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经历的怀念和感怀

杨宗德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一代知青们现在晚年生活“夕阳一片红,生活满堂彩”这是值得幸慰和值得庆贺的盛世佳话。我有过上山下乡十年的经历对此是感同身受的,从儿时的往事记忆和自上山下乡起步入社会,“知青返城”之后几十年人生成长轨迹来看,生活过得好坏是同祖国的发展紧密相关连的,不知你是否和我有同感?</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在人类进化发展的时空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间,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起祖祖辈辈的先人,如果搭一搭时代的脉搏,看一看时代的胫络,点一点时代的穴位,我认为我们是人类极其幸运的一代。</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中国发展的奇迹令世界惊叹!尤其是象我们这样又身处在上海这座高度现代化的一线城市中,优势和优越感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你能说我们50后不是人类的幸运儿?</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迈入高速发展进程,这让我们这一代给赶上了、参与了、经历了、体验了、看到了、享受了并且继续在享受着文明社会科技发达的种种红利,我们50后就是人类的幸运儿!</p> <p class="ql-block">50后是和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的一代,年龄最大74岁最小65岁,生活在中华(种花)大家庭中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人体衰老是不可逆的正常生理现象,面对衰老带来的一些不适、问题和困惑,需要一颗平常的心去坦然面对,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就能幸福地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要让夕阳无限好生命更绚丽就要在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上增加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怀旧,有些人会永远铭刻在记忆里,有些事会永远停留在脑海里,有些情会永远挥之不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十年,曾经朝夕相处共患难的知青兄弟姐妹们,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失去了联系,好想好想念他们!也很想很想能见到他们!知青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情愫?也有同样的想法?</p><p class="ql-block">怀旧,回忆知青经历就是知青情结,多年的青春时光在异地他乡上山下乡务农,踏入社会的第一课堂是广阔农村,从事的首份工作是农业生产,生活环境是知青集体生活在一起,时间周期又是十年之久……,那些铭刻在心底伴随自己成长的往事经历沥沥在目,回忆怀旧怀念正是已进入暮年的知青生活的重要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人生最青涩的一段时光,曾经被别人爱恋过,自己也有过心上人,曾有着美好青春梦幻,也憧憬结婚成家愿景。十二名知青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不是亲人胜似家人,有过欢笑,也有过吵闹,有过默契,也有过矛盾,但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了整整十年,谁又能割舍这份特殊的友情和友谊啊!</p> <p class="ql-block">和我一起上山下乡一起插队落户的另二位男性知青是张伟良和秦正罡,张伟良和我住同一间房,他聪明能干,能说会道,我们相处和睦,相互尊重,相互歉让,互帮互助,记忆中我俩从未有争吵从未有红过脸,如同亲兄弟,因腿有残疾,插队几年后就返回上海了。秦正罡个性强喜独处,劳动热情高,不幸扭伤到腰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不久就回上海待家休养。从此以后和他俩没有再有联系过,但曾经朝夕相处共患难过的那段友情我永远铭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12个知青的情谊如同家人,见我上山砍柴如此的辛苦,多出了不少力,多流了不少汗,我的饭碗里比别人特殊会加了几块腊肉或是几根香肠或是牛肉酱,这是其他知青轮流把自己从上海带去的自己不舍得吃的拿出来给我吃的,此时的我会触动到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此情此景虽时隔50年,但犹如就在眼前似的那么的清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