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了一部纪录片《秦始皇到汉武帝》,前两集主讲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被严重误判,随着一批批秦简的出土,这位“始皇帝”在我们面前渐渐清白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2002年湖南省考古部门对里耶古城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3万7千4百多枚竹简,共计20多万字。记载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基本都是秦代时期地方与国家之事,上到各国征战、秦代崛起,下到郡县村官的罢任,都写得非常的清楚。是一部活活生生的秦代史书。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成了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里耶秦简对于秦史的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对于商史研究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彻底地改写历史。</p> <p class="ql-block">秦简上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字迹已经很不清晰了,它经过火烧过,水泡过,就很难再现它本身的这个原貌,但是我们现在通过多光谱的采集,可以把它很好地再浮现出来。</p><p class="ql-block">如今已过去22年,简中文字内容并未完全公布,解读应该不难,估计是因为缺失不能准确解读或者内容太过颠覆。仅仅公布的几条就已撼动了《史记》的权威性,再一次佐证了“历史无真相”。</p> <p class="ql-block">《史记》说秦统一后置36郡,具体哪36个,两千多年争论不休。里耶秦简记载了26个秦郡,其中洞庭郡、苍梧郡、巫郡,是古人从未见过的秦郡名,但它们确实在秦短促的历史中设置过,秦具体有几个郡目前没有确准数据。</p><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中提到的秦朝时期的抗旱救灾、水利建设等等,以及一些地方官员的姓名和事迹,但在《史记》中没有出现。</p> <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中提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制度上的诸多变革,尤其措意于名号更替。将“王”改为“皇帝”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天子自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改“河”曰“德水”、更“民”曰“黔首”、改“辠”字为“罪”字。猪不能叫猪,要叫彘。</p> <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有简文:都乡(迁陵县下有都乡、二春乡)黔首毋良药芳草(意思是说都乡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说没有良药芳草)。从中可看出秦始皇对求“仙药”的重视。通过官方文书直接下文到地方,而公文到达之处无论是否有“良药芳草”,也都有公文回复“都乡龄首毋不平苦者”(是说都乡的黔首对于寻仙草没有不满和愤慨)。</p> <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还抄录了许多秦代医方。秦时大多巫医不分,许多医方含有祝由术的成分,很诡异,但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如治暴心痛方:令以卬(仰)屋左荣,以左手操取其木若草蔡长一尺,禹步三,析,傅之病者心上。因以左足践踵其心,男子七踵,女子二七踵。尝试,勿禁。(治疗严重突然的心痛(可能是心梗),靠着屋子左边屋脊下面走,用左手摘上面的草大概一尺长,走三步禹步(像瘸子走路一样),把草剖成两半,放在生病的人的心脏上方。接着用左脚踩他们的心脏上面(应是轻踩),男人七下,女人十四下。这个病方已经试过了,不需要限制它的流传。)</p><p class="ql-block">周家台秦简有治疗龋齿的医方与其类似:</p><p class="ql-block">见车,禹步三步。曰:辅车车辅,某病齿龋,苟能令某龋已,令若毋见风雨。(找一辆车,走三步跛子步,对车说:车辅(古代车轮外起夹辅作用的直木)啊,某某人有龋齿,你如果治好某某人,就让你不淋雨。)[偷笑]</p> <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中还记载了一份乘法口诀表《算表》,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诀表”是在1600年前出现的,而这里出土的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整整600年。这个发现改写了世界数学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某一天,迁陵县县长是一位名叫色的人,谦卑地向上级报告说,您的来信已经收到了,信中出现的“敢言之”一语是一种礼貌用语,相当于的“此致、敬礼”。“快行”,就是让送信的邮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相当于特快专递。“欣手”,就是抄写公文的秘书的名字叫欣。这些都是与现代汉语迥异的地方,反映了那时的语言风貌。</p> <p class="ql-block">秦简中有一张迁陵县衙的罚款的单据,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数额,意思是让犯错的人缴纳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铠甲。</p> <p class="ql-block">“数耐”就是刮去胡子和鬓角,这可不是美容,在2200年以前,这是一种近似毁容的刑罚。把错误写在脸上,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个受刑罚的人。</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三十三年二月的一天,迁陵守丞都向上级政府请示买的奴隶的数目是否合乎法律。这段文字说明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里仍有奴隶买卖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里耶秦简中说,秦始皇二十七年,当地向上级交纳了羽赋2500份。可见在当时,南方蛮夷把“羽”作为赋税是一种传统,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赋税。“鍭”是羽赋的单位,里耶秦简上还说,当地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将收来的羽毛做成箭。</p> <p class="ql-block">始皇二十八年,迁陵县服役人的死亡率颇高,每六又六十三分之五个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p><p class="ql-block">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的仓吏将祭祀剩下的一斗半酒卖给了城。</p><p class="ql-block">始皇三十二年,迁陵县共有户数五千五百三十四户</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虒。”两千两百年前的一户人家,户主郑不宝,享有爵位不更,他的妻子名叫有,两人还有一个未成年儿子造虒,当年他们生活在南阳里。这个像不像户口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个更像身份证:“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原邯郸韩审里的男子,他叫吴骚,皮肤有些黄,椭圆的脸,身高一米七左右)有了这块简,吴骚可以避免被冒名顶替,官员检查人口流通也有据可依,即使他的身体已成为尘埃,但木简还记得他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