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风云录(第十六集)后勤保障

松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勤保障</b></h1> 顾问 张锁龙<br>总策划 张忍干<br>统筹 王抗林<br>协调 李友珍<br>本集撰稿:张锁龙、李启贵、陈建中、张西杰、<br>梁光文、陈大敏<br>总撰 张忍干<br>解说 王喜华 王劲一<br>片头题字 缪建荣<br>图片资料 李启贵等<br>视频制作 张忍干<br> 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后勤保障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r> 后勤保障包括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运输保障和生活保障等。<br> 物资保障主要是负责食品、药品、军装、弹药等物资的组织与供应与管理。技术保障包括武器装备的维修,确保装备性能的稳定安全。医疗保障即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包括野战医院和救护站的运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冶服务。运输保障主要担负组织和管理各类运输力量,确保人员和物资能够快速、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生活保障就是为了生活需求、以及维护部队人员的健康和福利。提供各项劳务和技术服务,如机关食堂、学校、医疗室及仓库管理等。<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仓库保障保胜利</b></h1> 仓库是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 1965年9月,仓库从湖南娄底出发,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在越南河北省安塞县春良乡安营扎寨。<br> 库房管理分类多样、品种繁杂,包括军需、军械、机械、被装、五金、油料、工具、副食、杂品库等。为防备美机轰炸,部分仓库分建在车站附近山腰上。<br> 1966年2月19日,9台解放牌卡车到越南北江车站抢运大米,晚上七点钟,北江大桥被美机轰炸出了个直径20米的大坑,运输车辆不能前进,被迫停在越南太原市郊,第二天上午,才将45吨大米抢装运回仓库。<br> 1966年7月23日下午5点30分,美国飞机对我仓库进行轰炸,投下一批钢珠弹,到处是爆炸声,一颗钢珠弹落在一班刚煮好的饺子锅里爆炸,幸无人员伤亡。7月25日,美机扔下4颗2000磅炸弹,在离库房100米的一座挢边炸了4个直径15米的大坑,当晚,机械连抢修后才通车。<br> 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大庆,仓库推荐伍启长参加了北京的国庆庆典活动。<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强渡越池钢丝桥</b></h1> 越南“越池”钢丝桥,位于越北黄连山西麓,红河至锦江交汇处。钢丝桥架设于宽阔的江面上,全长1200米。这座桥原有混凝土桥墩和钢架桥面,但后来遭到美机轰炸被破坏。<br>中国援建的钢丝桥共用了十六根钢丝绳,钢丝桥虽然建得很牢固,但汽车在上面不能快速前进,只能颠簸着缓慢行驶。<br> 这座钢丝桥是总后汽车八团的运输车辆每次往返的必经之路,由于是吊桥,负荷有限,桥上只允许三台车行驶。当第一台车走到桥中间时,才能放行第二台车,待第一台车接近对岸时,才放行第三台车上桥,渡桥速度十分缓慢。当汽车渡过半数时,已经十点了。这时突然听到防空高炮发出信号,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美机一个俯冲,一下丢下十二枚炸弹。炸弹爆炸后发出轰隆轰隆巨响,红河水被溅起了一串串水柱。此时,车队仍继续强渡!<br> 当车队接近渡完时,美机又开始第二轮轰炸,一个左半圈俯冲,投在河里的炸弹激起一串串水花,当烟雾散去,人、车、桥丝毫无损。我们又继续前进,车队安全返程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援越轻骑单车兵</b></h1> 在援越抗美运输线上,活跃着一支单车运输兵,汽车第47团配属的特编连队——单车连。<br> 为应对越南战争残酷的特殊环境和热带雨林山地作战后勤保障运输任务,1965年秋,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汽车团组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单车连,配合汽车运输连队的战勤运输任务。在汽车无法通过的地段,发挥自行车轻巧快捷的运载功能,以保障援越物资准确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当时,单车连装备的自行车是上海国产锰钢特制的26吋永久牌自行车,配装一个特别的后货架。为了加强单车连的技术力量,从汽车团挑选了二十多名广西玉林籍骑单车能手。<br> 单车连在执行援越抗美后勤保障运输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单车轻巧快捷的功能,在敌机轰炸的间隙,绕弹坑、过雷区、爬山路、淌河沟,披荆斩棘,负重前行。在崎岖险峻、蛇行弯曲、淤泥烂塘的山间小道上推拉扛抬,有时人骑车,有时车骑人地艰难跋涉。<br> 除了要躲避美机的轰炸外,还倍受山蚂蝗咬、蚂蜂蜇,毒蛇、毒虫和蚊虫攻击叮咬,骑手们在援越抗美运输线上,用鲜血和汗水,把一批批军用物资送到战斗前线。<br> 在八年援越抗美战争中,单车连没有辜负党和祖国人民的期望,为“五个伟大”争了光,上级领导给单车连荣记了集体三等功。<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钢铁汽车运输线</b></h1> 1965年6月,汽车四十七团奉命运送援越铁道兵和援越工程物资到越南,成为首批入越的援越抗美部队。在援越抗美汽车运输的岁月里,汽车团的车轮跑遍了越南北方的山川原野。北起友谊关、南至北纬十七度线,、东至海防、西到奠边府胡志明小道,为前方部队运送了大量人员、工程和作战物资。锤炼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创造出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br> 1967年5月2日,五连奉命运送军事物资给工程兵七支队,途经凉山省郎拉地区时突遭美帝飞机轰炸,排长何海流同志壮烈牺牲。同车战友共产党员张禄震不顾自己多处负伤血流不止,坚持开车九公里抢救伤员,荣立二等功。<br> 1968年5月,八连执行援越运输任务途经谅山时,遇美帝飞机轰炸谅山大桥,四班战士陈国在敌机临空轰炸,临危不惧,在炸弹爆炸,弹片土石纷飞的气浪中英勇地救出四个越南小孩,荣立三等功。他所在班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班”光荣称号。<br> 汽车修理连的战友曾多次在敌机轰炸间隙到红河里捞车。经常在烈日蒸烤和被敌机轰炸危险的残酷环境中抢修被炸损坏的车辆。直到援越野战输油管线全线铺设结束,圆满完成援越抗美战勤运输任务。<br> 在援越抗美战争的八年中,汽车团全体指战员团结奋斗,用鲜血和青春年华铸筑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屹立不到天线杆</b></h1> 1966年8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七台转移到狼洞山。“噼!”“啪!”一连串的炸雷在附近山谷爆响。据越方介绍,狼洞山丘陵一带是多雷区,每年夏天雷暴雨中,都发生过人畜被雷击而伤的事。援越通信架设部队也发生过雷击伤亡的事件<br>又是一道闪电,一声炸雷,百米远的山上,一棵大树被雷电击中劈断,半截树干燃烧起来,火苗飘闪。此刻电台正处在地壳的雷击区。电台报务员陈建中正紧握着金属天线杆,垂直于地面,极其符合“尖端放电”。“雷无情,电无眼。他想:难道真会从我头上打下?援越抗美死在美机的炸弹下是英雄,如果被雷公打死,只能算雷击事故,那我就有点儿冤屈了。”<br> 突然一阵狂飙,天线杆摇动了,倾斜了。陈建中横下心,豁出去了,紧紧地握住天线杆,顶住一阵阵狂凤大雨、一阵阵雷鸣电闪,绝不松手,绝不让天线杆倒了。如同在炮火中举着战旗,坚守着阵地,高高的天线杆在狂风暴雨中岿然不动,一直坚持到抄收完特急电报,拆收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