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韶刚的美篇

李韶刚

<p class="ql-block">红色山村沙沟(下)</p><p class="ql-block"> 白尚立</p><p class="ql-block"> 沙沟人民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行。</p><p class="ql-block"> 1938年正月,日军进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放火烧毁了村民的八座房屋:商号“义合永”(侯姓西院户房)、商号“天丽久”(阎珍稳院)、村东阎继良院及大门院外院、村中阎继本旧院门楼、阎珍元院、下街阎铭院、阎守源院。</p><p class="ql-block"> 一度时期交城县政府和八分区机关驻扎沙沟村。日伪获悉后三次飞机来轰炸。第一次炸弹投到距离驻扎地北15米的山脚下,未爆炸。第二次炸弹投到了驻地西约50米处,“轰隆”一声巨响,把街旁的一座门楼炸了个稀巴烂,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第三次炸弹投到了驻地南约60米的村边田地里,所幸未爆炸。由此,村民们纷纷议论说,共产党有天命,日本人的飞机炸弹也奈何不了,日本人迟早要完蛋的。故而有了“共产党真命大,带领人民打天下。日本人飞机“嗡嗡嗡”,光扔炸弹就不炸”的唱词民谣。1958年,村民挖渠时发现了当年未炸的炸弹,遂报告了政府。时任乡长贺万喜派东社村民张建基把炸弹拉走了。</p><p class="ql-block"> 1942年,抗日政府发给沙沟民兵步枪两支、冲锋枪一支、手榴弹一箱。有了武器的秘密民兵就能经常袭扰日伪,配合八路军活动。</p><p class="ql-block"> 沙沟村的抗日活动引起了日军的疯狂报复。他们包围村子,枪杀秘密民兵,抓捕抗日志士。</p><p class="ql-block"> 1943年农历九月三十日,日军包围了村子指名抓捕了地下党员侯辅魁、刘万元、阎守忠,因侯近书在新民会住没抓着,但抓了他的妻子耿玉英,并一同带到了东社据点。耿玉英始终拒绝承认侯近书与八路军、共产党有联系,村里出面担保,敌人就把她放了回来。其他三人在据点惨遭毒打都未屈服,敌人就把他们投到了文水日军监狱。尽管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但他们始终坚强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始终未承认和八路军、共产党有联系。后来通过内线关系运作和村里派人担保才把他们放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1945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夜,交城日伪出动二百余人突袭沙沟、西社村,于黎明时分包围了沙沟村。敌人挨门逐户搜查,抓捕暴露了的秘密民兵。因侯近书、侯辅魁二人良民证己改名,敌人辨别不出,群众掩护又均不指认,幸免被捕。地下党员、秘密民兵阎继厚、阎佩林、刘万元、侯辅孝不幸被捕。阎继厚欲乘敌不备冲出逃走,却被敌人近距离开枪击中,中弹牺牲。日伪将抓捕的阎佩林、刘万元、侯辅孝、侯近仁(抗日进步群众,因当天阎佩林等人住宿于他家,日伪对他有嫌疑而抓)四人捆绑于南堡武元城据点。出于更大的阴谋,敌人在武元城据点将闫佩林、侯近仁及在西社村抓捕的数人释放,只将侯辅孝、刘万元二人抓入交城城内警备队。二人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虽遭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仍不承认民兵身份,保守了党的秘密,保护了未暴露的秘密民兵,也为党组织营救工作创造了条件。经抗日政府暗中操作,村里出面担保,最终营救出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沙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是积极参军参战,积极配合我政府和部队同蒋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7年3月,八分区机关、交城县政府都驻扎于沙沟村。阎匪军七十二师师长艾子谦以为截岔地区只有我交文支队,决定从东面翻山奔袭截岔,企图将我这一地区的党政机关及交文支队一锅端掉。没想到敌人的计划被我获悉。我西北野战军派二、五旅前来应战,与当地交文支队及党政机关共同筹划打一场伏击战、口袋战。二旅旅长唐金龙带二旅住东社、大岩头、横岭、大游底一带,独臂贺炳炎旅长带五旅住沙沟、西社、米家庄、南沟一带。七十二师是阎匪军的精锐主力,号称常胜军。19日清晨,艾子谦带队进峪口碰见一卖豆腐老汉,问截岔有没有八路军,答曰没有,便肆无忌惮地扑倒东社东北面山梁占领了高地向我东社压下来,形势对我很是不利。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他们尚未站稳的时候,即被秘密到达的二、五旅部队,从大岩头、东社翻上山梁向北直插他们阵地,以猛烈的火力很快把他们压了下去。 就在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老天帮忙,突然刮起了从未见过的大西风,也许是西南风或西北风,飞沙走石。我军上山是顺风,毫不费力借风而上,人们都说是风把我军推上去的,又是向东顺风而打,而艾子谦的军队是逆风,睁不开眼睛,根本无法看清我部队的动向。