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节游北京世界公园

蓉姐姐(以文会友拒私聊)

<p class="ql-block">世界公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大葆台,距市中心16公里,距北京西客站8公里。</p> <p class="ql-block">世界公园广场上欢快的喷泉⛲️</p> <p class="ql-block">集开放式、露天型的演出,零距离的互动参与,异国风情的歌舞表演为特色,是国家4A级景区、北京市精品公园。</p> <p class="ql-block">2014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之主题公园演艺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龙年,一进世界公园就看到左右两条彩龙。</p> <p class="ql-block">北京世界公园1993年开园,占地面积800亩,绿化面积达76%。由露天艺术剧场、亚太大舞台、非洲小舞台、大门区迎宾广场、泰国村大象馆以及五洲花车盛装巡游表演,六大演出板块组成,点缀世界著名建筑景观近100座。</p> <p class="ql-block">景点的建筑材料尽可能仿照原物 ,采用铜雕 、铜铸、鎏金、镀金、木雕等,保持了原作风貌。</p><p class="ql-block">北京世界公园借助新坐标定位,由原来的静态微缩景观为主转变为动感演艺为主,推出了以原汁原味外国民俗歌舞表演为亮点、以各国园林园艺为绿色新景观、以各国建筑景点为基础,打造一个动感的“炫彩世界-环球民俗歌舞荟萃”演出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北京“一带一路”峰会的展开,北京世界公园推出了“丝路风情”、“丝路欢歌”(花车巡游)、“楼兰古韵”等大型历史歌舞剧。园内所有演出全部免费观看。</p> <p class="ql-block">世界公园入口处的大喷泉⛲️万国旗。</p> <p class="ql-block">泡桐花开。</p> <p class="ql-block">世界公园集世界名胜于一体的北京世界公园,位于北京丰台区花乡大堡台,总面积46.7公顷,距市中心16公里,距北京西客站8公里,紧邻北京花乡森林公园。公园内设西欧、北欧、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西亚等17个景区,水系分布按照四大洋的形状连通全园。园内的雕塑雕刻有近百件,包括自由女神、尿童、丹麦美人鱼、维纳斯、肖邦、莫扎特等人物,精雕细琢,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我上到高台上拍摄的世界公园入口后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个石凳是由两头石狮拱卫着的,两侧的扶手是两只口吐舌头👅的凶兽组成的,会不会坐上去心惊肉跳的?</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台地。</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像希腊早期雕像有模仿埃及雕刻造型的痕迹,古风时期尚残存,但雕刻家已开始不满足于模仿,力求用自己的眼光探索人体结构和人体比例,创作出写实、自然、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来。古风时期的男子雕像大多是墓前雕刻品,有的是死者本人,有的为死者而立,一般称之为阿波罗像,这是因为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所致。青年男子立像为裸体,多取站立姿势。这尊被称为阿波罗的青年立像仍存有埃及造型程式,但他低头和手势姿式已趋生活化,他向下视,两臂向前伸,似有接物之意,看得出人物形态已从直立僵化向生活化活动迈前一步。</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台地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丰满的小天使。</p> <p class="ql-block">思想者(作者:罗丹)</p><p class="ql-block">原为《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成铜像。《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罗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弯腰屈膝的坐着,右手托腮,嘴咬着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视着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难深重的人们。他爱人类,难以对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决,他深怀同情,陷入极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p> <p class="ql-block">夫妇像</p><p class="ql-block">闪绿色粘板岩雕刻,高约142 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600年,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这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一尊双人立像,也是当时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划的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五个法老门考拉和他的王妃 。</p> <p class="ql-block">断臂的维纳斯(作者:亚力山德罗斯)</p><p class="ql-block">《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p><p class="ql-block">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还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另外两个为希腊化时期作者不详的《胜利女神像》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大卫人体</p><p class="ql-block">(作者:米开朗基罗)</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p><p class="ql-block">大卫人体</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掷铁饼者(作者:米隆)</p><p class="ql-block">高约152 厘米,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已佚,现为大理石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p> <p class="ql-block">自杀的高卢人</p><p class="ql-block">希腊化时期重要的艺术中心之一在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在公元前241—197年间击退了高卢人的猛烈进攻,为此,柏加马王国建立了卫城,并在广场上建立了胜利纪念碑性雕塑群像。《自杀的高卢人》是其中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作品表现被打败的高卢人首领,为了不作敌方阶下囚而受辱,勇敢而坚定地杀死爱妻之后自杀。这是一座震撼人心的悲剧性雕像。雕刻家着意刻画自杀时的紧张瞬间,群雕采用各种对比的手法塑造形象,立与垂下、生与死、动与静、形体的仰与俯、正与侧转,构成了一座三度空间四面观赏的组合雕塑形式,成为后来广场雕塑像的范本。</p> <p class="ql-block">抱鹅的少年</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技艺圆满、完美高超。</p> <p class="ql-block">复活岛雕塑</p><p class="ql-block">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约公元600-1680年。</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上一个孤立的小岛,因考古学家是在1722年的复活节发现它的,故而得名。这些雕像都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约20吨,最高的达9.8米,重达90 吨。</p> <p class="ql-block">步入公园大门,迎面便是宽阔壮丽的意大利台地园,然后顺时针方向进入亚洲景区,首先见到日本的桂离宫,依次是中国园林清音境、万里长城、莫高窟、应县木塔,还有波斯波利斯宫遗址(伊朗)、婆罗浮图(印度)、巴比伦门(伊拉克)、泰姬陵(印度)、仰光大金塔(缅甸)、吴哥寺(柬埔寨)、泰国大王宫;然后跨过悉尼铁桥进入“澳洲”,可以观赏毛利草屋(新西兰)、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p> <p class="ql-block">身着汉服的人。</p> <p class="ql-block">到达“莫斯科红场”。</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克里姆林宫坐落于87莫斯科市中心的莫斯科湖北岸,主体建筑建于14世纪,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苏联时期为全国党政机关驻地,是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p> <p class="ql-block">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临红场,面积27.5万平方米。