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出自诗仙李白笔下的古诗,一千多年来,每每到了春天,就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唤来千万游客,使扬州这座城市迅速沸腾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不,4月12日,我们一家老小冒着绵绵春雨,驱车也来扬州凑热闹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便于出行,我们下榻在位于扬州广陵区东关街附近的望潮楼文化主题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首都北京,一头挑着人间天堂杭州,贯穿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七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古至今是我国南北最重要的水运通道。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段的大运河则是京杭大运河上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 来到扬州,想认识了解扬州,读懂扬州段大运河,非常重要。所以,此行我们首先来到距酒店不远的运河岸边“东关古渡”景点。此处是古时扬州运河上最繁华的交通要道。 </p> <p class="ql-block"> 扬州段大运河全长125公里,其中,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穿城而过,是大运河上最为古老的一段运河。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86年,当时,吴王夫差为进军中原而开挖初具规模。到随朝对此全面开凿和扩展,成为水上交通枢纽。到唐代,扬州因大运河畅通而非常繁华,被誉为东南第一大都会。悠久的历史,使两岸古迹星罗、人文景观众多。扬州共有10个遗产点、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2500多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段的大运河经历了多次整治和改造,特别是2000年后,随着对大运河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扬州开始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程,旨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增强大运河的文化和旅游功能。如今扬州段的大运河,河面开阔,河水清澈丰盈,两岸古迹保存完好,绿化四季如春,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扬州段的大运河不仅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扬州城市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东关街: 与东关古渡一路之隔是扬州有名的东关街,它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古时东关街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扬州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历史上它与相邻的古渡码头相依相存,携手共荣。</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东关街上,使人顿感好像穿越到古代。不宽的街道青石铺就,两边建筑虽然不高,但都非常考究,飞檐翘角,造型别致,不时也有木雕、石雕、砖雕出现,小路通幽,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街面上市井繁华、店铺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有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手饰行近百家之多。</p> <p class="ql-block"> 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绣房等等。老字号”商家有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09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纸店、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等等。</p> <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p> <p class="ql-block"> 老街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馥园、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名人古居、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等。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走马观花地游览了馥园和个园。</p> <p class="ql-block"> 馥园: 馥园是号称中华首妆——谢馥春创始人谢宏业的老宅,又是著名的香粉制作基地,在此制作的谢馥春香粉,曾于1915年参加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银奖,可见谢馥春高品质当年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馥园取其芳香馥郁、远播芳馨之意。</p><p class="ql-block"> 1830年,谢宏业创办谢馥春香粉,他推出的香、粉、油被称为谢馥春“三绝”。在谢馥春最兴旺的时候,谢家迁址当时最繁华的东关街,建造了这座集住宅、园林和生产基地于一体的古典建筑——馥园。</p> <p class="ql-block"> 馥园虽没有想象那么大,但也非常漂亮精致,总体可分为东、西、南三部分,西边为主人住宅,东、南部分为花园、加工香粉等公共活动场所。房屋属砖木结构、均为二层小楼,精雕细刻随处可见,院内亭台连廊、小桥流水、花园假山等等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中有三棵1864年种的、距今已有160年的牡丹,是当年为制做香粉香气采撷和色泽调配而栽的,至今仍生机盎然。每逢春天花开时节,众多的游客及摄影家们就会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 馥园因香而名,谢馥春因制香而盛,扬州香粉业因经典而传。现在的馥园已成为扬州香粉业历史博物馆,成为东关街上一个散发着沁人幽香的著名景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个园: 位于东关街318号,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它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为满园竹叶酷似“个”字,故起名个园。