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我与地坛》(史铁生)

叶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今年读完的第八本书。本来有三本在读着,读到半截,有些读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最近,发生了太多事情。妈妈突发疾病,昏迷四十多天仍然前景未卜。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工作遇到了变故。……心里空落,无力与无助。到底怎么了?</p><p class="ql-block">从妈妈昏迷那天开始,我每天记录妈妈的闯关经历,这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最真切的感受与生活的重心,不知不觉记录了两万多字。也是在这些难捱的日子里,随手翻到这本书,并且一口气读完。</p><p class="ql-block">合上书,心里仍是“空落落”的。只是,这空落,是一种放空,像是高烧中的人出了一身透透的汗。又像是一直以来隐忍着,终被人看穿后终于可以释放出委屈……我发现,不是我翻着它读,是它在“翻着”我,不自禁地翻动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合集,第一篇就是《我与地坛》。曾经的地坛,在作者生命中起着太过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在书中最后还有一篇《想念地坛》,似是前后呼应,也是他对生命意义不断寻求最终得到的解答,深邃而透彻,那必是他生命中深刻经历的馈赠。</p><p class="ql-block">那里有妈妈经历的特殊年代,也有我成长中熟悉的画面,有我至今仍迷茫的疑问,也有青春疯狂的影子,有困顿中的自我否定,也有努力带来的洋洋喜悦。</p><p class="ql-block">在《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墙下短记》等文字中,处处都是他对妈妈的回忆,那个在孩子得病后痛苦翻倍而无处诉说的妈妈,那个小心翼翼地看着孩子脸色过日子的妈妈,那个为孩子治病不惜代价的妈妈,那个在孩子遭受挫折后时时鼓励的妈妈,还有那个无意中触及孩子痛点后像孩子一样“愧疚”和无助的妈妈,都让我清晰看到我的妈妈的影子。</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本书,不想再做概述。事儿,都是最平常不过的,几乎都是“白描”。更具沉重感的,是岁月凝聚出的自问与自答。从心底里感谢遇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 慰,也不考虑词句,也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p><p class="ql-block">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p><p class="ql-block">生活的谜面变化多端,谜底却亘古不变,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终难免编织进四顾迷茫,从而编制到形而上的询问。人太容易在实际中走失,驻足于路上的奇观美景而忘了原本是要去哪,……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地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史铁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