宫墙总体呈三角形,长约2300余米,沿墙耸立着20余座精美的塔楼。宫内建筑金碧辉煌,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当年沙皇举行加冕典礼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最为巍峨壮观。古典俄罗斯式的大克里姆林宫是政府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格奥尔基厅呈金红色。主要供领导人举行国事会谈;金绿色的弗拉基米尔厅则供举行签字仪式和授勋典礼使用。</p> <p class="ql-block">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建于1555至1561年,是沙皇伊凡雷帝为纪念俄罗斯军队征服喀山汗国的军事胜利下旨修建的,是俄罗斯较富盛名的教堂,以九个形态和颜色各异的洋葱头教堂顶闻名于世,堪称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的地标建筑。精美绝伦的东正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巴西勒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位于莫斯科红场,是整个俄罗斯的地标性建筑了。该教堂于1561年建成,全称为“护城河上的圣母升天教堂”,是俄国著名沙皇“恐怖伊万”伊凡四世为了纪念对蒙古军队的大胜而下令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套娃🪆</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俄式套餐。</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小屋。</p> <p class="ql-block">“华沙美人鱼”:在波兰首都华沙维斯瓦河西岸,矗立着一座人身鱼尾的青铜雕塑,这就是英雄城华沙的象征——华沙美人鱼。</p> <p class="ql-block">在波兰,出海口在波罗的海的维斯瓦河,传说有美人鱼。当时有一个名叫华尔的男青年和一个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结伴,顺流乘舟来到现在的波兰首都华沙开拓家园,当时河中的美人鱼是他们的见证人和庇护者。这里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俩人的名字合称“华沙”作为该城的名称。同时,把美人鱼形象作为华沙的城徽。</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p> <p class="ql-block">玫瑰是一种象征爱情和美的花朵,不同颜色和品种的玫瑰传达着不同的花语和寓意。</p><p class="ql-block">红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它代表着热情、浪漫和真爱。赠送红玫瑰表达对某人深深的爱意和激情。</p><p class="ql-block">粉玫瑰代表着温柔、优雅和感激之情。赠送粉玫瑰可以表达对某人的感激之情、友情或深深的喜爱。</p><p class="ql-block">白玫瑰象征纯洁、无邪和真诚。它们通常与婚礼和新娘的形象相关联,也可用来表达纯洁的爱和敬意。</p><p class="ql-block">黄玫瑰代表着友谊、快乐和阳光。赠送黄玫瑰可以表达对朋友的友情、欢乐和祝福之情。</p><p class="ql-block">橙玫瑰象征热情、活力和温暖。它们传达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对某人的热烈喜爱。</p><p class="ql-block">虽然蓝色的玫瑰实际上是通过染色获得的,但它们被赋予了神秘、奇幻和不可思议的寓意。它们常被用来表达神秘的爱或表达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情。</p><p class="ql-block">除了颜色,玫瑰的数量和花朵状态也可以传达不同的寓意。例如,一朵单独的玫瑰表示独一无二的爱,一束玫瑰表示浓烈的情感,而开放的玫瑰花蕾则代表着希望和承诺。</p> <p class="ql-block">世界公园的郁金香🌷已是繁花相。</p> <p class="ql-block">尿童小于连,又译为尿尿小童,撒尿小孩等,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市标。这座闻名于世的小男孩铜像是一坐落于市中心步行区的小孩子像及喷水池。这个五岁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约53厘米),但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1619年,最新的尊青铜小于廉像建成,由比利时雕刻家捷罗姆·杜克思诺(Duquesnoy,一译杜奎斯诺伊)所打造的。1747年,法国路易十五为了“雅观”起见,曾给他披上过衣服。广场旁的国王之家收藏有数百件来自各地的尿尿小童的服装。</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树?树形优美。</p> <p class="ql-block">漫步伦敦塔桥,便进入“美洲”,依次可以看到美国的宇航中心,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白宫、国会大厦、纽约曼哈顿区和自由女神像,穿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迈过金门大桥(美国),便到了十二生肖像,看到荷兰风车,又可瞻仰德国音乐家肖邦像和</p> <p class="ql-block">德国🇩🇪天鹅城堡🏰</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时代遗址。较为出名的为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比较准确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p> <p class="ql-block">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推断,巨石阵至少已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开始了巨石阵的第一阶段的修建。人们先挖了一道环形旱沟,在沟的外侧斜置了一块石块,在环沟内侧,修建了一些土坛,坛中有56个土坑。蓝砂岩排成的两个圆圈,是巨石阵的雏形。</p><p class="ql-block">巨石阵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考古碳年代鉴定技巧的结论是约建于西元前4000-2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关于巨石阵的年代,至今尚有争议。但是大多数史学家综合各种周遭因素后相信,巨石阵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石器时代晚期建成的。</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900年这段时间中,巨石阵的建造有几个重要的阶段。</p> <p class="ql-block">考古证明,巨石阵的修建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开始了第一阶段的修建。首先是修建环形的沟渠和土台。由蓝砂岩排列成两个圆环,是巨石阵的雏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又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巨石阵:以巨石为柱,顶上则横卧巨石为楣。构成直径30米左右的圆环。而其后的500年间,这些巨石的位置曾经被不厌其烦地重新排列。形成今天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又称“金门海峡大桥”,是美国境内连接旧金山市区和北部的马林郡的跨海通道,位于金门海峡之上,是美国旧金山市的主要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门大桥于1933年1月5日动工兴建;于1937年5月27日完成工程建设,对市民开放;于1937年5月28日通车运营。</p> <p class="ql-block">金门大桥北起加利福尼亚州,上跨金门海峡,南至旧金山半岛;线路全长2780米,主桥全长1967.3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线,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项目总耗资约3550万美元,设计工程师为约瑟夫·施特劳斯。</p> <p class="ql-block">松果。</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p><p class="ql-block">16世纪中期,出生在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曾组织的远征队的一支分队,想要找到传说中在美国西部的“大河”。这支探险队雇佣了4个霍皮族人为向导,这些向导告诉他们,沿着河走几天,那里住着一些特别高大的人。于是他们花了20天的时间才到达这条传说中的大河,终发现了这个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千米。“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有此名,在大峡谷中,有75种哺乳动物、50种两栖和爬行动物、25种鱼类和超过300种的鸟类生存。整个国家公园是许多动物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像(作者:巴托尔迪)</p><p class="ql-block">这个美国的象征是世界著名雕像之一。这尊铜像的选型,是按照希腊神话中女神的美丽形象建造的。女神头上戴着额箍,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独立宣言》面容端庄而慈祥。女神像高46.5米,连同它的基座有93米高。