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的家

阿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鞠家庄子村,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最亲近的地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诸城市,因传说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又称龙城。从我村东行约7公里处为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近贤村,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一说鲁国人)公冶长的出生地,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列第二十位。从我村南行26公里处是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的创始人王尽美同志的故乡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鞠家庄子村是一个普通没有名气的小村落,红砖红瓦,错落有致,宁静惬意。一代代坚韧勤劳、淳朴善良的村民在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绘就着小村庄的春华秋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那遥远的记忆里,故乡它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与深情,这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和孕育万物的泥土。这方热土古老又充满活力,且具有魅力,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我儿时那段简单纯真刻骨铭心的记忆,见证了我儿时茁壮成长,陪伴着我走过一段难忘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乡,感受到了乡土的厚重,感受到了浓重的烟火气息,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感受到了乡风民俗的淳朴,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享受到了老爹老娘的无言的爱,心里无比亲切,充满了激动和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乡,看着熟悉的一切,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的调皮,和玩伴掐架摔跤、放牛、放羊、扑蚂蚱、逮蝈蝈、逮蟋蟀、戏水摸小鱼小虾泥鳅、扣螃蟹、逮蛤蟆、戳马蜂窝、玩摔炮、用爆竹炸牛粪、偷瓜、摸知了、摘酸枣、爬树摸鸟、养鸟、斗狗、刨豆虫、刨老瓜眼、挖远志、摘槐米等等。家乡她哺育了我,他用极大的包容呵护我健康成长,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乡,体验着那浓厚的乡情,在这里儿时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和玩伴打扑克、看小人书、打茧子、丢沙包、跳皮筋、砍老泉、碰拐、跳玻璃珠、摔纸宝、玩弹弓、玩泥巴、做火柴枪等,还有看露天电影、电视抢占位置的乐趣,也有冰冷天气的打雪仗、堆雪人、滑冰、打出溜滑等冻手冻脚裂裤裆的活动,现实的生活是那么自然舒适,我尽享乡村的安静祥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乡,享用的美食丰富了,再也找不回小时候吃煎饼窝窝头,就疙瘩/萝卜咸菜,喝瓜干绿豆粥或玉米碴子粥的感觉了,尤其是俺娘熬的小菜豆腐和俺奶奶炸的糖盒、包的大粽子最让我回味无穷。俺娘摊的玉米瓜干煎饼干爽利落,薄厚均匀,软硬适度,入囗面香酥软易咬。每当没有下饭的疙瘩/萝卜咸菜和咸酱时,我就偷偷的把卷好煎饼抹点棉籽油撒点盐沫或掐点葱叶就是一顿喷香喷香的好饭食。冬天,俺娘煮上一锅地瓜、蒸上一碗咸豆面也是一家人几天的补充口粮和就菜了。幼小时母亲下一小碗面疙瘩汤或擀一小碗面条给我吃,父母却吃点野菜瓜干窝窝头充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家乡,也有我最难忘的怕性和自豪,小时候最怕的是和俺娘推磨、推碾子,磨碾玉米、瓜干、豆子等,推得我晕头转向头发晕,有时晕的想呕吐,只要俺娘说推磨或推碾子我就头冒汗后背凉身体打怵。自豪的是生产队分生产互助组,当时约8岁的我代表我们互助组抓的阄,一头驴和生产队搭配的最好农耕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忆中, 我14岁就172的个子,尤其是会骑二八大杠自行车后,经常在来回上小学的路上撒把飞驰,摔倒、裂裤、擦破膝盖是常事,当然了,欺负女同学我也很在行,属典型的操蛋货,学习也是中游货色,很自负不怎么入流,但老师和同学们对我有着极大的包容和爱护,一直是关爱有加监督我茁壮成长!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说了“半豆子袋子”的话柄,常常嬉笑质疑老师的水平,还有叫老师的绰号“菜包子”,还有不尊重年轻的女老师,故意顶牛耍心眼气老师。由于经常调皮捣蛋和学习不争气,儿时在村中被个别长辈“尊”称“四大熊货”之一。为此,在放麦假、暑假、秋假、寒假等节假日和放学后闲暇时,爷爷奶奶就严格管教我,约束我的个人行为,爷爷常说:“将来成人了,牛索头褡在脖上就知道生活的不易了”;父母就安排我放牛、放羊、放鹅、割草、挑水、出粪推粪、拉排子车、傍牛、耙地、栽秧、除草、喷药、收种、晒场等农活,决不任着我的性子,妥妥地把我培养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家把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家,是我一生的根,也是我心灵的归宿,服役、就业在外已漂泊了30多年,只要我回到这方热土立马就融入其中,不可割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科学种田、机械耕耘、测土配方,温室大棚已全部使用电动卷帘等,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自来水,广电、网络全覆盖,经济在稳步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在此,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身体越来越健康,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乡的风景,如诗如画,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与传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