此时,师长艾子谦心里一咯噔,大事不好,可他还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可以安全地撤回交城。据后来俘虏交代,艾子谦非常傲慢地说:“今天仗没打好,是因为有怪风,是风太大的原因,等天气好了再进入截岔。”随即带领部队顺东北山梁向交城撤退。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我交文支队两个营的兵力早已运动到他撤退的山梁上,截断了他的退路。看看敌人进入我伏击阵地,遂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压了下去。敌人连续发动三次猛攻都被我击退。这样就把敌人装进了口袋,退不能退,攻又不能攻,艾子谦只好另找出路,向崖底对面沟冲来,企图经西坡回交城。交文支队队长林子元早就估计到敌人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要从此处冲出去回交城,早带一个营在此等候。艾子谦不但没有冲出去,反而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我支队俘虏 600多人。他自己见势不妙急忙化装逃跑。非常骄横不可一世的敌七十二师除师长艾子谦和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军覆没。时五旅指挥部就设于沙沟寿隆寺,交文支队缴获的武器弹药放在天主堂,堆得满满的,后发给了当地民兵不少。戏场院、骆驼院及大户院子里都是俘虏,给他们做饭吃,愿意参加我军的归队,要回家的吃过饭后发给路费让其回家。当晚在戏台上唱大戏庆祝胜利,军民联欢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这里介绍三处红色遗址。1、沙沟天主堂 沙沟天主堂是该村地标性建筑,位于村东(今已包裹进村)官道街路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创建,2004年又临街建哥特式钟楼于大门之上,最顶层有十字架,高耸入云,2007年建倒坐。 进大门,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东为厨房、餐厅,西为神父室。主堂七间,中间后凸式,单坡硬山顶。 天主教于1915年传入沙沟,1920年已发展教徒百余人。目前该村有教友7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5.2%。 沙沟事件中成成中学游击队就夜宿于此;我八分区机关曾几度驻扎于此;艾子谦败逃的那次伏击战,我交文支队、独五旅官兵曾住于此,战后在这里给俘虏做饭吃,要么反正参加我军,要么发给路费让其回家。</p><p class="ql-block">2、寿隆寺 寿隆寺位于沙沟村东,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寿隆寺系佛教禅宗派,相传始建于唐武宗年间,重修于明天顺七年(1463),现重修于2016年。原寿隆寺坐北朝南二进院制。进山门,左右为钟鼓楼,东西配殿塑有四大天王神像,正殿为引路菩萨。院内有一株四人合抱的古柏,旁有一株百多年槐树,人们称“柏抱槐”。从两边小门进二院,东配殿塑十六罗汉,西配殿为阎罗殿,正面是大雄宝殿,塑释迦牟尼即如来佛像,两侧偏殿塑虫神刘猛等。紧靠寿隆寺东有圣母殿即送子娘娘庙一座,院内西侧有二人合抱的白皮松一株,高耸入云。 如今新修寿隆寺规模宏大,庄重肃穆。山门在建中,一对小石狮蹲坐门旁,庭院宽阔。正北寺院二层建筑,一层为生活用房,二层为禅院。沿十几级石阶上二层,前有雕花汉白玉护栏。东配殿为面阔一间伽蓝殿,供奉关羽关圣人,“忠昭日月誉天下,义贯千古传世人”“义炳乾坤千年帝,威灵震慑武圣人”。西配殿为面阔一间的祖师殿,供奉达摩祖师,“东渡苇夷传释旨,面壁九载一祖师”“一苇渡江传释东土,九年面壁妙悟三乘”。正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即如来佛,“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华夏,法流东土灵文盛传九州”。东偏殿伪延生堂,供奉药师如来,为信士祈愿消灾延寿、禄位高增;西偏殿为往生堂,供奉观音、文殊菩萨,为逝者做超度亡灵法事。东侧为圣母殿即娘娘庙,供奉三霄娘娘云霄、碧霄、琼霄,“九重天上朝圣母,万里人间祈子孙”。 成成中学游击队曾夜宿于此;交城县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此建立;交城县委政府在此召开大会枪决敌伪区长曹贵模;艾子谦败逃伏击战,我独五旅指挥部设于此;第二次开栅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八地委在此召开庆功大会,地委书记甘一飞、分区司令员侯俊岩分别讲话庆贺胜利。</p><p class="ql-block">3、交城县委政府、八分区驻扎地 这座官道街路北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是原商号“川远局”旧址,属清代遗构。川远局由侯姓人于清乾隆年间创办,侯广瑞道光年间沿用,侯林德、侯林寿兄弟俩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至鼎盛。经营范围很广,商业规模很大,长途贩运,集资甚广。 因这座院门属沙沟村最大,故人们称其院落为“大门院”。