</p> <p class="ql-block">女神像是用2.4厘米厚的铜板一部分一部分铸成的。基座底部是一个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进到铜像里面直到女神头部顶端,那儿可以容纳30多人,能通过玻璃窗俯视纽约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曼哈顿。</p> <p class="ql-block">当时双子塔还在,其它的高楼像不像积木?</p> <p class="ql-block">云南矮马具有体型矮小、性情温顺、体质结实、行动灵活等特点,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经过长期驯养驯化,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地方品种,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利用前景,并于2009年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云南矮马”形成和饲养历史已相当悠久。我国古代从西汉至清代史籍中均有矮马的记载。《通鉴》称“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师古曰: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曰果下马”。《宋史马政》“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清《滇海虞衡志》称“果下马,滇亦有之,然不多,但供小儿骑乘,故不畜之也”。</p><p class="ql-block">《屏边苗族自治县》记载,早在西汉元鼎年间,屏边县并已划为进乘县地,说明在这之前,屏边县并已经有人生活。据康熙广西府志弥勒州(管辖屏边县)物产志记载:“兽之属:牛、马、驴、骡、……”。</p><p class="ql-block">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的山区,矮马一直是人们驮挽及骑乘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在苗族群众每年的传统节日花山节等重大节日中,“赛马会”往往是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云南矮马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在相对封闭的山区,经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而形成,并适应当地炎热、湿热的气候和山地陡峭需要、以驮运骑乘之用为主的品种。</p> <p class="ql-block">圆形六柱亭。</p> <p class="ql-block">一个教师爷在舞台上教观众割草,嗨翻全场。</p> <p class="ql-block">一帘黄色小菊垂下来。</p> <p class="ql-block">白宫(英语:The White House),又名美国总统府,位于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始建于1792年10月13日,是美国总统和第一家庭居住并处理人民事务的官邸、美国国家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白宫为白色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主要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东为宴会活动厅、西为行政办公楼及总统办公室;主楼外观3层,实有6层,共132间客房,总占地面积达7.3万平方米,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中枢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宫为白色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主要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东为宴会活动厅、西为行政办公楼及总统办公室;主楼外观3层,实有6层,共132间客房,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总占地面积达7.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白宫主楼一层主要由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国宴室、红室、蓝室、绿室、东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房间构成。</p> <p class="ql-block">外交接待大厅</p><p class="ql-block">白宫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美国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有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p><p class="ql-block">白宫图书室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共有藏书3000余册,另藏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藏书壁柜旁挂有五幅印第安部落代表团成员画像。</p><p class="ql-block">白宫地图室藏有各种版本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18世纪绘制的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图室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室内挂有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室是白宫最大的房间之一,主要用作大型招待会、舞会和各种纪念性仪式的庆典</p><p class="ql-block">白宫蓝室主要用作招待总统贵宾,室内装饰充满法国皇家气派,有以蓝色为主饰镶金边花纹的墙壁。</p><p class="ql-block">白宫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由总统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构成。</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p> <p class="ql-block">马术。</p> <p class="ql-block">壁龛金字塔位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西北部的塔欣古城遗址中。各层被布置得像楼房的走廊,上边是宽厚的飞檐,下边是凹进去的神龛,飞檐突出在凹进去的神龛上,产生出不可思议的明暗对比效果。</p> <p class="ql-block">壁龛金字塔建造在方形塔基上,每边长约27米,高约24.5米,共为7层,最上层已经毁损,每层排列着方形龛, 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奇妙的变化。7层塔身共有365个方形壁龛。 365这个数字是太阳历中一年的天数,每个壁龛代表年中的一天,金字塔正面有一条宽大的阶梯通至塔顶。</p> <p class="ql-block">据推断,壁龛金字塔具有祭祀和历法意义。这么高深莫测的天文历法知识,在设计和建造中的精确和发达程度当之无愧地被人们视为人类天文史上的辉煌杰作。在壁龛金字塔上还可以看到残留的红、蓝、黑彩色痕迹,这里的许多金字塔大多曾经抹有这样一层色彩艳丽的灰泥。</p> <p class="ql-block">壁龛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它不是埋葬统治者的陵墓,而是进行宗教祭祀的神圣场所。该塔约建于公元5世纪,属于托托纳克文化.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的古玛雅城遗址中,有一座羽蛇金字塔.该塔四面各有91级台阶,合计364级,加顶上方形祭坛,共365级台阶。两个365,绝不该是个偶然的巧合。人类的祖先用最虔诚的方式表达了对太阳神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1:3的比例。</p> <p class="ql-block">图腾柱,雕刻和绘画着代表家世血统常穿插着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标志形象的杆或柱,建于北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部落(尤其是特林基特和斯基塔该坦语系的氏族)的房屋前面。</p> <p class="ql-block">印第安人的信仰系统通常与自然界的万物有紧密联系,包括对土地、水源、动植物和祖先的崇拜。他们的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往往包含了对宇宙、生命和道德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位于英国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伦敦东区商业的上升发展,带动了对伦敦桥下游一座穿过泰晤士河的新桥梁的需求。但这座桥不能建成是传统的固定桥,因为将会切断当时位于伦敦桥和伦敦塔之间的港口设施,假如新桥太低的话船就无法开到码头了。1870年泰晤士河下的一条人行地道开通了,但它依然无法取代一座新的桥梁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86年伦敦塔桥开建,一共建造了八年,五个主要建筑公司和共432名建筑工人参加。两座坚固的桥墩共使用了七万吨水泥,桥塔和桥身用了1.1万吨钢铁。桥塔和桥身的钢铁骨架外铺设花岗岩和波特兰石来保护骨架和增加美观。琼斯于1887年逝世,他的总工程师约翰·沃尔夫-巴瑞爵士成为工程领导人。