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方学者和历史学家一直以来称羡中国历史的悠长久远、盛赞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中国历史,「大明王朝」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备受西方学者关注,他们通常把明朝视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创新与进步的黄金时代。他们甚至认为,很少有哪个时代能与明朝的技术进步相媲美。的确,在大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既巩固了其封建政治与社会结构,又推动了社会技术与文化文明的大发展,其中包括扩建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修建雄伟的皇宫紫禁城,以及郑和下西洋扩大中外文化与商业交往等等。</p><p class="ql-block">以下是西方学者列出的五项「大明王朝」历史性伟大成就:</p><p class="ql-block">1.中国长城--明朝的边关要塞:加固及扩建 </p> <p class="ql-block">明朝对这项古老防御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与扩展,使其成为今天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奇迹之一。这不仅体现了明朝的军事战略,也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坚韧。</p><p class="ql-block">长城在公元前 7 世纪开始已有雏形,公元前 220-206 年,秦始皇将长城的一些部分连接起来。然而,我们今天所知的长城大部分是明代修建、加固及扩建的。</p><p class="ql-block">1473 年到 1474 年,明朝在边境修建了一条长达 1000 公里(680 英里)的城墙。这耗费了 4 万人的心血,花费了 100 万两白银。16 世纪,戚继光军事将领修复了城墙的受损部分,并在沿线修建了 1200 个碉堡。到了明朝末年,从 1600 年起,长城仍能阻挡满族人的袭击,直到 1644 年明朝灭亡。</p><p class="ql-block">今天,长城被视为地球上最知名、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之一!</p><p class="ql-block">2.郑和下西洋: 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纽带</p> <p class="ql-block">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早期的一大亮点,将中国文化和贸易带到了从未涉足的地区。</p><p class="ql-block">郑和于 1371 年出生在云南。永乐皇帝登基后,决定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贸易,让中国走出国门,并向国外推介中国文化,郑和被任命为珍宝舰队司令,率领船队总共进行了七次远航,第一次航行于 1405 年离开中国海岸,最后一次航行于 1434 年返回。</p><p class="ql-block">郑和死于 1433 年或 1434 年,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再也没有进行过其他大规模的扩张探险。</p><p class="ql-block">明朝的开创性航海活动,展示了中国当时造船和导航技术的先进性,也标志着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以及非洲的文化和商贸交流。</p><p class="ql-block">3.紫禁城: 龙椅之乡 500 年</p> <p class="ql-block">明朝重要建筑成就是 1406 年至 1420 年间建造了紫禁城。</p><p class="ql-block">从永乐皇帝到 1912 年清朝灭亡,紫禁城一直是中国历代皇帝的皇宫,在长达 500 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是中国政府的礼仪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这座宏伟的宫殿群体现了明朝的皇权中心,至今仍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艺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1406 年,永乐皇帝将大明帝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不久,紫禁城开始建造,历时 14 年,100 万名工人参与施工。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和大理石,木材取自中国西南部丛林中的桢楠,而大理石则产自北京附近的大型采石场。苏州产的 "金砖 "铺设了主要殿堂的地板;这些砖经过特殊烘烤,呈现出金色。紫禁城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筑群,由 980 座建筑和 8886 间房间组成,总占地面积达 72 万平方米(72 公顷/178 英亩)。</p><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宣布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自 1925 年以来,故宫一直由故宫博物院管理,1987 年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 年,故宫的市场价值估计为 700 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宫殿和不动产。2019 年,接待了 1900 万游客,成为全球游客最多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如此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构造始建于明朝,至今仍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充份彰显了它优秀的设计和精巧的施工质量。</p><p class="ql-block">4.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沿用至今的中医草药学巨著</p> <p class="ql-block">从明初开始,李时珍(1518-93 年)编撰了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中医书籍<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草纲目》。</span></p><p class="ql-block">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父亲最初鼓励他考取功名,在三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他转而从医。在太医馆任职期间,他接触到了罕见的重要医学书籍。在阅读这些书籍时,李时珍开始注意到一些错误,并开始纠正它们。他开始写自己的书,这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p><p class="ql-block">这部著作的写作和面世花费了 27 年时间。该书共收录了 1892 个中药条目,详细介绍了 1800 多种传统中药、11000 个药方,并附有 1000 多幅插图。此外,该书还介绍了 1000 多种草药的种类、味道、性质、形态和疾病治疗方法。</p><p class="ql-block">据说李时珍连续花了十年时间在室内撰写、修改,然后重写其中的部分。这部巨著的写作,对李时珍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他在书面世前就去世了。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仍是中草药的主要参考书,是对中华中医学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5.明代瓷器: 中国瓷器上品</p> <p class="ql-block">提到中国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令人惊叹的骏马图,或者是锦鲤在波光粼粼的碧水中畅游,周围是睡莲和绵延不绝的绿色植物,令人叹为观止。另一个让人联想到的是瓷器。上述来自中国明朝的图案通常以传统的青花图案出现在瓷器上。正是因为明朝,"瓷器 "才成为中国陶器风格的专有名词。</p><p class="ql-block">由于十五世纪全球和中国经济的成功,明代瓷器在国内外都备受追捧。明瓷由粘土和其他矿物质混合制成,在极高的温度(通常在 1300 至 1400 摄氏度/2450 至 2550 华氏度之间)下烧制,以达到其标志性的纯白和半透明。</p><p class="ql-block">蓝色来自中亚(尤其是伊朗)开采的氧化钴,然后将氧化钴绘制在陶瓷上,描绘出从中国历史到远东神话传说的各种图景。明代瓷器至今仍备受推崇,一件原作瓷品价格不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