倒坐南房与开在东第二间大门道一间一体连建,面街开窗户,两拱两方,双坡硬山顶,脊翎处有砖雕花卉装饰。进一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一房,单坡硬山顶;正面为五间过厅,中间一间为过道,两旁各两间一房,双坡硬山顶,脊翎处砖雕图案装饰。进二院,东西厢房各四间两房,单坡硬山顶;正房五间一明两暗(已改装),双坡硬山顶,脊翎处砖雕花卉装饰。 1944年秋至1948年,交城县委政府及八分区机关移驻此院,领导对敌斗争,故此院被誉为交城县、八分区的“西柏坡”。 另外,还有位于村东北的龙天庙,村西北高地的二郎庙,位于村西隆门外西侧的关帝庙,村东的观音堂,以及河神庙、骆驼店、大戏台等红色遗址,可惜已不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介绍三处红色遗址。</p><p class="ql-block">1、沙沟天主堂</p><p class="ql-block"> 沙沟天主堂是该村地标性建筑,位于村东(今已包裹进村)官道街路北,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创建,2004年又临街建哥特式钟楼于大门之上,最顶层有十字架,高耸入云,2007年建倒坐。</p><p class="ql-block"> 进大门,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东为厨房、餐厅,西为神父室。主堂七间,中间后凸式,单坡硬山顶。</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于1915年传入沙沟,1920年已发展教徒百余人。目前该村有教友7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5.2%。</p><p class="ql-block"> 沙沟事件中成成中学游击队就夜宿于此;我八分区机关曾几度驻扎于此;艾子谦败逃的那次伏击战,我交文支队、独五旅官兵曾住于此,战后在这里给俘虏做饭吃,要么反正参加我军,要么发给路费让其回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交城县委政府、八分区驻扎地</p><p class="ql-block"> 这座官道街路北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是原商号“川远局”旧址,属清代遗构。川远局由侯姓人于清乾隆年间创办,侯广瑞道光年间沿用,侯林德、侯林寿兄弟俩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至鼎盛。经营范围很广,商业规模很大,长途贩运,集资甚广。</p><p class="ql-block"> 因这座院门属沙沟村最大,故人们称其院落为“大门院”。倒坐南房与开在东第二间大门道一间一体连建,面街开窗户,两拱两方,双坡硬山顶,脊翎处有砖雕花卉装饰。进一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一房,单坡硬山顶;正面为五间过厅,中间一间为过道,两旁各两间一房,双坡硬山顶,脊翎处砖雕图案装饰。进二院,东西厢房各四间两房,单坡硬山顶;正房五间一明两暗(已改装),双坡硬山顶,脊翎处砖雕花卉装饰。</p><p class="ql-block"> 1944年秋至1948年,交城县委政府及八分区机关移驻此院,领导对敌斗争,故此院被誉为交城县、八分区的“西柏坡”。</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位于村东北的龙天庙,村西北高地的二郎庙,位于村西隆门外西侧的关帝庙,村东的观音堂,以及河神庙、骆驼店、大戏台等红色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沙沟官道街)</p><p class="ql-block">  沙沟,一个红色的山村。</p><p class="ql-block"> 交城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这里建立。八分区几度驻扎于此,领导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山沟田野里、打谷场上、垒坝打堰场地上都留下了康世恩专员,张永青副书记、政委的身影。1944年春,八分区政委罗贵波率领干部战士与沙沟村民共筑防洪水坝(俗称后窝)保护村庄,灌溉农田。1945年8月底,交城、交西县合并为交城县,驻地在这里,县委书记华国锋,县长周凤鸣,而宣传部长曹速积劳成疾病逝于此;就是在这里,八专署与交城县政府合署办公,八地委书记甘一飞兼县委书记、八专署专员米建书兼县长;同年秋,八地委在这里召开了地县两级政府干部会议。1946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八沙沟寺古会时节,在沙沟寺搭台开大会,枪决敌伪区长曹贵模,人们都说:“曹贵模留着八字胡,截岔当区长。区长当的贪污了,沙沟寺上枪毙了。”1946年“四八烈士”坠机事件发生后,月底,八分区在沙沟村用黑布白花搭建灵堂召开追悼大会。1946年7月,第二次开栅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八地委在这里召开庆功大会,地委书记甘一飞、分区司令侯俊岩讲话,表扬交文支队打得好,打得坚决、勇敢,消灭了很多敌人。