沃尔夫-巴瑞改变了琼斯一开始的中世纪式的表面装潢,而使用了更有修饰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哥特式的装饰。1894年,伦敦塔桥完成通车,当时的英国王储,后来的爱德华七世与他的王妃参加通车典礼。它建成时原本是蓝绿色漆,后来(截至2010年)被漆过14次。伦敦的双臂(此处可能指对塔桥的一种美誉)是当时一个镀金色的事物。现行方案是基于1976年女王登基二十五周年纪念庆典所申请的。</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神庙(阿拉伯语:معبد الكرنك,maebad alkurnak)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开罗以南700千米处的尼罗河东岸。 遗址占据当时底比斯东城的北半部。通过斯芬克斯(见狮身人面像)大道与南面1千米的卢克索相接,那里另有一座阿蒙神庙。</p> <p class="ql-block">由于中王国和新王国各朝都是从底比斯起家而统治全国的,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神被当做王权的保护神,成为埃及众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这里的阿蒙神庙也成为全国最大最富有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古代埃及底比斯阿蒙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建筑,至希腊人统治结束。主殿有十分壮观的柱子,柱身和墙壁上满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铭文,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拉美西斯二世有关卡迭什战役的情况和铭文就刻在这些柱子和墙壁上,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游弋。</p> <p class="ql-block">桥下有一条两头尖尖的小船。</p> <p class="ql-block">阿布·西姆贝尔神庙位于埃及和苏丹交界的尼罗河上游努比亚地区,在阿斯旺大坝以北80 公里。早在公元前13 世纪,埃及第十九王朝沙提一世即开始计划筹建,到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约公元前1317~前1251 年)动工建成。</p> <p class="ql-block">这座闻名于世的大神殿,全部雕凿在尼罗河西岸的悬崖峭壁上。高约33米,宽约38 米,纵深约65 米。神殿正面有4 尊高达20 米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坐像。雕像庞大厚重,仅两耳之间就达3.9 米,嘴宽0.97 米,体现出当时埃及扩展疆土、称雄于世的气势和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神殿正面还有6尊各10 米高的雕像,其中有2 尊王后像及数尊小王子像。塑像雕刻细腻,神态自然,可谓古代雕刻之精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石窟,殿堂内饰有千姿百态的雕刻、浮雕图案和古埃及文学,描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当政期间的生活情景、与赫梯人为争夺叙利亚地区统治权而会战于卡迭石城的战况(约公元前1312 年)以及努比亚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这对于了解古代埃及历史、社会、文化都有很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在阿布·西姆贝尔神庙的后殿内还有4 尊雕像,除一尊是拉美西斯二世外,另外3 尊是阿蒙·拉神、阿尔马甘斯神和波塔神像。每年3 月21 日和9月21 日清晨5 时58 分,一缕阳光准时穿过神殿洞门,依次扫过阿蒙·拉神、拉美西斯二世像和阿尔马甘斯神像,20 分钟后便消失了,唯有波塔神像静立在黑暗中,不受阳光的照拂,因为它是埃及的夜神。神奇的石窟建筑技术之高超由此可见一斑,它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阿布·西姆贝尔神庙不远,是拉美西斯二世为其王后妮菲泰丽修建的规模稍小的庙宇,即小阿布·西姆贝尔神庙。它也是在悬崖上雕凿成的,仅10 米宽,庙里有许多妮菲泰丽的塑像,美丽动人,神态安详,尽管经过3000多年,色彩仍然如新。</p> <p class="ql-block">非洲原始风情展。</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p><p class="ql-block">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高约20米,长57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500年,现位于埃及吉萨。</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埃及,狮子是战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与它的形象混合起来,是为了夸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为万民崇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及古王国时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巨大、宏伟的皇陵建筑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这座雕像,它是由整块的天然岩石雕刻而成,高达20多米,面部约有5 米长,仅头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 米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头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头像,身子则是呈坐姿的狮子形象。法老头戴菱形王冠,前额上雕刻着神秘的圣蛇,脑后雕刻着象征神权的鹰。他的下颌原来还有一部庄严的胡须,但后来由于炮击而跌落,现收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p><p class="ql-block">三大金字塔</p><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p><p class="ql-block">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p><p class="ql-block">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p><p class="ql-block">该馆是在出土太阳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体为纯木结构,用绳索捆绑而成。</p><p class="ql-block">但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有关天文地理的数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它的精确度远远超过希腊人算出的圆周率3.1428,与中国的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比,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一切,都合情合理地表明这些数字的“巧合”其实并非是偶然的,这种数字与建筑之间结合在一起的金字塔现象,也许有可能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人们对于光速已经有所了解呢?如果不是为了显示设计者与建造者的智慧,也就无需在1889年以修建铁塔的方式来展示这一对比关系。”</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左右,比前者低3米,现高为133.5米。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但建筑形式更加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p><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夫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9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8]。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被腐蚀。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倒塌。三座金字塔所用石块,可在法国国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围墙。</p> <p class="ql-block">阶梯金字塔</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坟墓一般是用泥砖砌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的坟堆。到第三王朝时,有一个名叫伊姆荷泰普的医生,想以特殊的方式为国王左塞尔建造坟墓。于是,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石块建造了巨大的坟墓。</p><p class="ql-block">他先用石块砌成高约8米,边长63米的坟堆。以后他又不断改变计划,将坟堆设计成重叠式的,即一层接一层地往上加建,逐层缩小,一直加至第六层。之后,他又把这个庞然大物用精致的白色石灰包起来。竣工时坟堆全高达62米,底部东西长约121米,南北约109米,它是埃及最早的六级梯形金字塔。左塞死后就葬在这座金字塔下面。