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五十载 放眼新时代 我们把真情与笑容留母校

田园(马世宙)

<p class="ql-block">心中喜事上玄关,春风桃李凤凰山。</p><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台州撤地建市3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74届高中毕业50年的欢乐日子。5月2日,杜桥中学74届高中175位同学聚首母校,召开纪念大会和举办文艺晚会,畅叙师生情,不忘母校恩,追寻校园足迹和半个世纪走过的道路,把灿烂的笑容和永恒的真情留在母校,共同唱出《二十年后再相会》的心声。</p><p class="ql-block">当天的纪念活动共分三个板块:上午报到、参观新校园和校史室;下午隆重召开纪念大会;晚上文艺晚会,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叫同学。</p><p class="ql-block">伸出暖暖的手,紧紧握一握;张开有力的臂,相互抱一抱。激动的心,喜悦的情,这一刻汇成欢乐的海洋。</p> <p class="ql-block">参观校园与校史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在种植的纪念树旁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纪念大会由李伯龙主持,他说,尊敬的王晶华校长,尊敬的张忠良老书记,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p><p class="ql-block">期待已久的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今天在母校召开了!欢迎大家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他说,本次同学会的成功召开,得到了王校长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荣幸的邀请到了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张忠良老师和各位恩师,他们不顾年老体弱出席我们的同学会,看望我们这些莘莘学子。50年前,他们如长辈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引导我们的人生;他们像园丁呵护花草那样精心培育我们。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幸福永久。</p><p class="ql-block">我们74届四个班级,毕业时共有243人,毕业后,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奋发,拼搏进取,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斯人已逝,幽思长存。此刻,我们深深怀念周福云、齐育芳、金良田、胡协心老师,他们的教育之恩重如泰山。我们思念已病故的32位同学,愿他们天堂无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您好!请接受我们的鲜花与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杜桥中学党总支书记王晶华热情洋溢致辞: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见证杜桥中学74届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胜利召开,这次同学会大家期盼已久、努力已久、酝酿已久,这一刻,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杜中情,在这里凝结、升华!"</p><p class="ql-block">他说:"杜桥中学68载的风雨育人路,赢得了桃李满天下。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遍及海内外的74届200多名校友,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施展才华,创造业绩,不仅为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4月7日74届校友代表十多人来学校捐植树木,4月15日三位校友来校为母校师生作了三场精彩的报告,反响很好。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向长期以来情系母校、为母校赢得荣光、做出贡献的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他说,"校友永远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是母校事业发展最可信赖的力量。杜中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是历届校友创造积淀的;杜中今天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也是过去68年校友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而形成的。校友是母校的名片,是母校办学质量的一面镜子、一把标尺,校友的凝聚力是构成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母校与校友永远荣辱与共!"</p><p class="ql-block">接着他介绍了杜桥中学的情况。杜桥中学创办于1956年,2003年被确定为省三级重点中学,2006年通过了省二级重点中学评估,2014年被评为首批省二级特色示范学校。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2513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193人。这些年,通过"拎信心、搭平台、形合力",学校发生了五大变化。今年学校集体被评为临海市劳模。</p><p class="ql-block">王书记最后说,"母校既是大家展翅高飞的凤巢、冲刺人生目标的起点,又是你们远航归来的港湾、精神寄托的家园。希望大家多回母校走走看看、访师探友,多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传经送宝。最后祝本次同学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通过你们把母校的喜悦和祝福带给天涯海角的每一位校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讲话。</p><p class="ql-block">叶明淮老师说,今天,来到阔别29年的杜桥中学。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相逢是首歌,同窗是份缘。1972年那个难忘的春天,我成为你们的老师和(3)班的班主任。当年,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课间的欢笑声,操场上整齐的跑步声,至今还在老杜中的上空回荡。原下畔盐场与杜中桔园的泥土深层,一定还散发着我们洒下的汗水香味,现头门港新区的上空仍回荡着当年我们筑堤坝时捋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声。种蘑菇,需要牛粪,我与同学们带着中餐的饭团在杜桃平原和山边寻找。