1947年2月15日,为了宣传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动文艺活动的开展,交城县委、政府在这里举行了全县剧团汇演和时事宣传画展大会;沙沟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刘胡兰》首次搬上了舞台。1947年3月,西北野战军二旅、五旅、交文支队歼灭阎军七十二师,俘虏了900多人,关押在天主堂和申占牛家老院。1948年6月15日,首批支前工作队、民工担架队和毛驴运输队从这里出发,支援汾孝战役。同年秋,交城西山地区、古交屯兰川一带的粮食运往这里,加工碾米、炒面,为解放太原作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分区领导在沙沟村天主堂留影)</p><p class="ql-block">  沙沟民风淳厚,团结互助;村民爱憎分明,做人有底线。国难当头,他们弃农从军,扛枪卫国,与侵略者浴血奋战;边农边战,不屈不挠,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沙沟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表现出了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 一个几百人的小山村,涌现出的革命者数不胜数。</p><p class="ql-block">1、村长阎珍禄舍命救村民</p><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平川一个叫王忠的,原在伪警备队,被我俘虏后经教育编入六支队当战士。因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又要到东社据点投敌,但他不敢贸然进据点。打听到沙沟人阎二则是据点摊派、干零星活计的揽头,他便要找阎二则作介绍人。当行至沙沟村外时,被我放哨的便衣民兵阎珍科发现。阎珍科答应给他联系阎二则,让他等会儿,便快速报告了支部,支部随即上报区里来作处理。阎珍科返回来为稳住王忠,把他安排到村西骆驼店里给做饭吃的同时,出去极速找同伴民兵。王忠见多时未有动静便起了疑心欲逃跑,正好碰上阎珍科跟两个民兵赶来,便把他捆绑缴械,并押往村外麻则沟捆在枣树上。不料三人看守大意,王忠瞅准时机松开绑绳夺枪逃跑,他们追赶未果。三人顿感事态严重,必须尽快躲出村子。于是回村里找到村副阎珍禄(时阎珍禄掌管村事)汇报此事,并劝他一同躲避。阎珍禄虽不是党员,但很有正义感,颇具民族气节。他略一思索说:“那怎么行,我躲走了敌人也放不过村民。”沉吟片刻后坚定地说,“死我一个,能保全村人,值!”又说,“如果我死了,烦请你们照顾我的妻小,这样我也就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王忠引着伪警备队长安广金来沙沟村找村长,说村里藏着八路军。阎珍禄说那是八路军在村外干的,我们不知道。王忠也说当时村长不在场。最后他们把阎珍禄带到了东社据点。阎珍禄在据点受尽了折磨,但他始终未吐露半点儿关于支部和区委的情况,一口咬定那是八路军在村外干的。凶残的日本鬼子竟放开狼狗把他的臀部、大腿咬得鲜血淋淋。</p><p class="ql-block"> 我十五团及区委得知此情况后,积极采取营救措施。通过地下党给安广金、维持会长马启慧去信。言明,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阎珍禄性命,不然你们性命不保。后以重金把村长阎珍禄保了出来。</p><p class="ql-block">2、出色情报员段立贵</p><p class="ql-block"> 当年红军沿西冶川北上嚷嚷着要参加红军的一伙小男孩中就有段立贵。两年后交城县抗日政府驻沙沟村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工作,段立贵就参加了儿童团站岗放哨,在寿隆寺建立党支部就是他在外放哨的。再后来,他参加了民兵,不久任民兵中队长,带领民兵配合游击队、部队打伏击、刨公路、炸桥梁、割电线、打增援。东社镇扎下日军据点后,根据斗争需要,他任情报员,做收集、传递情报工作。多少次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胆大心细的聪明才智、机智勇敢的过人胆识,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被誉为出色的“红色交通员”。其实,他做情报员有一个优势。早年广兴村有个后生曾给他家收割过洋烟(罂粟桃),与他家有交情。后来这后生做了交城的一任警备队长,但他有正义感、爱国心,不愿残害百姓,多少次暗地里递送给我方有价值的情报。段立贵就曾从他手中取过情报。有两次段立贵很是危急恐有不测,他暗中操作化险为夷。解放后交城、文水八个伪警备队长枪毙了七个,唯独他功过相抵,得以善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段务本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 段务本本名段立荣,段务本是化名。13岁参加交城游击队,因年龄小起初帮厨,后成为一名游击队员,但还是数他年龄最小。1941年12月,他们一班人在夜间转战路过西葫芦马家坪时不幸被日军俘虏。日军通过翻译官对他们逐一审讯,欲了解我军具体情况,尤其要了解他们当中谁是共产党员。任凭敌人皮靴蹬、皮鞭抽、枪托打、东洋刀架我脖子上,他们均表现出坚定顽强的革命气概,没供出半点儿敌人所需要的东西。