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榆林市绥德县

Xiao cui

<p class="ql-block">  绥德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p> <p class="ql-block">  这座在陕北榆林的东南部,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素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西北汉码头”之称的绥德县,无论是秦国皇子扶苏,还是南宋良臣韩世忠;无论是那首悠扬多情的《三十里铺》,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峥嵘足迹;都让这个面积1853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在陕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领域具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千狮桥坐落在绥德县城区,跨越无定河。始建于1987年,桥长300多米。桥上两侧护栏柱及桥两端装饰有1008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刻狮子,因此得名千狮桥。这些石狮子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追求形似与神似,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桥上的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名字,如“母子情深”、“打架了”等,展现了黄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生龙活虎,千姿百态,站立在黄土高坡无定河边的小狮子,欢迎着远方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延着古老的牌坊和永乐门城门向疏属山走去,沿途的一户户居民住宅的窑洞四合院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几个南方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今存绥德城为宋代延绥宣抚使郭逵主持修建,明代洪武年间知州仇敬与指挥严永主持重修。城东西阔二里一百五十步,南北二里三百一十五步,方圆八里二百八十步。城池有重门四座:南为安运门、东为镇定门、西为银川门、北为永乐门。南门外有罗城连接大城,周围六里三十步,有门四座:东为宾阳门、西上为上水门、西下为挹秀门、南为来远门,为明代建筑。因诸多历史原因,众多伟岸的城门被毁,永乐门是遗存的唯一城门,是佐证古城绥德的一块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一位热情的小伙子带我们参观了他家新装修的祖屋窑洞,他曾走南闯北,现在回到家乡来发展,对家乡冬暖夏凉的窑洞有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热情的窑洞女主人带我们参观了她家新装修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绥德不少旧窑洞正在升级改造。</p> <p class="ql-block">  疏属山位于绥德县城区,海拔893m,两河相拥山,现为“名州文化旅游街区”中的一部分。景区为核心,包括扶苏墓及扶苏祠、文庙和学宫、华(花)墙院、高家大院、永乐门、银川门、龙章褒异石牌坊、大定钟、巽地楼等历史文化古迹以及359旅司令部旧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绥德师范旧址、李子洲故居等革命旧址。</p> <p class="ql-block">  绥德革命纪念馆位于绥德县城内疏属山北端,是在原359旅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旧址上新建而成,占地6500平方米,展出图片1076张,文物326件。</p> <p class="ql-block">  绥德是陕北革命老区,是榆林地区红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落脚点,是陕甘宁边区的改革试验示范区,更是转战陕北和开启解放战争的中转地、出发点。作为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大后方,绥德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扶苏皇室成员,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p> <p class="ql-block">  陕西绥德汉画像石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疏属山。汉画像石馆展出面积约2400平方米。有人物雕塑、画像石墓葬复原和画像石制作过程的场景再现、图标、3D影像等。展览馆陈列绥德汉画像石精品166块,内容主要有狩猎放牧、农耕植禾、楼阁庄园、宴饮庖厨、车马出行、军事征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纪年石等,真实再现东汉时期塞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风貌、民俗民风,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中国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装饰于墓室、墓祠、墓阙、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或勾以墨线、涂以彩色的特殊艺术作品,是汉代社会最为盛行的一种文化仪式,也是当时社会最为精华的一种物质和精神产品,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  汉画是具有四百多年波澜壮阔历史的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堪称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是绥德最典型的文化符号之一,是绥德人赖以生存的“根脉性”文化艺术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霜雨雪的岁月磨砺、传承千年,越来越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非遗魅力。