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的主人。马家是明朝从南京迁居至大理洱源的汉族,在大理与白族通婚,后经清光绪年间科举考试后迁居至昆明。</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昆明市第一任市长抗日昆招师 管区司令云南军管区副司令马鉁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马鉁的父亲马金墀是前清的举人,当年在文明街相中了小银柜巷七号院,现钱王街4号,认为这块"田心地胆",风水宝地将来有一天会人气兴旺,街道繁荣。</p> <p class="ql-block">马鉁(1886-1963年),字少坡,云南洱源人,白族,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毕业,因其三兄弟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故称一门三将。</p> <p class="ql-block">从日本留学回国升任少将参谋长的马鉁参加过昆明辛亥重九起义与护国战争,1927年8月任第一任昆明市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昆招师管区司令、云南军管区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马鉁与两个兄弟在小银柜巷建造起占地772,8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42.61平方米的二层四合院。从此,在这里开始了全家26年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是由宽敞的门堂和左右两间旁屋组成的倒座,倒座也和正面主房和左右厢房同样是二层楼建筑。大院的天井和楼上楼下的走廊都很宽敞。</p> <p class="ql-block">院内现存有蒋中正先生给马珍母亲亲笔题写的"慈得令名"和给马珍父亲题写的"文苑耆英"。</p> <p class="ql-block">何应钦题写的"天南人瑞"。</p> <p class="ql-block">马珍亲题的"景行前哲"共四块牌匾。</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属四合五天井平面布局的土木结构、双坡硬山顶,走马转角楼的二层建筑,是昆明地区近代民居的优秀代表。</p> <p class="ql-block">宅院装饰筒朴,檐下挂落、滴珠板浮雕精致,垂花柱雕刻细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p> <p class="ql-block">楼上楼下的正中房间都有雕刻精美的格子门,额枋等木构件上也有精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大院坐南朝北,为两层木楼房四合相通,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青石板天井,摆放着花草、石水缸,屋角还有4个小天井。</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曾获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保护奖,于2012年公布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