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要铸“乾封泉宝”一中国货币简史(25)

华叙币史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鎏金)(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开元通宝铸行以后,成为唐初主要的流通货币。唐朝经济发展快,钱币铸量大,尤其是开元钱。开元、天宝年间,全国开炉99处,每年铸钱达327000缗(一缗等于一串铜钱,每串一千文)。</p> <p class="ql-block">  初唐至盛唐的繁荣时期,国力强盛,一片新朝气象,早期流通的货币(高祖武德四年至玄宗开元时期(621-756年),质量十分精良,主要品种是开元通宝,另外还有乾封泉宝,这是一枚与武则天有密切关系的钱币。</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623-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高宗即位后召回宫中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参与朝政。高宗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在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朝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神都。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中宗复辟,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崩逝,享年八十二岁。当政四十余年,中国历史上正统女皇帝。开创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走向盛唐的重要环节。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等(已佚)。</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通宝(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  公元666年,武则天涉理朝政,与高宗同去泰山举行规模空前的封禅盛典,改元“乾封”,在泰山立“双束碑”,意旨武则天与高宗共创天地。因开元通宝钱铸行数量少,同海外各国的经济往来日渐增加,钱币大量外流,市场流通货币不足,商品交易用布帛支付较为普遍。高宗看到通货紧缩的利益为私铸者所得,下令取缔私铸,并以五比一的比率用官钱换私钱。但很少有人问津,把私钱收藏不兑换。</p> <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p>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鎏金)《钱币图鉴》</p> <p class="ql-block">  唐朝在乾封元年(666年)铸行乾封泉宝,这也是唐代的第一枚年号钱,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铜质白,铜料精纯,有少量品种材质是鎏金和铅。隶书,旋读。铸工精整,文字端庄。在中国钱币史上,钱文用“泉宝”的极少。作为虚值大钱,推出后流通效果不好,百姓害怕通货膨胀,纷纷收藏开元钱,私钱大涨,市场只剩乾封泉宝,朝廷只得下令停铸,乾封泉宝大钱以一比一兑开元钱行使,实<span style="font-size:18px;">流通时间一年左右。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span></p>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中国古代钱币赏玩》。这是武则天政治存在的记录,涉足朝政的见证,问鼎皇权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书法与古钱币》</p>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钱币图鉴》</p> <p class="ql-block">  唐·乾封泉宝(安徽省钱币学会藏)</p> <p class="ql-block">  乾封泉宝在初唐时期流通的时间短,作为虚值大钱,一枚值开元通宝十枚,结果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现象,开元通宝钱被社会收藏,乾封泉宝在市场流通。钱币本身的意义有二:武则天以皇后身份涉理朝政,掌握国家统治大权的见证;唐朝首枚带年号的钱币。</p><p class="ql-block">下篇:张说《钱本草》的启示一《中国货币简史》(26)</p><p class="ql-block"> (每月六期,逢5、10日上午9时发)</p><p class="ql-block"> 敬请指导,欢迎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