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天津之行

路漫漫

<p class="ql-block">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p><p class="ql-block">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p><p class="ql-block">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p><p class="ql-block"> 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p><p class="ql-block">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6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022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093家。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5位。</p> <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位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32]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为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成员。</p><p class="ql-block">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私立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长沙合并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443.12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1.6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校区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5.09万平方米;设有专业学院27个,开设本科专业84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有专任教师2270人,在籍学生33195人,其中本科生17171人、硕士研究生11329人、博士研究生4695人。</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原碑位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马蹄湖湖心岛上,是一座于1979年落成的白色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面,镶嵌铜制周总理侧身浮雕像和用周总理笔迹拼成的六个大铜字:“我是爱南开的”,这是1919年周恩来给留日南开同学会信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深厚感情。碑的背面,刻有南开大学老校长杨石先手书的碑文。“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成为几代南开人的集体记忆,是南开的文化符号之一。</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碑高约3米,宽约4米,四周青松翠柏环绕,绿柳红莲飘香。碑的正面,雕刻着周总理侧身头像和其手书“我是爱南开的”;碑的背面,刻有杨石先校长的手书碑文,记载着周总理与南开的深厚渊源。每逢周总理诞辰、逝世纪念日和清明时节,南开师生与校友都会自发到周总理纪念碑和塑像前凭吊致祭。</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15日,在南开大学建校98周年纪念大会上,经350余名南开校友众筹50万元,“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将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复建。在津南校区复建的“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拟选址于铸园,建于翠草石阶之上,环绕青松古柏,象征南开精神永沐春风,与八里台校区文化景观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共中央指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该校创办于1895年10月2日,原名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天津大学是全国新工科建设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和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示范项目、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建筑老八校之一。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5位(国内第13位),THE世界大学排名第201-250位(国内第16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1位、工科大学评级第10位。</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卫津路、北洋园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总面积410.7万平方米;设有28个学院(部),开设74个本科专业;有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4855人,全日制在校生38484人,其中本科生18955人,硕士研究生13707人,博士研究生5822人。</p> <p class="ql-block">  北洋大学,原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系天津大学前身,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有北洋西学学堂、北洋学堂、北洋大学校、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称“天津外大”、“天外”,坐落在中国天津市,是天津市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院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p><p class="ql-block">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新中国外交事业之需而生。学校主体前身是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天津外语专科学校。1974年,由原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原天津外国语学校、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原河北大学外语和中文专业的学术力量和教师等重组为天津外国语学院。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64218.7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58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29个硕士学位培养方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培养方向);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七百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位于天津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长方形区域内。纵横23条道路,道路长度共17公里,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风貌建筑400余栋,其中近现代名人故居200多处,被誉为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有各类建筑2185栋,历史风貌建筑423所,文物保护单位347处。著名的五大道内的建筑既有哥特式、巴洛克式、罗曼式、拜占庭式,又包括中世纪的南欧风格、19世纪的折中主义风格,汇集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的建筑多达230多幢,被称做“世界建筑博览会”,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地区拥有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小洋楼2000多所,是天津乃至全国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历来享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是天津独特的优势资源。要紧紧围绕全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北方国际文化旅游消费时尚区和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完善特色旅游服务体系,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努力将五大道打造成靓丽的“天津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