恼羞成怒的日军头目东洋刀一挥:“八嘎!死啦死啦的。”把他们一字排开,段务本为最边上的一个。翻译官在日军头目耳旁吱哩哇啦了一通转过身来说:“太君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说出来可免除一死。”尽管如此,一班人还是怒目圆睁,铮铮铁骨,视死如归。随着“砰砰砰”的枪声一个个“扑通扑通”倒地。段务本听得枪栓“吧啦”一声,自己也没什么异样反应,睁眼看时已有两个日本兵过来把他反扭胳膊带走了。不知是行刑者打出了哑弹还是有意为之,他暂时躲过了一劫,被投进了文水日军监狱,开始了生不如死的一段牢狱生活。灌辣椒水、烙铁烫、坐老虎凳……鲜血淋淋,血肉模糊,几次昏死过去,再用凉水泼醒……也许敌人认为他没什么价值了,有些日子不上心审讯了。两个月后,经广兴村那位伪警备队长及我打入敌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他营救出狱。他不敢走官道,经文水孝义镇进边山,乞行了三天三夜才回到了沙沟村家里。</p><p class="ql-block"> 段务本1942年参加地下民兵,1944年进八分区后勤供应处工作,1947年转野战部队。</p><p class="ql-block">(段务本)</p><p class="ql-block">4、传奇人物阎𤨓瑞</p><p class="ql-block"> 沙沟人阎𤨓瑞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有勇有谋,胆大心细,说话行事,雷厉风行,铲除汉奸,绝不手软,截岔地区,很有口碑。据说他是交城山33个村征集粮财的负责人,因供给部队、政府,故人们称其为“特派员”。 </p><p class="ql-block"> 1940年始,日军对晋西北八分区根据地交城山区频繁“扫荡”,对根据地实施疯狂“蚕食”。日伪为了保证据点的安全并进而扩展据点控制的范围,在据点和周围各村强行建立维持会和伪政权,强化殖民统治,对群众进行血腥镇压,不断增加粮赋,对群众实行残酷掠夺。特别是日伪在一些村物色卖国求荣的汉奸分子,充当维持会长、伪村长,为他们提供抗日军民的活动情报,向群众勒索粮食和财物,维持所谓的“治安”。这样,我方征集工作就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这难不倒阎𤨓瑞。</p><p class="ql-block"> 1940年中秋节刚过,交城山区就寒气袭人冷飕飕的了,但工卫旅战士还是单衣单裤。</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工卫旅平川工作团团长王文炳来找阎𤨓瑞:“老阎啊,天气转凉了,战士们的衣服还没着落,你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一下?”</p><p class="ql-block"> “你说个数,多少?”王团长说出了一个棉花、布匹不小的数字。</p><p class="ql-block"> 阎看着王说:“没问题,多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吧。”</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行?战士们不都冻坏了嘛,怎战斗打鬼子?”</p><p class="ql-block"> “那就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棉花、布匹弄到手才开始制作,那不是误了四月八(方言俗语指过了时节点)了吗?”他手一挥,凝神稳气地说,“三天吧。”</p><p class="ql-block"> 王团长惊愕地望着他。</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阎𤨓瑞头戴礼帽,戴着墨镜,身穿长袍,脚蹬皮鞋,骑上自行车出发了。在开栅村公所没找着维持会长就直接找到了家,正好会长穿戴好准备出去。</p><p class="ql-block"> “别出去,有正事谈。”停车进屋把会长挡在了屋子里。</p><p class="ql-block"> “你,你,你有什么事?”</p><p class="ql-block"> 阎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二郎腿摘下礼帽墨镜放八仙桌上悠悠地如此这般道来。</p><p class="ql-block"> “这,这,这怎么行,你不是要老夫我的命吗?”会长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 “命,我不要;货物,必须要。如果弄不到……”他右手中指有节奏地在八仙桌上敲了三下,“你懂得!”</p><p class="ql-block"> 此时,会长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八仙桌上慢慢洇开:“怎么交货?”阎对他耳语一番遂告辞。</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晚上,阎𤨓瑞带着一队人马出发了。以布包裹牲口蹄子,棉花塞紧铃铛,在距武元城不远的一个山头转弯隐蔽处藏了起来。不到半个时辰,对面悄无声息地过来一队人马,同是布裹牲口四蹄,铃铛紧塞。简单对过暗号,货物倒转,各自返回……</p><p class="ql-block"> 抗战最艰难的那两年,战士们很艰苦。