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1951年交大唐山学院旧照

秋意浓

<p class="ql-block">1945年秋,父亲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即时,在四川重庆璧山丁家坳校址就读。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学校回迁唐山,经历几个月,于11月2日复课。这几十张唐山旧址拍摄,我在筛选、翻拍、考证后,分为:第一篇 学校风貌;第二篇 教学生活;第三篇 同学情谊。许多照片的像素不高,为了保持原貌,除第一张1940年的微型单人照片外,没有使用软件修复40张原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 学校风貌</p> <p class="ql-block">唐山地标</p> <p class="ql-block">学校全景(135型小照片)</p> <p class="ql-block">学校正门外合影,身后是吉祥路,现称交大路。</p> <p class="ql-block">本部西讲堂</p> <p class="ql-block">在侧面门边站立着父亲</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本部明诚堂</p> <p class="ql-block">上幅:本部东讲堂 下幅:眷诚堂</p> <p class="ql-block">本部校友厅</p> <p class="ql-block">厅前合影(左边)</p> <p class="ql-block">夏日荷花池 1965年改为游泳池 </p> <p class="ql-block">冰冻池塘和雪中亭子</p> <p class="ql-block">校园雪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 教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1.课堂讨论</p> <p class="ql-block">2.课外实践</p> <p class="ql-block">3.宿舍学习(左侧)</p> <p class="ql-block">4.去图书馆(立者)</p> <p class="ql-block">5.草坪阅读(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6.工厂实习(左一)</p> <p class="ql-block">7.打排球(高个子)</p> <p class="ql-block">8.课后逛街(右边)</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 同学情谊</p> <p class="ql-block">1946年7月,合影的八位同学在照片背面手签名字,浙江陈以群、葛葉前;江西杨之昌、包敬忱;四川白鹤林;湖南钱时飞;山西刘丕绩;江苏人用英文签名,辩认不出来。有的签名为繁体草书,可能辨认有误。</p> <p class="ql-block">灯柱留影 (站上台阶的是父亲)</p> <p class="ql-block">穿着棉长衫,戴围脖,真拉风。(左一)</p> <p class="ql-block">本部东讲堂前 (右二)</p> <p class="ql-block">寒松亭前合影 (前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背面父亲手书:向福叔留念 熾昌 三十八年四月十六日 上海交大。</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1949年5月30日,该校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派王效通和邓洋两位同学返回唐山,尽快与唐山取得联系。6月初,王效通和邓洋到唐山,向军代表顾稀汇报了前上海的唐院师生情况。顾稀旋即派接管联络员赵锐和李泳携款前往上海,迎接唐院师生员工返回唐山。(这张照片印证唐山学院部分师生在上海的事实)</p> <p class="ql-block">照片背面注:力三兄:存 弟熾昌 成宇 铁湘 一九四九年九月廿日 唐山 </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日期反映在上海师生已返回唐山学院。</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五</p> <p class="ql-block">第四排右一</p> <p class="ql-block">1950年初,以石狮和石灯为近景,后面是推土机推过的大片空地。推测是学校要建设新项目了。而此时拍照学生都穿着普通制服,胸前贴着白方块布标识,大概相当于校徽吧。</p> <p class="ql-block">牌子上写的是:交大唐院冶金系1950年东北参观团。(第三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东北参观团走到长春时的合影。(前排中间)</p> <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1951年3月,在戚墅堰机车厂实习,担任技术员。(左一)</p> <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1日,在北京,父亲收到分配到大连机车车辆厂的调令时,欢送同学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合影。他与父亲是好朋友。1952年两个人单独相见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分配工作后离校前的分别照。应该是1951年4月。父亲在照片背面记下其他七位同学的名字(张量 许清群 张叔和 马如璋 圜德明 肖清权 邓洋)。同学们穿着统一的铁路制服。5年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生服饰变化轨迹是:长袍马褂-西装革履-铁路制服。</span>父亲前排左一。</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是中共地下党员邓洋,享有载入史册的荣誉,成为同班同学中为学校从上海北迁回唐山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人物。他也是我父亲最好的朋友之一,一直保持来往,经常一起在北京、昆明、长春等多地开会,还共同参观过大同机车车辆厂。上一代的友谊延伸到了下一代。我在1966年和1983年两次去北京家中拜访过邓洋叔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