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沙市,别称星城,湖南省辖地级市,是湖南省省会、特大城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长沙,华灯初上,魅力四溢。沿着湘江漫步,你可以感受到千年古都的厚重与现代都市的活力。以湘江为轴线,两岸的高楼大厦与江面上的倒影相互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在远处的岳麓山,古朴的寺庙和点点灯火,更是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吹吹湘江晚风,听听街头艺人的歌声,一曲一曲地送上掌声,独享这旅途中难得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你可能没来过长沙,但你一定听说过文和友。这个成立于2011年、从一家路边摊起家的品牌,如今俨然成为互联网上的超级网红;而超级文和友门店,也成为了广大游客去长沙旅游的必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超级文和友位于天心区湘江中路海信广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现代的商业广场里打造了一座微型的城中城,一个属于80年代的老长沙,立体超现实的空间设计和场景打造,十分迷幻,如同走进了那令人怀念的80年代。</p> <p class="ql-block">超级文和友已经不仅是美食聚焦地,更是长沙的文化地标、城市名片,当然这背后也有一个创业故事,2012年,长沙青年文宾开起了“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由于自身钻研、品质保障、善于经营,几年时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首创龙虾的七种吃法,并迅速占领长沙市场。2015年,为了留住乡愁和街巷的那份烟火气,他将湘江边的杜甫江阁店打造成自己“乡愁店”的雏形。</p><p class="ql-block">2018年在解放军八一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等专业场景策划机构操刀下,一座20世纪70-80年代的老长沙街景在海信广场横空出世,这就是超级文和友,它跨越7层楼高,5000平方米的面积,300米长的复原街道,高度浓缩了30年前的街景,让人仿若隔世。</p> <p class="ql-block">文和友的一层是就餐区,二层是入口,这里主要是文和友的文创商品和特产店,而三层便是小吃街,从四层到最顶层则是超级文和友精华部分,这里有80年代的街景,临街汇聚入驻了长沙知名的各类美食小店,如刘记糖油粑粑、乔伯凉面、金湘权卤猪脚、冬瓜山大香肠、下岗牌臭干子等,当然其中也有文和友自己的品牌美食如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 、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 、文和友大香肠 、文和友臭豆腐 、MĀMĀCHÁ 妈妈茶等。</p> <p class="ql-block">在超级文和友,最有趣的便是拍照打卡,颓败的建筑、熟悉的灯牌、久违的记忆在某个瞬间的确会让人忘掉时空,沉迷其中,旧式的缆车缓慢的在空中滑行,狭窄的街巷里行人匆匆,角落里的街机还是拳皇的KO,昏黄的路灯下一桌一桌的食客慢慢吃着,年轻的男男女女在狭窄的步梯、巷道拍下快乐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酒吧也成了我们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时光在这里不曾变化,变化的是来往的游人。</p><p class="ql-block">夜色沙城,繁华依旧,流光溢彩,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晚安,长沙!</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p> <p class="ql-block">清晨,长沙已有些许的闷热,我们住的地方和橘子洲就隔一条马路,所以选择步行前往。景区乘坐小火车直抵第一景点。</p> <p class="ql-block">谁主沉浮雕像群。</p> <p class="ql-block">站在《谁主沉浮》的群雕面前,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萧三等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初旨,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影响。其实,这种志向在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时,就已经坚定而为之。1910年,17岁的少年毛泽东就写下了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其出处有多种版本)其驾驭一切的霸气已经一览无遗,其敢主沉浮的胸襟已经坚定不移,其纵横历史的技艺已开始登台表演,其赢得祖国未来的雄心壮志已经具备。灵火照亮于心,就会元气充沛,神游万里;凡心静定于地,就会缝补岁月,春沐大地。“谁主沉浮”,除了毛泽东,没有其他人可担当此任。</p> <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各地对毛主席歌功颂德,很多地方都打造了毛主席的雕像,而在这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在橘子洲头建立的雕像。</p><p class="ql-block">2007年,橘子洲头的雕像开始着手建立。设计这座雕像的人名叫黎明,作为同是湖南人的黎明对于橘子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情,关于毛主席对橘子洲的感情深有同感,因此在众多设计作品当中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这座毛主席雕像总高度为32米,总长度为83米,宽为41米,花费了八千多块巨石,耗时长达两年的时间才最终建成。湖南多麻石,含铁量较高,如果使用麻石作为材料进行建设,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生锈的现象。</p><p class="ql-block">且麻石为灰色,在建成之后远看会给人一种发白的感觉,因此在雕像中使用的巨石是从福建永定村高山上搬运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类巨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阳光下的颜色是红灰色,而在下雨之后就变成了正红色,正好与国旗的颜色一致。</p><p class="ql-block">8000多块巨石不管是在大小还是在颜色上,都是出奇的一致,因此最终建设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好。对于这一个雕像的建设,工人们也是十分用心。</p><p class="ql-block">该工程的负责人曾表示,想要建设出好看的雕像,就必须将雕像当作一个人来看。以钢筋结构为骨架,以最外层的巨石为表皮。</p><p class="ql-block">为了保证最终的效果,每隔10厘米就会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剖切。在外形对比方面,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p><p class="ql-block">这座毛主席雕像建成了空心的形式,分为上下两层。在雕像内部,以展示毛主席一生为中国做出的奉献为主。</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头部通过表情刻画来展现一个在橘子洲头沉思的毛泽东,表现青年毛泽东的“心忧天下”。