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人间烟火——上海鸿寿坊掠影

王霞 

<p class="ql-block">  上海鸿寿坊始建于1933年,是典型的二层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据说2016年,普陀区政府动迁了700多户老居民,此后瑞安接手,经历了4年设计与改造,于2023年9月28日正式开业运营,一跃成为上海滩又一个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海人来说,坐落在普陀区长寿路上的鸿寿坊,俗称“大自鸣钟”,曾经是浦西著名的商业聚集地。</p><p class="ql-block">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以沪生经过小菜场作为开篇,小毛就住在大自鸣钟,与现在的鸿寿坊所在地高度重合。我摘录其中一段:“弄堂隔壁西康路小菜场,即便困难时期,过几个钟头,郊区送菜的黄鱼车、带鱼车就要集中到达,一直吵到天亮,长寿路两边,东北西北,无数工厂员工中班夜班在此交接。”</p><p class="ql-block"> 菜场,是金宇澄笔下市民气最重的地方,而如今,菜场严然成了现代社会每一个社区必备的“服务中心”。长寿路有11万常住人口,鸿寿坊就像理想中家门口的菜市场,亲民又有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  鸿寿坊面积不大,主打一个“精致烟火气”。以小餐饮为主,有手工艺品、也有小超市、水果摊、蔬菜摊、熟食海鲜、珍珠奶茶、现磨咖啡、葱油饼、粢饭糕、小馄饨、手工拉面、提拉米苏、火烧菠萝包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菜场一般从早上六七点开始热闹,到了中午摊贩都已意兴阑珊,下午基本该收摊了,而这里却做到了菜场全天候。近400㎡的连锁生鲜店不仅供应生鲜,还提供洗菜、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为了适应周边白领需求,还提供生鲜现切、牛排现煎、果汁现榨等年轻化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不同于新天地、瑞虹新城、蟠龙天地等大体量项目,鸿寿坊是一个微型的城市更新项目,8.8万平方米总面积中商业面积仅1.5万平方米,所以,主打一个“小而精”,把上海人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鸿寿坊在细节处的点缀也格外接地气,比如主入口悬在半空中的艺术装置会让很多人驻足观看,据说,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上海点心”,是用1200个双子织带圆环交织而成,让两股纠缠在一起,并悬浮在半空,是设计师用心良苦所为,将上海人熟悉的“油条”作为介质,以当代视觉风格呈现,别致又应景。</p> <p class="ql-block">  在鸿寿坊另一通道里的路灯,以螃蟹蒸笼为灵感,这些只有上海人才能心领神会的小细节,甚是活色生香,把市民和日常生活又一次带回到了弄堂里!</p> <p class="ql-block">  鸿寿坊中间区域,近5000平方米的室内食集,12米挑高屋顶,可开启的天窗,提供了一个明亮、宽敞的二层结构空间。头顶巨型吊扇,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从前。“以前的菜场靠大天窗和电风扇进行空气流通,这样蔬菜的保鲜程度会更好,所以,鸿寿坊也把这些元素一一融入,除了节能环保,还能把阳光和风都送进来,即便在室内,也依然有通透感。</p> <p class="ql-block">  鸿寿坊以“日咖夜酒、全日供应”为重要业态,其中有品质网红廣莲申海派主题店、法式烘焙La Parisienne巴黎蜜语,代表在地特色的苏小柳、西区老大房、沪上王记葱油饼、大壶春等,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此外,鸿寿坊食集针对周边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消费需求与生活方式,聚焦日常生活中的买菜场景,重点打造专属长寿路街道居民“跨世代共享”的鲜食体验。</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五一假期特别推出的集市,为鸿寿坊增添了新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来这里的大多数是上海本地人,更多的是居住周边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人一手捧着咖啡,一手夹着葱油饼,这样的搭配在这里竟然毫无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颗人间烟火心 ,将生活嚼的有滋有味, 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这就是上海人的日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