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芷江《飞虎队纪念馆》

夕阳无限好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0日,我们来到芷江《飞虎队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这个专题展览馆展出的是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派出空军志愿队由陈纳德担任指挥官,帮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纪念馆,坐落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解放路芷江机场东边。2005年5月,为了纪念空军飞虎队, 对日本空军和地面部队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建立。由飞虎队纪念馆、空军作战指挥塔旧址和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三栋建筑体构成。</p><p class="ql-block">飞虎队纪念馆占地面积34126.67平方米,馆内陈列有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飞虎队战机、飞虎队员所使用过的实物、各种文献资料、珍贵图片等,真实再现了飞虎队在中国抗战期间的英雄事迹和生活场景。飞虎队纪念馆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重要的辅助陈列馆。</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4年8月24日,飞虎队纪念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广场上的飞虎队群英塑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上的陈纳德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厅</p> <p class="ql-block"> 飞 虎 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41年8月到1945年7月,美军航空兵先后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些不同阶段的美军航空兵被统称为“飞虎队”,而且皆由一个美国人指挥,他就是陈纳德(1893—1958)。</p><p class="ql-block">1937年4月,陈纳德以上尉军衔退役。7月,陈纳德应宋美龄之邀抵达重庆,担任中国空军顾问。</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陈纳德以当时中国采购的一批轰炸机为基础,组成了由美国人文斯.舒米德为中队长的一支国际志愿队,后改名为轰炸航空兵第14队,但仅出动两次就在1938年初被日军航空兵全部炸毁在孝感机场。1938年,陈纳德在宋美龄的授权下,在柳州筹建中国航空训练学校,后该校迁往昆明。他在这里训练中国空军和组织建立空袭预警网。</p> <p class="ql-block">在是否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空军援助的问题上,美国决策层进行了激烈争论。如同当初的苏联一样,由于美国没有对日宣战,无法向中国派出正规空军。1940年12月15日,罗斯福总统不顾军界人士的反对,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美国飞行员离职到中国参战,并要求美国国务院、陆海军部门及财政部为实现上述计划制定具体方案。(顾学稼、姚波:《美国在华空军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研究》1989年第4期)罗斯福还同意中国购买原定提供给英国的100架P-40B型战斗机。二战爆发后,不少美国飞行员以志愿者身份组建“老鹰中队”,前往英国参加了“不列颠之战”。陈纳德获得罗斯福总统授权后,效法“老鹰中队”,以非官方形式秘密招募组建了一支将要来华参战的志愿航空队。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训令,宣布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简称AVG),陈纳德任上校指挥官。在美国飞行员中,40名来自陆军航空队、60名来自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多数为后备役军官,也有少数是在美国政府授意下从现役航空队自愿退役的飞行员。7月10日,第一批美国志愿航空队员由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他们的护照上,显示着音乐家、学生、银行家和农民等五花八门的身份。这是为避免引起日本谍报人员的注意而采取的保密措施。11月,第二批人员来华,两批人员共有200多名。为了掩人耳目,美国志愿航空队员并不是与中国政府或中国空军签署来华参战的合同,而是以个人身份与已经从杭州搬迁到云南瑞丽雷允村的中央飞机制造厂订立了一年期的合同。他们每月能从中国政府获得500到750美元的薪水,而每击毁一架敌机,还能额外得到500美元奖金。</p><p class="ql-block"> 美国志愿航空队的飞机头部全部喷涂了鲨鱼头。这是因为,鲨鱼在日本传说中被认为是可怕的象征,所以用龇牙咧嘴的“鲨鱼头”图案作为战机的专用图案,用于威慑日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p><p class="ql-block">“飞虎队”横空出世,给日本空军以措手不及的打击</p><p class="ql-block">美国志愿队员最早的培训基地在毗邻的缅甸东固(Toungoo)。依照中英协议,美国志愿队可以使用英国皇家空军的东固机场,中英双方负责组装和试验志愿队的P-40战斗机。在这里,陈纳德对这支良莠不齐的飞行队伍进行了整训。