</p><p class="ql-block">阶梯金字塔周围有许多走廊和通道,陈列着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在有些走廊的墙上,还雕刻有很多饰物,上面镶嵌着青蓝色的类似陶瓷的饰品。在金字塔的周围,伊姆荷泰普还修建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筑物。整个建筑面积南北长544米,东西宽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围墙高10米。</p><p class="ql-block">红色金字塔是法老萨夫罗在弯曲金字塔附近修建的另一座金字塔。它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底部为边长约220米的正方形,高约104米。因其主题建筑材料采用红色石灰而得名(表面包裹的装饰性白色石灰石已所剩无几)。</p> <p class="ql-block">弯曲金字塔</p><p class="ql-block">约建于公元前2600年,位于距离开罗西南27公里处的萨卡拉(Saqqarah)地区,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萨夫罗在位时期修建的。底部为边长约189米的正方形,高约105米。其特别之处在于,塔身在超过一半高度的时候,角度发生变化,倾角由于下半部的52度向内弯折成43.5度,这样金字塔四面看起来是弯曲的。</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p><p class="ql-block">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p><p class="ql-block">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位于萨卡拉的佐塞尔金字塔是这类金字塔较为典型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风信子。</p> <p class="ql-block">非洲现代原始生活实录。</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灯塔遗址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外的法洛斯岛,始建于公元前300-280年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的统治时期。</p><p class="ql-block">该灯塔的高度超过100米(330英尺),并设有灯火用于引导水手航行。它影响了后来的阿拉伯世界中宣礼塔的设计风格,并且引发地中海周边港口出现了众多仿造建筑。它是继吉萨金字塔之后的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并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年秋 ,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宏伟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p> <p class="ql-block">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立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攻打亚历山大,但惧于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进言,谎称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880年,灯塔修复。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的破坏,仅残存下面的第一部分,灯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1303年和1323年的两场地震摧毁了灯塔,1480年,当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使用灯塔遗留下来的石料在灯塔的遗址上建造了盖特贝城堡。埃及政府于1532年重建亚历山大灯塔,但因资金不足,未能完全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但早已沉入汪洋大海。它的下落一直令人困惑,更引人猜测。许多埃及的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亚历山大灯塔的三层式设计,这足以显示灯塔在建筑学上的广泛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弋逡巡是不是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通常指1968年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建造的悬索桥,该桥又名欧亚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于1973年10月正式通车,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并连结亚洲与欧洲两大陆的跨海大桥。</p><p class="ql-block">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共有三座,分别于1973年、1988年、2016年通车。</p><p class="ql-block">1968年,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开始修建,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1973年10月30日,第一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通车,全长1560米,跨越海峡水面1074米,桥身离海面64米,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可以通过,是欧洲第1大吊桥,世界第4大吊桥。两个桥塔有165米高,连着两根58厘米粗的钢索,这钢索是用11300根五毫米的钢丝拧成的。除两头的钢架外,大桥中间没有桥墩,整个桥身就吊在两根钢索上。</p> <p class="ql-block">从此,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地中海,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关口,并连接欧亚两大洲。它将被海峡分割的城市联在了一起,也把欧亚两大洲连结在一起。</p><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4日,土耳其政府和日本、意大利三国共同承建了第二座海峡大桥。位于第一座大桥的北面约5公里处。大桥总长1510米,跨越海面部分为1090米,比第一座大桥长17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桥。桥身高出海面64米,任何远洋巨轮均可自由航行。桥面宽39.4米,可平行通过8辆汽车,比第一座大桥宽出两个车道。整座大桥没有一个桥墩,由两岸高达107米的两座桥塔用两根粗达77厘米的钢索牵引制成。每根钢索重9500吨,由16128根粗5.38毫米的钢丝拧成。清晰地显示出这里荟集了东西方各种文明。1988年,第二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通车。</p><p class="ql-block">2016年8月26日,第三座跨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通车,连接其欧亚两端的交通更为便捷。</p> <p class="ql-block">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Helen)为起因,以阿伽门农,墨涅拉俄斯为首的希腊联军进攻以普里阿摩斯为国王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p><p class="ql-block">根据《世界通史》的论述,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亚细亚各君主结成联军,推举阿伽门农为统帅。他们对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早就垂涎三尺,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以海伦为借口发动战争,这才是特洛伊战争的真正目的。</p> <p class="ql-block">海伦身世</p><p class="ql-block">斯巴达(sparta)王廷达柔斯(Tyndareus)被他的兄弟希波科翁(Hippocoon)逐出了他的王国,廷达柔斯流浪来到埃托利亚(Aetolia)国王忒提斯奥斯的国度,并娶了国王的女儿勒达(Leda)。后来另一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战胜了希波科翁,将他所有儿子都杀死后,廷达柔斯就和他的妻子勒达回到斯巴达统治。他们有四个孩子,克吕滕涅斯特拉(Clytemnestra)和卡斯托尔(Castor)是廷达柔斯的孩子,而波吕杜克斯(Polydeuces)及美丽的海伦则是勒达和宙斯(Zeus)所生。</p><p class="ql-block">海伦的美貌冠绝希腊,连阿提卡半岛(Attica)的英雄忒修斯(Theseus)也曾尝试去劫走她。求婚者接踵而来以致内讧争斗,令廷达柔斯不知所措,最后机智的求婚者奥德修斯向廷达柔斯进言:“通过掷戒指的方式决定谁能娶走海伦,并让所有求婚者起誓,他们对海伦的丈夫永不拿起武器攻击他,并且需要求援时全力帮助他。”所有求婚者应允后,诸位来求婚的爱琴海首领通过掷戒指的方式选出了阿特柔斯(Atreus)的英俊儿子墨涅拉奥斯(Menelaus)。</p><p class="ql-block">廷达柔斯死后,墨涅拉奥斯就成了斯巴达国王。