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不如见一面

阅微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江南,是一场梦,梦里江南是氤氲的水雾气,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是乌篷船荡过粉墙黛瓦的轻微声响,是道路旁婆娑的叶片光影……而绍兴,是这场梦境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于是,五月,我们踏上了绍兴的寻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黑瓦白墙,江南古镇的模样。脚下的青石板路笃笃响。</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绍兴街道上,挤满了跟我们一样满怀憧憬来绍兴的人。</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里,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在很早以前就见过这座城市的风景,也许是课堂上轻轻揭过的书页,也许是口口相传的城市传说,也许只是想象中的古越模样。</p><p class="ql-block"> </p> 绍兴银泰 <p class="ql-block">  车子一驶入繁华地带,我们便在路标上看到指示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吃饭。</p><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我们也总惦记着那缕缕烟火。</p><p class="ql-block"> 到处都很挤,娃爸找了个不用等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味道还行,我们来自远方的胃被妥帖的安慰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秋瑾故居 <p class="ql-block">  银泰离秋瑾故居10分钟路程,而且还是步行。</p><p class="ql-block"> 心里在惊讶,原来这么快就走进故事里了。</p><p class="ql-block">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称鉴湖女侠,绍兴山阴福全人(今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自幼读私塾,好文史,能诗词,骑马习剑,性直明决。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先驱。</p><p class="ql-block"> 《满江红·小住京华》</p><p class="ql-block">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p><p class="ql-block">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铿锵的诗句似乎还在耳边回荡。</p><p class="ql-block"> 走进故居,我的脚步是轻轻的,唯恐惊着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徐渭故里 <p class="ql-block">  作家马伯庸曾写道:</p><p class="ql-block"> “出门就是蔡元培故居,附近周恩来祖居、秋瑾纪念碑、鲁迅故居、陆游的沈园、徐渭的青藤书屋。……”</p><p class="ql-block"> 明代文人袁宏道当年路过山阴县,更用了一个诙谐的比喻:“士比鲫鱼多。”</p><p class="ql-block"> 秋瑾故居旁多走几步,就来了徐渭故居。</p><p class="ql-block"> 青藤书屋位于越城区前观巷大乘弄内,是我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艺术家徐渭的出生地和读书地,也是国内公认青藤画派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 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据嘉庆重修《山阴县志》记载:“榴花书屋,在大云坊大乘庵之东,徐渭降生处。”</p><p class="ql-block"> 书屋不远处,还有一座徐渭艺术馆。它融合在周边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中,东接鲁迅故里(隔解放南路不足百米距离),西无缝衔接绍兴古城老街——仓桥直街。艺术馆在陈列徐渭生平故事的同时,不时上新的展览也给了周边市民和游客更多文艺出行选择。</p><p class="ql-block">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p><p class="ql-block"> 看着一段段历史,你会恍惚人与时光同在。</p> 鲁迅故里 <p class="ql-block">陈丹青说: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p><p class="ql-block">作家王蒙说:中国文坛因为有了一个鲁迅,变得很伟大!</p><p class="ql-block">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nbsp;</p><p class="ql-block">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nbsp;</p><p class="ql-block">罗曼罗兰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此后一生,罗曼罗兰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推广。</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同行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有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对鲁迅那么推崇?</p><p class="ql-block"> 有读者回答:因为100年来,因为鲁迅那穿透人心的思想和文字,从未远离,且永不过时。</p><p class="ql-block"> 这个晚上,是我们离鲁迅最近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人必生活著,爱才有所附丽。——《伤逝》</p><p class="ql-block">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nbsp;——《故乡》</p><p class="ql-block"> 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nbsp;——《娜拉走后怎样》</p><p class="ql-block"> 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读书杂谈》&nbsp;&nbsp;</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脚下依旧是青石板路,旁边是水乡的乌篷船。两边都是黑压压一片慕名来看鲁迅的人儿。</p><p class="ql-block"> 故居人约满了。不能进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沿着鲁迅家的围墙往前走。有时候,琢磨下迎面过来刚从故居里面出来的人的表情来探索下,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这里,我应该是第三次来了。三味书屋在寂静的时候,也进去过。但从没有看到,鲁迅的家里有过这么拥挤的场面。</p><p class="ql-block"> 大宝说,这里拥挤了气息好像打破了我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她会期待些什么,无论如何喧嚣,我想,鲁迅是会躲在一边冷冷的笑着罢。</p><p class="ql-block"> </p> 贺知章祠 <p class="ql-block">  误打误撞,我们想去看看蔡培元故居,路过了贺知章祠。</p><p class="ql-block"> 一进门,满院子的柳树垂落在假山堆砌的池塘边。</p><p class="ql-block"> 后院依旧是绿树成荫。上面有个高高的亭子。摆放着古琴,试想贺知章喝完酒后,在亭子里抚琴的样子,这该是园子里最动人的风景了吧。</p> 周恩来故居 <p class="ql-block">  走几步,就是周恩来故居。</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典雅、安静。</p><p class="ql-block"> 革命事迹在墙上排开。我想,这就是最动人的风景。孩子们争相跟门口的周恩来塑像合影,留言板上,有许多稚嫩的热情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似乎走过了,就有了不同。</p> 书圣故里 <p class="ql-block">  很挤,王羲之故居已经成了一座寺庙了。</p><p class="ql-block"> </p> 蔡元培故居 老街 绍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