雕塑的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整个肩膀是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巨大山体,用来表现毛泽东的“胸怀大志”。</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的每一个数据都十分精准,也都是蕴含着独特意义的。这座雕像描绘的是32岁的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还只是一名学生。长发飘飘的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富有文化的诗人毛主席,也是当时忧国忧民的励志青年的形象。所以毛主席雕像的高度定为32米,毛主席享年83岁,因此在建造这座雕像的时候选择长度定为83米。宽度则是选择了毛主席成为党和人民领袖的时间,共41年。或许在不了解的人眼中,这些数据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专家定下的。但建造的人是希望通过这个建筑的数据提醒人们毛主席的生平,也是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革命的核心人物,毛主席一生奔赴在战场与政治场上,是中国近代极为伟大的一名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淡忘。对于毛主席,中国人民饱含着感激之情。在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雕塑建设完成之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民都十分激动。</p><p class="ql-block">那长发飘飘,意气风发的模样正是少年时毛主席的模样,也是人们前进的指明灯。</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中国带来的胜利,不仅限于新中国成立,更是因为其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这才让中国有了现如今岁月静好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p><p class="ql-block">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 class="ql-block">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写这首词的背景是:1925年6月中旬,毛泽东在上屋场老家秘密组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党支部。8月28日,为躲避湘潭县团防总局的抓捕,决定离开韶山去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岳麓山和橘子洲。他望着红透的枫林和美丽动人的湘江秋景,联想到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触景生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撼天一问而震惊世界。那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气势,正是大气磅礴惊天地、“中流击水”风华茂的写照。正如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指出的:“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p> <p class="ql-block">“问天台”位于橘子洲顶端,离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不远。毛泽东在长沙学习期间,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一起与蔡和森等有志青年畅谈理想信念,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主办工人夜校,创建共产主义组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与会的13名代表中,湖南第一师范学子毛泽东、何叔衡、李达等就占据了3席。因此,湖南第一师范成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摇篮。</p> <p class="ql-block">站在“问天台”上,水域广阔,满目绿波走天际;天地相连,一线沧浪栓寰宇。</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的毛主席雕像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伟大工程。她屹立于山水之间,巍然矗立,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敬畏与崇敬。这座雕像的巨大规模和精湛构造,展示了设计师的智慧与匠心,同时也彰显了毛主席的崇高形象和伟大历史功绩。作为湖南长沙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毛主席雕像吸引了数不尽的游客,通过雕像的存在,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汲取着毛主席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力量和智慧。毛主席的巨型雕像在长沙橘子洲矗立,不仅仅是一座雕像,更是一种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象征,它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的路上奋斗前行。</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一定要来,一旦来了,它就根植在了中国人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江西岸,是融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门购票选择乘坐观光车上山。</p> <p class="ql-block">茶颜悦色在长沙门店很多,一天之内我们已经购买了三次,冰冰凉凉的茶饮太适合这闷热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山顶有一条观光长廊,下面的观景台也可以看到长沙的全貌。湘江从南向北缓缓流过,湘江中的橘子洲岛郁郁葱葱,静静地注视着这座深受人们喜爱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停留片刻,我们继续乘坐观光车抵达岳麓山南门,岳麓书院、爱晚亭、湖南大学都在这边。</p> <p class="ql-block">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为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亭破败不堪,四周荒芜。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其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主席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爱晚亭的长廊上,溪水潺潺伴着亭台楼阁,给人一种古朴优雅的感觉。