老农告诉我刚筑的炉灶要空烧一次,但我们为了节省柴,直接就蒸饭,开饭时发现早饭没熟,为了使劳动进度不落后,我们饿着肚子先干活的情景至今我仍记忆犹新。杜桥中学,不仅承载着老师的青春与奉献,更留下许多各位高中时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梦想。美好的高中时光,难忘的校园生活,给我们师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他说,在座的猴子(生肖属猴)多,我是大猴,还有众多小猴。这众多小猴,与杜桥中学同龄。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座中,就有六条小龙;贤龙、义龙、欠龙、官龙、伯龙与祖龙……那时的你,风华正茂;那时的我,年富力强。一晃五十年,往事如云烟。遥想当年,一幕幕如在昨天。杜中有辉煌的历史,你们为杜中创造了辉煌,我为杜中奉献了青春。</p><p class="ql-block">他说,如今你们事业有成。看到这春色满园的桃李芬芳,我感到自豪。凤凰山千年屹立,同学情世代相传。百年修得同船渡,今世修得同窗读。黄金有价,师生情无价。</p><p class="ql-block">谁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九十也是不稀奇、八十正当时、七十小弟妹"。再过二十年,咱们再相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的你和我,一定都更美。但愿到那时,老师我还在!</p><p class="ql-block">莫康清、王宗根、席伟民、周汝强、奚菊春和毕志东老师的即兴讲话,充满感情,生动精彩。他们都八九十岁了,讲话声音宏亮,思路清晰,引起同学们的阵阵掌声。</p><p class="ql-block">四位老师寄语:</p><p class="ql-block">席伟民老师说,"一眨眼50年过去了,50年来同学们在不同岗位里摸爬滚打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祖国和人民定会记住大家的奋斗和努力!在往后的日子里,让70后的你们和80后的我共同努力,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吧!"</p><p class="ql-block">王宗根老师说:"50年的岁月,师生情浓,友谊永存。我见证了你们的成长和奋斗,为你们取得的成绩而高兴。祝愿你们教育和培养好下一代,并幸福安康,健康长寿!祝50周年同学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毕东志老师说:"我65杭大体育系毕业,分到杜桥中学,担任74届体育课。那時候精力旺盛,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田径、球类,这段时光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時代。离别校园,同学们成了有用之材,我很欣慰!现在,你们也退休了,祝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奚菊春老师说,"50年前的今天,同学们离开亲爱的母校,各奔前程,为祖国建设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和高兴。祝杜中越办越好,再创辉煌!祝大家健康,幸福!"</p> <p class="ql-block">同学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李良福说:在这热情洋溢的五月,我们回到母校。50年前,我们在凤凰山下,度过了二年半的高中学习时光。在这里我们学到了知识,结下了同窗友情。</p><p class="ql-block">他说,不会忘记,搬迁前的杜桥中学,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学校。校园很大,两个大操场、一座大会(礼)堂和一个大食堂。学校建筑布局有序,5、6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结实气派,楼下教室楼上宿舍,走廊相连木质栏杆尽显高端,本年级段教学楼前面还有一口较大的石砌四方塘。校园北面围墙与杜东村相邻,南面一条长河隔开与外界的交通,校园里树木葱茏,道路整洁,整个学校仿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杜桥镇上。不会忘记,读书的情景。当年我们挑着被褥行囊入住学校(通宿生除外),带足一个星期的粮食,农村学子还要带足一个星期的咸菜、菜干等,尽管食堂的普通小菜不贵,每餐1、2分钱,许多同学还是舍不得去买。那时物质生活虽不如现今富足,但我们的心情却非常愉快,因为我们十分珍惜难得的在杜中读书的机会。更不会忘记,老师的恩情。那时的杜桥中学已是名师汇集。老师们教学尽心尽责、诲人不倦,对我们生活关心关爱,犹如父母一般。老师们为人师表,亲切慈祥和谆谆教诲,始终留在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他说,高中毕业后,我们各奔前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有的与父辈一道继续务农,装扮希望的田野;有的创办工厂、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有的背上行装,学手艺、打工、经商闯荡四方;有的进入教师队伍,成为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有的进入工厂、企业单位,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有的从军报国,守卫国土安宁;有的招干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成为百姓的勤务员。恢复高考后,有的进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对过往一切,我们应怀有感恩之心。时光流转,余生还长,琴棋书画,歌舞才艺,站桩太极,掼蛋地皮,尽情玩、常聚会、多走动、周游世界赏美景,奋力奔向"120",让我们活到120岁!</p> <p class="ql-block">胡薇薇说,我感谢杜桥中学这块沃土深深地滋养了我,使我从不懂事的儿童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二年半高中、五年教书在杜中度过,难忘同学和感谢关心、关爱、帮助过我的老师。庆幸遇上时代的进步,包容。时代一小步,命运两重天。</p><p class="ql-block">她说:我们这一届从事教育工作的有55人,其中获中学高级职称的有5人;获小学高级职称的有29人。有11位同学曾担任过小学或中学的校级领导。累计有十几位同学获省级园丁奖、春蚕奖、先进工作者及临海市优秀党员、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她说,每一个明天都充满阳光。退休后我随儿子生活在上海,除接送孙子孙女外,也参加社区声乐班、书法班,陶笛班。我的人生感悟是终生学习,我58岁学游泳,60岁参加合唱团学唱歌,现在又学书法和陶笛,老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适应时代变化。并希望过二、三十年,我们还能在这里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崔官龙说:请允许我向在座各位敬个军礼,感谢当兵的同学让我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他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们毕业已50个春秋。