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宫:吴哥艺术之钻(2015年越柬游之六)

叶 松(秋月无边)

<p class="ql-block">导言:一早在酒店对面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异国婚宴序幕;初见吴哥窟,我们在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雕刻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的女王宫被一幅幅复杂细腻的图案和一座座<b>​</b>​精美的男神、女神雕刻惊到了!</p> 早6:50起来,看到了屋顶上的日出。 <p class="ql-block">我到餐厅吃过早餐后,即到马路对面观看正在进行中的婚礼场面。</p> <p class="ql-block">只见人们穿着新衣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手上拿着用银器盛放的食品、水果、花朵,走到婚礼现场。</p> <p class="ql-block">排着队的贺喜人群中有男有女,他们穿着不同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这位白发人,好像是位日本游客,手上拿着高端照相机,前来采风的。</p> <p class="ql-block">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几位手上拿着民间敲打乐器,还有拿着二胡,边走边拉的。</p> <p class="ql-block">在婚礼走廊的门口,站着几位大妈级的人物,迎接贺喜队伍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婚礼走廊的两侧已经有人坐着了。</p> <p class="ql-block">婚礼走廊的尽头摆放着看上去像是新郎新娘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侧,座位中间安放着一台柬埔寨当地的七弦琴。</p> <p class="ql-block">一位琴师走近七弦琴,准备弹奏了。</p> <p class="ql-block">在婚礼的门口演绎着各种看不懂的礼仪。</p> <p class="ql-block">这位看上去像是婚礼主持人正在采访在婚礼走廊门口迎接贺喜队伍的阿姨。</p> <p class="ql-block">正说着,贺喜队伍来到了婚礼走廊的门口。</p> <p class="ql-block">队伍中有人手捧水果,有人手捧香炉一样的宝贝,后面还有人为手捧宝贝的人打着伞。</p> <p class="ql-block">队伍后面的人几乎人人手捧鲜美的水果,水果都盛放在精美的银盘里。</p> <p class="ql-block">这位手捧银盘水果的老人估计有八九十岁了。</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贺喜队伍没有尽头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美女年轻美貌,衣着鲜亮,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真不知道婚礼主人是何方神圣,竟然有这么多人前来贺喜!</p> <p class="ql-block">距旅游团队出发时间不多了,只得匆匆回到酒店门口,乘上了一辆中巴车;据导游说是大吴哥城的城门很窄,只有小点的巴士能够通过。途中经过一座小庙。</p> <p class="ql-block">小庙的围墙由一排菩萨雕像组成,一位年轻人很随意地与菩萨们排排坐;菩萨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老一辈那么高大、敬畏了。</p> <p class="ql-block">暹粒距离吴哥景区很近,不到 10 分钟,就进入吴哥大景区的一扇大门了。</p> <p class="ql-block">然后再开过一段笔直的林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车子开了5分钟就到了吴哥窟的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每人必须在这里被拍摄一张人头像,印在门票上。约莫10分钟的时间,每人拿到了一张印有自己头像的一日游门票。</p> 关于谁最早发现吴哥,网上绝大多数帖子都说,最早发现吴哥的人是法国人。其实这是个流传广泛的误传。其实,最早发现和到达吴哥古迹遗址的是中国元朝的浙江温州永嘉人周达观。1295年元朝成宗元年,他奉命随使赴真腊访问,是年7月到达真腊(今柬埔寨),因故逗留了一年才离开真腊。回国后他写就了“真腊风土记”一书,真实地描写了当时柬埔寨各方面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对辉煌的吴哥文化有详细的记载。该书还详述了吴哥所处的位置及通往的方向和路线。真腊王朝后来衰落,都城吴哥年久失修,日子一久,慢慢被人遗忘,特别是热带雨林,树木生长快,加之古时交通不便,吴哥逐渐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及至掩没沉睡。<br>  1819年,法国汉学家雷米查最先将《真腊风土记》译成法文并出版,十分畅销。法国人亨利·穆奥就是依据这本《真腊风土记》描述,得知吴哥窟的存在,就按该书所指引的线路找到了吴哥。而网上有关公元1850年法国传教士布耶沃斯在柬埔寨偶然发现了吴哥古城遗址,法国亨利·穆奥于1861年1月为寻找热带动物到柬埔寨旅行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吴哥古庙遗迹的说法都是谬误的。 <p class="ql-block">虽然暹粒到吴哥窟售票处的车程不到 10 分钟,可是从售票处到吴哥窟的景点却要开近 50 分钟。大家继续乘坐巴士,经过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原来是吴哥景区最精彩的小吴哥。</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小吴哥景区的桥头雕塑。</p> <p class="ql-block">路过韩国人建的街心大象雕塑。</p> <p class="ql-block">到女王宫的景点商店了。</p> <p class="ql-block">这块牌子上写的什么,翻译软件也无能为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位于暹粒东北约32公里的女王宫(Baneay Srei)。女王宫于967年开始动工兴建,与吴哥的多数寺庙不同,修建它的人并不是国王,而是一位婆罗门,据说可能是国王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女王宫其实是一座小型寺院,供奉着印度教的湿婆神和毗湿努神。图中左侧是女王宫门前的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却声名显赫,是吴哥古迹中风格最独特和最精致的建筑群之一。女王宫呈正方形,坐西朝东。柬埔寨对风水的认识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吉祥方位是坐北朝南;柬埔寨的吉祥方位是坐西朝东。在柬埔寨,宫殿、寺庙的方位,大都是坐西朝东,几乎没有坐北朝南的。