没有目标,顺着外城河转。来到盘门,盘门古称蟠门,是苏州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景区内有瑞光塔、吴门桥等。在外围看看,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多云微风,沿着河边漫步,看着杨柳依依,吹着小风还是很惬意的。来到新市桥,站在桥上看着河面上的游船来来往往,水面随着行船和风荡漾着,这时所有的烦恼和欲望好像都被水波荡没了。</p> <p class="ql-block"> 见到巷弄钻进去看看,想寻找老苏州的影子,闻一闻老苏州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不觉过了中午,肚子叫了。上新市桥时看到桥头有家面馆,感觉还不错,过去看看。面馆不大,摆了十几张小方桌,只能坐四个人的那种。但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后来的在外面排队。想换一家,但又怕错过美味,于是试探着跟领班说我一个人。她看了看我说,你先点餐自己找位子。点了一碗红汤大排面,拿着桌牌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个座位。这桌有二个人,是对老夫妻,听口音应该是本地人。看看他们点的面,一碗白汤大排,一碗白汤皮肚肉圆。这时我想,我应该点白汤才对。面上来了,面在中央,边上码了几个青菜心加个煮鸡蛋,大排单独装盘,是过桥。大排是现炸的,切了几刀,分量还可以,就是面的量太少。饿极了的话,两口就能吃完。大排外焦里嫩,汤清,咸鲜适口,确实不错。吃完面一抬头看见墙上两句宣传语“苏州一碗面,好在一碗汤”,此时我想起了陆文夫笔下的朱自冶,不睡懒觉起早赶去吃朱鸿兴头汤面。想必头汤面更好吃。 </p> <p class="ql-block"> 到了同里在预定的宾馆住下,向宾馆的接待员打听得知,古镇景区不远,走路十几分钟,还打听到早上八点之前不要门票,只是有些馆不开放,像退思园等。正合我意,可以清静一游。</p> <p class="ql-block"> 六点起来散步来到景区。其实景区和小镇是互相融合的,只是在一些精致紧凑的自然景点进出口设立有门岗,八点以后需要验票的。清晨景区里没有什么人,很是清净,偶有几个景区里住着的居民沿着小巷行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镇的特点是小桥流水,青石小巷,白墙青瓦畔水而居,河边柳树低垂,樟树冠大蔽日。</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漫无目的走着欣赏着,欣赏着巷,欣赏着桥。巷子的墙上钉着铁牌,有竹行街,鱼行街等,想来竹行街以前是专卖竹器的,鱼行街是专卖水产的。小巷里的斑驳白墙显出了历史。桥很多,主要是单拱桥和平板桥,可能还有其它造型的,没走到。</p> <p class="ql-block"> 现在小镇里的水不敢欣赏,水的颜色近乎深绿色,上面漂浮着落叶,没有一丝活力。居然还看到两个人在河里洗东西,一个刷桶,一个洗衣服,这也算是传承吧。</p> <p class="ql-block"> 景区里的主要街巷商业气息太浓了,临街的门面装饰的花花绿绿的,现代感的装饰跟古镇的格调不协调,感觉就像长衫上面套了件西装。</p><p class="ql-block"> 走出景区回宾馆,在宾馆大门斜对面有一家面馆,店面很大。店门头有江苏老字号.始创于清同治四年字样。有150多年历史,历史悠久肯定不错。学苏州人点一碗白汤大排。大排是红烧的,不大,也过桥端来。面就是面条和清汤。大排硬而柴,汤头寡淡无味。加点辣椒酱和酱油吃完,不能浪费。唉,上了清同治四年的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