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微党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天长地久

<p class="ql-block">《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网载录音讲话整理有删接)</p><p class="ql-block">建党之初,在上海石窑门的小屋子里,谁看好中国共产党了?1921年建党,当时中国社会有200多个政治党派,中共成立了只是其中一个。那个时代政党林立,每天成立的党和解散的党一样多。</p><p class="ql-block">就连当时发起成立这个党的中间的一些人也没能想到,共产党28年以后能夺取全国政权。当时党更像是一个瘦弱的小孩儿,这小孩儿能长多大,许多人没有把握。</p><p class="ql-block">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就出问题了。1921年建党,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敬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p><p class="ql-block">十三个代表自己走掉的被党开除的七个,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后来追随汪精卫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以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p><p class="ql-block">这七个人我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历史是可知的,他们会不会还做这样的糊涂之事?当然,如果能预知到历史的选择,他们肯定不会这么做。28年之后夺取全国政权,那还用得着当汉奸吗?还用得着当军统特务吗?胜败难知,前途未卜,就这样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坚持革命的人凶险莫测,除了七个脱党和被党开除的,还剩六个,这六个人当中,王尽美1925年牺牲,邓恩铭1931年牺牲,何叔衡1935年牺牲,陈潭秋1943年牺牲。六个牺牲了四个,就剩两个了。这两个人是毛泽东、董必武。1921年参加党的一大的十三个代表中,1949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只有两个:毛泽东、董必武。这就是党的一大代表的命运,其实也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命运的缩影,那就是淘汰率极高。因为,不知道革命什么时候成功,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所以有人脱党,甚至叛变。即便坚定信仰、矢志不渝,也极有可能惨遭杀害。中国共产党所遭受的是世界政党史上前所未有的残酷境遇。党内的领导人像被割韭菜一样,一茬儿一茬儿的被敌人消灭。周恩来曾经感慨,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将他们造就出来。全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遭受过中共这般炼狱地火似的考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奕龙、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熊、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者、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示,并指认、搜捕、捉拿自己的同志。伴随中国革命的胜利,党后来的领袖都是无数牺牲者中的幸存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要有运气的成分。参加革命别想旱涝保收,最终享受胜利成果,这其中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否则没人撑得住。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严酷凶险的环境是难以想象的。蒋介石常用词是:见电立决,斩立决或者立决。总之,逆我者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特殊环境。于是,背叛者比比皆是。曾经的中央一号人物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负责人李竹声和盛忠亮被捕叛变,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红16军军长孔荷宠、赣粤分区参谋长向相邻、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朋友闽浙赣省委书记曾红一、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瑞金红军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等,统统当了叛徒。中共的淘汰与筛选,首先从党的高层领导开始。有些共产党员极度现实地抛弃了梦想,现实地葬送自己。这其中,张申府这个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共建党时称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之后,如果说要有第三个重要领导人的话,那就应该是张申府。张申府,北大教授,李大钊的左膀右臂,与李大钊共同组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发展夫人刘清扬成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他还介绍周恩来入党。想想看,历史地位何等重要。张申府与毛泽东也发生过深度关系。毛泽东当时只是北大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也就是临时工。做这项工作要填写图书卡片。毛泽东的字龙飞凤舞,张申府曾经训斥他,要求他重新填写。1925年,因为党的发展前景不明,甚至暗淡,张申府脱党了。1938年,他发起成立民盟。1948年,他被民盟开除。他为啥被他自己成立的民盟开除了呢?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胜局已定。张申府在这个时候竟然写文章名字叫“呼吁和平”,支持蒋介石戡乱政策,骂解放军是匪。张申府的夫人,中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刘清扬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离婚启示说,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言语指责,并宣布与张申府一刀两断。世人惊呼:申府糊涂啊!你知道张申府是怎么回答的吗?张申府说,我那篇文章得了3000块大洋的稿费,我当时真的很需要这3000块钱。真的是令人又惊又怒啊。我们再说一个人,龚楚。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三位领导者之一。另外两个人分别是澎湃和毛泽东。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粤北,遇见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就是龚楚,由龚楚带领他们上了井冈山。1928年6月,湖南省委致信红四军军委,这样说:前委书记由毛泽东担任,常务委员会由三人组织,毛泽东、朱德、龚楚。后来一段时间,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不是称为朱毛,而是称为朱毛龚。就是这样的一个龚楚,1935年背叛共产党投降了国民党,1949年,龚楚又背叛了国民党。1949年,解放军解放两广,龚楚作为国民党中将被迫起义。向当年他作为朱、毛、龚红军高级领导人时手下的连长,后来成为营长的林彪投降。再后来,龚楚跑到了香港,再后来又前往南美。1995年7月,龚楚在家乡广东乐昌市长来镇去世。</p><p class="ql-block">我们再说一个人,张国焘。1938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涛叛逃了。当时,周恩来带着李克农追,一路从延安追到武汉,苦口婆心劝张国焘,但他不回头。张国焘叛逃的时候,距离中共胜利只有11年的时间了。1947年,张国焘任军统中将,是戴笠手下的特务。1947年至1948年,张国焘见中共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立刻急于撇清与国民党的关系,成立第三党。他想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调和,但是大势已去。