参天的古树形成的林荫小道,让人在每一个转角都能发现新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20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现存大门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采用南方将军门式结构,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五间硬山,出三山屏墙,前立方形柱一对,白墙青瓦,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整体风格威仪大方。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字迹,因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以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又闻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特别召见周式,拜为国子监主簿,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仍请归院,皇帝就亲赐“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上方,并赐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考。原为清同治七年(1868)所置,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背面有“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毁于抗战,之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新匾。“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人、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有如汉代长安太学槐市之盛。</p> <p class="ql-block">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p><p class="ql-block">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p><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讲堂壁上还嵌有许多极有价值的碑刻文物,如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栻,著名理学家。</span>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他还延聘张栻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p><p class="ql-block">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院博物馆,中国唯一一座展示中国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2012年6月14日在湖南长沙开馆,位于中国规模最大、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岳麓书院之内。</p><p class="ql-block">书院博物馆外部建筑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而内部陈列布展路线则体现了古代书院曲径回环的风格。馆内分为展示中国古代书院千年发展历史的弦歌千年展厅、陈列学习用品和教学方法的书院教育展厅、介绍“名院”和代表人物的书院学术展厅,以及书院祭祀、藏书、刻书展厅等。馆内展品也极为丰富,除古代应试教材、各类匾额和教条、珍贵古籍、文房四宝外,还有北宋真宗亲笔题写的“岳麓书院”石碑,明代代表性书院东林书院丽泽堂、韩国陶山书院典教堂、白鹿洞书院明伦堂、清代学海堂的复原场景,以及明万历朱应台镌朱文公先生真像碑拓和清代朱子造像等。</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岳麓书院,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古朴的山门、威严的钟鼓楼、庄重的文庙,一切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沿着石板路前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不仅仅是一座书院,更是一座文化的殿堂。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岳麓书院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方面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自卑亭位于长沙岳麓书院大门前200米、 东方红广场东北角的绿荫丛中。前面是碧波滚滚,浩瀚北去的湘江,后面是岿然屹立、满目葱绿的岳麓山。这是旧时通岳麓书院的入口,修有牌楼,上嵌宋真宗御书“岳麓书院”石匾,沿途铺石板,直达书院大门处。</p><p class="ql-block">自卑亭,已无昔日“一夫当关”之雄风。隐藏在绿荫丛中,显得孤独与凄凉;包围在高楼之中,显得渺小与忧伤;饱经岁月风霜的无情拍打,显得斑驳与颓废;四周杂草丛丛,显得冷落与懊丧。如梭的人流沿着西侧的水泥道匆匆而过,奔向岳麓书院,对路边的自卑亭,投来的是漫不经意的一瞥。</p><p class="ql-block">然而自卑亭仍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告诫人们,不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学业休习,都必须从近处着眼,从低处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所谓“万丈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p> <p class="ql-block">湖南大学校门口的东方红广场矗立着一座毛泽东同志永垂不朽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司机特意停车让我们拍了一张照片,也使我们感受到长沙的哥的热情和细心。</p> <p class="ql-block">长沙坡子街,拥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千年老街,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文夕大火”后,坡子街毁于一旦,由此逐渐沉寂。</p><p class="ql-block">新建的坡子街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开街,东起黄兴南路,西至湘江大道,将五一商圈、解放西路酒吧街、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联结成片,成为长沙一条传承湖湘文化,引领时代潮流的标志性商业文化街。同时也是一条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民俗名食街。</p><p class="ql-block">“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盛唐时期栖居长沙的杜甫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坡子街与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观前街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小吃名街。湖湘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坡子街作为长沙美食小吃的汇集地,充分体现了长沙的地方特色与地域性的餐饮风格。