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不到退休后有去国外旅游的机会,这,托福于改革开放,也有赖于自我的意趣。尽管已是多年以前的经历,但在外旅行期间所感到的兴奋与愉悦,至今忆及,总有一种欣慰。想来,这应是今生拥有的又一美好。</p><p class="ql-block"> “去外国看看”是我辈人曾经想也不敢想的愿望,长期养就的幸福观一直在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与物质世界,根本谈不上去看什么外国的月亮。知足常乐是传承已久公认的好品质。</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听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说法后,心中难免一动,这是取长补短的期望——那已是知道拨乱反正的年代了。</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大潮,让祖国空前繁荣,民生兴旺,也让人知晓了些外部世界的缤纷多姿与新异变化。</p><p class="ql-block"> 山外青山天外天。原来,“地球村”并非妄说,原来,人类有共同的意愿,有沟通交流的可能。新世纪以降,升温的国外旅行,亦使国人拥有了出门开眼界的机会,我也随之加入,跟旅行团去了国外观光。</p><p class="ql-block"> 行旅有中外,风光通古今。</p><p class="ql-block"> 旅行是愉快的,印象是多彩的,收获是丰富的。虽然自以为从大众媒介上也见识过异国风光,但,身临其境的感受毕竟是更实在更丰厚。而今回忆,尽管旅行已过去十多年了,尽管见闻总是跑马观花式的,但是那些美好的时日和別样的风光,还能再现于脑海里,因之,便产生了以绘画方式来作记录与表达的想法,而且,还想以中国画的手法来描绘。这于我,是一尝试,也是一种探索。也许,如此可让日子过得有意思些。</p><p class="ql-block"> 一旦进入绘画,方知道:设想比动笔费时,废稿多于正稿。 虽然有当时的写生和照片参考,但以国画的方式来描绘异国景物,不易。说来,这是自找的难题,但,总得试试。支撑我的想法是:绘画要有自己的语言和感受,其动力与生命力在于推陈出新。</p><p class="ql-block"> 下笔画外国,也得“因地制宜”。山川有异,风物不同,印象各殊,况且还有地域性,因之,绘制还得分批创作,所以,本篇所绘的仅为西欧风光。</p><p class="ql-block"> 这作画,我以为既应循规也应创新,权为劳作也是消遣,以探索性的绘事来珍惜和善待拥有的光阴,终究是愉快的。</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无论西东,平心静气,美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初见阿姆斯特丹》</p><p class="ql-block"> 这是西欧行所见风光的第一印象。时在2013年暮春,飞抵荷兰阿姆斯特丹已是夜幕降临。次日,一大早外出,眼前便是如此风景:大树撑天,浅草平铺,几处花地——郁金香怒放,雀鸣鸟跃,池水清沏,还有路人的点头笑脸。是乡间?是城区?至今不明,可这是我旅欧的第一天清晨所见。</p><p class="ql-block"> 第一印象无疑是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荷兰风车》</p><p class="ql-block"> “低洼之国”的荷兰,“荷兰式风车”是其标志之一。在旷野、水边及路旁都可见到风车高大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首都阿姆斯特丹郊外即看到了不同的风车。其奇特而有古意,看似静止,却有动感,似乎是异国童话世界里的遗存。而今早就是后工业时代了,留下这庞然大物为啥?惯看破旧立新的我等,觉得有几分稀奇与神秘。故作画以为记。</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布鲁塞尔小街》</p><p class="ql-block"> 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给人以厚重而老派的印象。我对始建于十二世纪“大广场”的古典楼群印象颇深。广场四周屹立着许多流派各异的欧洲古建筑,其石材结构复杂,样式多姿,上面的图案雕刻、人物塑像非常精美,令人总是看个不够。不禁想起那些粗糙的“打造”,相比之下,是何等的黯然失色。</p><p class="ql-block"> 这里街道多老楼房,虽狭窄但整洁,阴云之下,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郁。小雨后踱步于清寂的街头,体验着一种特有历史感的欧陆风情。</p> <p class="ql-block">《鸟瞰巴黎》</p><p class="ql-block"> 法国巴黎一直是我向往之地,想像着那是高楼大厦的花花世界。然而,当登临巴黎“老佛爷百货”六楼屋顶大露台,放眼俯看时,惊异不已:眼下的巴黎城几乎是平面的!如同巨大的沙盘,城市面貌呈灰白色,浩茫一片,而且是差不多高的老建筑,没有几个出人头地的,似乎仅有埃菲尔铁塔鹤立鸡群。</p><p class="ql-block"> 原来,眼下的这个世界大都会并非摩天高楼林立,而是由沉稳的、内涵丰富的灰色统治着。环顾眺望,觉得埃菲尔铁塔似乎代表着巴黎,一只脚站在优越的现代世界,一只脚仍留在优美的历史空间。稳重和开朗之中蕴含着一种升腾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巴黎,你有你自己的美!</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上望巴黎圣母院》 </p><p class="ql-block"> 到法国巴黎必到巴黎圣母院似是旅游的约定俗成,我们当然也不例外。