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周边(2024.4)二十四(结束篇)、

zgq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从昨天开始,已经踏上返程路。今天继续北返。东北行30公里途经中岩景区(计划中的)。</p> <p class="ql-block">  中岩景区,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城南10公里,北距成都110公里,眉山市30公里,南距乐山市38公里。</p> <p class="ql-block">  景区由中岩上寺(遗址)、中寺、下寺组成。</p> <p class="ql-block">  岷江边,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  主要景点有:临江下寺、东坡唤鱼、牛头一窍、千佛长廊、卧佛石窟、仙床凌虚、玉泉流觞、景德禅院、平台伏虎、石笋三峰、书院遗存、翠微远眺、清溪涧道等</p> <p class="ql-block">  中岩有摩崖造像,列为全国文保。</p> <p class="ql-block">  唤鱼池,苏轼书</p> <p class="ql-block">  少年苏东坡曾在古中岩书院负笈求学三年,并与恩师之女王弗“唤鱼联姻”结为伉俪,是苏东坡童年的乐土和求学成才、初恋成婚之地。</p> <p class="ql-block">  摘:中岩,人杰地灵。苏轼在少年时曾游学这里。据说,这唤鱼池原是慈姥岩下的一个深潭,古名为“龙湫”,是慈姥龙的窟宅,苏轼在中岩书院读书时,常到这里观赏美景和拍手唤鱼。这尊雕像是全国许多东坡塑像中最年轻的形像,也是唯一一座苏轼夫妇在一起的塑像,它记述了年方十九的苏轼与十六岁的王弗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丹岩苍壁下的最引人注目的“唤鱼池”三个字,是苏轼的手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51年,苏轼在青神古中岩书院求学,在青神乡贡进士王方老师众多的学生之中,唯苏轼品学最优。一日,中岩的主持和尚与王方利用游春之机,为这汪碧池取名,使鱼池能为古刹增色。当然,王方还另有用意,想为爱女王弗择一佳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会聚在鱼池的文人雅士,争相发表高论,也起了很多名字,但非平即溃非庸即俗。此时,王方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人群中的苏轼,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非常谦虚地说:“晚生才疏学浅,言恐不中,既然有命,不敢违背”。于是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唤鱼池”三个字。博得众人齐声喝彩。正好这时,王方的爱女王弗在闺房中也题名“唤鱼池“,让丫环送到池边,众人开卷无不惊喜,拍手叫绝,苏轼与王弗不谋而合,王方情不自禁地说:“此乃天缘之合,韵成壁。”此后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于1055年喜结伉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学中岩文采露,投笺题名巧韵同。千古联姻结佳话,笔落苍岩耀光华”。苏王联姻,轰动了整个眉州城。遗憾的是苏轼与王弗只共同生活了十年,(1065年)年仅27岁的王弗留下了6岁的儿子苏迈便离开了人世。苏轼对爱妻之死,悲痛万分,追忆、思念时常缠绕在心间。在王弗去逝后十年(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任太守时,夜中梦见亡妻,写下了“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p> <p class="ql-block">  陆游与范成大</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  竹林也是一景</p> <p class="ql-block">  发现,尾随。</p> <p class="ql-block">  谁?东坡吗</p> <p class="ql-block">  上寺遗址,临近有东坡书院,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  由上寺开始沿清溪涧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  仅容一人</p> <p class="ql-block">  东北行65公里,途经仁寿县</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拐个小弯来仁寿县,是因为队友中王景琦大哥曾经到此接兵,在仁寿住了2个多月。当年大哥二十出头,今再来仁寿已近七旬。往昔的仁寿县城旧貌已难寻。</p> <p class="ql-block">  今日仁寿城</p> <p class="ql-block">  北行35公里,仁寿大佛</p> <p class="ql-block">  仁寿大佛,位于仁寿县城东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因此又被称为“牛角寨大佛”。弥勒佛半身石刻像高15.85米,阔11米,建成于公元707年(唐中宗景龙元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佛头高7.7米,颈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宽4.6米,肩宽11米,是中国大佛中唯一一尊胸佛。有趣的是,它在工程布局、人物形态上与乐山大佛极为相似,加之比乐山大佛先建成96年,因此,有文物专家曾认为它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全国文保</p> <p class="ql-block">  佛龛内形态各一的佛像,风化不严重,80%面容可辨。</p> <p class="ql-block">  北行180公里,住绵阳市</p> <p class="ql-block">  4月30日</p> <p class="ql-block">  560公里,住鄠邑。</p> <p class="ql-block">  距广元约70公里,车胎扎了,</p> <p class="ql-block">  由于随车工具不给力,卸不下轮胎。四川高速观察到我们的境况,主动联系我们,提供帮助。现代高科技真是强大。</p> <p class="ql-block">  高速路政及时到现场,放置警示物。维修工随后赶到。从停车到换装结束,共计1小时。</p> <p class="ql-block">  鄠邑,曾经一度(我上初中时)叫户县,当年户县农民画全国皆知。</p> <p class="ql-block">  5月1日</p> <p class="ql-block">  1140公里,到家。</p> <p class="ql-block">  成都周边之行结束了。历时26天,行6100公里。</p><p class="ql-block"> 说是成都周边,其实也只是成都西部,要再用一个月时间,即可大致完成环成都。</p> <p class="ql-block">  成都,历史上就是富庶之地,这是国人共知的。仅从环布在成都周边一个个古镇,即可印证其富庶。由于成都处于西南偏僻一隅,远离战乱,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大大少于中原地区,更莫说北方地区的游牧、农耕之间的拉锯。这使得地面建筑得以幸免战火,古镇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次除了古镇印象深,还有就是摩崖造像。以前只知道四川有乐山大佛,重庆有大足石刻。孰不知在成都周边分布着如此众多的摩崖造像、石刻,一尊尊体大、型美.、完整的大佛,有的比乐山大佛要早几十年乃至百年,而且是开凿乐山大佛的蓝本。</p><p class="ql-block"> 还有地震遗址。汶川、北川、汉旺、映秀…那一座座废墟,一组组伤亡数字,纪念馆中一件件遗物,一幅幅照片,反复刺痛着神经,震撼着内心。不免感叹生命脆弱,幸福生活可珍。</p><p class="ql-block"> 途中有好友相伴,远方有亲朋挂念。我将所见所得结成美篇分享给大家,大家又还报以鼓励、称许和冷暖、安全嘱告。谢谢大家!美篇中选用了队友提供的图片,这为美篇增色几分。谢谢!</p><p class="ql-block"> 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