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春风吹拂,雨水润泽,枝头嫩绿,百花盛开。在阳光和煦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戈桂达老师组织的闽浙五日游。在饱赏山水风光的同时,我们追寻历史文化的脚步,品味他乡风情的悠闲,更感染到了同行驴友间比家人还融洽、亲热的氛围。<div> 我们的旅游是4月27日开始的,58座的大巴载了56游客。同行的除了我们合唱团的,还有市老年大学的歌友、时装学员等。行程安排得让人总体满意:</div><div> 27日苏州出发,游玩浙江天台“琼台仙谷”景点,夜宿天台农家乐;</div><div> 28日 福建霞浦游玩赤溪村、小皓海滩、花竹和岗尾大桥,住宿太姥山镇;</div><div> 29日 继续霞浦游玩:渔井村、东安岛、高罗沙滩和东海1号公路,住宿太姥山镇;</div><div> 30日 上午游玩太姥山风景区,下午驱车浙江,夜宿天台农家乐;</div><div> 5月1日,上午游览天台国清寺,午饭后驱车,下午四时平安返抵苏州。</div><div> 下面是我对这次出游活动的记录,限于认识和水平,难以尽如人意。大部分照片是我自己拍,也有取自聊天群里游友交流的,如有冒犯了涉及侵权的,请指出,我立刻撤下。</div> 4月27日早七点,大巴从三香广场出发,开往浙江台州,期间先后在两个服务区停歇和用午餐,我们于正午时候进入此次旅游的第一站琼台仙谷景区。<div> 诗仙李白曾在这里留下千古绝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div> 我们来到的是景区下入口。<div> 站在景区广场上举目远眺,只见峭崖壁立、奇峰插天。崖壁上"琼台仙谷"四个摩崖大字,龙飞凤舞,气势不凡。书写这四字的叫钟家佐,广西贺州人,1930年5月出生。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广西政协副主席,现为广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钟氏大半生从事笔墨耕耘,诗书为其业余所好。</div> 市老年大学的部分歌友 市老年大学时装队的学员 我们胥虹歌友 广场沿岩壁立有一块长四十多米、高三四米的巨大弧形浮雕《琼台纪事》,讲述了黄帝炼丹、王乔跨鹤、葛玄弘道、紫阳悟真等八个天台山的神话传说,展示了天台山的仙道文化和古老历史。 检票后进入景区,照片上有三个字,我处理掉了。 才走上景区步道,就见路右侧山涧的潺潺溪水。 东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碑,上书“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入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div> 碑的书写者是曾当过毛秘书、任过水电部副部长、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李锐。其书法有功底,著有《庐山会议实录》等。</div> 进入人工开凿的山洞,水泥路面,隔十来米有灯。有漂亮的名字“仙湖洞”。 出洞,眼前豁然开朗。洞口直面青山叠翠、碧波澄澈、翠壁倒影的水库,一座飞檐翘角,造型别致的廊桥。水库取名八仙湖。 仙湖洞口一侧的石壁上写着“雨天飘仙雾,晴天现彩虹”十字,一下就让人明白,此地景致极佳。 廊桥下面是溢水口,坝右侧是八仙湖,左侧是溢水瀑布直泻的百丈湖。 廊桥瀑布高25米,宽40米,只见湖水漫过坝顶,飞流直下,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瀑布直泻底处的百丈湖深潭,雷霆万钧,腾起的白色水雾,被阳光一照,出现彩虹。引人的景观让我忙拍不停。 长廊风雨桥,也称慕仙桥。红柱黄栏,装修精美,简洁大气,相当漂亮。靠瀑布一侧,是一溜坐位,既遮风挡雨,也可休闲小憩。 过长廊,桥头立有一座石碑,上题《琼台仙谷碑记》,赞美琼台仙谷的仙府道源文化,介绍历代文人墨客游踪,碑文由原天台县县长范昌运撰写。 接下是800米长的凌波栈道。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走在沿湖栈道上,见四周奇峰耸立,峥嵘峻峭。 琼台仙谷以一条灵溪为主景线贯穿,总长2600米许。除了凌波栈道800米, 仰望山上,依稀可见的凌云栈道也是800米,余下是灵溪峡谷山路。 栈道里侧的岩石上,是当代书法家骆恒光所题东晋孙绰诗文“过灵溪而一濯,疏烦想于心胸”碑刻。当时有几个字读不出,后来请教了网上。 都是七老奔八的人了,在树荫下坐歇。 眼前 一湖碧黛,湖水静谧。大自然俨然将这里绘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凉亭里补充能量 亭子里俯瞰八仙湖景。 木栈道的尽头是八仙湖的浅水区。浅浅的水面竖立着几块天然的巨石,被称作“仙湖集韵”。 立石像人物 ,惟妙惟肖。有的探首张望,有的戴披风静立,究竟像什么,全凭游客自己想象。<div> 据说这处景观出自几位没有专业训练的农民工之手。</div> 若再要向前,就是爬山了。看时间,离规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我们就原路返回了。 <p class="ql-block"> 从这张来自聊天群的照片判断:这几个市老年大学的歌友随着灵溪上行、见识到了更多的佳境。这座高拱的桥身由乱石堆彻,横跨峡谷,桥名“望仙桥”,不是古董是新造的。看来他们是在这里打住,限于时间没能继续向上了。</p> 下午2:30,我们离开景区,两小时后到达住宿地天台县街头镇山头下村。 这个村2013年搞土地流转,集中荒地,2014年引种黄茶,村级经济壮大,乡村旅游火热。<br> 山头下村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台州市小康示范村,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 <div> 溪流潺潺,古树老屋 ,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div> 村里有18家民宿,350个床位。为方便游客记忆、寻找,每家都被编上号。我们下榻的这家是7号,有6个房间,设施简陋但干净。 <div> 放下行李,我们就出门去村口转悠了。</div> 我们漫步在村子里,这里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让人感到格外的清新与雅致。<div> 村里的几棵参天古樟,枝叶葳蕤,郁郁葱葱。</div> 吃晚饭还早,我们还去爬了“小长城”。这是个为乡村旅游配套的人造景点,落成于2016年。听村民介绍,是村里有了钱后因地制宜搞的。它迎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所以城墙的两个城门被叫做“金门/银门”。 “金门小长城”完全没有万里长城的磅礴气势,却多了几分江南的婉约柔情。 农家乐的晚餐很丰富。席间市老年大学的游友们乘兴高歌了起来。 本篇结束,谢谢浏览!欢迎关注,稍后还有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