</p> <p class="ql-block">坡子街主要的特色美食有:酸梅汤、四娭毑臭豆腐、糖油粑粑、糯米粽子,湘宾春卷,龙脂猪血,绿豆沙,汤面,米粉,乾煎鸡油八宝饭,馄饨,萝卜丝饼,薯丁粑粑,油条,嗦螺,口味虾,红烧猪脚,麻辣烫等。</p> <p class="ql-block">每一道美食, 每一个店面都是源自历史的积淀,尤其是火宫殿独特的小吃,已成为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湖湘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进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观念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黄兴路步行街是长沙市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是一条于2002年修缮竣工的步行商业街。步行街分为内街和外街,内街又有三层。商铺众多,品牌齐全。</p> <p class="ql-block">黄兴路北端的解放西路又被称为“酒吧一条街”,一到入夜就充满了活力,具有“三湘商业第一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长沙的夜晚,浪漫与爱同在!</p> <p class="ql-block">黄兴步行街的雕像有很多,其中位于步行街入口处的雕像是黄兴先生的铜像。黄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近代民主革命家,1874年10月25日生于长沙城东约15公里善化县高塘乡 (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时,被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位于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江阁东边与天心阁、贾谊故居、城南书院(今第一师范)仅千米之隔,西边紧靠湘江、橘子洲,远眺岳麓山,是长沙“一江两岸”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为缅怀杜甫而建,选址在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与天心阁、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书院形成一条文脉带。</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长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诗碑,立塑像,以纪念诗人。</p><p class="ql-block">此后,这种呼声一直没有停过。2002年,长沙市政府终于担起了这一重任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p><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主楼的文化工程主要围绕杜甫与长沙、杜甫在湘所创作的诗歌以及杜甫对湖湘文化产生的影响而设计,同时注重整体环境布置,以期营造出最佳历史文化氛围,适应不同社会层面的观众,达到融知识性、休闲性于一体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诗圣”杜甫晚年在湖南漂泊了两年多,曾在长沙湘江边“江阁”寄居,并是诗人度过的人生最后一段岁月。两年里,杜甫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的就有50多首,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有点出“长沙”之名的《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这些史诗为湖湘文化添光增彩。</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的最后一天,由于时间和天气的原因,我们放弃了其它的景点,把所有时间投放到湖南省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有展厅面积为2.7万平方米,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共设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展览,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和交流展览。</p> <p class="ql-block">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位于湖南博物院2楼展厅,从“湖南人”第一人称的自身来展示湖南的历史与文化,分别向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即第一部分“家园”;湖南生活着什么样的人,现在的湖南人是如何形成,即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湖南人如何获取生活资源,即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生活习俗,即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湖南人的精神气质,即第五部分“湘魂”。</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吾作明竟”铭半圆方枚画纹带神兽镜</p><p class="ql-block">该枚铜镜1956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砚瓦池一座东汉末墓葬,半球状圆钮,钮座周环饰小乳钉,乳钉间饰线纹。图像由内而外分主纹区、半圆方枚带、画纹带三层,之间由细长三角纹间隔。</p> <p class="ql-block">古镜是充满隐喻的器物,它被寄托了丰富的主观意象,并因此成就了最为漫长的青铜艺术。远古时期,人们把能够照影的镜子视作神物。它象征着光明与通透。中古时期,镜子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象征意义依然强烈。禅宗七祖的磨镜台、《聂隐娘》中的青鸾镜、《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各自都有不同的表达,或是自我意识,或是欲望幻境。自我,天地,众生,皆在其中。</p><p class="ql-block">铜镜的发展与时代的文化风貌基本同步,在铜镜的艺术史中,战国、汉代、唐代是铜镜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铜镜以其绚丽多姿的纹饰、精致轻巧的形态、精湛华美的工艺,构筑了中国古代青铜镜艺术的三大巅峰。</p> <p class="ql-block">大禾人面纹方鼎。