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01 难忘母亲做布鞋

庐州老金

<p class="ql-block">昵称:庐州老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496714</p> <p class="ql-block">  值此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做父母的苦与乐交流圈】栏目举办以“母爱与护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非常应景。几十年前,母亲大人像护士一样照顾着我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油然涌上了心头,尤其是灯下做布鞋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家里很困难,一家七口人仅靠父亲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收入维持简单生计。为保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母亲非常注重节俭,能自己做的绝对不会花钱去买,比如自己做鞋子。我是穿着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的,那一双双布鞋伴我走过了县城的大街小巷,留下了一串串苦涩难忘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有一个专门做布鞋的笸箩,里面总是放着针头线脑、锥子、顶针箍、钳子和大小不一的布块等做鞋工具。做布鞋先要打布壳,母亲将不穿的旧衣服剪碎,把不同颜色的布片收集在一起,洗干净晒干。然后将家里门板卸下来,把事先打好的浆糊,均匀地涂刷在上面,接着把一块块布片拼凑一起粘在门板上,等稍干些再刷一层浆糊,又粘上一层布片,如此反复,直至达到一定的厚度才告完成。</p> <p class="ql-block">  布壳打好晒干后,根据每个人脚的大小尺寸,开始剪鞋样,搓鞋绳、纳鞋底。母亲把剪好的鞋底样摞在一起用好几层布壳,一面还蒙上白色棉布,然后一针针地纳。布鞋做得好不好,关键是鞋底纳的牢不牢,针线越细越密,鞋底越经久耐穿。</p> <p class="ql-block">  由于白天要做小工挣钱补贴家用,只能利用晚上时间纳鞋底,我们常常在一旁看书,母亲就聚精会神地纳鞋底。将线穿入针头是很考验眼力的一件事,由于灯光昏暗,母亲眼睛老花,手拿着针头有时反复几次都穿不进去,这时我便成了母亲的得力助手。鞋底很厚,锥针是十分困难的,母亲就用顶针,顶过去再用力一抽。偶尔针也抽不出来,母亲就用牙咬着针头抽,抽出针头后再往后拉线。</p> <p class="ql-block">  鞋底完工后就是做鞋面。鞋面是根据鞋底的大小来取材剪样。鞋面布一般里子是白的或花的,鞋面是黑色的,鞋面轮廓边缘镶上白布条,剪好面样做好鞋面,母亲又一针一线地开始上鞋面,即将鞋面和鞋底缝合在一起,这样,一双崭新的布鞋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  我现在基本上不穿皮鞋或其他种类的鞋子,无论春夏秋冬均穿布鞋,虽没有母亲做的那样舒服、合脚,但也寄托着我对母亲辛劳做布鞋的深深怀念。母亲那双饱经沧桑、布满皱纹的双手,把对子女的关爱一针一线地纳进厚实温暖的鞋底,慈母的爱像涓涓细流,流入我生命的血液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做的布鞋是我一生中穿过最温暖最舒适的鞋子,那一双双厚实的布鞋仿佛告诫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脚步要踩稳了,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已经快16个年头了,我再也不能穿上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了。母亲的布鞋让我永远也忘不了回家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