</p> <p class="ql-block">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迈锡尼文明是世界早期较为发达的文明,兴盛于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最鼎盛的时期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这支文明的创造者已被证实是古希腊人的一支,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希腊人”的称呼,他们被称作阿卡亚人。阿卡亚人大约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从巴尔干半岛迁徙到古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奴隶制国家——迈锡尼王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10年的特洛伊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元气,让这个一度辉煌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一场战争拖垮了一个文明,这也是特洛伊战争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希腊神话中时常提到特洛伊战争,整个故事是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为中心,加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剧《埃阿斯》(Ajax)、《菲洛克忒忒斯》(Philoctetes),欧律庇德斯(Euripides)的悲剧《伊菲格涅娅在奥利斯》(Iphigenia at Aulis)、《安特罗玛克》(Andromache)、《赫库芭》(Hecuba),维吉尔(Virgil)的史诗《伊尼特》(Aeneid)、奥维德(Ovid)的长诗《古代名媛》(Heroides)等多部著作而成,故事详细地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深夜,一片寂静。劝说特洛伊人把木马拉进城的希腊人其实是个间谍。他走到木马边,轻轻地敲了三下,这是约好的暗号。藏在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1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成空,烧成一片灰烬。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都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海伦也被墨涅依斯带回了希腊。 特洛伊战争就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乃拜占庭建筑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高达54.8米。它是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的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公元537年完工。1453年以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1935年改为博物馆,198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3公顷(3万平方米,其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约130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雅典卫城,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p><p class="ql-block">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有名的当属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卫城。2000多年以来,雅典卫城一直是雅典市最壮美的风景。战争的破坏,宗教的亵渎,文化的掠夺,这一切都无法减弱它的魅力。在卫城这块废墟里埋藏着希腊黄金时代的理想,苏格拉底的哲学,和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学。作为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最初,卫城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山顶四周筑有围墙,古城遗址则在卫城山丘南侧。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雅典娜生于天父宙斯的前额,她将纺织、裁缝、雕刻、制作陶器和油漆工艺传授给人类,是战争、智慧、文明和工艺女神,后来成为城市保护神。在古希腊英雄时代的城邦战争中,她是希腊军队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城邦国家繁荣昌盛、强大富足的象征。因此,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腊波斯战争中,雅典曾被波斯军队攻占,公元前480年,卫城被敌人彻底破坏。希腊波斯战争后,雅典人花费了40年的时间重新修建卫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卫城的全部建筑。</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世纪,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邦里,从平民中产生了工商奴隶主。他们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联合了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平民群众,进一步战胜了经营农业的贵族奴隶主,建立了城邦范围内的自由民民主制度。这时候奴隶制并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工业是古典社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在这些城邦里获得更加多的政治权利。</p> <p class="ql-block">自由民民主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大繁荣与平民文化中健康、积极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一场生死攸关的艰险战争中(公元前500~前449年),打败了实行专制制度的波斯的侵略,进入了古典时期。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在这时结出了最完美的果实。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雅典全盛期领土面积约1600k㎡,有25万人口。而同时期的科林斯有9万人口,阿各斯(Argos)约45000人,有些城邦只有5000人或更少,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类型丰富了许多,建造了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物。而建设的重点是卫城。</p> <p class="ql-block">雅典的城名来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在爱琴海边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为这座城的保护神,海神波塞冬也想获得新城的归属权,他们互不相让,于是争夺起来。</p> <p class="ql-block">后来,神王宙斯裁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该城就归属谁。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了一匹象征战争的战马。而雅典娜用长矛一击岩石,石头上立即迅速地生长出一株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橄榄树。橄榄树象征着和平和丰收,人们欢呼起来。于是,雅典娜成为了新城的保护神。人们用她的名字将城命名为雅典。并将橄榄树栽满雅典各处。</p> <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并具有古代希腊城市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平方千米,位于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包括希腊古典艺术最伟大的四大杰作——帕特侬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诠释了一千多年来在希腊繁荣、兴盛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可被视为世界遗产理念的象征。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是雅典卫城上最负盛名的一层建筑,更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神庙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大约是巴黎圣母院的1/3,但较之早了1500年。埃雷赫修神庙(Erechtheum Temple)于公元前406年建成,位于帕特农神殿的对面,是建筑优美的爱奥尼式神殿,集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两座神室合一的复合造型。</p> <p class="ql-block">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iv)(vi),雅典卫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标准(i):雅典卫城是建筑适应自然环境的最高表现。