商代晚期文物,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通高38.5厘米,约1958-1959年于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镇胜溪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大禾人面纹方鼎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p><p class="ql-block">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p> <p class="ql-block">商代酒樽,以动物为造型的樽,艺术的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银饰</p> <p class="ql-block">精湛的绣工</p> <p class="ql-block">乐器</p> <p class="ql-block">“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毛泽东青年时期文物展”</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文物客观、真实、准确展示青年毛泽东“爱国、立志、修身、尊师、笃学、益友、求真、践行、奋斗”等精神品格,弘扬主旋律,彰显青年毛泽东的独特魅力;通过文物组合,以物说话,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重点展示文物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借鉴现代艺术直观、简洁、场景化展示方式;同时,强化时代感,柔化展览叙事语言,将传统口号式的宣讲,改为娓娓道来的革命故事,并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的展陈手段,为观众打造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参与模式,提升革命文物的冲击力与穿透力。</p> <p class="ql-block">“耕者黄稻满仓,读者青云得路”。</p><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是“鱼米之乡”刻在血脉里的基因,也是湖南人最朴素的愿望和期许。</p><p class="ql-block">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更敢争先。</p> <p class="ql-block">扇里逍遥,书画入扇,构成了独特的扇面艺术,当扇子在我们手中徐徐展开,便不自觉走进了构思精巧的书画之境。</p> <p class="ql-block">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论是诗歌或是花鸟画,不同的美学载体都体现出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亘古的祈愿——梅山文化圈雕塑与信仰”展</p><p class="ql-block">为个人和家庭祈福禳灾是梅山文化圈民众进行造像供奉的基本动力和核心目的。从楚地巫觋到师公、仙娘,从太一、雷公到巫、道、佛众神殿堂,祭祀对象和仪式或有变化,但对现实生活原始的、本能的、质朴的趋吉避凶的愿望,却构成了梅山文化圈民间信仰永恒的精神轮廓。</p> <p class="ql-block">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位于湖南博物院3楼展厅,面积5243.8平方米,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古尸是指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一座汉朝下葬墓地中发现的一具女尸,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一号墓主人辛追夫人。保存千年以上的古尸,以前有过,但那是木乃伊,是事先处理成的干尸。而墓主人辛追创造了世界纪录,是保存2000余年而不腐的湿尸,而且形态完整,皮肤保持弹性,部分关节还可弯曲。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保存较好的1号墓和3号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极为丰富,置在棺房周围的边箱中,主要是衣服、食品、药材、梳妆品与日常用品、棋类娱乐器具,供装食物与物品的竹筒、漆器和陶器类盛器及漆木器具、竹木器具与乐器、兵器、木俑和明器(制成模型或偶像随葬的冥器),以及“遣策” 竹简。此外,在3号墓中还发现《周易》、《老子》和天文、医学、兵书、相马经等简书和帛书,共28种书籍,计12万余字,以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两幅彩色地图。出土文物数量之多,时代特色之鲜明,特别是保存基本完好、制作精美的丝织品、光彩夺目的漆木器、具学术价值的帛书和帛画,令考古专家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如1号墓内有装在麻布袋里的稻谷、麦、黍、豆等农作物;漆器具内盛满着烹调成熟的畜禽类菜肴,漆鼎中盛放了各种羹,陶皿内分别装着酒类及酱等各种调味品,还有不少应时瓜果。出土时稻谷呈金黄色,颗粒饱满,久存后脱水逐渐干瘪,藕、桃等水果出土时仍新鲜如初,但不久便腐烂化成了一滩水(墓葬开封容易氧化)。</p> <p class="ql-block">汉代帛画作品颇多,但大多失传,马王堆汉墓出土彩绘帛画共有10余幅,占全国帛画出土量的近一半。帛画所描绘的腾龙、仙鸟、怪兽、双蛇、巨鱼、神龟等图案栩栩如生,充满了神话色彩;人物、禽兽、云彩、器物左右对称,线条流畅,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最具典型意义的是1号墓和3号墓内覆盖在内棺上的彩绘帛画,两幅帛画构图基本相仿,画面呈“T”字形,全长2米左右,下垂的四角有飘穗,顶端系有丝带以供悬挂,是亡者出殡时引导随葬队伍行进张举的旌幡。出土的帛画色彩鲜艳,庄重典雅,旌幡画面上段绘有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天上境界;下段绘有蛟龙穿壁以及墓主出行、司阍迎候、宴飨等场面,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题内容,是极为稀罕的艺术珍品集群。🙏🙏🙏</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一共出土了各类文物数千件。因为保存完好,极尽精细繁缛,锦绣灿烂,充分展示了西汉时中国人民的智慧。喻燕姣是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研究第一业务主管。她说,光马王堆的帛书就够研究的。当时的外国人说,以前总听说中国很古老,怎么个古老法不知道。看了马王堆出土的东西后明白了。</p><p class="ql-block">马王堆发掘已经过去30多年,但是,对其全面研究是我们几辈子也难以完成的事情。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马王堆必将还有更多的文化成果贡献于人类。</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院,我们的情绪还久久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丝压抑,也有许多自豪。</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领略了湖湘文化的韵味。</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呈现了历史长河的瑰宝。</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诠释了千年文明的经典。</p><p class="ql-block">湖南博物院,是一座通向历史与文化的桥梁。这里收藏的无数珍贵文物,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来长沙,来湖南省博物院感受湖南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汲长沙水,烹洞庭茶,凭岳色江声,喜迎中外三千客;</p><p class="ql-block">唱少陵诗,和龟年曲,仗铜琶铁板,盛赞湖湘百万家。</p><p class="ql-block">长沙融山水之灵性,风土人情两相长。</p><p class="ql-block">长沙传华夏之文明,楚韵湘风播千秋。</p><p class="ql-block">长沙,一座来了就会爱上的城市!</p><p class="ql-block">长沙,没白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