当地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收成不多,部队战士们一度时期只能吃喂牲口的黑豆,而面临更大的困难是药品短缺,非战斗减员严重。</p><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的一天,我五支队参谋张九德来找阎𤨓瑞述说此事,阎要张拉出一个单子。</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阎𤨓瑞要本家后生阎守义跟他一同下山进城,并如此这般交代一番。阎守义疑惑地看着他说:“这,能行吗?”“你只管在城墙根接应往回拿箱子,其他的就别管了。”</p><p class="ql-block"> 晚饭时分,阎守义到达预先说好的城墙根下等待接应,阎茶瑞径直从东门进了交城县城。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小伙子,在冻得瑟瑟发抖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他双眼圆睁不时向城墙高处打量着,生怕错过时机有异样事发生。足足一个时辰后,从城墙上徐徐下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既紧张又喜出望外,接住一看,果然是个箱子。他麻利地解开绳索抱起箱子飞也似地向预定地点奔去……</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奸人告密,阎𤨓瑞在文水平川被抓捕打入文水日军监狱。他铁骨铮铮,始终未吐露半点儿有关我方的机密,受尽了折磨与凌辱。后日军把他解到太原特警队监狱。凡是进了日军太原特警队监狱的囚犯,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阎𤨓瑞同志不幸倒在了日军投降前夕,倒在了抗战胜利的前夜。</p><p class="ql-block">(阎怀才)</p><p class="ql-block">5、多才多艺阎怀才</p><p class="ql-block"> 阎怀才,字文轩,爱国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于太原成成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在“沙沟事件”中,利用自己当地人的身份给驻扎于东社镇的交城县抗日游击队送信,共同商议反赵霖收编一事,后他参加加工卫旅,任22团1营副。 </p><p class="ql-block"> 1944年农历八月,驻扎于东社的日伪军借过中秋节之际,向各村摊派过节食物,我抗日政府和部队得到情报决定攻打东社及武元城据点,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p><p class="ql-block"> 为做好准备工作,我军政人员决定派阎怀才赴东社镇绘制一张敌军驻扎图。他欣然接受,以“良民”身份,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军岗哨的检查入东门,深入到东社镇。在我地下党员配合下,他秘密绘制了地图,标明了敌人的岗哨位置、军事设施、机关院落及街道路线等内容。出东门时,为安全起见,他把地图藏于村民粪筐里,让老农担出了村。</p><p class="ql-block"> 阎怀才多才多艺。解放战争期间有一段时间在家乡。时沙沟村成立有秧歌剧团,演祁太秧歌、眉户戏、话剧等,他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他编写的《血泪债》《还乡梦》《刘胡兰》等剧目均由晋绥分局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曾作为晋绥八分区慰问团演出剧目巡回演出,大获成功。1947年春,当听到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他连夜伏案编剧,通宵达旦,几天时间就把革命话剧《刘胡兰》搬上了舞台。这是全国首次将刘胡兰英雄形象搬上舞台的一个创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阎怀才曾任东社完小第一任校长,交城中学副校长,交城县副县长等职。</p><p class="ql-block">6、保守机密张孝</p><p class="ql-block"> 张孝原名侯辅孝,1921年生。全面抗战爆发后,身为热血青年的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参加地下民兵,在游击战争中锻炼成长。因秘密民兵活动的需要,改名张孝。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区委委员。1945年农历正月交城日伪突袭沙沟,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坚贞不屈,丝毫未吐露出半点儿敌人所需要的东西,也未供出半点儿我方的情况,保守了党的秘密。后经多方努力,被营救出狱。同年,张孝调交西县贸易局工作,此后在文水县贸易局、文水县武工队、文水县民政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沙沟人侯辅益、阎守业、阎作贵、侯礼周、侯德选、侯步森、段立富、侯恒周、侯辅德、侯辅盈、侯辅昌、侯近书、阎佩林、侯辅魁、侯辅邦、刘万元、段立贵、侯步周、阎珍鳌、侯辅权、阎守纪、阎镛、阎继善、侯永胜、侯玉宾、阎珍刚、侯义周、阎珍财、侯辅轩、侯辅俊、阎珍科、阎守礼、侯辅海、游应魁、阎继宝、马德世、翟凤梧、翟凤成、侯继生、阎丕虎、阎福林、阎珍礼、翟吉魁、阎守让、阎荣光、王正山、宗福海、曹进山等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军参战。