他把自己在中国了解到的日本飞机的作战特点、性能等情况告诉队员们,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作战训练。</p><p class="ql-block">1941年11月,陈纳德将志愿队编为3个驱逐中队:第1中队为“亚当夏娃”队,飞机上画着亚当拿着苹果追求夏娃的图案;第2中队为“熊猫”队,飞机上画的是熊猫和飞行员的漫画像;第3中队为“地狱天使”队,飞机上是红色的裸体天使。根据中英协议,“地狱天使”中队协助英国皇家空军保卫仰光,而“亚当夏娃”队和“熊猫”队则于11月18日秘密飞往昆明建立基地。</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20日,10架日本轰炸机从越南基地起飞,向昆明袭来。日军以为这次轰炸也像以往一样,不会有中国战机升空。然而这一次日军错了!随着警报网接连传来情报,陈纳德一声令下,十几架P-40战机直冲蓝天,不久就击落6架日本飞机,其余4架被击伤后有3架也相继坠毁在中国境内,唯一逃走的一架据传也坠入海中。陈纳德指挥的美国志愿航空队,以9:0的骄人战绩首战告捷!</p><p class="ql-block"> 一战成名后,美国志愿航空队开始有了“飞虎队”的名称。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志愿队首战告捷后,中国民众来到空军基地进行慰问,见到了飞机头部喷涂的“大鲨鱼”的头。当地人没见过鲨鱼,而第一个联想到的动物就是“老虎”,因而把鲨鱼说成了“飞老虎”。陈纳德听说后觉得很好,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Flying Tigers)。“飞虎队”很快就掌握了昆明乃至云南的制空权,终结了日本飞机对云南3年多的“无差别恐吓式轰炸”,昆明老百姓“跑警报”的惶恐日子也终于结束了。第二天,日本轰炸机改攻缅甸仰光,陈纳德率队又击落7架。1942年4月28日,距日本天皇的生日还有一天,“飞虎队”在缅甸腊戍的上空,以0∶22的惊人战绩,给天皇送上了一份“厚礼”。“飞虎队”对图谋渡过萨尔温江的日军进行空袭,不仅杀伤了大批日军,而且粉碎了日本人打算渡江进攻中国云南的阴谋。1942年5月5日,陈纳德指挥9架战斗机迎战,一举击落敌机9架。当时,日军已经逼近怒江西岸,企图抢渡怒江,直驱整个中国持久战的关键地点———昆明。陈纳德奉命于5月7—12日,出动了仅有的4架装有自制炸弹架的新式战斗机和4架破烂不堪的战斗机阻击日军的精锐师团,从而缓解了昆明面临的危机,稳定了滇缅战局。日军尽管在怒江西岸掘沟筑垒相持2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推进一步。</p><p class="ql-block"> “飞虎队”在中缅越一带完成了100多次作战任务,击毁敌机260架,有效保卫了昆明一带的空防,然后将主力分别向重庆及以衡阳、桂林、零陵为基地的中国东南部转移。当这支部队之一部在1942年6月5日飞抵重庆时,饱受日机空袭之苦的山城人民心情非常激动。美国人格兰姆·贝克对此有这样一段描述:“地面上的人们拥挤在房屋内阳台上、庭院中和街道上,使这些地方变成一片蓝色。人们挥舞着帽子、衣服、旗帜,把小孩举过头顶。……在这半小时中,50万重庆人发出的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响彻山城,这是重庆人第一次看见属于自己方面的机群。”</p><p class="ql-block"> 1942年6月,陈纳德在昆明和重庆两地部署了六七架P-40飞机,用以对付日军的空袭,其余飞机则进驻到桂林、零陵、衡阳基地,指挥部也迁到了桂林。6月12日,日机来犯,敌我空战历经半小时,“飞虎队”打掉了8架日机,桂林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特地募捐2万元,慰劳“飞虎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31日,陈纳德提出辞呈,得到了批准。中国人民对这位传奇将军给予了隆重的礼遇。在陪都重庆,成千上万的中国民众把陈纳德的汽车抬起来,走上层层台阶,一直抬进一个广场。观礼台上装饰着“飞虎队”的标志,松枝与鲜花构起一道长虹。(抗日战争纪念https://www.krzzjn.com/show-524-80426.html,2018.08.31)一位多年来跟随“飞虎队”的中国地勤人员说:“自从马可波罗以来,还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博得中国人的人心。”</p><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1日,陈纳德在华盛顿举行的空军50年金庆大会上被列为美国十大空军领袖。1958年7月18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和美国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因患肺癌在新奥尔良医院去世,美国国防部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1990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谁是美国人心目中二战期间的欧洲及亚洲英雄?其结果是,艾森豪威尔和陈纳德分享了这项荣誉。</p> <p class="ql-block">1937年6月,蒋介石、宋美龄与陈纳德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7日(美国时间),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次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美日成为交战国后,志愿队的形式已无必要。而且,由于一年期合同已满,有若干队员开始陆续离去。而中国政府及中美舆论界一直要求美国加强空军援华。在此背景下,美方在征得中方同意后,于1942年6月27日宣布解散美国志愿队,并于7月4日正式执行。愿意留下的原志愿队员与新进驻中国作战的美国空军正式组建美国第10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CATF),陈纳德任准将司令。