</p><p class="ql-block"> 1988年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点,国家重点文化基地之一。是国内四大名园之一,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景区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量200多万人。</p> <p class="ql-block"> 个园可分为三个区:北部万竹园区、中部四季假山区、南部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 个园南部住宅分为三路,每路有三进。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拥有大小房屋60余间。平面布局归整紧凑,有分有合。</p> <p class="ql-block"> 东路建筑的装饰以鹿为主题,鹿与禄谐音,象征财富。用于接得客人和膳食料理。</p><p class="ql-block"> 东路第一进清美堂:是个园的会客厅,通常用于接待一般性客人和处理日常事务。清美堂的名称寓意着以清为美,强调清正廉洁,象征着为人清白。堂内的装饰也体现了这一主题,例如门上的木雕图案包括梅花鹿和仙鹤,分别寓意着禄和寿,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清美堂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如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所示,强调了“耕读传家,勤俭为本”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楠木厅:在东路二进,全部用金丝楠木建造,几百年过去了,这些木头没有一个虫眼,也看不到腐蚀的痕迹。这里是主人举行小型宴会的地方,厅中央放一个可供十二至十四人进餐的红木大圆桌,配有圆橙,寓意圆圆满满,合家欢乐!</p> <p class="ql-block"> 西路建筑则更为富丽堂皇,以寿为主题,是主人和家眷偃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第一进清颂堂:是该园住宅部分最重要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最高的厅堂。堂名“清颂”寓意歌颂高洁之意。清颂堂不仅是黄家聚会和接待贵宾的场所,同时也是商议重大事项和祭祀的地方。厅堂内的太师壁上刻有《易经》中的一段话,强调谦虚、谦和、谦逊的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中路建筑以“福”字为主题,前堂后房。位于一进的汉学堂,这是黄家正式的接待厅,用于会客,接得比东路“清美堂”高一级的客人。特点:整个房间由柏木建成,散发出清幽的柏木香,有助于使人心境沉静。</p><p class="ql-block"> 装饰:屋内家具陈设遵循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文饰均为竹叶形状,寓意高洁和坚韧。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谐音“平平静静”。显眼处有一副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体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 走过南部住宅区,就是园内以四季假山闻名的春、夏、秋、冬中部四山景区。通过不同石材(笋石、湖石、黄石、宣石)的堆叠,巧妙地表现出四季景色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其中春山石笋参差,修竹迎面,卧龙盘踞。一到春天,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真假笋相得益彰,饶有风趣。</p> <p class="ql-block"> 夏山用太湖石磊叠,玲珑剔透。顶上有亭,植有紫藤、石榴等,景色秀美。</p> <p class="ql-block"> 秋山用黄石堆积,重重叠叠,嶙峋峻峭,小桥横跨,山路崎岖,山下幽洞阴暗,山上亭子屹立,植有红枫、青枫、古柏、黑松等,最美四月满山新生红叶飞霞,非常震撼!</p> <p class="ql-block"> 冬山则用宣石堆砌,犹如积雪未消一般。植有梅、竹岁寒二友。它与春山仅一墙之隔,墙上有镂空窗棂,可隔墙看到春山,寓意“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希望就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 四座假山,共占地2290平方米,中间区域内分布着抱山楼、宜雨轩、清漪亭等亭台楼阁,湖水清澈,锦鲤成群,廊、桥四通,是游人休息、观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抱山楼、匾额之名“壶天自春”这一建筑,位于个园花园部分的最北端,是一个木结构的二层楼,保存最完美,气势恢宏。它能容纳几百人同时用餐,是黄家商议大事和年终聚餐的地方,二楼走廊是观赏四季园景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北区万竹园区:据资料介绍现有竹子60余种,近2万竿,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占地8004平方米。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此行只是擦边而过。</p> <p class="ql-block"> 每路建筑有火巷相隔,火巷两头宽窄不一,形似船形。</p> <p class="ql-block"> 丛书楼,个园丛书楼是清代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的藏书楼,原本位于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兄弟以藏书十万余册而闻名,对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编纂有重要贡献,敬献了776种书籍,成为各地私人敬献书籍之最。丛书楼的匾额和其他厅堂的匾额、楹联在马氏败落后被个园主人购得,并移入个园中。</p> <p class="ql-block"> 何园:位于扬州市的徐凝门街66号,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占地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是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点。</p><p class="ql-block"> 何园历史悠久,距今己有160多年。