有的青壮年,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阎继厚、阎继善、侯兴华、阎丕吉、侯明旺、游三狗……</p><p class="ql-block"> 2024.05</p><p class="ql-block">(受访人员自右至左:段团宝、阎益忠、侯辅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传奇人物阎𤨓瑞</p><p class="ql-block"> 沙沟人阎𤨓瑞是一个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有勇有谋,胆大心细,说话行事,雷厉风行,铲除汉奸,绝不手软,截岔地区,很有口碑。据说他是交城山33个村征集粮财的负责人,因供给部队、政府,故人们称其为“特派员”。 </p><p class="ql-block"> 1940年始,日军对晋西北八分区根据地交城山区频繁“扫荡”,对根据地实施疯狂“蚕食”。日伪为了保证据点的安全并进而扩展据点控制的范围,在据点和周围各村强行建立维持会和伪政权,强化殖民统治,对群众进行血腥镇压,不断增加粮赋,对群众实行残酷掠夺。特别是日伪在一些村物色卖国求荣的汉奸分子,充当维持会长、伪村长,为他们提供抗日军民的活动情报,向群众勒索粮食和财物,维持所谓的“治安”。这样,我方征集工作就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这难不倒阎𤨓瑞。</p><p class="ql-block"> 1940年中秋节刚过,交城山区就寒气袭人冷飕飕的了,但工卫旅战士还是单衣单裤。</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工卫旅平川工作团团长王文炳来找阎𤨓瑞:“老阎啊,天气转凉了,战士们的衣服还没着落,你看,能不能帮助解决一下?”</p><p class="ql-block"> “你说个数,多少?”王团长说出了一个棉花、布匹不小的数字。</p><p class="ql-block"> 阎看着王说:“没问题,多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吧。”</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行?战士们不都冻坏了嘛,怎战斗打鬼子?”</p><p class="ql-block"> “那就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棉花、布匹弄到手才开始制作,那不是误了四月八(方言俗语指过了时节点)了吗?”他手一挥,凝神稳气地说,“三天吧。”</p><p class="ql-block"> 王团长惊愕地望着他。</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阎𤨓瑞头戴礼帽,戴着墨镜,身穿长袍,脚蹬皮鞋,骑上自行车出发了。在开栅村公所没找着维持会长就直接找到了家,正好会长穿戴好准备出去。</p><p class="ql-block"> “别出去,有正事谈。”停车进屋把会长挡在了屋子里。</p><p class="ql-block"> “你,你,你有什么事?”</p><p class="ql-block"> 阎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二郎腿摘下礼帽墨镜放八仙桌上悠悠地如此这般道来。</p><p class="ql-block"> “这,这,这怎么行,你不是要老夫我的命吗?”会长战战兢兢。</p><p class="ql-block"> “命,我不要;货物,必须要。如果弄不到……”他右手中指有节奏地在八仙桌上敲了三下,“你懂得!”</p><p class="ql-block"> 此时,会长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八仙桌上慢慢洇开:“怎么交货?”阎对他耳语一番遂告辞。</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晚上,阎𤨓瑞带着一队人马出发了。以布包裹牲口蹄子,棉花塞紧铃铛,在距武元城不远的一个山头转弯隐蔽处藏了起来。不到半个时辰,对面悄无声息地过来一队人马,同是布裹牲口四蹄,铃铛紧塞。简单对过暗号,货物倒转,各自返回……</p><p class="ql-block"> 抗战最艰难的那两年,战士们很艰苦。当地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收成不多,部队战士们一度时期只能吃喂牲口的黑豆,而面临更大的困难是药品短缺,非战斗减员严重。</p><p class="ql-block"> 1942年底的一天,我五支队参谋张九德来找阎𤨓瑞述说此事,阎要张拉出一个单子。</p><p class="ql-block"> 这天下午,阎𤨓瑞要本家后生阎守义跟他一同下山进城,并如此这般交代一番。阎守义疑惑地看着他说:“这,能行吗?”“你只管在城墙根接应往回拿箱子,其他的就别管了。”</p><p class="ql-block"> 晚饭时分,阎守义到达预先说好的城墙根下等待接应,阎茶瑞径直从东门进了交城县城。