该队下辖第23战斗机大队、第16战斗机中队及第11轰炸机中队,力量比原美国志愿队有所加强。“飞虎队”的5名飞行员和部分地勤人员接受了改编,而有些回国者又走向了二战中的其他战场。</p><p class="ql-block">陈纳德曾对美国志愿航空队做了如下总结:“志愿队这支队伍,在50多次空战中,打击了日本的空中力量,无一次失利。志愿队的威名足以使日本轰炸机不敢靠近重庆、昆明。”</p> <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1日,蒋介石给陈纳德的委任状</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中国百姓的眼里,无论是最初的美国志愿大队,还是驻华特遣队,或是第14航空队和后来的驼峰空运队、中美混合联队,其中的美国航空队员都是不远万里前来帮助中国打日本的。因此,“飞虎队”这一名称并没有因志愿大队的解散而消失,而是一直得到了延续,成为美国在华航空兵的统称。</p><p class="ql-block"> 当年“飞虎队”飞行员的皮夹克背部都缝着一个“血幅”。那是一个丝绸缎带,上面用中文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人),军民一体救护”。当他们坠机跳伞时,当地村民只要见到“血幅”就势必会拼死救护,并千方百计把飞行员转移到安全地区。超过200名遇险“飞虎队”成员被中国军民营救。很多百姓因此被日军杀害。</p> <p class="ql-block">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队徽</p> <p class="ql-block">图为现在的芷江民用机场,军用机场在其旁边。</p><p class="ql-block">芷江空军基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距怀化市31公里。该机场始建于1936年10月,抗战时期为中美空军重要军事基地,有“远东第二大机场” 之称。1945年,中日双方曾在此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洽降会议”,宣告侵华日军的最后失败。芷江机场于2003年底重新开工建设。</p> <p class="ql-block">从1941年8月1日到1942年7月4日,“飞虎队”存在了11个月。在此期间,“飞虎队”在缅甸、印度支那、泰国和中国战斗,共击落日机299架,击伤153架,击毙日军1500以上。“飞虎队”有4名飞行员在空战中阵亡,6名被高射炮射中阵亡,3名被敌人炸弹炸死,3名被俘,10名在空难事故中丧生。“飞虎队”在空战中共损失飞机12架,在地面上损失飞机61架(包括撤退时自毁的22架战机)。“飞虎队”队员大都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云麾奖章,还有十多人分别获得了美、英两国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10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扩编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为少将司令。1943年7月25日,陈纳德被聘任为中华民国空军参谋长。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联队编制上属于中国空军序列,陈纳德任指挥官。</p><p class="ql-block">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组建后,先后对越南河内、海南岛三亚、广州、常德等地进行了空袭,并肩负起云南上空作战和空中支援湖北境内中国军队等任务。后来,美国空军从南到北建立起了与粤汉铁路大抵平行的新战线,削弱了日军豫湘桂战役的战略目的。从1944年11月到次年2月,美国空军进行了要塞、据点作战,共出动飞机747架次,投下炸弹110吨,使日军312架飞机受到破坏和损失。12月18日,美国空军轰炸了汉口,使日军在华中的主要空军基地遭到毁灭性打击。1945年1月17日,美国空军对上海发动攻击,使日军战机损失65架。2月,美国空军全力进行切断交通线作战,瘫痪了37座桥梁,击毁142辆机车。</p><p class="ql-block">在战争后期,日军为保卫本土而将一些航空队撤回日本。到了1945年3月,日本航空队在中国出动的架次日益减少,面对美国空军的飞袭毫无反击之力。在战争结束前五个多月,日军事实上已经中止了空中行动。(顾学稼、姚波:《美国在华空军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研究》1989年第4期)</p> <p class="ql-block">“驼峰航线”上的殊死飞行</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中国的唯一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为了打通盟国对中国战场的援助通道,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驼峰航线”。它西起印度的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以及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再进入中国的云南和四川。这条航线约有800公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一如骆驼的峰背,“驼峰航线”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美军将驼峰飞行的指挥权正式交给陈纳德。