1863年,时任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官任的何芷舠,卸任到扬州,购得乾隆年间双槐园及吴氏片石山房,在此旧址上扩建园林,即“寄啸山庄”(今叫何园),前后历时13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 全园可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p><p class="ql-block"> 东园: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p> <p class="ql-block"> 后边即北面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p> <p class="ql-block">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中楼的三间稍突,两侧的两间稍敛,屋角微翘,形若蝴蝶,故而俗称“蝴蝶厅”。池东有石桥,与水心亭贯通,亭南曲桥抚波,与平台相连。池西一组有假山,后有挂花厅三楹,有黄石假山夹道。池西的复廊南有一幢三开间的两层小楼,独占小院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水心亭:西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曾经在此处取景。</p> <p class="ql-block"> 园居院落主要有:</p><p class="ql-block"> 煦春堂:也称清楠木厅,是何园中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厅。这座大厅全由楠木打造,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内部还包括正厅和副厅等多个部分,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运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有很好的采光效果。煦春堂曾接待过历史人物如孙中山。</p> <p class="ql-block"> 玉锈楼: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p> <p class="ql-block"> 骑马楼:出玉绣楼沿着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形似马鞍,分为东、西两幢楼。东楼亦称东一楼,往北整齐排列东二楼、东三楼。此三幢楼,皆为两层,前后相连,上下相通。</p> <p class="ql-block"> 牡丹厅:何园的东大门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前面竖立着一座形似“寿”字、高有3米多的太湖石。</p> <p class="ql-block"> 复道回廊: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帶有各种形状的镂空窗,似隔非隔,作用是分流相向人流。它主要集中在西园,走入西园首先看到的就是非常壮观的复道回廊,贯穿全园1500米的复道回廊,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赏月楼:从复道曲折南行,就是赏月楼,又称怡宣楼,园主的母亲就在此居住。廊两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p> <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它在何园的东南方向,紧邻何园,是个小巧玲珑、故事颇多的独立小院,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该小院景色布局特别讲究,观景如品书,处处有寓意,无一不体现出建造者的独具匠心。</p><p class="ql-block">首先门厅置滴泉,景名“注雨观瀑”入园。</p> <p class="ql-block"> 接着,来到入门厅,厅西以石板相隔,即为“半壁书屋”,东边陈设古槐根做的棋台,上面钉有铁钉为棋子;上方南墙的方窗借助外景,翠竹摇曳,石景静静,有动有静,动静之间俨然一幅天然画面;更巧妙的是厅中间有口井,井中泉水叮咚恰似琴声,如此琴棋书画俱全,给游人以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明楠木厅:片石山房东面有一座楠木厅,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俗称明楠木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楠木厅西侧有一水榭,形似“不系舟”,与池对面假山主峰遥遥相对,坐在此地可俯视池鱼,就像船只从外面航行归来,寓意着平平稳稳,一帆风顺。水榭此景颇能体现石涛的诗意:“白云迷古洞,流水心澹然;半壁好书屋,知是隐真仙。”</p> <p class="ql-block"> 叠石假山:西为主峰,东作陪衬,精妙古朴,片石峥嵘。假山下藏石室两间,即所谓“片石山房”。假山之上,用连皮杉木新建半亭,名葫芦亭,充满野趣。</p> <p class="ql-block"> 水中月:是片石山房中假山丘壑处的一道奇观。白天池水映中有一轮明月,且随着观者视角变化有阴晴圆缺之异。原为叠石后的墙上一处孔隙,随视角不同被叠石遮掩形成。</p><p class="ql-block"> 另外,池边西墙上选用石涛等诗文9篇,墙上还嵌置一块硕大镜面,整个园景可通过不同角度映照其中,游人到此咋一看,假山映照在镜子里,好像石花朵朵,在上面“水中月”后,又有了“镜中花”。</p><p class="ql-block"> 片石山房占地不大,却丘壑宛然,典雅别致,在有限的天地间,给人以无尽品味之感!</p> <p class="ql-block"> 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的早晚变化。我们游览正值园中牡丹盛开,尽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旅游景点,201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景</span>区总面积16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2公顷,水域面积36公顷,瘦西湖全长4.3千米。</p><p class="ql-block"> 该湖历史悠久,它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瘦西湖从隋唐开始,水系两岸陆续建园,直到清代康乾时期,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六次南巡,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形成瘦西湖园林基本格局。