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江南行—镇江

海精灵

扬州与镇江一水之隔,扬州坐落在长江以北,镇江则在长江以南。我们一大早从扬州出发,过润扬大桥到镇江,一天游遍“三山一渡”,一渡是西津渡,“三山”是金山、焦山、北固山,晚上再赶回扬州住宿。<div>  镇江有山有水,除了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个有故事的城市,有其独特的魅力。<br></div> 第一站:西津渡 西津渡始创于三国时期,依山临江,风景峻秀,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称为“金陵渡”,是著名的长江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度是兵家必争之地。<div>  由于长江岸线北移,江水逐渐远离,人来人往的西津渡沉寂下来,成为反映古代渡口风貌的历史遗迹。</div> 经过此地开始爬坡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救生会</div><div> 这里面是一个博物馆,主要讲述镇江救生会的成立、发展、消亡,时间跨度长达近1000年。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宋代统治者将镇江视为漕运咽喉,时任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民间人士出资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从事水上救生和沉船打捞。</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这座昭关白塔位于小街正中,底下为人行道,被称为过街塔。据说这座塔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细部有宝瓶、伞盖、相轮等元素,有保佑财源滚滚、平安健康的意思,行人从底下穿行,每走过一次就会得到一次祝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待渡亭”是江岸北移前古人在渡口迎来送往或是避雨、休息、等待摆渡的场所。其周边汇集了客栈、茶楼、小餐馆、杂货铺、戏台等,人们在这里亦玩亦吃亦候船。</p><p class="ql-block"><br></p> 古街从东至西的四道劵门石额上的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 “共渡慈航” “飞阁流丹” “层峦耸翠”,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古街依云台山而建,上下几层,古迹众多。</p><p class="ql-block"><br></p> 紧邻西津渡古街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正在施工维修中。 <p class="ql-block">  西津渡古街附近的镇江博物馆</p> 第二站:北固山 第一次听说北固山,是因为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div><br></div> 走进北固山,看到这几个字,也许是心理作用吧,似乎真的有点儿穿越时光之感。<div><br></div> 右下的石碑上对此长廊有记载:传说吴国太相婿时,孙权藏刀斧于廊中,被国太叱退。廊原在天王殿后……现廊于一九九三年秋复建。<div><br></div>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北峰之巅,因刘备招亲的故事而闻名。<div><br></div> 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后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琚将这六个字书写出来,并刻字,后经补石,从此北固山就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祭江亭,古称北固亭。石柱上刻有槛联两副:“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div><br></div> 路边围墙上刻有关于祭江亭的传说。<div><br></div> 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是明代所铸。<div><br></div> 登上多景楼远眺,心旷神怡。多景楼为木质结构,进去一律要戴鞋套。<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试剑石</h3><div><br></div> 在北固山,还看到了三国名将太史慈、鲁肃之墓。镇江这座小城,见证过三国时期各路英雄的翻云覆雨。<div><br></div> 第三站:金山寺 <p class="ql-block">  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朝西开。听导游介绍说,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的山门放眼望去,只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现在由于长江岸线北移,金山已与陆地相连。</p><p class="ql-block"><br></p> 由于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所以山门上的字不是“金山寺”三个字,而是“江天禅寺”四个字。<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寿塔</h3> 在金山山顶远眺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法海俗姓裴,是唐朝丞相裴休之子,曾在此洞中参禅打坐。洞中空间很小,不允许拍照。导游说法海是得道高僧,不知为什么会被人编排成传说故事中的恶人,不过也因此使金山成为了一座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山。<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熙御碑</h3> <p class="ql-block">  金山湖畔的历史名楼——芙蓉楼,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说的就是这处芙蓉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芙蓉楼旁的“天下第一泉”,由唐代的品茶专家陆羽和刘伯刍从煮茶的角度来评定的。</p><p class="ql-block"><br></p> 第四站:焦山 焦山古木参天,掩藏着许多石刻、古碑以及寺庙等众多景点,由于审美和身体的双重疲劳,就只选了几处转了转。<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焦山炮台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1842年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金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抵抗,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最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焦山抗英炮台是我国近代反帝斗争的重要遗址,也是镇江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吸江楼</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佛塔</p> <p class="ql-block">  “三山一渡”一日游,充实又快乐,惊喜地发现自己还能有这样好的体力!为自己点赞,哈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