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妹家的幸福生活

无极真人

<p class="ql-block">  堂妹家喜迁新居,邀我们一聚。乘着五一大假,我和妻子驾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我家是外来户,父母加我一家三口1958年到成都,而堂妹是为了照顾我儿子1985年才从老家农村来到成都。在成都,与我们家血缘关系最近的也只有这个堂妹了。</p><p class="ql-block"> 驾车下了二绕,沿着成新蒲快速路一路前行,天阴小雨却挡不住一路美景。曾经观赏过的农博园彩色油菜花早已成了熟透的菜籽,躺在田里待晒干。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中常看到吸引游客的装饰造型,还有一家家的小别墅点缀其间。河水清清,林盘绿绿,大路平坦,小道蜿蜒,我们仿佛在一望无边的公园里倘佯。</p> <p class="ql-block">  想起1989年,我作为娘家人送堂妹嫁到新津的这个乡下,没有彩礼也没啥陪嫁,一辆小轿车送我们去就算是有面子了。车从城里出发,沿着只有两车道的老川藏线开了好久才到新津县城,接着又行驶了好长一段乡间小道,路是土路,坑洼不平,好在没下雨,否则更泥泞难行。到了竹林环抱的农家院,几间瓦房,就在坝子里摆了流水席,穿着简朴的社员们扶老携幼、呼亲唤友地轮流上桌喝喜酒。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农村的婚礼。</p><p class="ql-block"> 正想着三十五年前的情景,导航已到目的地。妹妹、妹夫已在路边的一幢两层小洋楼门口迎接我们,这就是他们的新家啊!来迎接我们的还有妹夫的大姐和她的大儿子、儿媳,看来今天就是款待家人了。妹夫告诉我,接着三天分别请单位同事、同学和舞友们到新家一聚。这个“五一”他们忙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接着,妹妹继续在宽大的厨房准备家宴,妹夫领着我们参观新房。</p> <p class="ql-block">  小楼整体浇筑,可抗九级地震,天然气、自来水一应俱全,四个卫生间,独立化粪池,村里集中处理排污。一楼大厅好几十平米,墙上挂着85吋大电视,一线品牌的柜机空调、双开门的大冰箱,二楼好几间房,准备给女儿一家回来时住,女儿在大理,夫妻俩经营一个茶社,女儿的女儿也是小学生了。顶层还有露天平台和好大一间储藏室。</p> <p class="ql-block">  小院子辟出一块菜地,各种蔬菜瓜果生机盎然,堂妹喜不自禁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她种的,外面田埂上还有,绝对有机,自己家都吃不完。说着,就在菜园里摘了一把生菜进厨房了。</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柏油路边挖了坑,妹夫说,那是准备埋路灯的坑。他还指着路对面的比他家还豪华的别墅说,现在周围这样的房子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新房,在客厅沙发上与妹夫的大姐聊上了天。一问方知,大姐与我同年出生,只比我大几个月,壮壮的体形,一笑就露出一口整齐的好牙,牙好身体就好啊!同龄人,自然可以聊曾经度过的同样的岁月。在大姐的回忆中,1958年前,家家户户除了种地外都自家养猪养鸡,吃饭没问题。成立人民公社后,自家不准养家禽牲畜,都吃食堂大锅饭,困难年间吃不饱。后来一直是集体下田劳动,挣工分,劳力好、工分挣得多吃饭就没问题,但穷,没有钱用。家里穷,女娃娃家也没读成书。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会过上这样的好生活,家里除了责任田承包给别人以外,自留地还有两亩几分,自家种的粮食、蔬菜都吃不完,每个月还能领到几百元钱。她的婆婆九十多岁,身板硬朗,大儿子今年53岁,在新希望上班,他的孙子都九岁了,所以家里是五世同堂。她还笑着说:我家那边比弟弟这里漂亮。</p> <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堂妹喊“吃饭了”,我和大姐谦让着坐在大理石餐桌前,众人坐定。看着堂妹操持的满桌佳肴,我又说起他们两人结婚时的坝坝宴。妹夫说“长姐如母”,他记得小时候穿的鞋和衣都是大姐一针一线做的;结婚有了女儿后最能体会“路难行”,一到下雨门口那条烂泥路就根本无法骑自行车,只能扛着车有时还要背着孩子在泥泞中跋涉。</p> <p class="ql-block">  饭后休息片刻,大姐她们一家三口走了,妹妹、妹夫又陪我们去参观宝墩古城遗址,这个遗址早在2001年就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他家所在地就属宝墩镇,宝墩遗址自然就在附近,开车几分钟就到了。几年前,堂妹曾带我们来过,那时还在挖掘,现在已建成展厅。看过展览我才清楚,原来这个地方竟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500年前古蜀人就在这里筑城生息繁衍了。我不禁对这块土地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我们载着妹妹从菜园采摘的新鲜蔬菜、侄女从大理寄来的新茶和大姐送的好多自家做的皮蛋,载着一车亲情驶向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看着路边坐着的一排悠然自得的妇女,看着农家别墅小院伸出墙外的鲜花,看着一望无际待收割的金色麦田,我突然想到马克思他老人家“消灭三大差别”的理想,这理想在这里是否已经实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忍不住逗留片刻,站在大树下眺望,这里也有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