从此以后,驼峰飞行与第14航空队同在陈纳德的指挥下,两者逐渐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当时,美军主力机型在满载情况下的最大飞行高度也不过是6000米,飞越驼峰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他们要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的攻击,因此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p><p class="ql-block">从1942年5月到1945年的约3年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美方共损失飞机563架,牺牲飞行员1579人;中方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竟然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对敌轰炸。中、美航空队员总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小时。</p> <p class="ql-block">  至战争结束,第14航空队以损失500架飞机的代价,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p><p class="ql-block"> 在1941—1945年期间,约有18000名美国空军将士赴华参加对日作战,其中,2197名飞行员牺牲。</p> <p class="ql-block">  "飞虎"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无数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不少人永远长眠于中国大地,其中就有2000余名"飞虎队"员。他们的名字永载中华民族史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p> <p class="ql-block">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参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电令时任驻苏大使蒋廷黻((fú),要他迅速接洽苏联政府,紧急购买200架驱逐机和100架轰炸机。次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8月27日,蒋介石会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请求苏联政府“允许苏联飞行员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中国军队”,并希望派遣飞行教练帮助训练中国空军人员。当时,苏联也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使其不能分出力量攻击苏联。于是,苏联以秘密方式派出了援华空军志愿队,飞机去掉了国家标识,严令志愿队员不可投降被俘,甚至遗体也不能被日军缴获。</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空军志愿队到华,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据原苏联作家杜宾斯基的《1937至1945年的苏中关系》一书介绍,从193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军事顾问、专家先后来华3665人,空军志愿队员轮流参战达2000余人。援华飞机也是当时苏军的一线装备,其中伊-15、伊-16占援华飞机的近一半,此外还有发动机、油料、航空弹药等其他军事装备与物资。作为回报,中国供给苏联大量锡、铜、锑、镍等金属及茶、生丝、棉花、羊毛和牛羊皮,经过兰州运往苏联。</p><p class="ql-block"> 苏联空军志愿队参加了兰州、南京和武汉保卫战以及保卫南昌、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地的空战,还和中国空军一起多次深入敌后轰炸了日军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p><p class="ql-block">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签署。随后,苏联停止了对华援助,撤走了苏联空军志愿队。<u>据当时官方统计,至1940年,苏联空军志愿队击毁日机539架,有211名苏联飞行员血洒中国长空。其中,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库里申科(Григорий Aримович Kуришенко,1903—1939)在1939年10月14日的武汉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但被20多架日机围攻。他把飞机平稳迫降在长江水面,机上的轰炸员和射击员跳水游到岸上,而他却因疲劳过度而被江水吞没。(赵仕枢:《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战大揭秘》,《世纪风采》2015年第10</u>期)</p> <p class="ql-block">苏联空军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底,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国空军已消耗殆尽,几乎无力阻止日本飞机对中国城市的狂轰滥炸。此时,苏联空军的支援对于孤立无援的中国军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底,共4年2个月时间,苏联以航空志愿队名义,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以及2000余名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航空辅助人员,协助中国空军击落、炸毁敌机986架,毁伤日军舰船120艘。</p><p class="ql-block">  1941年6月,欧洲战局吃紧,苏德战争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志愿航空队奉命分批撤回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