在职时,同学们备战在各行各业,都为家人、家乡、社会和国家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向各位老师报告,我们都是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没有辜负你们的重托和期望!本届同学是75年、76年的兵,共有46人是人民子弟兵。火热的军旅生活,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提高了我们处理协调工作的能力;练就了我们处变不惊、遇事不乱的军人风范,我们有如青松般坚韧的军人作风,我们有似磐石般坚硬不屈的坚毅品格,部队把我们从一个懵懂的热血青年、培养教育成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爱集体、知荣辱、明大义的好青年、好党员。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军旅生活而骄傲自豪!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旅生活虽成往事,但军号响起,祖国需要,我们依然是老兵。</p><p class="ql-block">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幸福长寿!祝各位同学家庭美满,万事如意!祝我们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谊历久弥新,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张贺兴说:很高兴大家今天相聚在一起,让我有机会代表知青发个言。我们74届高中四个班共有知青15人。回城后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一段难忘的特殊的经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向乡村人口大迁移。25年间,全国大约有2000万城市人口转移农村。这场转移,从政治意义上看,促进社会稳定,全国备战;从经济社会意义上看,推动社会改革,培育了了解农村的社会精英,促进了农村变革。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场社会实践运动加重了农村负担,影响了科学技术发展,留下了不少社会后遗症。回望历史,农村与城市差别依然存在,我们错失了一段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宝贵时间,运动式的改革不可取,制度才靠硬。</p><p class="ql-block">就我个人而言,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终身难忘。我1974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到桐港枫林农场。枫林农场有各乡村派过来老农30多人.知识青年100多人,枫林农场是一片海涂地,我们在老农带领下,开沟排水种植,使咸土变淡。我们月工资12元,大米40斤,吃的是粗茶淡饭。那时生活的确很艰苦,但我们在一起劳动锻练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给我们人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去年12月9号我们枫林农场在杜桥名家乐酒店举行枫林农场建场50周年场友会。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回来的场友在一起非常高兴.还进行了文艺表演。几年知青路,一生知青情,知青情结伴随了我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最后,杜中老书记张忠良老师讲话。他说,很高兴参加74届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你们考虑事情很细很周密,看到同学们,遇见老师们,内心很激动。</p><p class="ql-block">他说,74届高中在杜桥中学校史上有其特殊的标志性的意义,你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作了重要贡献。这段时期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积极探索,得到教育部的表彰。那时老师优秀,你们努力,你们是优秀的一届。他说,漫漫50年,深深同学情,深深师生情,绵延不绝。大家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对老师所关心的事,都给以足够的重视。杜桥中学在波浪式中前进,"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在王晶华校长带领下,取得了突破,我衷心祝愿杜桥中学越办越好!</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举杯!在这50年难逢的时刻,为祖国祝寿,为台州发展,为师生友谊,为健康加油,干杯!</p><p class="ql-block">晚宴上,郑福华致祝酒词:他说:在这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红五月,我们在这里相聚,共同庆祝我们高中毕生50周年。50年,半个世纪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然而,那些青春的岁月,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子,却如同陈年的佳酿,历久弥香。</p><p class="ql-block">他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的教诲,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品质和智慧。在此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辛勒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表示教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学们,我们曾在凤凰山脚的杜中校园里学习,在同一片蓝天下磨炼,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虽然我们毕生后各奔东西,但无论身在何方,那份深厚的同学情谊,始终如一。今天,我的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重温那些年的点点滴滴,感受那份久别重逢的喜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夜,让我们抛开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聚会。让我们举杯,为过去的美好回忆,为未来的美好生活,为我们不朽的友谊,干杯!</p> <p class="ql-block">文艺晚会由王卫震、葛华玲主持。</p><p class="ql-block">他们说:五月,是大自然的诗篇,是生命的盛宴。五月,不仅是春天的结束,更是夏天的序曲。在这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的季节里,在这星光璀璨、梦想斑斓的夏夜中,我们迎来了杜桥中学七四届高中毕业50周年。</p><p class="ql-block">50年,我们栉风沐雨,负重前行。50年,我们激情燃烧,砥砺奋进。今晚,我们共同回顾这光辉的历史。