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小伙子,在冻得瑟瑟发抖中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他双眼圆睁不时向城墙高处打量着,生怕错过时机有异样事发生。足足一个时辰后,从城墙上徐徐下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既紧张又喜出望外,接住一看,果然是个箱子。他麻利地解开绳索抱起箱子飞也似地向预定地点奔去……</p><p class="ql-block"> 1945年夏,奸人告密,阎𤨓瑞在文水平川被抓捕打入文水日军监狱。他铁骨铮铮,始终未吐露半点儿有关我方的机密,受尽了折磨与凌辱。后日军把他解到太原特警队监狱。凡是进了日军太原特警队监狱的囚犯,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阎𤨓瑞同志不幸倒在了日军投降前夕,倒在了抗战胜利的前夜。</p><p class="ql-block">(阎怀才)</p><p class="ql-block">5、多才多艺阎怀才</p><p class="ql-block"> 阎怀才,字文轩,爱国知识分子。早年毕业于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于太原成成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在“沙沟事件”中,利用自己当地人的身份给驻扎于东社镇的交城县抗日游击队送信,共同商议反赵霖收编一事,后他参加加工卫旅,任22团1营副。 </p><p class="ql-block"> 1944年农历八月,驻扎于东社的日伪军借过中秋节之际,向各村摊派过节食物,我抗日政府和部队得到情报决定攻打东社及武元城据点,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p><p class="ql-block"> 为做好准备工作,我军政人员决定派阎怀才赴东社镇绘制一张敌军驻扎图。他欣然接受,以“良民”身份,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军岗哨的检查入东门,深入到东社镇。在我地下党员配合下,他秘密绘制了地图,标明了敌人的岗哨位置、军事设施、机关院落及街道路线等内容。出东门时,为安全起见,他把地图藏于村民粪筐里,让老农担出了村。</p><p class="ql-block"> 阎怀才多才多艺。解放战争期间有一段时间在家乡。时沙沟村成立有秧歌剧团,演祁太秧歌、眉户戏、话剧等,他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还是演员。他编写的《血泪债》《还乡梦》《刘胡兰》等剧目均由晋绥分局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曾作为晋绥八分区慰问团演出剧目巡回演出,大获成功。1947年春,当听到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他连夜伏案编剧,通宵达旦,几天时间就把革命话剧《刘胡兰》搬上了舞台。这是全国首次将刘胡兰英雄形象搬上舞台的一个创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阎怀才曾任东社完小第一任校长,交城中学副校长,交城县副县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保守机密张孝</p><p class="ql-block"> 张孝原名侯辅孝,1921年生。全面抗战爆发后,身为热血青年的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参加地下民兵,在游击战争中锻炼成长。因秘密民兵活动的需要,改名张孝。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区委委员。1945年农历正月交城日伪突袭沙沟,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坚贞不屈,丝毫未吐露出半点儿敌人所需要的东西,也未供出半点儿我方的情况,保守了党的秘密。后经多方努力,被营救出狱。同年,张孝调交西县贸易局工作,此后在文水县贸易局、文水县武工队、文水县民政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沙沟人侯辅益、阎守业、阎作贵、侯礼周、侯德选、侯步森、段立富、侯恒周、侯辅德、侯辅盈、侯辅昌、侯近书、阎佩林、侯辅魁、侯辅邦、刘万元、段立贵、侯步周、阎珍鳌、侯辅权、阎守纪、阎镛、阎继善、侯永胜、侯玉宾、阎珍刚、侯义周、阎珍财、侯辅轩、侯辅俊、阎珍科、阎守礼、侯辅海、游应魁、阎继宝、马德世、翟凤梧、翟凤成、侯继生、阎丕虎、阎福林、阎珍礼、翟吉魁、阎守让、阎荣光、王正山、宗福海、曹进山等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军参战。有的青壮年,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阎继厚、阎继善、侯兴华、阎丕吉、侯明旺、游三狗……</p><p class="ql-block"> 2024.05</p><p class="ql-block">(受访人员自右至左:段团宝、阎益忠、侯辅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