这些巨大的建筑结构完美平衡,形成了一幅壮丽而独特的景观,包括公元前5世纪的一系列建筑杰作:伊克提诺斯和卡利卡特斯与雕刻家菲迪亚斯(447-432)合作建造的帕特农神庙;米尼基尔斯的丙基利亚(437-432);米尼基尔斯和卡里克拉底斯的雅典娜尼克神庙(427-424)和埃雷希奥神殿(421-40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标准(ii):雅典卫城的纪念碑不仅在希腊-罗马时期被认为是典范,而且在当代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新古典主义纪念碑都受到了所有卫城纪念碑的启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标准(iii):从神话到制度化的祭礼,雅典卫城以其精确性和多样性,为古希腊的宗教提供了独特的见证。这是一座神圣的庙宇,由此产生了这座城市最基本传说的来源。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神话和信仰产生了庙宇、祭坛和祭品,与极端多样性的崇拜相对应,这给我们带来了雅典宗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雅典娜被尊崇为城市女神(雅典娜·波利亚斯);战争女神(雅典娜·普罗马索斯);胜利女神(雅典娜·尼克);手工艺的保护女神(雅典娜·厄甘)等。她的大部分身份都在供奉她的主神庙帕台农神庙,庇护女神的神庙中得到了荣耀。</p> <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包括希腊古典艺术最伟大的四大杰作——帕特侬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诠释了一千多年来在希腊繁荣、兴盛的文明、神话和宗教,可被视为世界遗产理念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p><p class="ql-block">雅典卫城具有古代希腊城市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城市。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km2,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雅典卫城内前门、山门、雅典娜胜利女神殿、阿尔忒弥斯神殿等建筑,都仅存残垣。雅典卫城东南的卫城博物馆馆藏丰富,建成于1878年,共有9室,珍藏雅典卫城内神庙中珍贵石雕、石刻等。海神波塞冬送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从神庙西山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由92块白色大理石饰板装饰而成的中楣饰带(另一资料的叙述为:柱间是92堵刻着各种神话故事的庙墙)。有描述希腊福州内容的连环浮雕,浮雕所表现的紧张的搏斗,人与怪兽的撕扯生动逼真。天神们或威武或飘逸或闲散的姿态巧妙地贯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弯曲、战袍的飘扬、眼神的哀喜无不透露出雕刻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理性的思索。</p><p class="ql-block">雅典娜女神庙在山门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庙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产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长、12英尺宽的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亚式门厅和一个约呈方形的内庙组成。一条饰以高凸浮雕、宽18英寸的中楣饰带,围绕在建筑物外部。神庙分前庙、正庙和后庙,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p><p class="ql-block">雅典娜胜利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也称无翼胜利女神殿。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技艺与战争女神,她与海神波塞冬争夺雅典获胜,成了雅典的保护神。位于卫城前门南翼旁,是座具有爱奥尼亚式列柱的优美神殿。传说雅典市民为了使胜利永驻,就将胜利女神的双翼砍下,这就是无翼胜利女神殿的由来。这座神殿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到21世纪就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Artemis Brauronia)阿尔忒弥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月神与狩猎女神,这里原本是奉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地方,左侧还有四方形的土台遗迹。Halkothiki位于雅典娜胜利女神殿北侧的建筑,是武器与青铜的储藏所,近旁有通往帕特农神殿前方阳台的阶梯,此处也是置放祭品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卫城上最负盛名的一层建筑,更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庙宇,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神庙长70米、宽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环绕,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径2米,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大约是巴黎圣母院的1/3,但较之早了150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 Temple)于公元前406年建成,位于帕特农神殿的对面,是建筑优美的爱奥尼式神殿,集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两座神室合一的复合造型。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属于爱奥尼式的变形;21世纪所看到的优美女像列柱结构完美,不至让视觉上产生不自然的现像,不过这些并非真品,由于空气污染,而由复制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卫城博物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卫城博物馆(Acropolis Museum)卫城博物馆位于卫城东南角,于1878年完工。为了使博物馆的高度不超过卫城山上的古建筑,博物馆是挖开土层建成的。除了青铜器和希腊古瓶由国家博物馆保存外,自1834年卫城山各神庙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气箱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馆对研究和发展古希腊雕刻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罗马角斗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台伯河东岸,为古罗马的象征。角斗场建于公元72-79年,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作劳役,用工8年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可容纳9万观众。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后,为纪念皇帝威斯巴西安的丰功伟绩而建的,甚至一直影响着现代大型体育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1980年,古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广场遗迹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罗马母狼铜雕:</p><p class="ql-block">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雕像《母狼》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Torre di Pisa),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p> <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8月,它由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原设计为垂直建造的钟楼,高为6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1174年,比萨斜塔首次发现倾斜。