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雅安上里古镇欣赏悠久历史文化

洋海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30日,正值五一节前夕,天空晴朗,风和日丽,我们一行四人,开车从成都市区出发,经温江、邛崃,翻过云雾山,行程136公里,来到雅安上里古镇一游。这里是四川西部山区的一个边垂山镇叫上里古镇,该镇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食宿尚佳,而且历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上里镇位于雅安雨城区北部,与名山万古镇,邛崃天台山镇,芦山县龙门镇,区内碧峰峡镇接壤,距雅安市市区27公里,距离成都市区约136公里,省道105线(雅上线)由南向北穿越全镇。</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上里古镇,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安静,如诗如画,宛如陶渊明诗中的“桃花源”,当你走在河边,好似画中行走,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当你走饿了还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p> <p class="ql-block">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十里的乡划为上里,下游有中里和下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p> <p class="ql-block">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8处,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革命老区和“四川省十大古镇”。</p> <p class="ql-block">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上里镇行政区域与中理德合并后设上里镇,镇域幅员面积113.96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四家村2组69号。</p> <p class="ql-block">上里之所以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因为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所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出现。</p> <p class="ql-block">这条通道以四川为起点,经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也称“蜀身毒道”,总长200公里,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工古道进入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的建筑格局具有以民居为主的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p> <p class="ql-block">古镇民居保存得比较完好,多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宽展的戏坝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顶戏楼,是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现存多座石桥,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上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经济不发达。但诸多非农业成份的渗入,也使小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在规划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的数十幅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正如《中国古镇游》一书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调研组朱晓林博士(上海同济大学)写道,“镇内石板铺街、木屋为舍、建筑群高低错落、古风宛然;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阁流丹,镂空细刻、曲尽其妙,……均为清代佳作;从现状总体风貌与居住建筑群规模而言,上里镇是保护的相当完整的乡土聚落。</p> <p class="ql-block">古镇整体规划面积 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0.7平方公里。古镇二水环绕,背面靠山,面向田园,木屋为舍,形成“井”字型街道。周围平坦的田野中排列着一座座“馒头”似的小山丘被称为十八罗汉,点点农舍掩映在茂林修竹间,远处是起伏延绵的山峦,呈现出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镇内仍保留有古街坊、古民居、古院落、古戏台、吊脚楼、石板路、石拱桥。茂林、古树、溪水、古桥、老街与明清古建筑相映成趣,其中,以二仙桥为代表的八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以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为代表的牌坊,雕刻精细、造型独特;以韩家大院为代表的古院落建筑群,木质浮雕工艺精湛、惟妙惟肖。