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慎勿举(1)

陶然亭长

<p class="ql-block">  河北邯郸这两天发生了一起惊天血案:一个中学生被杀害了,埋尸在一座废弃的蔬菜大棚里;掩埋时,凶手铁锹飞舞,以致遗体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这已经够惊悚的了,而更其惊悚的是凶手竟也是三个也未成年的中学生,其中一个还是死者的同班同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三个毛孩子作案后,从从容容地将死者手机里的钱转走,而后没事人一般去学校正常上课;当公安机关上门寻访时,一人躺床上打游戏,年纪最大的那个凶嫌居然还会误导警方,即使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也矢口否认。</p><p class="ql-block"> 如此种种令人发指——发指就是头发上竖,是极度震惊的身体反应——的行为,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在它们和“孩子”这个词之间哪怕是划一条虚线!</p><p class="ql-block"> 举国震惊,人神共愤,全网喊杀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确实,从情和理角度讲,我也觉得该杀!但现代法治不会允许,未成年人,哪个国家都有“保护法”在那,这是现代法治,再大一点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能以手加额,让自己冷静下来,平息情绪的怒涛,回归理性,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三个少年恶魔,呱呱坠地的时候也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天使模样,他们之所以堕落为恶魔,实在不全是他们的错,更须反省和担责的怕是我们成人世界吧——以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为主体的首属家庭,学校,还有社会。</p><p class="ql-block"> (接上文)一枚粉嘟嘟的“宁馨儿”是如何在十二三年时光里蜕变为“恶之花”的?是什么样的土壤和空气催生并滋养了它?</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和前些日子大连发生的13岁男孩捅死10岁女孩一样,都是极端个案,但就如最偏激的言论里都藏有零星真理一样,最极端的个案里也都包含有“犯罪何以发生”的普遍因子,肇因不去,类似的犯罪就不会绝迹。</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相对于全民喊杀——无论声量多大,那三个少年恶魔也不会判死,法律条文可不是临时举手表决就可以随便涂改的——更有意义的是全民反思!家庭、学校、社会,哪一方敢说自己清白无辜呢?说句可能偏激的话,显性的凶手可能只有三个,但隐形的可远不止这仨!</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留守儿童”以及紧邻的“隔代教育”问题。这两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小众”问题,也不再是一个离我们或近或远的问题,尤其它们不再是一个可以“慢慢来”的问题,它们是如此地迫近如此严峻,牵涉面是如此之广——它们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伤和痛,未来它还可能发展为社会的肘腋之患!</p><p class="ql-block"> 它不仅关系到贫寒阶层上升通道的闭塞,亦即阶层固化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果你不关心前者,那只是缺乏同理心,可如果不关心后者,那就是缺心眼儿了。</p><p class="ql-block"> 对一个家庭来说,“至要莫如教子”,这个道理,咱中国人都懂,而且是“懂王”,所以大家才在教育上那么“卷”,都卷出“龙卷疯”了!那么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教育这个问题,一样大如天!</p><p class="ql-block"> 现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显豁了。(待续)</p>