</p><p class="ql-block">1178年,比萨斜塔塔身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p><p class="ql-block">1231年,比萨斜塔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p><p class="ql-block">1278年,比萨斜塔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p><p class="ql-block">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比萨斜塔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建造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于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p><p class="ql-block">1590年,青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塔顶做了自由落体实验,最终,“两个小球同时落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p><p class="ql-block">1934年,在比萨斜塔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p><p class="ql-block">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比萨斜塔关闭,开始进行整修工作。</p><p class="ql-block">1992年,成立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2001年,比萨斜塔修复工程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为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六层外面 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4]比萨斜塔的装饰格调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之作,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对阳光的照射形成光亮面和遮荫面的强烈反差,给人以钟楼内的圆柱相当沉重的假象。</p> <p class="ql-block">郁金香🌷</p> <p class="ql-block">法国区域的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法国巴黎市战神广场上,旁靠塞纳河,为举行1889年世界博览会,用以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法国政府进行建筑招标,最终确立埃菲尔铁塔。其始建于1887年1月26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并成为当时世界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30米[34]。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铁塔设有广场、一楼、二楼、顶层、花园五个区域,每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1日起,进入埃菲尔铁塔的所有18岁及以上欧盟公民必须提交欧盟COVID证书,非欧盟公民必须提交健康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的结构体系既直观又简洁:底部是分布在每边128米,长底座上的4个巨型角形倾斜柱墩(倾角54°),其由标高55米处的第一平台支撑着;第一平台和标高为115米的第二平台之间有4个微曲的角立柱相连;向上转化为细长的、几乎垂直的、189米高、刚性很大的方尖塔,直通顶部平台;平台上部有一个很小的拱曲屋顶和竖立的旗杆(今为电视天线)。第一、二平台间角立柱的微小曲率加强了塔身冲向云霄的感觉。所有立柱和方尖塔都采用X形抗风斜撑组成的网络桁架作为结构。全塔有着4个坚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层的沉箱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平台底部有4个跨越倾斜柱墩的大拱。它是为装饰用的,在结构受力上并不需要。这4个拱破坏了塔结构的直线性、简捷性,也损害了塔身的美观,但是这个“伪拱”已被公认为塔身外形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初始高度312米,现高324米,一楼高57米,占地4415平方米,二楼高115米,占地1430平方米,三楼高276米,占地250平方米。埃菲尔铁塔总重量10100吨,其中金属框架重量7300吨,建造使用2500000个铆钉和18038个铁片。从广场到二楼有五部电梯,从二楼到顶层有两部双人电梯。</p> <p class="ql-block">埃菲尔铁塔实现了两个突破:</p><p class="ql-block">一个是成功地将铁这一材料应用到了建筑的主体建造上并且为此在铁构件的制造工艺、装配流程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技术创新。</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在结构的设计上解决了建筑的自重以及风荷载问题,突破了人类建筑史的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提供了铁塔的景色,在此可以感受铁制结构的微妙细腻,在广场上设有埃菲尔半身像、关于埃菲尔铁塔的服务与售票中心、1899年的电梯器械。在埃菲尔铁塔的四个角上刻有72位科学家的名字,他们为保护铁塔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一楼上拥有为儿童设计的全新互动课程,在这里可以免费学习到铁塔的历史。在外部走廊里有一条探索之路,其上有屏幕、触摸屏、橱窗、数码相册、物品复制品等埃菲尔铁塔的方方面面。一楼还提供休息的地方,古斯塔夫埃菲尔酒廊可在上午9:30至凌晨1:00之间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活动,最多可容纳300人,具有专业的设备。1983年被拆除的旋转楼梯可在一楼看到。</p><p class="ql-block">在二楼可以看到所有在巴黎的古迹: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大皇宫等建筑,上设有儒勒凡尔纳餐厅、自助餐、马卡龙酒吧和两个商店。顶层有重建的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办公室,办公室里留有爱迪生赠送的留声机。</p><p class="ql-block">塔顶设有一个全景方向标,可以看到与世界主要城市的距离。顶层还拥有一个1889年的塔顶模型,按1:50的比例制作,以塔的原始颜色“红棕色”涂漆。顶层有一家香槟酒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园埃菲尔铁塔旁设计了一个免费的花园,使此地成为“埃菲尔铁塔体验”中的一个独立空间,在花园里可以进入广场随后进入埃菲尔铁塔。花园的重建项目于2018年完成,花园中有有垂柳、雪松、七叶树等60多种树木;20000株灌木;以及2000种四季皆宜的多年生植物;园内还有一棵1814年种植的梧桐树。</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法语:L'Arc de Triomphe),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香榭丽舍大街,地处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中央,是为颂扬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由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主持修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是法国国家象征之一、法国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巴黎市地标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p> <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1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p> <p class="ql-block">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此种风格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倡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的兴盛与衰败始终都与拿破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p> <p class="ql-block">玫红郁金香🌷</p> <p class="ql-block">牛头🐂</p> <p class="ql-block">马面。</p> <p class="ql-block">几组群雕。</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p> <p class="ql-block">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彼得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圣彼得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一万五千人到八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测谎石。</p> <p class="ql-block">桥栏杆上站满了鸽子。</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人在喂鸽子🐦</p> <p class="ql-block">欧式花盆。</p> <p class="ql-block">玫瑰🌹束。</p> <p class="ql-block">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大丽花。</p> <p class="ql-block">郁金香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