今晚,我们共同展望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峥嵘五十载,我们正芳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中的歌我们一直唱下去。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每一个起舞的瞬间,都是对美好的追求。歌伴舞《如水年华》,表演者:七四(4)班张贺兴、张杭云、金玉宇、周凤仙、杨廉君。</p> <p class="ql-block">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主席把《沁园春.雪》这首词送给柳亚子,后来发表见报,轰动山城。蒋介石忍不住问陈布雷:"那你觉得这词怎么样?"陈布雷说:"大气磅礴、气吞山河,难得的佳作!"诗朗诵《沁园春.雪》,表演者:七四(2)班王海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感慨不伤感,回味不头回,生活的酸甜苦辣尽在杯酒中。独唱《我为岁月斟满一杯酒》。表演者:七四(3)班王官友</p> <p class="ql-block">"方塘与圆井/相顾无言/方是人格/圆为做事/她像两尊不朽的雕塑/在杜中人心头永驻。"配乐诗《心中的方圆》。作者:七四(1)班马世宙,朗诵者:七四(1)班胡薇薇,电吹管伴奏七四(3)班李卫平</p> <p class="ql-block">因为神奇而让人迷恋,因为神奇而让人向往。舞蹈《我的九寨》,表演者:七四(2)班卢玲、张虹霞。</p> <p class="ql-block">眼中有笑,心中有爱。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三句半《我们这一代》。作者:七四(1)班马世宙;表演者:周仲富、童迪生、叶小法、林江。</p> <p class="ql-block">我们高中生活很青涩,口不言爱,心中有暗(恋)。你若如彩虹,遇上才知有。歌曲《今生相爱》表演者:七四(4)班张贺兴、杨廉君</p> <p class="ql-block">即兴表演。主持人葛华玲有脱口秀方面才华,擅长抒发,并唱了《同学、同学》之歌;席伟民老师登台演唱俄语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熟悉的旋律,美妙的歌声,让人沉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聚会,感慨万千,千言万语,尽在诗句中。诗朗诵《七律.同学会呤》。作者、表演者:七四(4)班张增金</p> <p class="ql-block">1942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民歌手李有源进城卖菜,当他走到一个山茆上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到他身上,照亮了佳县古城,照亮了黄土高原,照得他身上暖洋洋的。他突然停住脚步,即兴唱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东方红》的雏型。后经多人反复修改,有关部门审定,才定型今天的《东方红》。小组唱,俄语歌《东方红》。表演者:七四(3)班部分同学;电吹管伴奏:李卫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爱的赞歌。在一次庆祝生日的晚宴上,当女主的先生给女主送生日蛋糕的那个高光时刻,大家都捕捉到了她的先生在用深情的目光凝视着女主,那浓浓的爱意写满脸上。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诗朗诵《真情似海》。作者:七四(1)班管利民;表演者:七四(1)班卢秀方</p> <p class="ql-block">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三面环山,一面通大江,一望无际,浩浩荡荡。扇子舞《太湖美》,如诗如画。表演者:七四(2)班卢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茫茫人海难得一聚首,花开花落能有几春秋?不问世间多少苦和愁,相依相伴到永久。广场舞《长路漫漫陪你走》。表演者:七四(4)班部分同学。</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50周年同学会,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我们的心愿,再一次相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的景色一定更美。合唱:《二十年后再相会》。表演者:文艺组成员、主持人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投入感情,充满喜气的晚会,不论演技,只问真情,参与就是荣光。总导演:李卫平和全体演出队员都尽心尽力。今夜,你们是最棒的!</p> <p class="ql-block">一些无法参加50年同学会的同学,纷纷发来短信,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金关长从美国发来短信:"我在大洋彼岸很想念大家,同学友情永恒!祝贺杜中74届高中毕业同学会圆满成功!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尹兴满昨晚从新加坡发来短信:"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明天同学会,因我在外不能参加,祝50周年同学会圆满成功!祝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顺意!"</p><p class="ql-block">吕敬友从上海发来短信:"组委会的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对你们的辛劳,我深表敬意。本人因故不能参加50周年同学会,很遗憾!祝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圆满成功!祝老师和同学们健康、幸福、长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份特殊的祝贺。</p><p class="ql-block">周福云老师女儿周洁(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能源电力股份公司原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从杭州发来短信:"师生的情最真,师生的意最浓,师生的爱最无私。非常感谢学长们对我父亲一直以来特别是晚年期间的关心和照顾。我父亲在世时,一直念着你们这批74届的学长,夸你们是他的得意门生,了不起的一批学生。50年的同学情义,不是亲情胜过亲情。在这50周年的聚会上,愿你们友谊长存,快乐健康!"</p> <p class="ql-block">这次高中毕业50周年同学会,尹兴满、项保弟俩同学支助了经费和纪念品。会务组、后勤组、摄影组同学为这次同学会付出了力气,我们一并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人生七十古来稀,回校还是小姐弟。</p><p class="ql-block">期盼下个五十年,聚散离合亦有期。</p><p class="ql-block">永恒真情似海深,师生惜别两依依。</p><p class="ql-block">最美不过夕阳红,山海雄关见吾旗。</p><p class="ql-block">再出发,让我们健步走向幸福的明天!</p>

同学

我们

杜桥

同学会

母校

老师

四班

表演者

杜中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