这始建于1163年的最具代表性的法国名胜古迹,一直为我们向往,似乎,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好像就在那儿等候我们!</p><p class="ql-block"> 这是雨意氲氤的上午,终于光顾了这世界著名的建筑,还有幸体验了它的八百五十周年纪念盛日之余热。</p><p class="ql-block"> 佇立于巍峨壮观的殿堂之下,是一种极具震撼的感觉,那种目不暇接的饱览,那种无处不精美的印象,那种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都是难以言表的,这是宗教、文化、艺术的壮美结晶。这种大美既是内心的又是可见的,令人欢愉,令人享受。而今回顾,更有庆幸感——因为目睹了它2019年遭遇火灾之前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而今会修复成什么样儿呢?</p> <p class="ql-block">《米卢斯街景》</p><p class="ql-block"> 米卢斯是法国边境上一城市。我们路过并住宿,住处外有一小街,老墙旧楼甚是扯眼,傍晚一见,次日清晨便去写生。</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在国内生发的古镇情结竟也携带到国外了,感觉不一样的是,后者不事打造与翻新。看来,原生态自有其魅力。</p><p class="ql-block"> 眼下的米卢斯是宁静的,寻常的,有种古旧而奇异的韵味,让人有进入昔年的感觉。这里有着异国他乡平静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城市公园印象》</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古老美丽而堂皇大气,还是闻名遐迩的音乐之都。</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到的城市公园很大,绿树参天,碧草铺地,鸟鸣花香。去观看约翰·斯特劳斯的雕像是到此地主要内容。金色的雕像在绿丛中,衬以白色的浮雕门墙,瑰丽而优雅。似乎音乐大师还在潇洒地拉着小提琴,四下流淌着蓝色多瑙河舞曲动人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徜徉其间,蓦然觉得整个公园、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绿色里,沉浸在乐曲之中。</p> <p class="ql-block">《德国莱茵河畔》</p><p class="ql-block"> 流经九个国家的莱茵河,是欧洲著名的大江。我们旅行中多次目睹它的风光。在德国境内,我们还乘船一游,得以坐拥碧水清波,观赏暮春景色:青山隐隐,碧水悠悠,翡翠般山峦排列着,尖顶楼房和彩色屋脊隐约着,山头上的古城堡孤傲着,好个一一展开壮丽而沧桑的长画卷。</p><p class="ql-block"> 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这里是德意志的“摇篮”,是文化与浪漫的壤土,是格林童话的故乡,还是伟大的歌德、海涅等咏颂的地方。 登上船顶游目骋怀,令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德国博帕德小镇印象》</p><p class="ql-block"> 博帕德是我们在德国见到的第一个小镇,只是经过,要船游莱茵河,到此小作停留后上船。因之,算是小逛了这个“计划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十分安宁。其房舍多尖顶,且或红或蓝或黑,墙面多彩色,不高的楼房次第排列在路旁,错落而安静。民居多别墅,小院花园里,总有小摆设和绽放的鲜花,整洁而美丽,可想见,这里的主人有将家园作艺术品打造的观念和本领。这里中和的气息使人适然,但总觉得有点寂寞。</p><p class="ql-block"> 博帕德,平凡又平静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巴伐利亚黑森林一瞥》</p><p class="ql-block"> 车行德国,见识了巴伐利亚豪迈的山野,那是满目翠色,草木葱郁的天地!尤其是闻名于世的黑森林,横亘着浓成黑色的杉林、松林,给人以童话与梦幻的想像,似乎小红帽、白雪公主、小矮人、灰姑娘以及巫婆等都出入其中……</p><p class="ql-block"> 这茫茫山峦,在晴空下在阴雨中都会是一片苍凉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法兰克福一广场》</p><p class="ql-block"> 据说,二战时德国法兰克福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今眼目下它却是高楼林立,可想见其重建的力度。人间烟火取代了弥漫硝烟,升平景象令人感悟时光带走了过往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还听说,它是德国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但,我们在市内却见到不少并不“现代”的老旧楼房,这倒让人感觉到城市的真实、历史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在市政小广场休息,树下有长椅,地上有小鸟。春光烂漫,“老建筑”环立,一派安宁祥和。遂写生以记。</p> <p class="ql-block">《新天鹅堡》</p><p class="ql-block"> 德国新天鹅堡是世界著名城堡之一,也是德国乃至西欧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其始建于1868年,为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样式取自中世纪德国骑士城堡,其依青山临碧野,城堡里共有360个房间。