</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内外共有三道围墙,我们从第一道围墙的东门,即正门进入女王宫。</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门后,有一条约五十米长的大道,大道两边有两排对称的三米左右高的正方形石柱,中间有一条参道,参道两旁竖立着两排一米多高的“林迦柱”。<br></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东围墙。</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Baneay Srei)本是供奉湿婆的印度教神庙,可能是因为雕刻有许多女神,发现之初有了女王宫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大门三角形门楣的主构图的左侧,雕刻了一条三头那伽神(Nāga),面目狰狞,不可一世,与正中的战神-因陀罗共同护卫着这座女王宫。</p> <p class="ql-block">放大了的三头那伽神(Nāga)石雕。</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石雕保存得相当完好,寺内许多石雕都是三维的,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女王宫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吴哥艺术之钻”。图为东门门楣石雕。</p> <p class="ql-block">这座外围墙正门山形门楣浮雕上,战神因陀罗威风凛凛地骑坐在三个头的大象艾拉瓦嗒上面,手执法器,背后祥云密布,车下波涛汹涌,好一幅气势磅礴的守卫图!</p> <p class="ql-block">走过参道,来到第二道围墙的东大门和两扇侧门前,每座石门的三角形门楣上都有密密麻麻的精美浮雕。<br></p> <p class="ql-block">这座二道围墙的侧门三角形门楣浮雕的主人翁是毁灭神湿婆(iva)和妻子乌玛(Uma),双双骑坐在公牛南迪身上,妻子手臂挽着丈夫的臂膀,可惜乌玛的头部已被盗窃而残缺了。内围墙正东也有三个石门,中间的大门有一道双层山形门楼,被公认为是女王宫最美丽的门楼,众多游客都在门前驻足观看,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女王宫中心区域前,我走到第二道围墙内的一段类似护城河一样的小水塘边,拍摄了女王宫的全景和在她水中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在女王宫中心区域外还有一道内围墙,即第三道围墙。</p> <p class="ql-block">与大部分吴哥古迹所使用的青砂岩不同,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和略带桃色的石块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第三重围墙的院门,可惜门楣已经损坏,看不到门楣上精美的雕刻了。</p> <p class="ql-block">走过三重围墙的门楼,就进入了女王宫中心塔楼区,只见走道上有一座方形石雕,据说是女王宫内损毁了林伽柱的优尼座。</p> <p class="ql-block">这座女王宫内围墙东门门楼的镂花门柱和双层门楣浮雕可算是女王宫浮雕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画面上方是两只大象给湿婆的另一位妻子帕凡提(Parvati,又名雪山神女,即喜马拉雅山之女)喷淋圣水,正为她沐浴呢。 </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全部精华都在中心区域内围墙里的装饰豪华的藏书室和三座中央塔,这里有大量的男女守卫神神像,以及美丽的金银丝浅浮雕。可是游人进入女王宫的精华部分—中心塔庙后并不能与这里的藏书室和中央塔近距离接触,这里设置了警示线,游客需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只能遥遥观望;这时才后悔没带上我的那只尼康70-300长焦镜头来。面对着那墙面上一幅又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那些温润细腻的雕刻,只能望洋兴叹了。<br></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其实是后人认为这座建筑很有可能是由女人修建的,因为这里的石雕实在是太过细腻了,不像是出自男人之手,所以才给它起了女王宫的名称。中心区域内这座独立的长方形建筑可能就是藏书室了。</p> <p class="ql-block">藏书室的门楣浮雕极为精细,浮雕上面的主人翁也是湿婆神与其妻子,周围的动物雕像至少有10多种。女王宫以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着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在所有吴哥浮雕中首屈一指,称得上世界上最好的石雕作品,被誉为吴哥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珍珠,是“吴哥艺术之钻”。</p> 这是一座通往宫内的门楼,门楣上的浮雕是舞动着的湿婆神。女王宫中心区域的建筑分为两部分,东西轴以南的部分供奉湿婆神,而以北的建筑供奉毗湿奴神。湿婆神是毁灭之神,毗湿奴是维护之神,他们平分神界的权力。我们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行进的,看到的多为南部区域供奉湿婆神的建筑。 与优尼座的位置相对应,这里的走道上有一座神牛南迪的石雕,可惜上半身全无,只剩下半身残躯了。林伽柱与公牛南迪都是古印度教崇拜的对象。 女王宫的中心区域内三座朱红色的钟形寺塔由一条巨大的石基连接在一起,两面有对称的配殿,还有石台石屏,这些建筑上都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画饰。 三座并列的寺塔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每座塔的东、南、北各有1门,门高仅有1.2米,门上有7头那迦蛇翘首警戒,所有朝圣者必须弯腰屈膝才能入内。<br> 在女王宫的主塔前都有那迦蛇,或者神话中的猴子守卫在殿前蹲守着,看护着女王宫内完美的雕刻作品。不过,这些那迦蛇、神猴的塑像都是复制品,原件被保存在柬埔寨国家博物馆内。 在吴哥窟的女王宫,人们首次运用了一种叫原物归位的方法,修复寺庙,复制了女王宫内守护神的原件作品。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普遍运用到了其他文物古迹的大规模修复项目当中。<br>  你看,这两尊神猴守卫一新一旧,如果都是复制品,为什么一个做旧,一个崭新的呢?莫非右边的这尊猴子守护雕像是原件? 我们走出女王宫内围墙,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沿着女王宫围墙外的护城河,走出了堪称“吴哥艺术之钻”的从来没住过女王的女王宫。 <p class="ql-block">散落的建筑石构件。</p> <p class="ql-block">一支残疾人乐队在游客出口的必经之处弹奏当地的民族乐曲,不少人为他们留下几枚硬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