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修鞋匠

圆圆爱写作

<p class="ql-block"> 文/田媛媛</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一个面积很小的村庄,但在这个村庄里面又存在着很多的名人和手艺人。木匠,瓦匠,裁缝,画家等。他们尽管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当这些手艺寄身于他们身上时,我就看到了他们的优势。这些手艺人,几乎年年都服务于周边的村民们。当身上穿着新做的衣服,站在马路上向前、向下望去时,透过那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以及各个象征着他们手艺的标志物时,我总能捕捉到一片新奇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标志物很多,但在我看来能称上第一的唯独修鞋匠。小时候,每次从家里的大门出去后,总会看到一个戴着白帽子的回族叔叔端坐在板凳上,然后一丝不苟地缝扎着手上的每一双鞋。这个时候,在场的每一个小伙伴总会用眼睛瞅一瞅自己脚上的鞋,巴不得找出无数个“伤口”,然后经过叔叔的巧手更新出一双“新鞋”。经过仔细考虑,然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家,在征求妈妈的意见后,拿出家里破烂的鞋子去修补。</p><p class="ql-block"> 在小伙伴们的百般央求下,妈妈们终于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小伙伴们商量好,拿上家里需要修理的鞋子,装到提前备好的袋子里,然后火速跑到修鞋摊前。而有的小伙伴,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修鞋摊前的。</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的功夫,修鞋摊前拥满了人。大多数都是本村的村民,剩下为数不多的来自邻村的村民。摆在大家面前的有各式各样的运动鞋、靴子。剩下的地盘全部属于皮鞋和高跟鞋。这些高跟鞋的主人当属今天的第二批顾客,有一部分是被自家的小孩儿带来的,还有一部分都是主动跟来的。 </p><p class="ql-block"> 修鞋匠神情淡然地坐在折叠椅上,前面放着缝纫机。只见他的胸前带着一个皮质围裙,胳膊上分别套着一只袖套。安鞋章的时候,他会先用一个磨砂刀将表面浮起来的皮子通通磨掉,然后在上面抹上皮鞋专用胶,再将皮鞋章稳稳地粘在上面。最后,用手狠狠地按几下,才算结束。如果是运动鞋或者皮鞋周边开胶了,就直接把鞋子放到缝纫机前,然后一只脚踩踏板,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鞋子开始细心地收边。 </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工作流程,反反复复一直进行着。旁观者看得津津有味,修鞋匠也干的得心应手。直到晚上八点,修鞋匠开始准备收摊了。他将今天所用到的所有装置,全部装到包里,然后背到后背。剩下一些零碎的就会装到另外一个包里,放到自行车后座上。往往这个时候,人群才逐渐散去。在流动的人群中,我看到修鞋匠骑上八十年代的大横杠自行车,依依不舍地朝家的方向驶去。 </p><p class="ql-block"> 留下为数不多的人待在原地聊着家常,透过他们的鞋子,我看到修鞋匠高超的技术。运动鞋是运动鞋的样子,皮鞋是皮鞋的样子。通过修鞋匠一番修理,所有的瑕疵都恢复了原貌。这在所有的村民看来,一方面省下了买鞋的钱,另一方面,修补以后可以继续穿上自己心爱的鞋子。</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在县城的的南门广场看见了零散的修鞋摊。比起小时候,现在已经明显少了。走到近处一看,看见一个头上包着头巾的回族妇女,正在认真地修理着鞋子。她的前面坐着顾客,正在耐心地等着穿鞋子。我再仔细一看,她胸前的钱包经过日积月累,已经积上了一层厚厚的污垢。手上的一双黑手套,也已经积满了污垢。露出来的手指头,长出了密集的皱纹,大拇指已经磨出了老茧。这一幕虽然很平常,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慢慢地退去。</p><p class="ql-block"> 等面前这位顾客走后,我和她细聊了一会儿。这个回族妇女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家里还供养着两个大学生,养活着年老的公婆。丈夫在外跑大车,维持一家的生计,而她每天靠休鞋挣点零花钱,减轻家庭的负担。她干这份工作已经十年了,从刚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可以得心应手地修理三十多双鞋子。十年前,尽管大家的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是大家都特别节俭,巴不得一双鞋子缝缝补补穿好几年。所以那时候顾客络绎不绝,从中午忙到晚上。有些顾客如果来迟了,刚好又到他们下班的时间,嘴里还会絮絮叨叨说一些怨言。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条件好了,鞋子稍微开点胶都不想穿了。她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但一想到能给自己挣点零花钱,便继续干着这份工作。 听阿姨讲了那么多,我又开始询问她不改行的原因。只见她的头摇了摇,然后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姑娘,这么好的社会,能干的工作还是很多的。但是吧,阿姨现在已经上了年龄了,适合我干的又不多。我这学东西还慢的很,有些即便会干,活又太重了。而且两个孩子和他爸都不放心我出去干活,所以考虑来考虑去,就选择继续干自己的本行。虽然挣得不多,但是已经干熟了,而且活也不太重,我能应付的过来。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我刚从家里走出去,看见一家新店开业。出于好奇心,想走近了解一下。等轰隆隆的鞭炮声,从我耳边降落时,我走进了店里。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一家修鞋店。店的面积不是很大,左边放着一个货架,上面摆放着各种美容膏、鞋子粘合剂,以及各种材质的线。右边放了一个大型的机子,用来磨边。靠门的位置摆放着一个新式的缝纫机。仔细一看和过去的机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构造和材质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我在心里不禁感叹了一下:时代在变,大家脚上穿的鞋子款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修鞋的地点也从地摊转到了店里。现在的服务项目不只是简单地修理鞋子,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会做到保养、美容鞋子。 </p><p class="ql-block"> 修鞋匠作为城市的标志,不仅可以成为万千鞋子的修理师,也可以作为一座城市进步的见证者。当轰隆隆的修鞋机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心中对他们的仰慕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作者简介:</b>田媛媛,笔名文雅、幼儿教师、青铜峡作家之家学员、中卫市作协会员,爱好写作、看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