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3年农历七月二十二,隔着一天的光阴,便是白露了。待在古镇里,对季节的感知似乎都迟缓了些。与单位几步之隔转运站老墙外挂着的老南瓜的藤蔓、叶子还碧绿着;和着麦芒的斑驳的土墙皮上还有不知名的小碎花活泼泼地在微风里跳舞;木纹石台阶缝隙里的黄花苗雏菊样的黄色花朵还朝着日光的方向;巷道里那些个春夏里情欲沸腾的白猫、橘猫、黑猫、花色猫,汹涌的情感还依然在诡谲的眼睛里燃烧……</p> <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头微微上扬,透过办公室木格灵花窗看出去便是一处老宅的山头墙,灰黑的瓦楞间的无根草、瓦塔、天蓬草、瓦莲花、屋松等,披挂在房檐下的多肉、猫头草、酸溜溜,背阴土墙上翠绿的苔藓、带刺的仙人掌,还依然漫生漫长。只消一日,该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了。岩咀码头下碧深的汉江,还在没日没夜地深流……若是爱千古,定当爱现在。一曲《蒹葭》唱的扑朔迷离,浩荡的汉江水在这个古镇子里制造出最大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觉得遗迹的存在并非为了昭示,彰显炫耀旧日的辉煌,而是为了消失,让尘归尘土归土,让宁静湮没潜沉——历史的微光在黑暗中幽幽地亮着——不哗众取宠,不故纵矜娇,即使无人知晓——就那么恒久地,坚固地亮。”在这个镇子里待了及近两年,才慢慢感同身受北岛的这句话。也日渐看得清恒久地、坚固地亮在这个古镇子里历史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办公桌上是打开着的《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上册。断断续续地看,合拍的不仅是自己的受知,还有这晚上九点多就归于静寂的古镇日子。</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这段文字,完全是因为木心先生的文字催生的。“《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对于木心先生的语言梁文道先生说:“《红楼梦》里的诗,是多少人解析过的题目,有人据此说曹雪芹诗意平平,也有人说他才高八斗。而木心这句断语,也并非没人讲过,只是说不到这么漂亮,这么叫人服气:‘水草’,何等的譬喻,就是这一句,便显见识,便能穿透,正是所谓的‘断言’,无需辩证,不求赞同……”“‘传道书’我也特别爱读。常常文章里节引几句,好像蛋糕上的樱桃,特别性感。”“现代人只要忘掉现代,同样可以肝肠如火、色笑似花。”只是两页,便是这样印在纸上却兀自燃烧。</p> <p class="ql-block">正在电脑前敲打,却听得外面有“笃笃笃、嚓嚓嚓”的声音,抬眼看见一只喜鹊正在对过屋脊的瓦楞上用黑色的喙快速地一下接一下啄击什么东西,叼起来扭转身子放下,用一只脚抓摁住“笃笃笃、嚓嚓嚓”的啄击声又再次响起。在叼起来的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一颗小核桃的挣扎。在啄出一小粒果肉时我亦看见闪烁在秋日阳光里的一滴涎水。</p><p class="ql-block">瓦楞之下便是传承了几辈人的“蜀河八大件”老店“裕庆和”。八仙桌上上青下白、角荤边素的八个凉菜;一汤一蒸、家禽海鲜的八个热菜;荤素搭配、有冷有热的八个座碗,袅袅的香气是那滴涎水的原罪。</p> <p class="ql-block">办公桌上玻璃杯里,野菊花花骨朵的黄,润了一大杯的琥珀色,如此诱人的色相,喝进嘴里是凛冽的苦。这是做饭的晏大姐亲自采摘又蒸晒的。听我说上火,要我泡水喝。“蜀河的水不养我,在蜀河待上两天就上火。”这样的戏谑难掩静之下内心的浮躁。借用木心先生言语,身处蜀河自然忘记了现代,也便是肝肠如火了。</p><p class="ql-block">古镇子里这一天天的,似如捕风,又如捉影,烟火生活里写满岁月悠长。</p> <p class="ql-block">郭华丽,女,七零后人,陕西华州区人。旬阳市蜀河古镇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公开出版个人散文作品集《草木本心》《诗意流年》《只如初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