</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景区分布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p> <p class="ql-block"> 徐园:我们没游览徐园,据资料介绍,该园建于1915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的扬州军政长官徐宝山而建的祠堂,是</span>瘦西湖岸边一个园中园,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园林风格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园内的建筑布局包括一厅一馆一榭,其中听鹂馆是主厅,取意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听鹂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雕工精美,上面刻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别名莲花桥,位于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1990年重修过。该桥北起于瘦西湖风景区,南至瘦西湖白塔、月观,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p> <p class="ql-block"> 白塔:该塔是在原藏语系佛教中喇嘛塔地基上、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照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说是仿照,其建筑结构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塔也入乡随俗,小而瘦长,高27.5米,形似花瓶。该塔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月,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景区:该景点以二十四桥出名,此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 ,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p><p class="ql-block"> 据说,扬州市古时候水道纵横交错,大小有二十四坐桥,连接着交通要道,所以,才有唐代诗人杜牧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后来,河道逐渐淤积,二十四桥消失。1986年,国家和地方拨款246万元,按《扬州画舫录》记载和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乾隆《南巡盛典图》等有关史料,结合地形地貌现状,设计恢复方案,于1987年10月动土兴建。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包括新建的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p> <p class="ql-block"> 万花园:古时候瘦西湖岸边的万花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236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看到的万花园,西、南两面与瘦西湖相邻,北临小运河,东靠平山堂路,总面积约500亩。由杭州园林设计院设计,总投资约1.8亿元,于2006年9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主要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目的将其打造成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以及挖掘和体现扬州特有的花卉文化的区域,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p><p class="ql-block"> 它强调“万花”主题,在塑造群芳竞秀氛围的同时,多方位展示花与国家、花与城市、花与名人、花与诗词、花与民俗、花的寓意等花卉文化。</p><p class="ql-block"> 目前引进优稀品种果类有:泰国象牙芒果、台湾红芒、广西的紫花芒、高州储良龙眼、妃子笑、新加坡杨桃等。花卉类除国内传统各类花卉外,引进名贵品种有比利时杜鹃、巴西铁树、南朝鲜的仙人树、台湾的大惠兰、荷兰的郁金香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奇花异草,各展风姿。</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歌中所唱的鲁冰花,见过吗?花,形似宝塔,色彩鲜艳,边长边开,花期较长。</p> <p class="ql-block">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忍冬科落叶或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1985年被誉为十扬州市市花。</p><p class="ql-block"> 相传赞美扬州琼花最出名的一句是:“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或“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p> <p class="ql-block"> 琼花的传说:相传,隋炀帝妹妹琼花长的冰清玉洁,貌美如花,禽兽不如的哥哥杨广,在琼花一次沐浴后,赤裸裸向妹妹走来,欲行不轨,琼花秉性刚烈,不堪忍受哥哥羞辱,投身洛水自尽。玉陨魂销之时,乌云陡起,大雨滂沱,滔滔洪波将其秀骨玉身推向黄河、大运河,一直漂泊到江南扬州,止于后土庙旁的河滩之上。庙里僧人慈悲为怀,收敛玉灵,安葬于庙后,坟土散香,突生无名奇树,刹那间枝繁叶茂,花蕾迸绽,硕大奇特的花朵洁白晶莹,远看如霜似雪,近观如蝶飞舞。尤其是那冲天的香气荡漾开来,笼罩了整个扬州城!一时引来全城百姓官家齐往观赏,皆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消息传到京城隋炀帝那,他急命百工赶造画舫,带着嫔妃佳丽,追波逐流,日夜兼程,前往扬州看花。岂料禽兽隋炀帝一到后土庙琼花坟前,那满树奇花猝然凋谢,阴森冷气直入骨髓,朦胧中只见妹妹琼花立于阴云之上,怒目而视,隋炀帝自知罪孽深重,顿时魂飞魄散,下意识地连声大叫:“琼花!琼花!”琼花之名,即由此而来。当时隋炀帝二目生花,双瞳出血,成了瞎子,随后很快就死在扬州。</p> <p class="ql-block"> 双峰云栈:据资料介绍,此景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遗憾我们这次没有游览。它是依据《扬州画舫录》 复建,云栈位于大明寺与观音山之间属于开放式的免费景点,云栈的特色是瀑布。瀑布三级飞琼溅雪,汹涌澎湃。瀑布方上听泉楼是观赏云栈全景绝佳之地。从听泉楼沿石阶而下瀑布、溪流、深池、浅滩、 连绵流淌,亭台、栈道、假山、树木,让景色层次丰富移步换景。</p> <p class="ql-block"> 四天的扬州之行早已结束,可是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落在扬州各个角落的名胜古迹、还有扬州秀美的自然风光、扬州的饮食文化……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则想说:“南有天堂苏杭,北有天堂扬州!”</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