</p> <p class="ql-block">  石魂广场是中国石狮文化展览园,是“绥德汉”的又一件惊世骇俗的文化创造,其最为瞩目的巨狮造像是由传说中的龙子赑屃驮负,高19.5米,堪称世界第一大石狮(天下第一狮)。广场中心打造的其他艺术景观有:巨狮腹中的石狮博物馆(国内外首例)、21米高的石狮图腾柱、34根狮柱组成的狮柱磴道、五鼓“谷”丰登、狮崖、龙柱、石城楼,“石魂”照壁、环山城墙,陕北窑洞等。</p> <p class="ql-block">  狮柱磴道是入园必登之道,拾级而上,两边是对称排列的34根石狮柱,狮柱上的每只石狮都具有中国北狮的鲜明个性。狮桂上的石狮与磴道两侧的两尊巨狮共36尊。36暗含36天罡之意,天罡是降妖伏魔、守护天宫的神将,这里的36尊石狮同样具有镇守一方、平安万家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雌狮高19.5米,由1117块石头雕刻而成。雌狮位于广场之西,口中安放慈悲的观音菩萨,脚下是两只正在嬉戏玩耍的幼狮。石狮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是一场周而复始的循环,唯有爱是永恒的。</p> <p class="ql-block">  雄狮高19.95米,由1119块石头雕刻而成,是中国迄今最大的石狮。雄狮位于广场之东,口中安放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驮负石狮者为赑屃,相传狮与赑屃皆为龙子,赑屃“力大无穷,可背负三山五岳”。巨狮腹中陈列有收藏自民间的各类精品石狮,可谓“狮中有狮”。</p> <p class="ql-block">  石狮柱图腾位于石魂广场中央,柱高21米,呈方柱体,为石狮园中最高的石雕作品。柱身四面雕刻有48幅神态各异的狮子浮雕,荟萃了历代石狮的经典造型。48为易经数理之吉数,寓意“德智兼备,威望荣达”。柱顶狮头拢聚,怒目苍穹。柱顶四面下垂包袱角,边饰青铜纹样波曲纹,中置云头挑石。柱底一层是精卫填海图,第二层为古代龙纹,底座四个方位四只狮子雄视四方。</p> <p class="ql-block">  石柱上的48只石狮既有宫廷石狮、陵墓石狮,又有园林石狮、镇山石狮,是从上千个有着时代烙印的石狮样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根图腾柱就是一部石狮雕刻艺术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居于中心位置的最大的石鼓直径8.3米,鼓面顺时针环绕的五只走狮,寓意“五狮(世)同堂”。鼓身雕铺首衔环,八只蹲狮下刻有龙、麒麟、蝙蝠、牛、凤凰、鹿、貔貅、马等传统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石城楼居于通往黄土风情园后山景区的两山夹道口。山门城楼高23.7米,大到横梁立柱,小到吻兽瓦当,均由天然石材雕建。飞檐斗拱,巍然雄峙,与两边山崖上的古城墙、烽火台连为一体。雉堞逶迤,燧台高耸,呈现出古上郡“军事重镇”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城门上的“乾元得路”四字取意“自然万物,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惊叹于它的宏伟,更折服于它的底蕴。在历史的长河里,它用身躯记录着中华文化,这一点,在绥德石牌楼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石牌楼位于绥德县城东南,因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细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  绥德“天下第一楼”,是始建于 2002年的现代石牌坊。走近细看,那镂空的雕花,那欲教于人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整个雕刻技术的精美与精湛,叫人十分的震惊,对绥德汉得刮目相看:他们粗犷强悍的外表下,埋藏着如此细腻的情感和宽阔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代的石牌楼一般都是三门四柱,而绥德石牌楼为五门六柱,所以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p> <p class="ql-block">  在绶德无定河边有一个刚开张的龙湾社区饭堂,里面真是红红火火,非常热闹。在吃着热腾腾饭菜的男女老少人群脸上真切的表情上,看到了人们对社区饭堂的认可和欢迎。</p> <p class="ql-block">  绥德有“四省通衢”“西北旱码头”之美称,历来是连接陕晋宁蒙四省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陕西省四大交通枢纽中唯一的县级城市,更是全国路网“八纵八横”的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绥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仰绍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历史上秦长子扶苏含冤自刎于此。大将军蒙恬在此北筑长城、南修直道、西拓银川并与扶苏长眠于此。汉武大帝亲率18万铁骑巡边于此,飞将军李广曾率部驻守,并留下射虎传说。“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出塞时惊落飞雁于落雁砭村,千古才女蔡文姬于此归汉时留给韦庄《绥州作》里无尽的喟叹。这里传说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诞生地,也是抗金将韩世忠的故乡,故有享誉天下的“米脂的婆姨绥德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