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老君台太清宫

存谊

<p class="ql-block">太昊陵是为纪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而修建的陵庙合一的大型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八大名陵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太昊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太昊陵庙以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占地875亩,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据《陈州府志》载:太昊陵在春秋时有陵,汉以前有祠,唐宋时期不断扩建,并形成规模;元朝祀事不修,庙貌渐毁,现存陵制及建筑是明太祖朱元璋颁诏修建的,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整修和重修,始定格局。清至民国虽历有维修,但格局未变,风韵精髓无大改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太昊陵极为重视,1949年成立了羲陵保管委员会,1962年、1963年先后被县、省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 太昊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建 太昊陵派出所,1985年成立博物馆,2002年成立 太昊陵管理局,2007年成立 太昊陵管理处,1992、1993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为全国30处中华故土园和18大名陵,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2月,评定为A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太昊陵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建设开发力度,拆迁了县医院、药厂、淮中工厂、兽医院、午门东西街,恢复了占地875亩的原有格局。同时,恢复了陵区西侧的女娲观、玉皇观、三清观、天仙观和西华门,新建了陈州伏羲碑林,恢复了外城墙1500米,陵区内原水泥路面改为青石铺设,整修了玉带河,新增了游客服务中心及同根园景点,补栽松柏千余株,陵区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东三观恢复工程已经省古建研究所设计完毕,近期即可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伏羲自古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文化英雄、共同始祖, 三国魏陈思王曹植写有著名的《伏羲赞》,唐太宗李世民为太昊陵颁诏禁民刍牧,设守陵户,从宋代开始,太昊陵被皇家列为全国祭祀伏羲专祀地,宋太祖赵匡胤亲颁修陵奉祀诏,祀以太牢,大事建筑;金袭宋制;元代全国通祀三皇;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驻跸幸陈,亲临太昊陵祭祀,四年,朱元璋下诏尽数废止各地三皇庙,太昊陵被确定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并御制祝文,派遣大臣前来致祭,这种制度为后代帝王所效仿,祭祀规格非常之高;明至清末,帝王遣官致祭达52次之多,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二月古庙会,月接待游客百万人。</p><p class="ql-block">随着对人祖伏羲尊崇祭祀的提高,陵庙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占地875亩,有内城、外城、紫禁城,有午朝门、道义门、先天门、太极门、钟鼓楼、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等 门殿重重、俨若帝王宫殿的庞大建筑群。太昊陵南枕白龟献瑞的蔡河,北依圣神之域的蓍草园,居于庙堂之后,保存了陵区的古树、蓍草园等自然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此规模宏大、规划布局合理、陵庙合一、寓意深刻的陵庙建筑群,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备受文物旅游界尊崇。</p><p class="ql-block">太昊陵具有丰厚的6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早于炎黄1000多年。伏羲结网罟,养牺牲,造屋庐,制干戈等初步形成了网捕式渔业、畜牧业、建筑业等物质文化;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造琴瑟,正姓氏,制嫁娶等形成了精神文化以及以龙记官的社会型文化。众多的文化,构成了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伏羲文化虽起源于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但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其一,伏羲文化的精华——阴阳八卦思想,体现的是先民的宇宙论模式。它囊括了宇宙最高原理,奠定了东方哲学思维模式的基础。因此,数千年来,那蕴藏着易学内涵的古太极图,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文化的根”、“人类文明的源头”,它所包涵的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奠定了自然科学的总基调,对中国传统的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农业、医学、军事、宗教、艺术等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都有过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同时,易学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电子计算机之父——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利用八卦的二进位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摇计算机,并在200年前写信给康熙皇帝,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国籍;丹麦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波尔在太极图的启示下,发现了物理变化原理与易经的平衡关系,从而创立了一条“测不准原理”,他的量子力学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1940年,中国的刘子华在法国用易经推算出太阳系第十颗行星;世界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等等。</p><p class="ql-block">其二,伏羲以龙为图腾,将氏族各部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团族,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大团结,龙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所产生的共同创造力,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使龙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伏羲肇启和立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三,伏羲制定嫁娶制度,维护一夫一妻制,既是对群婚制度的告别,在人类的婚姻史上,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人类历史、文化及观念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伏羲以其卓著的功绩,肇启文明的伟大贡献,被中华民族推崇为人文始祖,共认的华夏祖先,伏羲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远源,太昊陵也成为人们谒祖寻根、旅游观光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明道宫,原名紫极宫,唐朝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该宫殿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城内,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道宫景区以城内紫气大道为界分为两部分,南为弘道苑,北为明道宫,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传道讲学的纪念性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该宫殿在唐朝时,以升仙台(老君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景区内主要由弘道苑、众妙之门牌坊、迎禧殿、玄元殿、文昌阁、藏经阁、享殿、升仙台等建筑构成。据说,当年老子骑青牛在这里羽化成仙,升仙台因老子的德高望重而充满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镇,太清宫镇旧名厉乡曲仁里,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始名老子庙。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42年),玄宗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又数度廛修。现存建筑为明清所建。</p><p class="ql-block">1986年太清宫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