这一童话式的城堡,以独特的造型、建筑、位置和风格,尤其是充满情爱的浪漫传说享誉旅欧游人,人们说,少了一个征战为乐的国王,而多了一座瑰丽的人间宝库。</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不厌其累地去登临游览。远观、近看和进入的感受良多,丰盈又奇崛,满眼异国情调。而今要试绘如此堂皇而庞大的建筑物,真觉得力不从心!</p> <p class="ql-block">《海德堡古桥印象》</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海德堡是“最德国”的荣耀之地,而我们见到的是阴云之下的赭红色的建筑群,没有彩旗,也没有歌声。 </p><p class="ql-block"> 走上内卡河大桥,张望青翠山坡上的古老城堡及白墙红屋顶的老城区,俯看碧波流淌的河水,好像仅如此而已。不过,当得知1386年建立的大学以及黑格尔、歌德等名人的出入,不禁肃然起敬。其欧洲科学文化中心的地位,让人更赞叹其拥有的人文高度和精神深度。 </p><p class="ql-block"> 海德堡享誉世界。歌德说他“把心遗失在海德堡”,马克·吐温说是他“ 到过的最美的地方”。而我仅试着画画这城边河上的古桥,且为留念。</p> <p class="ql-block">《海德堡古堡印象》</p><p class="ql-block"> 德国海德堡古城堡座落于王座山上,建于十三世纪,为歌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堡,四周扬溢着古老而苍凉的气息,总觉得有些阴沉。满眼是石材筑就的楼房,耸立着褐红色的墙体,好些处是断垣残壁,荒芜、沉寂,不见新色、亮色。让人感觉误入远年,甚至想到了《哈姆雷特》中的古城堡,还想到了“浮士德”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参观了大酒窖和大酒桶。那储存葡萄酒的“大酒桶”竟然高七米长八米!</p><p class="ql-block"> 算是见识了异国这座奇妙的古堡!</p> <p class="ql-block">《烟雨滴滴湖》</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德国的滴滴湖时,暮色初起,还有微雨。湖泊、树林、道路、房舍,连同天地都湿淋淋的。周遭烟雨蒙蒙,湖光山色俱在若有若无、亦幻亦真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清新空气与洁净的湖畔冒着丝丝细雨漫步,仍不失为一种享受,想起“境由心造”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滴滴湖暮霭》</p><p class="ql-block"> 将离开滴滴湖时,登上一木楼眺望。暮色之苍茫,烟雨之迷糊,天地之混沌,恍若梦境,竟然想到了那首歌:“山朦胧,水朦胧……”,似有出世之感。故画以记之。</p> <p class="ql-block">《瑞士伯尔尼街头一景》 </p><p class="ql-block"> 瑞士,是个小而美的国度,也知晓它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这次实地造访,发现它的又一特别:首都伯尔尼并不“高大上”,像是宁静地停留在以往岁月里。然而,街头漫步,感觉很有“逛头”:室外旧貌,室内新潮,更有一种典雅深沉的欧陆古城韵味,好像这城市是一位气定神闲的老派绅士。难怪它在1983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了。</p> <p class="ql-block">《远眺阿尔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瑞士是一个特别的国度。年少时曾见过它美丽的湖光山色图片,对教堂尖顶和红顶屋印象较深。亲临此地,难免有梦境成真之趣,车上放眼,满目新绿,山野全覆盖着芳草,点缀着幢幢房舍,罗列着苍翠树丛,好些地方还可望见戴雪的阿尔卑斯山。</p><p class="ql-block"> 日月相同,山川有异。</p> <p class="ql-block">《琉森湖之晨》</p><p class="ql-block"> 安静而隐秘的瑞士,风光总是迷人的。我们在美丽的琉森湖畔夜宿。晨起踱步,但见烟波浩渺,楫舟安静,群山苍翠,点缀着色彩不同、形状各异的小楼房,开阔的四野宁静而清爽,湖面微荡涟漪,有数只天鹅在湖心似乎一动不动。</p><p class="ql-block"> 晨光中,我们匆匆离开了,那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却长留心间。</p> <p class="ql-block">《雨中因特拉肯》</p><p class="ql-block"> 瑞士的因特拉肯是西欧的旅游热门地,其地处阿尔卑斯山少女峰下,一年四季风景迷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到达时却遇上下雨。既望不见雪峰,也没法多走多看,有些扫兴,但,烟雨中绿茵茵的大草坪和茂盛的树丛还是十分养眼,而且,空气清冽,尽管有几分寒意。</p><p class="ql-block"> 旅游遭遇天气变幻是难免的事,得自寻其乐,顺其自然吧!</p> <p class="ql-block">《琉森卡贝尔廊桥印象》</p><p class="ql-block"> 在瑞士琉森我们漫步于古老的卡贝尔廊桥,好像进入了历史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座廊桥,横跨罗依斯河上,通体木制,桥内有宗教彩绘,桥身两侧放置着鲜花。桥旁有一高大的水塔,为八角型,与桥一竖一横,颇有趣味。徜徉湖畔,面对粼粼碧波和自在游弋的白天鹅,恍若在梦幻之中,不知今夕何夕。</p><p class="ql-block"> 这琉森卢塞恩有种欧陆中世纪之美,为怀旧心绪平添几分诗意。