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立夏,一早醒来,翻看手机,看罗大伦老师的公号,知道今天立夏,长夏这就来了。</p><p class="ql-block">我还在南方,五一假期期间,深圳一直阴雨连绵,时而还有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再加上远处这样那样的事故,所以也不敢出远门,就在家附近走走,1号去了南头古城,3号去了大梅沙海滨公园,五一假期还算丰富吧。</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看看窗外,竟然出太阳了,盼望是个晴天吧,好晒晒衣服。</p> <p class="ql-block">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分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p><p class="ql-block">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2024年5月5号立夏开始。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重要节气,标志着春天结束夏日开始。春夏交替,时令之气由温煦向炎热转变,易感受风、热、湿邪。</p> <p class="ql-block">立夏时节的食养原则:一、夏季养生重点在于养心,多食用一些养心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莲子、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p><p class="ql-block">二、饮食清淡,宜清补。立夏天气逐渐炎热,新陈代谢加快,人体津气易于外泄,饮食调养宜选用新鲜、性味平和、容易消化、补而不腻的食品,如莲藕、胡萝卜、牛奶、山药、小米等,少油少盐,以健脾养胃,补气生津。还可以吃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p><p class="ql-block">三、适食苦味食物,宜增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清心除烦、燥湿健脾、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另外适量配一些辛味食物如葱白、姜、蒜等,有助于补益肺气,活血、通窍、化湿。</p><p class="ql-block">四、少食生冷,温养脾胃。立夏后天气较热,人体阳气充斥于外,内则相对空虚,因此要少食生冷食物,防止寒气损伤脾胃,引起腹泻。</p> <p class="ql-block">立夏时节的养生要点:</p><p class="ql-block">一、夜卧早起,立夏之后入睡可略晚,天明即起,以助阳护阳,但应保证在子时(晚上11点)之前入眠;在午时阳气最盛的时候也可以稍事休息,中医称为“子午觉”,子午之时阴阳交变,此时入睡有利于养护阳气、化生阴气,使阴阳调和。</p><p class="ql-block">二、宁心静养,避免大喜大怒,保持心情舒畅,以养心神,防止心火过旺,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因为情绪起引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p><p class="ql-block">三、适度运动,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运动容易出汗,要避免出汗过多耗伤心气,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p><p class="ql-block">四、内关、劳宫、心俞等心经穴位都是保护心脏的养生要穴,尤其是内关,对心脏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经常揉按或艾灸此穴。</p> <p class="ql-block">罗大伦老师说:我们经常说春天要养生,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要慢慢培养生发之气;到了夏天,这种生发之气就变成热烈的生长的状态。所以,夏天要养长。心与夏气相通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人容易心气浮动,睡不安,吃不好,加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而中医所说的“心”不是心脏这么简单。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所说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因素。因此,夏季养生莫若养性,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避免心火内生,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所谓“心静自然凉”。立夏后,昼长夜短更为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重视“静养”,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祝愿我们平安过长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