主要景观有:双节孝牌坊、韩家大院、高桥(又称清代立交桥)、文峰塔、高僧墓、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当今,《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一批影视剧将这里作外景地,到这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与繁华的江南古镇相比,或者与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乡间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著名,不象周庄或者阆中那样的游人如织,尽可以在一派川西民居风格的寂静中徜徉,在山水掩映中</p> <p class="ql-block">古典文化中的五家故事很出名,这五大家庭各有千秋,很久以来就流传着“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所谓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粮食丰足;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锭子,普通话叫拳头,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p><p class="ql-block">如此形象生动的说法,勾勒出了古镇的人文轮廓。三个女人一台戏,五大家族更是好戏不断。想当年上里的狭窄的石板街上,官场、情场、商场、农场都成了家族们的竞技场。</p> <p class="ql-block">韩家大院:是古镇上最有名的一家人,曾是上里古镇五家之首。韩家世代经商是最富于的一家,韩家在上里古镇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有两处分别在:四家村和古镇内。</p> <p class="ql-block">韩家大院坐落在古镇内,始建于清道光四年。韩家大院独具地方建筑特色,是采取穿斗式木结构青瓦屋面组成的一座四合天井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韩家大院:相传是前后经历了三代人不断修缮才形成今天看见的规模。特别是院内的手工雕刻工艺更是堪称一绝,门窗、桌台、墙壁隔板、栏板、檐枋、裙板、檐帘等的雕刻装饰完整的在这里展示了:川戏折子戏和各种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上里画廊:是古镇上必到的一个打卡点。在这里经常都有各种不同风格的展览,在这里汇集了无数写生的画家,同时在上里古镇也诞生了无数的艺术佳作,由于整个小镇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小镇格局分布等等都是绝佳的写生之地,因此四川美术类的各大高校都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写生基地。</p> <p class="ql-block">年猪节文化节:是古镇上保留并延续下来的一项重大传统祭祀民俗活动。整个活动中主要是以“年猪祭祀,年猪巡游,杀年猪、喝旺汤,评比年猪王”等共同组成。选出的年猪王被戴上花冠,在古镇里巡游,中午时分古镇人齐聚一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整个活动现场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整个小镇依山傍水修建,如今在这里还能看见大量沿河修建的老式吊脚楼,在这些老房屋内至今还居住着大量的小镇原住民。在小镇上:既有拱桥流水人家、也有落日行人和老牛,以及怡然自得的游客等等,他们在这里共同构成了小镇今天安逸舒适的小镇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上里的街道巷看桥,目不暇接,引人入胜,陶醉不已。</p><p class="ql-block">上里的桥有观音桥、二仙桥、平水桥、长寿桥……全是石桥,风情万种,亮出了古镇的古老,展示出古镇的厚重文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p> <p class="ql-block">古镇地处群山环抱、两河交合的“丫”字处,是块神奇的风水宝地。站在观音桥上看山景,观音阁后的山林蓊郁,沟里山泉淙淙,泉气漂香。转身再看十八罗汉山景、十八罗汉拜观音,栩栩如生,凭想象观景象,越看越像,神奇极了。</p> <p class="ql-block">二仙桥:是古镇上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桥梁,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古镇五大家族中的杨家出资修建。整座桥是典型的石拱桥,桥宽5米,桥高12米,桥跨度19米,如今是属雅安市二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仙桥,传说经修建三回才成功。踩桥取名时,桥上来了两个乞丐被阻,而跳下河变成了两块大石头,才知道是两个神仙,故定名二仙桥。人伫立桥上,倒影河水中,天地人间,人仙同镜,恍惚同在仙境中。</p> <p class="ql-block">平水桥是古镇最多的桥,一眼可看到两三处。桥是河中用石头筑埂,埂上安装石磴而成的简易桥,河水从桥上飞瀑而下,人踩跳磴过河。过河时,尤如水在脚下流,人在水上跳。</p> <p class="ql-block">高桥是九世同居的陈家人,有名的“谷子”旺族,为稻米市场交易而建的三孔桥。桥上可通马车,桥下河两岸为人行道,河中通小舟竹筏。此桥俗称“清代立交桥”,而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是古镇过往人流最多的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还有茶马古道变坦途的钢筋混凝土桥,传统农业变观光农业的休闲廊桥,发展旅游业的漂流铁索桥,开展红色旅游教育的红军桥……人们过往这些桥的时候,那种古镇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的感悟总会油然而生,企盼古镇的将来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镇被茅溪河和白马河两条小河相拥。这两条河流在古镇周围流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古镇沿河地区有黛瓦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石桥、石碑、石塔等历史遗迹散布其间,而老街和广场则用石板铺就,构成了古镇的特色风貌</p> <p class="ql-block">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gt;&gt;&gt;详细请点击进入</p> <p class="ql-block">到古镇,仔细观察,还有许多好美食,如烧坨坨肉、烧肥肠、烧牛肉、烧野生菌、豆花、昆虫宴、麻辣烫、卤鸭脚板及鸭头、玉米粑粑、老腊肉、雅鱼,挞挞面等等。价格了解各种晕烧菜18元/份、素烧菜12元/份、老腊肉35-40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