</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印象》</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威尼斯无疑是世界名城,且不说它的悠久历史、缤纷传说和卓越建筑,仅其独特的建城的方法以及出行的方式,就使人惊叹不已!在大自然面前,人的顽强何其可贵。</p><p class="ql-block"> 漫步上桥,一派蓬勃的景象,迎面而来的是亚德里亚海的蓝色和海风的清爽,大有养眼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威尼斯,令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水巷即景》</p><p class="ql-block"> 在威尼斯匆匆半天的游览时,我们也在老城区乱窜观光。印象深的是水巷、小桥和贡多拉小船——它果然是没有汽车通行的城市!想必许多年来都是这般模样,如此景象便是标识,便是留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佇立在桥上,竟有种恍惚:昨日再现?时光好像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古城,这是一座繁华与闲静交织的名城。它,永远是这么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罗马古城一瞥》</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罗马永远是辉煌而神秘的。闻说“罗马”,始于儿时,那可是遥不可及的远方,我们通往罗马的大路竟走了六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罗马城内多古老建筑、遗址废墟,还有独特的大树和缤纷的人群,这里似乎天天都是“罗马假日”。车上的一瞥,印象便深。看来,这儿没有大拆大建,没有破字当头,让世人膺服其历史其文明其自信。想来,留下这般遗迹旧貌,何尝不是珍爱家国故土!</p><p class="ql-block"> 黯淡与灿烂,大喜与大悲,都使古城的沧桑特异地美丽。罗马,罗马,你不愧为“永恒之城”!</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但丁故居》</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仍保留着古旧的面貌。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它弥漫着有沧桑感的艺术气息,让人驻足致敬。在明丽的阳光下,它好像刚从历史深处醒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西尼奥列广场,观赏了众多美不胜收的雕像;在闹市大街,参观了壮丽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在一小巷深处,惊喜地发现了大诗人但丁的故居——这兴许是《神曲》奏起的地方。房屋质朴,一派旧模样,对其不尚“打造”的面貌,印象颇深。</p><p class="ql-block"> 想起狄德罗的说法:现代的精致是没有诗意的,真正的诗意在历史不变的原始生态中。</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小街即景》</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美不胜收的雕塑、教堂、展馆、楼宇,也有古朴别致的老民居,可贵之处在于让人觉得它们都是历史的“原件”。走入没有翻新、没有打造的小街旧巷,恍若进入中世纪故事里了,好像四周都可审美,都可流连。昨日之旧未必不如今日之新!</p><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为何你至今还固守着这分古老与浪漫?</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乡村小居》</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将结束旅欧之行,最后在意大利住宿的一乡村酒店——像是一所谓的“民宿”。其座落在青青山坡上,面向田园旷野,设施齐备,十分安静,还有绿树红花环绕。这种别墅式的居家,确实有别于我们的楼房居住。</p><p class="ql-block"> 晨起,写生留念。</p> <p class="ql-block"> 互不相识却相处融洽的旅游团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批画作,有些感慨,多说两句。</p><p class="ql-block"> 一是作画犹如再度出游,让人感到这世界确实是多元多彩而美丽的,学习与交流是必须的,走向文明更是必须的。我告诫自己:学会看别人长处,学会看不同之处。尽管我们各人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力不同,审美体验也不一样,但不应防碍以旅行来激发情思;以异地来回看故土;以历史来审视当今。想来,旅游也可谓是一种学习,也应有启智求真、向善尚美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常思人道世理,漫看秋月春风。</p><p class="ql-block"> 二是这次绘画有尝试“衰年变法”的意图。追求,永远是美好的动力。画国外的念头始于2022年岁末的祸国殃民的新冠病疫期间,但,动笔却迟迟而且作画也为难,为国画的意象表达等问题一直困扰,即便画就,也是差强人意而已。深感探索之艰难,但,再难产,也得出生。 况且,如此展示平台也便于听取他人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看来,必须再努力,争取下一篇有所长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