1949年,张国焘跑到香港,1976年死于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我们不禁要想,张国焘最后的神智中,他是否还记得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在十余骑警卫簇拥下飞驰两河口。毛泽东率领全体政治局委员走出三里地,立于蒙蒙细雨中恭候他的情景。中国共产党人极高的淘汰率,背后折射的是极其严酷的斗争环境,短期内极其不明朗的斗争前景,以及必须与之相适应的极其坚定的信念和极其坚强的意志。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只有真金才当得上合格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讲中国共产党,自然必须讲党的领袖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胜利渴望的选择,因为只有选择毛泽东,才有可能胜利。14年的斗争实践证明了,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不是唯二的。有没有别的道路?回答是全试过了,没有!如果有一条别的道路可以挽救中国革命,有可能历史就不会选择毛泽东。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政治上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理论--毛泽东思想,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武装,经济上也完全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在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第三条经济同样重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没有经济独立,其他都是无米之炊。毛泽东的路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不但成为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更成为中国共产党经济独立的基础。同时,毛泽东有深刻的历史自觉。什么叫历史自觉?一是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二是对历史发展前景的主动影响。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是这样,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从来主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从来不安于现状,而要改变现状。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但是最大的幸运就是出现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党的核心是伟大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核心聚集大批坚定的信仰追随者,有一批坚定的信仰追随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幸运。1935年9月,红军打下榜罗镇,当时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在邮局找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登载着阎锡山的讲话。阎锡山这么讲: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之威势。报纸还进一步披露,刘志丹的红26军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的红25军以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毛泽东发现那张报纸的时候,简直感觉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红军到了陕北之后,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因为红25军实际上已经把陕北完全掌控了,红25军是从鄂豫皖苏区直接打到陕北的部队。从战斗序列上来说,红25军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就是在张国焘领导之下的部队。红25军的主要指挥者是徐海东。徐海东和毛泽东从未见过面,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那么,徐海东能不能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当时张国焘已经另立中央了,徐海东到底是听中央的,还是听张国焘的?毛泽东心里打鼓了,他试探性的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向红25军借1000块大洋。当时,一方面是中央红军确实需要帮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试探。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把供给部部长找来,问他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长说,我们大约还有5000多,将近6000。徐海东说,那我们自留1000,另外5000不是借,而是给中央红军。同时复信说,红25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拿到5000大洋和徐海东的信以后,一块石头才算落地。后来,毛泽东反复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一生征战,九次负伤,其中六次重伤,但是,他对于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是在关键时刻服从党的领导,坚决坚持党指挥枪,服从中央指挥。这是我党的奋斗史上最艰难曲折的一段。我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有正确的主义、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方针和纲领。我们还有一大批像徐海东这样忠于主义、忠于信仰的战将。我们再说另外一个人,陈赓。陈赓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当时有黄埔三杰之说。比较公认的三杰是指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陈赓在黄埔毕业以后,一直非常受蒋介石的赏识。蒋介石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担任连长,总之,陈赓是蒋介石的警卫连连长。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有一次第三师和广东军阀林虎的队伍相遇,在华阳附近被围,情况危急。兵败如山倒之时,蒋介石还站在那里大声叫喊,成功见状,上去背起蒋介石就跑,背了三里多路,一直跑到河边,上船摆渡过了河,才算脱离危险。蒋介石后来感慨道,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话虽这么说,他心里知道,是陈赓实实在在救了他一命。仗着这一层关系,如果陈赓呆在国民党,那一定是前程似锦。但陈赓从内心看不起蒋介石。2005年一位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回到大陆,和陈赓的家里人说,陈赓当年看不起蒋介石,其实是源于一件小事。他嫌蒋介石在作战指挥间隙还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他认为蒋介石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陈赓离蒋而去,他先去苏联学习,再回到上海,跟着周恩来的特科红队干。1931年,陈赓在鄂豫皖苏区作战,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鄂豫皖苏区没有办法治好他的病,只好把他秘密转到上海。可是等陈赓到了上海,刚好赶上了顾顺章叛变,于是顾顺章就把陈赓给指认了。蒋介石见把陈赓给抓了,大喜过望,他想把陈赓圈过来。一天,蒋介石身边的人兴奋地跟陈赓说,校长要来看你。可是陈赓坚持不见,来人说,委员长已经到门口了,你不见也得见。蒋介石进来以后,陈赓在病房里抓起一张报纸挡住脸,不理他。蒋介石知道陈赓不想见他。只好离开,到了病房的走廊尽头还在大喊:怎么就这样了呢?怎么就这样了呢?蒋介石一辈子杀共产党人无数,但唯独放了陈赓。他知道杀了陈赓,无法向身边人交代,无法向天下人交代。杀了陈赓,以后谁还愿意舍命救他蒋介石呢?就这样,陈赓保住了性命,继续为心中的共产主义信仰,弃蒋而去,继续革命。</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托付一生。</p><p class="ql-block">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