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理书记 之一

虎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搬家理书记 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搬家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年底,老两口身体都出了状况,而且有点严重,只好搬到早在十几年前购置的一楼住宅。好在去年上半年心血来潮,把这套房子装修了,就像是冥冥之中,该当住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考虑到年纪已大,身体将每况愈下,不可能有精力来照料原住房。虽然是五层楼的四楼,层次好;两室两厅格局,全明,东边套,布局好。但对我们两个老弱病残的七旬老人而言终究不太适应,上楼爬不动,吃不消,出租太麻烦,是非多,那就转让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房屋低价出手,价格不啰嗦,物事也不想啰嗦,全套家具、家电原封不动,分文不取都留给了下家。要搬走的就是衣服被褥和日常生活用品,再就是我收藏的书籍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负责藏书整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堆书前前后后搬过六次家,每次搬家总会损失一点。但愿这次是最后一次书籍旅行了。既然是最后一次,那就好好整理一下,该留的留,该扔的扔,以便日后搜寻翻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整理中看到了魏钢焰的诗歌小册子《赤泥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人物介绍看,魏钢焰上个世纪30年代初参加革命,1937年后一直在八路军搞文艺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文学创作,有散文、诗歌、评论和剧本。当年是名气不小的诗人、散文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赤泥岭》收录了魏钢焰有代表性的诗作6首。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1957年5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我收藏的是1962年12月的第2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庆幸,书本中夹了一张1965年10月份的购书发票,很容易地回想起当年的初中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发票看,我购自杭州旧书店,原书定价0.20元,旧书店定“特价八分”,发票记载是“什(大概是指杂书类)”、“2(本)”、“13(1毛3分钱)——呵呵!当年的人民币是多么的值铜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这本《赤泥岭》变成了收藏品,在“孔夫子旧书网”中最高挂牌己到50元,一般在5~20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会跑到旧书店淘书?印象中,初一、初二的语文课学写记叙文和散文,初三学写论文。授课语文并兼班主任的徐春泉老师说,你们学写政论文,最好的范文就是“九评”,有条件的话可以搜集起来观摩观摩,于是喜欢翻翻书的我就开始逛起了旧书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杭州旧书店有好几家,我所知道的有平海街南面的延龄路上一家,延龄路和仁和路交叉口的西侧一家,庆春路和大福清巷交叉口的庆春路上的一家,清泰街工商银行的东面有一家。当年的江干区和拱墅区或许还有旧书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1毛3分钱的第二本应该是《九评》中的一本,5分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苏两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场大论战。苏眹的“20大”“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22大”形成了否定高峰。中共对苏共进行了规劝和斗争。1963年6月,邓小平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两党会谈。会谈期间,苏共首先发文《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挑起公开论战。然后中共连续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九篇大文章,什么《一评xx》、《二评xx》……称之《九评》。这可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件大事,当然也是中共百年历史中的一件大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的《九评》是搜集完整了。 这次整理找到了几本《九评》文章,还有《九评》之前的中共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析和看法,如《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还有一大堆书未来得及整理,但愿最后能完整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整理书籍是个非常愉快的事情,边整理边产生各种历史回忆,还有各种感观、感触和感想,很乐意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本《赤泥岭》的故事最简单,也最易记载,那就作为《搬书记 之一》自娱自乐一番,也愿意看到此小文章的朋友们同忆同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END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050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 * *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