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慧”处世(76)要“有数”,不要“惟数”

杰子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中有许多“数”,比如“千驷”“千乘”“十万”“千里”“三载”“十去其七”“十去其六”“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三月”“又三月”“杀士三分之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我专为一,敌分为十”,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中这些“数”的运用说明,2500多年前的孙子已经有了朦胧的、初步的“数思维”。孙子通过比较简单的“数”的分析、“数”的界定,相对有理有据地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思想阐释,给思维活动注入了一定的定量分析元素。</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中“数”的大量出现,让兵法智慧更具说服力,让兵法运用更具操作性,让筹划决策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具有开创性意义。</p><p class="ql-block">同时,还要看到,《孙子兵法》中的“数”,有些并不是“量”的概念,而是“性”的表述。比如,“九天”“九地”“九变”,并不是说的数字“九”,而是指“大”与“多”,也即极高、极深、无限变化的意思。“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也并非就指“十比一”的关系,而说的是多与少的悬殊对比。这是孙子以妇孺皆知的数字,来形象、巧妙定性和释解兵学问题的重要创举。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以定性思维、定性分析为主,定量思维、定量分析为辅,二者创造性互补、融合的结晶。 </p> <p class="ql-block">孙子的定量思维、定量分析,在战争实践中展现了很高的运用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空军“神风攻击队”采取“自杀战术”进行攻击,使美国海军舰队屡受损失。为对付日空军的这一战术,美海军成立了智囊小组,专门进行研究。智囊小组针对“当一艘舰艇在受到自杀飞机的攻击时,是急转向躲避,还是保持直线航行,以利于对空火力的发扬好”为题,对477个战例的战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灵活改变舰艇迎敌角度的对策:大型舰只应迅速转向,加以躲避;小型舰只则不转向,而采取集火射击的方法。在此后的作战中,他们运用这一新的应敌招数,使舰艇损失减少了18%。</p><p class="ql-block">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孙子兵法》的智慧启示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从“数”入手,尽可能充分地进行量的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自己的认识更准确、更科学。特别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对每个人来讲,养成良好的“数思维”习惯则更重要、更迫切。</p><p class="ql-block">人们应该努力防止和摒弃单纯的凭直观、凭定性分析,甚至靠“拍脑门”做决策的习惯做法,做一个“数中求术”的聪明人。</p><p class="ql-block">但孙子的智慧也告诉了人们,凡事重“数”不能惟“数”,“数”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只有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才更具可靠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